伽利裡希現在已經是一名黨衛隊二級突擊大隊長(相當於國防軍少校),一天前,伽利裡希接到團部命令,潛伏到敦科爾克東面的海濱位置,等待黨衛軍的第二集團軍前鋒部隊的到來。伽利裡希手下的士兵全部由準傘兵師抽調,隊伍的番號在黨衛軍算是首例,不給予任何黨衛軍的軍隊公開番號,同樣的,也絕對沒有國防軍的部隊番號。這支部隊存在的價值就是進行潛伏、引導、破壞、反間等等的任務。
我們可以把這支只有相當於一個國防軍普通步兵營)的隊伍劃分到黨衛軍內務大本營的建制中去,他們直接聽命於黨衛軍大本營,任何人不論軍銜高低,沒有黨衛軍大本營的許可都沒有權力調動該部隊。
武裝黨衛軍大本營的建立,預示黨衛軍已經從一個不完善的軍事部分走向成熟,這個大本營成立於月10,也就是黨衛軍參與華沙進行曲之後的半個月內。
衆所周知的,黨衛隊(絕對不是黨衛軍)的在編人員非常龐大,這些人大多是一些激進份子,當然也不缺少因爲生活困苦加入黨衛隊(非野戰部隊)的流浪漢。
品質不一,理念差異,讓黨衛隊的建制變得非常的臃腫,起先,一個突擊大隊的在編人員最少的有最多卻有600人以上。最爲混亂的是,因爲每個區信仰都不同,在編突擊隊的編制也各有不同,一個小隊的在編人員可以是三四人。也可以是十幾人,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大本營也在種種困擾的背景下成立了,大本營可以說是一個翻版的國防軍軍官團,在裡面任職的黨衛軍軍官,全部擁有不遜色於國防軍軍官團的軍事素質,唯一的缺陷是黨衛軍的軍官團還沒有足夠的經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戰事的發展,大本營視情況新建了多個下屬編制,伽利裡希帶領的隊伍並不是大本營編制下。唯一一支同等性質的部隊。它的內部番號是黨衛隊第111特種步兵營,對外番號是黨衛軍野戰部隊所屬第389步兵營。這樣的部隊總共有12個營的編制,負責各項不同的任務,像是被分配執行空降任務的第116特種傘兵營,他們的任務就是炸掉被圍盟軍的油料庫。
一支剛從貝格出發的裝甲擲彈兵團也歸屬大本營直屬部隊,如果說帶有特種字樣番號的部隊所進行的都是一個偷雞摸狗的骯髒事,那麼這支部隊絕對是截然相反的存在。它無論是在武裝黨衛軍內部,還是公開的建制編屬番號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團是首次被拿上臺面的一支嶄新編制的部隊。也是目前唯一一支以領袖字樣做爲番號的參戰部隊,這支部隊帶有很強烈的政治意義,它是被全德意志人民所承認的領袖直屬兵團。
這都還要歸功於;正從柏林搭乘專機趕往法國前線的帝國宣傳部長戈培爾。是他在後方不留餘力的替自己的領袖做宣傳攻勢,讓自己的領袖能夠有足夠的威望坐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寶座。
這位忠心耿耿的帝國宣傳部長是一位極其激進的日爾曼至高無上論的支持者,他心灰意冷過一段時間,因爲他一度以爲,德意志將在那羣國防軍老爺的控制下,逐步走向曾經的失敗,帝國在那羣保守的軍官團的領帶下將會再一次臣服在英、法爲首的國家腳下。
這都是有原因的:國防軍統帥部一直都不想進行一場礦已持久的戰爭,國防軍高級將領只是想從波蘭那裡拿回但澤。然後稍微的教訓一下法國,就心滿意足的收兵回家,在談判桌上,以有優勢的軍事實力迫使英、法等國接受現狀,承認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歐洲核心的位。
戈培爾瞭解國防軍高層的想法,他唾棄、他懊惱、甚至有點自暴自棄,同時也越加懷念有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日爾的理解,國防軍高層的想法根本是異想天開的謬論!就好像阿道夫希特勒所講的那樣。戰爭一旦開始,想停下來就只有一個結果。那便是,要麼我踏着敵人的屍體走過去獲得勝利。要麼就讓敵人踏着我的屍體走過去,戰爭從來都只有一個結果:不是敵死就是我亡!
國際社會絕對不願意看到有野蠻人之稱的日耳曼人成爲歐洲的核心,特別是英國,這個國家絕對不會甘願接受失敗:現在,已經有情報可以表明英國想要用歐洲的利益換取美國的參戰,丘吉爾再次秉承不列顛人的偉大思想寧願雙手奉上歐洲的所有利益換取美國的參戰,也不願意讓同是羅馬公民後裔的日耳曼人主導整個歐洲。
戈培爾聽過東方的一句古話:寧予外賊,不予家奴。
這句話用來形容德國和英國的關係好像有點不恰當,只因德國和英國從來都是死對頭,曾經有過的短暫友好也都是各懷鬼胎,歷史的因素決定兩個國家永遠別想成爲聯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兩個仇人互相拼殺也是理所當然的必然事情。
戈培爾不氣憤英國,他甚至對英國有稍微的好感。非常矛盾的,戈培爾的好感就是建立在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政策,因爲有英國這個歐洲蛀蟲沒有誕生過唯一的強者,這也才讓德國在歷史上有崛起的機會。
歷史曾經稱呼德國爲歐洲的後進學生,原因非常簡單,因爲德國是歐洲大陸最遲踏上殖民道路的國家,非常納悶的,德國會有殖民的思想全是被英國引導出來的,因爲那個時候法國威脅到了英國的世界殖民計劃,英國必然會拉起一個國家在歐洲大陸反過來威脅法國,讓法國顧忌本土安全,放緩殖民戰爭的速度。
英國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後進學生德國,歷史的因素決定德國重新崛起之後,第一個要對付的國家肯定是法國,德國和法國從未停止過紛爭,大打小鬧也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仇視心理。事實證明英國人一成不變的挑唆政策再次得到成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就順其自然的爆發了,不過這次英國人似乎撞到了鐵板,因爲她也被捲了進去。
其實,就算奧匈帝國的皇儲沒有被刺殺,德國還是會找藉口和法國開戰,按照歷史學家的說法,這個叫做歷史的必然發展因素,這個時候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得不爆發的時期,所以用戰爭來解決矛盾成了必然的事情。
戰爭?當然是戰爭!可是爲了什麼而戰?
阿道夫希特勒光榮殉國低潮期,他失去了爲之奮鬥的目標,感到迷茫、害怕,因爲他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爲了什麼而在努力了!
哈爾?那個哈爾馮斯達克這個傢伙除了搞經濟什麼都不會!
戈培爾堅定的認爲哈爾馮斯達克不適合作爲一名戰爭時期的第三帝國領導人,因爲在戈培爾眼中,哈爾同樣是一位不思進取的保守人士。在戈培爾的理解裡,哈爾進行這場戰爭的目的只是想利用戰爭來改善德國虛假的泡沫經濟,也就是說,哈爾想要的只是掠奪、剝削敵國的資源(金錢、原料、等)來彌補德國的經濟虧損,他的一切思考不是爲了贏得日爾曼民族勝利,而是爲了獲得經濟的勝利。
戈培爾不知道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他也不想知道,他想要的勝利是屬於日爾曼民族的勝利。經濟?戈培爾不是經濟學家,他不懂那麼多,他偏執的認爲,所謂的勝利就是日爾曼民族統治整個歐洲,成爲歐洲的主宰!嗯……如果成爲世界的主宰,這當然最好不過。
可惜,他身處柏林,知道現在的高層所要的是些什麼,他看過蓋世太保部門的機密文件,發現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已經在擬寫所謂的談判協議,國防軍的計劃是佔領法國的巴黎之後,隨即與法國當局進行談以弗裡奇爲首的國防軍高級將領甚至天真的以爲,法國承認戰敗之後,英國會主動的向德國示好、承認德國的歐洲核心的位。
不應該是這樣!不……絕對不是這樣……
這不是戈培爾想要看到的結局,他驚恐的堅信:任由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德國離再次戰敗就不遠了!
是的!阿道夫說的對,這幫保守的傢伙是德意志的害蟲,他們會葬送德意志,再次把德意志推入無底深淵。我不會讓他們如意的,與我志同道合的同志們不會讓他們如意的!!!
戈培爾透過窗戶向外看去,一百餘架斯圖卡呼嘯着從他搭乘的公務機身邊飛過,他眼裡綻放異常看着緊隨斯圖卡身後的護航艾米爾編隊,緊握拳頭,心裡暗暗發誓:卡恩馮斯達克……我的領袖,我們敬愛的領袖,我……我的元首……我們的元首!不論付出什麼代價,我們都會讓您走上應該走的道路……爾,正待燃燒的戈培爾!》比較合適,但是考慮接下來的情節需要,繼續使用《屬於他們的歷史(七)》的分節名。
我真的很不想一直想章節名啊,比碼一章字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