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盧傳宗在岸上,您在船上總制全局便可。”疤子看到了遠處山頭的固山額真旗幟,小心的對陳新勸道。
陳新正在披甲,這次他穿的是一套鎖子甲,在六月間比那套山文甲輕鬆許多。聽了疤子的話滿不在乎的道:“那怎行,建奴已入死地,敵我皆是背水一戰,比的就是誰狠,本官不上岸,全軍戰心終是差了那麼一點,待全部戰兵上岸後,讓腳船按原計劃迷惑建奴,開戰後便遠離海岸,中軍旗不打信號,不許靠過來。”
陳新說完順着船舷邊的網繩往下爬去,海狗子連忙跟着,下面的一艘腳船拉住網繩的下端,將船身靠過來,兩名水手幫助陳新落到腳船上,船身一陣搖晃,陳新自己尋了一個地方坐好,打量一番周圍,其他船隻邊也有腳船在不斷接收着人員。
這艘腳船運載十二人,剛好一個小隊的人數,另配槳手兩人,陳新按着自己看過的戰爭片弄出這麼個網繩,比原來的轉乘速度確實要快一些,但是登陸中遇到的問題同樣不少,附近的水文和地形情報都很粗糙,造成登岸時耽擱了不少時間,農兵連的那門四磅炮到現在都還沒有上岸,北岸明軍的出現以及炮擊給陳新爭取到了兩刻鐘的時間,但文登營仍然沒有全部上岸。
斜上方一陣吱吱呀呀的聲音,一門四磅炮的炮身出現在船側,甲板上傳來水手的號子。炮身在一個滑輪組的滾動中開始緩緩降到另外一艘腳船上,陳新這艘船先裝滿人員,兩個水手用船槳在福船上一推,腳船慢慢離開,往岸邊劃去。
腳船小心的避開岸邊一些礁石,緩緩接近海岸,陳新見到兩艘損壞的腳船。其中一艘被卡在兩塊暗礁之間,上面的戰兵正在奮力用兵器抵在暗礁上,想把船挪出來。有一艘返回的空船正在旁邊幫助他們。
陳新搖搖頭,這個時代的登陸作戰相對簡單,兵種構成和後勤要求也不高。就搶灘而言,遠沒有後世那麼殘酷,困難的在於登陸前後的組織,文登營進行過幾次演練,比一般的軍隊更專業一些。
岸邊有幾名協助登陸的水手,他們待船隻接近後,跑進水中拉着腳船前進,等他們停下後,陳新站起跳下船涉水登岸,兩名鎮撫軍士過來敬禮後。給陳新指明中軍部的位置。
陳新帶着這一隊中軍人員越過海岸線,趕往文登營陣線,岸上有大量的礁石,前方一羣士兵正扛着一個四磅炮身前進,另外一羣人則艱難的移動着炮架。
陳新沒有功夫管他們。徑自趕到一個山丘上,這裡地形變得平坦,盧傳宗的位置也在那裡,現在已經有四個局和一個農兵連集結完成,有兩個局正在列陣,不斷有登岸的人員匯入陣列之中。
海上一陣轟鳴。兩枚鐵彈從側面高高飛過,砸在對面的山丘上,掀起兩團黑色的泥土,離着後金軍的陣列足足有上百步。這個距離上,陳新也不指望那幾門自制的六磅鐵炮有什麼準度,不過聊勝於無罷了,他接過參謀遞過來的遠鏡,開始觀察對面的後金軍。
遠鏡中建奴鐵甲閃耀,足足有七八百的甲兵,其中點綴着一些銀白色的巴雅喇,大概在數十人的樣子,集中在中軍的固山大旗下,整個整列還是有些混亂,不斷有隊伍在其中調動。後金軍的位置比文登營要高,在一個長長的緩坡頂部,他們背後就是身彌島海拔最高的山脈,在遠鏡中形成一道綠色的背景。
先期到達的盧傳宗跑過來對陳新彙報道:“大人,潛伏在島上的特勤隊派了兩個人過來,建奴真夷一千二百人上下,甲兵八百,餘丁四百,另有包衣三百左右,朝鮮人六百,有部分在炮擊時跑散,對面還有七百左右的甲兵。”
“咱們就位的戰兵有多少。”
“四個局,一個農兵連,四磅炮一門。”盧傳宗指了一下中軍的前面一門正在組裝的火炮。此次爲了搭載農兵連,第一千總部有一個局留在了威海,總共是八個局和一個農兵連,總兵力一千一百餘人,陳新的中軍衛隊二十人。
陳新看看周圍的地形,南側是一片不便通行的亂石,北側則是幾座起伏的小丘陵,他指着北邊對盧傳宗道:“派出一個戰兵局加強左翼遠側,搶佔左翼山地,若果建奴潰散,右翼不要太過靠前,給建奴留出往南的通道,讓他們往那邊逃。”
盧傳宗答應了,他知道是要讓建奴有個退路,以防他們困獸猶鬥,這次島上作戰,雙方都沒有騎兵,文登營定下了主動進攻的策略,只要擊潰建奴即可,他們在島上無法重組,也無法在合適的地方造船,文登營就可以逐一圍殲他們
陳新同時也想檢驗一下農兵連的效果,希望通過實戰完善農兵戰術,所以連戰兵都減少了一個局,專門運來了這批農兵,還有其他農兵連派出的一些軍官觀摩,這個威海一號屯堡農兵連是去年最先開始訓練的,很多農兵參加過試驗隊,基層軍官大多來自文登營的戰兵,他們的裝備也是農兵系統最好的,所有火器兵都使用燧發槍,分遣隊五十人用的是帶刺刀的燧發槍,普通的農兵只有前兩排披甲,這次也從其他戰兵那裡調來鐵甲,給這一百名長矛手全數裝備上。
盧傳宗接令後開始調整部署,對面的後金軍也在調整,不斷有小股的建奴匯聚過來,甲兵人數增加到八百左右。
大約一刻鐘後,文登營最後一個局登上腳船,其他腳船仍然在海上往來,靠岸的地方選擇在建奴看不到的一片礁石後,船上載的都是水手。只是要給建奴造成明軍仍在不停上岸的錯覺。
文登營戰船上的三門六磅艦炮不時發射,因爲距離太遠,全都偏得離譜,後金軍此時對炮火有所適應,隊形不見混亂。
後金兵無法估計明軍的船隻上到底有多少軍隊,他們調整完畢後大鼓響起,隊列開始前進。他們越過山脊線後,密密麻麻鋪滿了斜坡,山下的陳新能清楚的看到他們的陣型。此時已經調整得頗爲嚴整,各色旗幟在他們頭頂飄揚,從兵力看來。後金的右翼最爲厚實,。
文登營的陣列也調整完成,農兵連突前在陣列最前面,中間前排是農兵連火器分遣隊,他們身後是六排九十六名長矛手,每排十六名,互相間隔三尺,兩側各四十八名燧發槍兵,同樣是六排部署,他們的隊列十分緊密。燧發槍兵和長矛陣之間有三步寬的間隔,以便讓前排的燧發槍分遣隊撤退到後排,左側間隔的前面,是農兵連所屬的一門四磅炮。
兩個司部署在農兵兩翼側後,以掩護農兵兩側的火槍兵。兩個司各自將所屬三個局按作戰條例展開,三個火器旗隊站成三排展開在最前方,一個殺手旗隊並排展開四個殺手小隊縱陣,第二個殺手旗隊在第二排同樣展開,第三個旗隊一分爲二,在前面兩個旗隊的兩側分爲左右翼抄兵。
陣型的最後是第一總第三司的一個局。作爲預備隊,第三司另外一個局則開始向左翼的丘陵前進,試圖威脅建奴側翼。
雖然是在遼東,六月的天氣仍然有些炎熱,全身披甲的士兵不能堅持多久,雙方都是信心滿滿,後金軍開始開進後,文登營中軍也發出變令炮,第一千總部的藍旗前指,步鼓聲響起,全軍齊呼一聲虎,隨即踩着鼓點往建奴正面迎去。
陳新閉上眼求了滿天神佛,這是文登營第一次真正的野戰,儘管他佔到了先手和微弱的兵力優勢,但心中仍然非常忐忑。
。。。。。。
滿達爾漢在陣線的右翼,隨着中軍鼓點緩步前進,額頭上不斷的沁出汗珠,卻並不是因爲害怕或是緊張,只是因爲重甲實在太熱。
他已經從最初的慌亂中恢復過來,陸地行進的熟悉感覺回到他的身上,午後的太陽射着他的眼睛,對面的明軍看不清旗號,滿達爾漢將頭埋低,擋住陽光後打量了一番明軍軍陣,從軍陣看來十分嚴整,前排都是紅色軍裝,後排則是黑色的甲兵,他們正在緩步逼來,頭上聳動着整齊的兵刃,陣型隨着地面的起伏呈現出不同的曲線,軍陣前方似乎還有幾門小炮,一門在中間位置,兩門在兩翼的外側,每門由五六名士兵推着,也在同時前進。
儘管這支明軍數量不少,但滿達爾漢不覺得有什麼困難,無論是哪裡來的明軍,也不會讓他驚慌,以前大名鼎鼎的杜鬆、劉珽、滿桂、趙率教。。。光是總兵便在二十左右,無論以前名聲多大,無不喪命於後金兵鋒之下,更何況明軍是仰攻,自己這方還佔有地利,對方雖然裝備精良,在他看來也只是增加他的戰利品,他只是奇怪這支明軍居然不怕鼎鼎大名的後金勇士,居然主動前來送死。
一名騎馬的巴牙喇從眼前跑過,右翼的兩個牛錄約六十餘人離開大陣,前往右翼的丘陵迎擊明軍那支遊兵。
滿達爾漢沒有心思去理會側翼,他眯起眼呼叫一聲,牛錄中幾個善射的甲兵抽出弓箭,加快腳步趕到前方,兩翼其他各個牛錄也同樣如此,總共七八十名後金弓手加快步伐,在大陣前方又形成一道分散的隊列,正面拉得很開,呈弧形逼向明軍,而且他們越走越快,很快與大隊拉開了五十步的距離,這是他們習慣的戰法,先用遊騎騷擾,以弓箭動搖敵軍陣型,之後主力破陣,現在雖然沒有馬,他們還是一樣的打法。
兩軍相隔一里,滿達爾漢聽到對面的明軍一聲金響,那支軍隊齊呼一聲之後轟然停下,前面的炮兵開始裝填彈藥,另外有幾名明軍跑到前列,開始安裝一種小炮,滿達爾漢認出那是明軍的虎蹲炮,後金軍曾經繳獲過許多,但都沒有人願意使用。
滿達爾漢眼睛眯起來,這支明軍令行禁止,絕不是東江鎮能有的,這讓他想起了去年那支文登營,這支明軍在後金已經頗有名聲,灤州一戰明軍有數萬人,大夥覺得還沒啥,主要是固安重創蒙古左右翼,那一仗是文登營單獨打的,打得蒙古兩翼元氣大傷,這次都沒有出兵。
滿達爾漢雖然擔心,但後金軍鼓點不停,他只得依舊緩緩向對面走去。
。。。。。。
陳瑛的殺手隊站在近戰兵第一排,位置在農兵連的左翼,他的殺手隊左右分爲二伍,但沒有完全拉平,兩個刀盾稍稍突前,兩個鏜鈀手則稍稍拖後接應,這樣兵器密度更大一些。陳瑛自己站在右側的刀盾兵外側,他眼前被三個旗隊的火槍兵擋得嚴嚴實實,偶爾能從他們的人縫中看到一點對面的情景。
他與建奴打過好幾次了,心理上根本不害怕,他們局第一個上岸,因爲登州水師的牽制,這邊的建奴很少,他們上岸時只遇到微弱的抵抗,全局只有兩人受傷,陳瑛用弓箭射傷了一名建奴。
他對戰勝對面那點建奴充滿信心,只是有些擔心中間的那個農兵連,要是他們扛不住,損失可能會很大,似乎中軍參謀們倒是信心十足,他們也有預案,除了留下的那個戰兵預備隊局之外,農兵的火器分遣隊全部是帶刺刀的燧發槍,接戰時他們在第一排,近戰開始前他們將退到後排,作爲中軍的預備隊。
陳瑛想到這裡不由看了一眼右邊的農兵陣,一片豎起的密密麻麻的槍桿,他們的長矛矛杆用輕質硬木做成,全長一丈四尺,矛尖是帶護套的實心三棱形鋼尖,矛尖很牢固,不易折斷,這個長度是參謀司根據建奴的一丈二尺長槍定下的。
這些農兵都是威海的屯戶,陳瑛聽鍾老四說過農兵的管理,除了軍律的管束之外,他們作戰的評價直接關係着他們的土地和財產,包括他們家眷的命運,對於這些曾經一貧如洗的人來說,其實跟戰兵一樣沒有退路,只有死亡或是擊敗面前的敵人。
前面的炮兵傳來大聲的口令,陳瑛張開嘴,等着他們點大鞭炮。
“轟”三門四磅炮同時開始轟鳴,三枚鐵彈飛出炮膛,劃出三道弧線向三百步外的後金軍撲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