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

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

馬自強這一彈劾,羣臣一聽立馬明白是指的什麼事。

現下多數朝臣,都會讓下人第一時間買回新報。

今晨的報,自然也看了,那篇所謂的學習心得,很難不記在腦海中。

馬自強這次出頭,大多數朝臣心中都暗自叫好。

彼時皇帝弄了個新報,只以爲是小打小鬧,做個邸報的白話版,讓自己說話大聲點。

哪裡知道如今越來越過分,竟然有了搶奪釋經權的苗頭!

要是君權與釋經權合流,那不成了地上神國了?

還敢定論什麼是正確?這不就是想奪裁判的權嘛!

哪怕出於士大夫本能,都認爲萬萬不可!

通政何永慶迅速滑跪,請罪道:“臣有罪,臣請致仕!”

別以爲他想在這個位置上呆。

實在是高拱強行將他留給了皇帝,皇帝又堅持不讓他走。

此前通政司被宋之韓把持,他基本不用做什麼事,也就佔個坑,樂得清閒。

誰知道定安伯走後,情況急轉直下!

看看如今,接手通政司不過四個月,就被接連彈劾十餘次了!

他早就不想幹了!

可惜,何永慶想跑路是不現實的,朱翊鈞還沒等到合適的人,暫時不想讓他走。

朱翊鈞聽了二人一問一答,連忙出頭拉偏架道:“馬卿,不利於朝局的話不要隨便亂說,不妨事後上奏疏,寫個詳情出來?”

還妖言惑衆,擱這兒跟誰陰陽怪氣呢?

馬自強一口氣憋在胸口。

悶悶道:“陛下,臣上次彈劾的奏疏,被陛下留中了。”

朱翊鈞擺擺手:“那是朕母后留中的,一碼歸一碼,卿放心上奏,朕會好好研讀,勸慰兩宮。”

這時,戶部右侍郎傅頤也出列道:“陛下,何通政將陛下在經筵上的話語,刊行天下,恐怕有窺伺聖心之嫌,確實有所不妥。”

話音剛落,大理寺左少卿李幼滋,也跨出一步,持芴下拜:“陛下,今日經筵還未開,便有所謂的聖上體悟流播天下,您難道認爲這是可以的嗎?”

朱翊鈞掃了一眼廷上衆臣。

幾位閣臣面無表情,六部尚書一言不發,讓人拿不準是哪些人對這事有意見。

他自然知道近來他的所作所爲,已經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從顧寰掌京營,到海瑞回京,再有昨日傳出他有動兩淮鹽政的風聲。

今日對於早報的發難,恐怕是幾件事積蓄的不滿,合流了。

他不急着開口,就冷眼旁觀着。

眼下羣臣紛紛拿何永慶說事,他反而不能親自下場了。

果然,都給事中慄在庭體悟聖心,立刻出列道:“臣也以爲,李少卿所言,老成持重。”

他朝御階上行禮道:“陛下,臣有議,請陛下勒令何通政,此後務必等經筵結束,再行刊載陛下言語,才能顯出章法。”

朱翊鈞微微一笑。

雖然不能讓慄在庭進內廷伺候,但放在廷議上,也還是很得心應手的。

話音剛落,馬自強就要再度爭辯。

都御史葛守禮也出列道:“諸位臣僚,是何通政不該刊載陛下的言語,還是說,陛下的言語有錯漏,不宜刊載?”

這話就有些誅心了。

葛守禮作爲高拱留下的人,已然變成了皇帝的鐵桿——他對於高拱落敗後,還享盡尊榮,極爲感激。

更別說這些時日接觸下來,他只覺得這位聖上,完全不遜於那位新鄭公!

馬自強哪裡會上當,就死死抓着一點:“自然不是陛下言語不妥,而是何通政不該窺伺聖心!”

雖然明知事情是什麼個情況,但說話卻是不能露馬腳的。

慄在庭不陰不陽來了一句:“若是這般,那一應中書舍人,都該論罪了。”

雙方一時間勢均力敵,僵持不下。

待衆臣吵了一會,朱翊鈞才擡手止住了爭論,神情溫和道:“諸卿,聽朕一言可否?”

待各自停了聲響,他纔看到張居正與高儀,緩緩問道:“今日既然說到這裡了,二位先生,不妨先當經筵議論一番,而後再廷議?”

二人知道些內情,默默點頭。

前者看在一百萬兩的面子上,旁觀皇帝表演。

後者則是欣慰地看着自家弟子,靜候他侃侃而談。

朱翊鈞看向馬自強,和藹道:“馬卿,方纔葛卿問得好,朕也想問一問,卿是以爲朕言語有錯漏,還是朕的言語不該刊行天下呢?”

馬自強堅持方纔的觀點:“陛下,是何通政……”

朱翊鈞打斷了他。

直言不諱道:“此事,是朕讓何通政刊印的。”

這話一出,馬自強立馬就愣住,一時沒想好下文。

朱翊鈞饒有興致地看着馬自強,心中半點不慌。

學術爭論,在現在這個時候,沒那麼致命。

徐階之後,高拱、張居正執掌內閣,二人都極力排斥心學,主張與其整天神神叨叨,不如干點實事。

心學都沒牌面,更別說理學了。

上面大佬是這種想法,那提拔上來的人,也多少帶有這有特徵。

所以,馬自強這些侍郎、少卿,反而是少數。

更別提裡面還有借題發揮,想找兩淮、京營茬的人。

這些烏合之衆,還真不能壓着他低頭。

見馬自強支支吾吾,不能言語,朱翊鈞沒讓他難堪,主動接着道:“馬卿,朕知你顧慮什麼,朕並無爲天下學派定統的意思。”

有些事要開門見山,雲遮霧裡的,反而容易被曲解,至於信不信,就不關他的事了。

“朕少時,便讀了屈子的天問,心有慼慼。”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宇宙、本我,焉有不好奇的?”

“馬卿,你有惑嗎?”

馬自強默然不語。

朱翊鈞放過他,又看向大理寺左少卿李幼滋:“李卿,你有惑嗎?”

李幼滋嘆息:“陛下,臣亦有所惑。”

朱翊鈞點了點頭,沒再一一問過去。

他似感慨,似抒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本以爲朕開了經筵之後,諸位飽學之士,便能爲朕解心頭之惑。”

“可朕初開經筵,便有幾位先生爭執不下,朕都覺得言之有理,更是不知何所從。”

“這隻能說明,朕才智不足,無法分辨。”

“朕回宮後,愈發沮喪。”

“又想到了政事上,譬如一人彈劾,一人抗辯,朕才智不足,又該何所從?”

“譬如六月白虹貫空,有給事中上奏,說這是朕不德之預兆,亦有御史說,此乃天降祥瑞,朕又何所信?”

“此外種種,譬如地方情事、百姓現狀,衆所不一,朕又該怎麼辦?”

一番話發自肺腑,直教人無言以對。

衆臣紛紛下拜請罪。 朱翊鈞虛扶衆臣,搖頭道:“這是朕才德不足,豈是諸位肱股之臣的罪過?”

“所以,朕不得已,學着刑部斷獄的路子,自己心中有了個章程。”

“也就是所謂,萬事以‘明證’爲主。”

“就像這善惡論,並非朕想爲諸學派定統,只是適逢其會,找到了明證,這才發自內心,願從陶卿所言。”

陶大臨便是在經筵上堅持性無善惡,後天所成。

朱翊鈞看向陶大臨,微微頷首。

陶大臨還在低頭請罪,頭埋得極低,一動不動。

這事情很複雜,至少是涉及到心學內部爭端,往大點說,還涉及到心學與理學的爭端。

再大一點,則是諸子百家源流之爭。

更大一點,則是皇帝要搶奪釋經權。

至少在馬自強看來,這經學裁判的位置,萬萬不能留給皇帝。

他悶悶道:“陛下,‘明證’也未必是‘明證’。”

刑科上,有僞證一說。

那麼究竟是明證,還是僞證,這還不是靠皇帝一張嘴?

說白了,不就是在搶奪釋經權?

朱翊鈞聽了這話,終於心中一笑,終於,馬自強總算是落入他的話語節奏中了。

他要爭的,自然不是什麼經學道統,也不是要爭做這個裁判,更別提其餘什麼亂七八的聖王一體,定統官學。

這些封建經學,可以作爲資糧,但決不能作爲地基。

他要另起爐竈!朱翊鈞要的事情,反而就是明面上的東西——明證。

古人是有很多宣稱的,往寬泛了說,有什麼天人感應,什麼神仙魔佛。

着眼於身邊,亦有什麼風水、運氣、占星。

有人宣稱雷霆是神仙發怒。

有人宣稱彩虹是天賜祥瑞。

有人宣稱疾病是某種邪祟。

那麼問題在於,這些是真的嗎?大部分會選擇相信。

這種沒有依據的相信,便稱之爲迷信。

有史以來,就是這般過來的。

如今,他提出了所謂的“明證”,便是要掀起一場思潮——宣稱之事的因果關係,是需要證據的,也就是所謂的“明證”。

但,這還不夠。

因果關係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間接的,明證也可以是清晰真實的,或者是虛僞模糊的。

更進一步的,如何確定“明證”是不是“明證”?

那就得建立起驗證因果關係的統一方法!

這,纔是朱翊鈞要的。

同時,也是每個文明必走的道路——自然哲學與科學思維體系的萌芽。

馬自強這個質疑很好。

憑什麼伱說明證就是明證?憑你是皇帝嗎?

朱翊鈞欣賞地看向馬自強,開口道:“馬卿,如何判斷明證是否是明證,應當也是有法子的。”

“但朕才能不及中人,卻是想不出來。”

“是故,朕還要仰仗衆位飽學之士。”

這就是讓出了裁判之權,讓這些人放心。

至於誰來裁判?

所有人都做不了裁判,或者說,所有人都是裁判,纔是朱翊鈞想要的樣子。

他止住想插話的衆臣,繼續道:“前些日子,道門高功捐獻了些銀兩,朕也不打算用來享樂,便想着建個學院,專爲解此惑。”

“諸卿以爲可否?”

數學和哲學,都是百年之功,他不指望如今就能有效果。

但,佈局,得從現在開始了。

技術是技術,科學是科學,沒有一整套對應的自然哲學體系,他爬再多的科技樹也是枉然。

不過又一場洋務運動,不過爾爾。

反之,如果能促進自然哲學的萌芽,就能合天下人的智慧,便會有源源不斷的知識涌現。

從天文、數學、物理等等,可謂四兩撥千斤。

至於這會不會動搖他的位置?

要是自然哲學,也能吃春藥,三步並做兩步走,百年之內完成現代化,那他也不吝於“今日無事”。

更何況,誰說帝制不能與時俱進的?

皇帝話音剛落,方纔出面彈劾何永慶的幾人,都已然面面相覷。

完全摸不着皇帝行事的脈絡。

一旁的巡按廣東御史楊一桂,忍不住試探道:“陛下,這山長可有人選?”

若是皇帝打算任這山長,不還是脫了褲子放屁?

朱翊鈞沉吟片刻,突然撫掌笑道:“那便禮部侍郎馬卿來任吧!”

驗證因果的方法一定是客觀的,誰任山長並沒有什麼關係。

啊?

馬自強驚愕擡頭。

已然被皇帝這一手徹底弄懵了。

他並沒有即刻接下這差使,反而陷入了沉思。

皇帝,究竟要做什麼?

此前他有過種種猜測,包括搶奪釋經權,政教合一。

也包括挑動各學派爭端,渾水摸魚。

以至於他甚至想過皇帝想開宗立派,做個聖人帝。

可如今,皇帝將裁判“明證”的權力扔了出來,還要開設學院,連山長都扔給了方纔與皇帝作對的自己。

究竟是什麼路數?

總不能真是孩童心性,想用以解惑吧?

馬自強沉思良久,纔開口道:“陛下,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明證的。”

“孔聖教誨世人,如何修身,如何養德,此等事,豈需明證耶?”

善惡論給皇帝找到一個實例,並不意味着所有事都可以。

一如心學思辨,皆在自我心中完成,哪裡還需要什麼明證?

他不管皇帝什麼目的,都下意識覺得不妥,想擋回去。

孰料,朱翊鈞卻點了點頭,認可了這個說法。

這話他比馬自強更懂。

自然哲學只能管自然的範疇,其餘的社會學,認識論,本體論,未必是有因果,有明證的,更多是靠思辨來完成。

只能說,馬自強智慧着實不差,立馬就能切入重點。

朱翊鈞看這馬自強,面色嚴肅,認真道:“馬卿說得對,此事朕也想過。”

“所以,朕的意思是……”

“應然的歸於聖,實然的歸於朕。”

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160.第159章 繁火內蒸,寒熱交訌180.第178章 足躡華峰,目觀滄海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73.第72章 興滅繼絕,查漏補缺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6章 暗流涌動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164.第163章 珥貂葉貴,何妨虜支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