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第190章 四不兩直,克盡厥職

萬曆七年,十月十八,大雪。

正所謂,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按這樣說的話,朱翊鈞自從登基以後,就與好時節無緣了。

總有那麼一二閒事,掛在心頭。

譬如今日,哪怕習武,也有處理不完的政事,接見不完的奏對。

景運門外,校場。

朱翊鈞挽起一把通體烏黑的長弓,呼吸均勻,弓弦緊繃,認真地瞄着五十步外的靶子。

鄭宗學站在皇帝身旁,繼續說道:“……校閱擬定在正月二十二,至於人數、哪幾營、流程這些具體的條陳,王閣老還在與顧總督商議。”

咻!

wωw ●тtκan ●℃O

朱翊鈞猛地鬆開手指。

箭矢脫弦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勉強嵌入箭靶邊緣。

“閱兵的事,你多上點心。趙用賢要調去浙江與倭寇征戰了,朕準備讓賴廷檜接任京營右參謀,他赴任前這一個月,你先一肩挑着。”

朱翊鈞將五力弓放下,又拿起一張六力弓——明朝一斤約爲595克,九斤四兩則爲一個力。

多了一個力,弓弦拉開的時候,便沒有之前那般飽滿了。

朱翊鈞手臂有些顫抖,認真瞄了起來:“趁着閱兵這個機會,將吃空餉的勳貴將官順道清一清,你是文官,來做這個事,比顧寰方便。”

十萬人的京營,總免不了有人吃空餉。

每過個三五年就得查上一遍。

鄭宗學正要說話,便聽弓弦嗡嗡,一道箭矢擦着箭靶,往後飛去。

他見着弓箭落地,朝皇帝拱手道喜:“這一箭之遠,當有一百二十步!可見陛下已足有六力,實乃文武雙全!”

皇帝訓練是按照京營的標準來的,距離要求爲一百二十步及格,一百六十步上佳。

而力道上,則分上中下,上力爲一百二十斤;中力爲八十斤;下力爲六十斤。

皇帝能拉六力弓,射一百二十步,已然是達到了大頭弓兵的標準。

雖然脫靶了,但是陛下射的遠啊!

武德昌隆!

朱翊鈞沒好氣瞥了一眼鄭宗學:“伱這廝也變成佞臣了,沒見朕練準頭呢?”

老實說,他這樣瞄半天的準備,肯定做不得數。

譬如武舉的考試標準,便是步射移動靶八十步,十二連發中一半。

所以,朱翊鈞現在只能說是力度以上,準頭未滿,半步大頭兵是也。

鄭宗學面對皇帝的調侃,只是坦然道:“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爲天子,復何聊乎?”

順從皇帝,也是怕皇帝無聊。

朱翊鈞聽了這話,也是沒繃住表情,噗嗤笑了出來:“朝臣都是用典故勸諫的,你倒是用來討朕開心了。”

這話是宇文士及說的。

唐太宗看見一棵樹,隨口讚了一句好樹,一旁的宇文士及便戰吼起手附和,啊啊確實太好看了。

太宗無語表示,你這樣很像佞臣啊,宇文士及於是便說了鄭宗學這番話——可見,能讓領導鬆弛下來,纔是真正的心腹。

當然,鄭宗學並不是單單在討好,更多的,還是拿唐太宗勉勵皇帝。

南郊一事之後,這些帝黨對皇帝的期望,越來越高了。

鄭宗學討了個趣,也沒得寸進尺,片刻後便斂容說回正事:“這幾年雖然將泰半不聽號令的勳貴都打發去了五軍都督府,但吃空餉這事,恐怕得追到營官頭上去……”

“臣力有未逮,還需一干副將、參將傾力配合纔是。”

他這個京營左參謀,可以說是如今的常務主官了,位卑而權重。

但畢竟是文官,掌控力始終不足以深入到中下層。

朱翊鈞沒有說什麼朕只要結果這種話,反而表示理解:“所以,朕打算趁着閱兵這個契機,讓一干副將、參將、遊擊將軍、佐擊將軍,與朕一同上上課。”

“屆時拿出皇帝的名頭,替卿勸誡一二。”

給副將參將做工作,自然不全是爲鄭宗學查空餉鋪路的。

更是還是他如今年歲漸長,對於掌控京營,有了更進一步的需求。

文臣控制到內閣與廷臣,武將,就需要深入到京營一干副參——一營一將,三十營就是三十人,並不算多。

鄭宗學一怔:“上課?”

朱翊鈞點了點頭,將手中的弓放下:“戚繼光、殷正茂、俞大猷一干帥臣、總兵官,在浙江、兩廣、福建都領兵甚久了,該調任的得調任,該養老的得養老了。”

“回京述職時,正好在京衛武學領份差遣。”

“畢竟……朕儒經學得差不多了,也該學學武經了。”

鄭宗學聞言,忍不住提醒道:“陛下,近年日本內戰,我朝沿海逃難來的倭奴也一年比一年多,眼下沿海的帥臣總兵一齊調任,還是小心爲上。”

並非倭寇戰鬥力有多強。

而是這玩意兒跟黑奴一樣,價格便宜,浙江福建的士紳招攬起來極其簡單。

要是某些別有用心之輩,瞅準帥臣、總兵官調任的空檔,故意鬧出什麼亂子,那就不妙了。

朱翊鈞嗯了一聲,解釋道:“殷正茂總督的差,已經讓張學顏去接了,浙江與福建的事,自有定安伯與慄在庭收拾。”

這都是早有考量的事情。

上海市舶司與福建市舶司快要通船收關稅了。

放權下去是最後關頭不得不爲的事。

所以,朱翊鈞將福建一省軍政大權都交給巡撫慄在庭不說,更是乾脆將高拱這個前首輔,使喚去浙江發光發熱。

兩人說話的功夫,朱翊鈞突然瞥見魏朝領着申時行走了過來。

朱翊鈞見狀,便開始趕人:“先這樣吧,年前朕會抽時間巡視京營,你替朕將一干副將、參將的案卷備好。”

鄭宗學聞言,當即躬身告退。

他轉過身的功夫,纔看到申時行,退避到一旁,拱手見禮。

申時行頷首以作回禮。

兩人錯身而過。

申時行來到皇帝跟前,恭謹下拜:“陛下。”

朱翊鈞無奈放棄了練劍的想法,原地紮起馬步來。

申時行見狀,開門見山說起來意:“陛下,出巡順天府的事,能否暫緩一二?”

朱翊鈞皺眉:“暫緩?前日常朝上,不是已經議定了麼?”

申時行小心翼翼回道:“陛下,國家多事,朝臣致仕了一百餘人,近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常朝更是片刻離不得陛下英武決斷……”

朱翊鈞擺了擺手,直接打斷了這廝:“申閣老稀泥和到朕的頭上了是吧?”

申時行一噎。

他無可奈何地請了一罪後,終究還是將實情道了出來:“陛下,新任順天府尹王之垣,昨日纔到任,說是要熟悉衙門事務,暫時無暇陪同陛下。”

“順天巡撫胡執禮,方纔也尋到內閣,說陛下巡順天府,下面州縣頗有些人心惶惶,爲免屆時鬧出事端來,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汪宗伊上任禮部後,也說陛下此行輕佻,萬萬不可……”

朱翊鈞一個泄力,馬步當即便站不穩,踉蹌着站了起來。

他實在忍不住,拿手指點了點申時行:“申閣老,你我君臣纔是一體,內閣不能總是與外面方便,反而讓朕束手束腳。”

申時行欲言又止。

朱翊鈞接過熱巾擦了擦汗,看着申時行搖了搖頭道:“朕長居深宮,本就沒見過世面。”

“你口中的英武決斷,多是朕管中窺豹,勉強抉擇而已。”

“往日也就罷了,如今度田清戶這種干涉國本的天大事,又豈能連窺管之舉,都要再三推阻朕?”

“哪怕內閣要爲文臣表率,調濟折衷,也應當是好生與他們說理,誠心勸服,如此爲上下做橋樑纔對,怎麼能風往哪邊吹,人就往哪邊倒呢?”

朱翊鈞語重心長教育着搗糊匠。

申時行的才智無可挑剔,就是性子實在太軟。

受皇帝欺負也就罷了,往往還會向朝官妥協,你小申到底跟誰混?

申時行心中無奈。

要皇帝說的這麼簡單就好了。

老朱家的皇帝,沒一個省心的,不是出宮喬裝打仗,就是出宮勘察風水。

哪次不是滿朝文武都出言反對?誰支持不得被罵個狗血淋頭?

還誠心勸服,要這麼好勸服的話,也沒見有人給皇帝勸服不是。

申時行心中腹誹不已,面上還是誠懇認錯,恭謹下拜:“陛下教訓的是,臣這便回去重新安排。”

他正要告退離去,突然又聽皇帝叫住了自己。

申時行疑惑擡頭。

只見朱翊鈞轉過頭,朝蔣克謙、李進吩咐道:“玉田伯、李大伴,帶人去順天府淨道清場。”

兩人應聲而去。

申時行驚訝看着皇帝:“陛下……”

朱翊鈞擺了擺手:“申卿,站在此地不要走動,待朕換個常服。” 說罷,也不管申時行的呼喚,轉身而去。

……

順天府衙門。

新任府尹王之垣坐在大堂上,不斷翻閱着卷宗,愁眉緊鎖。

順天府的卷宗,實在太雜太亂了!

肉眼可見爛賬一大堆,最早能追溯到十年前的孫一正在任時期,此人貪墨也就罷了,由此帶來的田畝糾紛、發出去的蓋有衙門印章的非法通行證、拖欠商行的銀兩,數不勝數,七年來根本沒人解決!

而涉及到田畝、戶口的案卷,不是一個數字傳十年,就是這裡少一頁那裡缺一冊,顯然是下官敷衍,上官放任,乃至故意抽走緊要案卷。

奈何前任府尹金立敬以主動結束政治生命的方式,與皇帝一筆勾銷了,他也不可能將人抓回來問明白。

至於其餘亂七八糟的事,更是數不勝數。

譬如朝廷從浙江等地遷徙入京的三千八百餘富戶,在黃冊中消失殆盡。

或者今年從外省遷入攀附學籍的人家籍貫混亂,本是富戶籍、商籍,莫名改成了生員籍等等。

全都無從追究了。

這樣的情況,跟從頭丈量一遍田畝,重新挨家挨戶清點戶口,有什麼區別?

王之垣深感棘手之下,不由嘆了一口氣。

順天府向來有小九卿之稱,多是朝臣的跳板,五日京兆便是這個位置的真實寫照。

即便在萬曆元年皇帝下詔規範所有官吏在任的任期後,有所改善,但卻已經有種積重難返的意味在其中了。

哪怕任期五年,誰又能將這些十數年的爛攤子處置妥當?

大多在任的府尹,想的都是“不如不做”。

就像傳言中金立敬致仕時所說的一樣,身不由己,不如致仕痛快。

“王京兆,這是隆慶五年,孫一正在任時統計的丁口。”

一道聲音喚醒了王之垣的沉思。

他擡起頭,見到治中抱着一沓卷宗從側堂走了出來。

王之垣連忙起身接住:“勞煩常治中了。”

治中好歹是五品屬官,該有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常春喬連忙回道:“當不得勞煩,能與王京兆共事,是下官的榮幸,京兆當初一句‘與衆爲政耳’,一度讓下官引以爲楷模。”

王之垣在官場不太受待見,但是在民間的聲望,可用“萬家生佛”一言以蔽之。

均徭役是王之垣一以貫之的政見。

昨日方一上任順天府,便公然宣稱自己“志在抑輦轂通侯、閹尹貴戚、名豪,而還赤縣元元之民於起色。”——志在抑制貴人,讓百姓休養生息。

在度田清戶的關口上任這種人物,自然是讓屬官們兩極分化。

府丞郭廷梧,連夜跑的關係,今日一早調到太常寺去了。

而剛七月才從地方上升至順天府的常春喬,則迫不及待貼了上來。

王之垣聽到下官恭維,禮節性地笑了笑。

他正要客氣一二時,突然聽得外間一陣喧鬧。

兩人齊齊朝外看去。

只見一干錦衣衛、廠衛,魚貫而入。

王之垣眉頭緊皺,放下卷宗迎了上去。

他今年五十三,一張國字臉,天庭飽滿,不滿之色略微顯露在臉上,便透露出凜然正氣。

剛走到大堂外,還未來得及呵斥,便看清楚來人的臉面。

心中瞬間一驚!

王之垣臉上興師問罪的神色收斂一空,慌忙轉身迴轉大堂,朝面色不解的下官解釋道:“玉田伯跟廠督領的頭,必然是皇帝來了!”

“快,整理下儀容!”

話音剛落。

便聽得三聲淨鞭響起,緊接着一道陰柔的聲音傳入大堂:“皇帝駕興!官紳恭迎!草民俯伏!”

一個晃神的功夫。

大堂之中的兩人,便看到一道身影衆星拱月般,緩緩出現。

王之垣與常春喬慌忙在身上胡亂扯扯拍拍,搓着臉,快步走到了大堂門口。

兩人神情嚴肅而恭敬,一板一眼地下拜行禮。

“微臣順天府治中常春喬,見過陛下!”

“陛下親臨,臣惶恐!”

王之垣三品大員,自然不需要自我介紹。

朱翊鈞邁步從外走了進來,目光好奇打量着順天府。

說起來,這八年間,他出宮的時候屈指可數。

也就午門外的六部衙門,王世貞的山莊兩次——南郊祭祀走的御道,甚至都算不上宮外。

憋悶肯定免不了,畢竟紫禁城也就這麼一點大。

以至於此刻哪怕是個衙門,朱翊鈞都忍不住興致勃勃看了好半天。

他意猶未盡收回目光,步入大堂,笑道:“是朕來得突然。”

說罷,伸手虛虛一擡,示意兩人起身。

王之垣起身之後纔看到申時行,按下心中情緒,頷首見禮。

“咦?”朱翊鈞看向順天府治中,露出回憶的神色,“朕之前是不是接見過治中。”

常春喬連忙回道:“回稟陛下,臣是萬曆二年入京面聖的四川江油縣知縣,今年七月升至順天府治中。”

朱翊鈞恍然。

一經提醒,他倒是想起來了,萬曆二年那一批考成法上佳,跟戚繼光一同入京的地方官。

這廝便是當場揭發上官的縣令——也是海瑞巡撫四川的由頭。

朱翊鈞忍不住感慨道:“七品到五品不過五年時間,看來常卿之後這幾年也沒有辜負朕望啊。”

別看三年一級很正常,但到點就升是天之驕子的特權。

也只有翰林院出身的進士,纔有這種資格。

像這種苦哈哈縣令,往往都是在六七品打轉一輩子。

常春喬臉上有些自豪又帶着拘謹:“臣微末才學,區區舉人,全賴陛下治國有方,海巡撫信任,吏部考成法公道,纔有臣出頭之日。”

雖然當初揭發上官,以立功升至從六品。

但這都是小節。

主要還是得了上官看中。

朱翊鈞笑了笑,這話當然不對,能得海瑞看中的,不就是本事?

但他自然不會跟微末小吏客套這些話。

朱翊鈞隨口問道:“四川度田,情況如何?”

四川是重點照顧的布政使司,讓海瑞提前數年去的。

希望不會太差。

常春喬思忖片刻回道:“陛下,臣也不甚清楚,臣離蜀時,度田清戶纔剛開始。”

“彼時都還算順利。”

朱翊鈞不由頷首,還是海瑞靠譜啊。

他施施然坐在大堂正位上,一邊打量桌案上的卷宗,一邊開口問道:“這兩科的進士,去了之後做得如何?”

這種事,吏部自然也會上報。

但不一樣的視角,總歸還是要聽聽的。

常春喬猶豫了片刻,還是實話實話:“優劣參半吧”

“像李三才李參議、李坤李府君,無論在官場,還是民間,聲望都極好。”

“也有進士去了之後,要麼能爲不足,要麼心中不忿,將事情弄得極差。”

朱翊鈞嘖了一聲,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李三才倒是有些出乎朕的意料。”

這廝眼高手低,但厲害就厲害在會看碟下菜。

弄得王錫爵經常慕名給這廝寫情書。

海瑞的來信更是說,若是今年再無所出,便要收李三才做乾兒子了。

屬實有點大明魅魔了。

朱翊鈞搖了搖頭,將這些事拋諸腦後,朝王之垣問起正事來:“王卿在籌謀度田清戶事宜?”

王之垣走到皇帝近前,回道:“陛下,臣正在看隆慶五年統計的丁口。”

朱翊鈞哦了一聲:“如何?”

王之垣嘆息一聲,無奈道:“恐怕要從頭再來了,這一卷統計,全然做不得數。”

朱翊鈞疑惑:“爲何?”

王之垣思索片刻,想着如何跟皇帝解釋。

半晌後,他纔開口道:“陛下,會典原載順天府戶口六十六萬九千三十有奇,而隆慶五年,孫一正所統計的數目,總括實在人丁止十四萬七千三百有奇。”

“竟只剩兩成!臣實在不敢取信!”

80.第79章 郢人運斧,折衝尊俎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73.第72章 興滅繼絕,查漏補缺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84.結卷感言以及明天請假一天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7章 孝事兩宮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14章 發個單章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82.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82.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