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
戚繼光聽了戚金的話,頓時笑了:“不是還有你們?水師有你,陸上有張維賢,遼東那邊有李成樑的兒子李如鬆。”
“叔父會向陛下上奏,這一次滅倭國之戰,當多多任用軍中新人。”
“叔父已經老了,即便硬撐還能撐多久?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了。相信這一次倭國之戰,肯定會崛起不少新人的。”
戚金默然,雖然感傷於自己的叔父老去,同時心裡面也是豪氣頓生。
站起身子,戚金對着戚繼光躬身道:“叔父放心,小侄定然不會讓叔父失望,必然光耀我戚家門楣,不會有損叔父威名。”
戚繼光滿意的點了點頭,笑着說道:“自當有此雄心壯志。”
叔侄二人暢聊了很久,戚金向戚繼光敘說了自己在皇家水師的這幾年,戚繼光也給戚金一些指點,叔侄二人這才分開。
到了第二天,明軍開始在漢城城下排兵佈陣。
雖然倭寇以漢城百姓爲人質,可是到了這個份上,明軍也可能停滯不前,一旦停滯不前,給了倭寇喘息的機會,誰知道事情會如何?
皇家水師這邊雖然沒有撈到攻城的機會,但是也作爲預備隊準備隨時入城。
雖然也有不滿之聲,但是這一次陸軍一路打過來,怎麼可能願意把功勞讓出來。如果非要堅持,反倒是水師這邊有搶攻的嫌疑了。
不滿的聲音也很快被壓了下去,軍中畢竟以軍令爲第一。
反倒是陸軍這邊誰都要稱戚繼光一聲高義,沒有幫着自己的侄子,誰都要稱讚一聲戚太保。自己這邊沒問題,剩下的自然也就是攻城的問題了。
戚繼光的帥帳之中,主要的將帥全都到了。
按照之前的安排,漢城的四面全都安排好了人手,張維賢和李成樑各自兩面,也省的他們產生什麼矛盾。這一次的會議主要商議的是朝鮮城頭百姓的事情。
或許是大明這兩天的佈陣刺激了倭寇,他們壓了更多的朝鮮百姓上城頭,並且昨天砍了三百個朝鮮百姓的腦袋,將屍體直接推到了城下。
這一次會議不但大明的將領都在,朝鮮的將領也都在,包括李舜臣。
這一走來,戚繼光這邊的朝鮮軍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他們的首領是郭再佑、宋象賢和金千鎰,在他們的麾下也聚集了五萬朝鮮軍。
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大明自然不可能扛着枉顧朝鮮百姓的名聲去進攻漢城。
這個罪名要背也是要朝鮮人自己背,這一點戚繼光很清楚,這纔有了今天的會議。目光掃過在場的衆人,戚繼光緩緩的開口說道:“如何攻打漢城,諸位商議一下吧!”
戚繼光這話出口卻沒人接話,明軍將領全都轉頭看向了朝鮮衆將。
今天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攻打漢城不算難事,炮轟漢城也就是了,以大明軍的精銳程度,打下來也不會太費力氣。
難點在於倭寇以朝鮮百姓爲人質,這個就是問題了。
無數朝鮮百姓的死傷,直接火炮轟擊,這個就是問題了。放走倭寇是不可能的,那麼就顧不得那麼多了,只能來硬的。
現在明朝的將軍擺明了不想扛下這個罪名,那麼問題就來了?
朝鮮衆將誰願意抗下這個罪名?他們也不想扛下來。明軍扛下來,反而沒什麼大問題,畢竟朝鮮王李昖也沒能力拿明軍怎麼樣。
可是朝鮮這些將軍就不行了,這罪名誰背得起?
一旦被清算了,那下場肯定很慘,於是朝鮮衆將也閉口不言。
失望的目光從朝鮮衆將身上收回來,戚繼光知道這些人肯定是打死不開口,不過他也沒工夫在這裡虛耗,直接開口說道:“爲了朝鮮百姓計,本帥準備炸城。”
“不以火炮轟城,以雲梯攻城,然後以火藥炸開城牆。”
戚繼光的話一出來,衆人全都是一愣,這麼打?放棄火炮,以雲梯攻城,那得損失多大?即便是火藥炸城,攻城是掩護,可是那也得有大損失的。
“以朝鮮士卒攻城,明軍炸城,不知道諸位以爲如何啊?”
戚繼光這話一出口,明軍將軍頓時沒什麼表情,擺出了一副看戲的模樣。
雖然是明軍炸城,但是有個百十人也就夠了,跑到城下放炸藥包而已。攻城損失的也是朝鮮人,既然你們不願意背鍋,那你們就去用命填吧!
反正讓明軍爲了朝鮮百姓去送命,那是不可能。
明軍將領擺出了一副看戲的架勢,朝鮮人卻不能看戲啊!反正路就兩條,要麼背鍋,要麼用命去打掩護,你們自己掂量着辦。
“末將願率領大軍攻城!”
沉默了片刻,朝鮮軍這邊終於有人受不了了,而且不是一個人,而是三個人同時站了出來。一個是李舜臣,一個是郭再佑,還有一個是宋大象。
三個人互相看了一眼,眼中同時閃過一抹決然。
不能坐視朝鮮百姓在城頭被炸,那麼就只能採取戚繼光的戰法,那麼攻城就一定要去。朝鮮國破家亡,到了這個時候自然是要拼命了。
戚繼光看着三個人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抹欣賞,還是有人敢拼命的。
“如此甚好,三位將軍回去整軍,明日一早開始攻城。”戚繼光站起身子,大聲的說道。
第二天一早,天剛見亮的時候大軍就開始造飯了,吃過飯之後,大軍就漢城發動了攻擊。李舜臣三將親自指揮朝鮮士卒攻城,擡着雲梯往上衝。
攻城是在西城,守在東城上的倭寇正是小早川隆景。
看到朝鮮士卒如此攻城,小早川隆景臉上閃過一抹冷笑,朝鮮士卒是何戰力,小早川隆景在清楚不過了,還攻城?癡心妄想。
不過冷笑很快就收斂了起來,明軍不來,顯然是不想有犧牲。
一旦朝鮮軍攻不下來,那麼會怎麼半?明軍會上自己人?亦或是火炮焚城?想想也知道肯定是後者,小早川隆景心裡面閃過了一抹悲涼。
事實上從明軍拒絕了議和,小早川隆景就知道這一次怕是要遭了。看向東城的方向,小早川隆景心中又閃過一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