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

現年才三十多歲的葉向高在大秦立國之後被蕭如薰任命爲戶部左侍郎。

他認爲葉向高有處理民政的能力,所以把他放在戶部讓他歷練歷練,不過以葉向高的能耐,若是去遼東,應該也能撐起遼東的門面,再安排一員大將坐鎮遼東,把遼東穩定下來想來並不是難事。

先把遼東理順,然後再安排其他的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遼東的路要最先開始修,蕭如薰已經給命令到了袁黃,讓袁黃開始準備修理從京師到瀋陽的大馳道。

如果樑夢龍願意出任遼東巡撫,那就最好,可以招來京師詢問一番,但是如果他覺得這樣會讓他晚節不保,蕭如薰也不勉強,那就讓葉向高提前出動好了。

宮裡的事情千頭萬緒,而蕭如薰這裡忙碌,其他地方也不見的就輕鬆快意,比如朝鮮,遠在漢城的朝鮮政府在十天前收到了蕭如薰派人送去的照會,然後迅速陷入了混亂之中。

大明換皇帝的事情他們知道,沈一貫很快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朝鮮,朝鮮王李昖震驚之餘趕快上表對新帝表示忠誠。

雖然這件事情也在朝鮮內部產生了爭論,比如有人想要去京師探聽虛實,搞清楚朱翊鈞退位的事實,但是爭論並不大,大明的內部事務朝鮮人不太敢說三道四。

只是畢竟朱翊鈞纔是下令入朝增援朝鮮的皇帝,朝鮮光復之後相當一部分人對朱翊鈞非常感激,他們不太適應這件事情。

但是朝鮮王李昖不這樣認爲,他需要的是明廷的認同,他需要明廷的認同來爲他撐腰。

說來也是無奈,壬辰倭亂之後,他的地位不穩,威望大跌,統治岌岌可危,而與此相反的是,他的兒子光海君李琿卻得到了很高的威望。

儘管對日戰爭是蕭如薰指揮,李琿卻也在後方和柳成龍一起給蕭如薰提供了幫助,因此具備了一定的威望,比李昖一直躲在大明的保護之下什麼事情也沒做要好得多。

人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人們一點也不瞎。

戰後,蕭如薰迅速脫離了京師前往了緬甸,他不知道在朝廷內部還有人提議讓李昖退位,李琿接任朝鮮國王,認爲這樣更有利於朝鮮的復興。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李昖雖然死死把控住權力,但是日子也不太好過,日日提心吊膽。

戰後恢復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他勞心煩神,戰後朝鮮社會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也需要他勞心煩神,還要擔心什麼時候大明政府來參合一下這件事情把他給推入無底深淵。

一直到沈一貫的國書發來,他纔看到了一線曙光。

於是趕快向朱常洛稱臣祝賀,混個臉熟,爲以後求取資助打下基礎。

結果沒等他開始求取資助,就又得到了大明發生內亂的消息,蕭如薰統兵奉天北伐的消息傳到朝鮮的時候是蕭如薰抵達南京祭祀朱元璋的時候,朝鮮君臣大爲震驚。

一派人認爲蕭如薰是臣,臣怎麼能起兵討伐君主呢?

雖然名義上是討伐沈一貫,但是和造反有什麼區別呢?

還有一派人因爲蕭如薰率兵驅逐倭寇光復朝鮮的恩情而持保留態度。

這種爭執越來越激烈,甚至發展到了朝鮮是否需要派兵支援沈一貫的地步。

李昖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的,在他看來,蕭如薰肯定不能成功,畢竟他對抗的是大明中央政府,大明何等強大?

這個時候對沈一貫伸出橄欖枝,之後一定可以得到好處。

然後沒等他們的朝廷爭論完,蕭如薰的照會就來了。

大明不復存在,大秦取而代之,朝鮮君臣需要對改宗,對大秦稱臣,不得有異議。

這消息在朝堂上散播開來之後,朝鮮朝堂才真正的炸鍋了。

大明完蛋了?

大秦建立了?

蕭如薰居然打敗了大明中央政府建立了新朝?

這怎麼和他們的李朝太祖李成桂一樣啊?

大明……

那個強悍的大明,那個他們的宗主國大明,那個他們曾經無比嚮往的大明,就這樣沒了?

很多人無法轉變自己的思想,想不開,大哭大鬧的有,當街耍酒瘋的也有,甚至還有想不開要在家裡上吊自盡的,幸好被家人救下來沒有死成。

這些事情暫時和李昖沒有關係,李昖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是不是需要向新建立起來的『大秦』稱臣。

毫無疑問,這不僅是政治問題,在朝鮮還是個道德問題。

李氏朝鮮完美繼承了大明的一切缺點,黨爭,互相傾軋,重文輕武,道德掛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原本,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管大明內部怎麼變換,朝鮮只要認準大明二字,就能保證自身不出事。

但是既然大明這兩個字都被改掉了,要不要改宗顯然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道德問題。

倫理上,朝鮮是臣,大明是君,臣需要對君盡忠,更不要說君不久之前還拯救了臣的家業,臣要是不表示表示,實在是太沒有道德太說不過去了。

但是從政治上來說,大明已經不在了,如果不遵從取代了大明的大秦,不說朝鮮以後還有沒有保護傘,單說朝鮮會不會遭到大秦的武力威懾就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篡位者他們很熟悉,非常熟悉,當年,他們還在一起談笑風生過。

李昖永遠也忘不掉那個臉上帶着微笑的年輕將軍。

只是現在,他似乎成爲了自己的頂頭老大。

宗主國的皇帝。

這種感覺……

大明是朝鮮的恩人,但是蕭如薰是直接執行者,他也是朝鮮的恩人,當初李昖都對蕭如薰磕過頭的。

很顯然,李昖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要不要接受蕭氏大秦的要求,還是拒絕,等着蕭氏大秦的威懾?

朝堂上彼此之間爭論非常劇烈,根本無法統一認識,大明政府黨爭的優良習慣在朝鮮被髮揚光大,幾個黨派很快就從是非之爭進入到了意氣之爭的階段,李昖頭痛不已。

到這個時候,李昖不得不去向壬辰之役最大的功臣柳成龍請求解決方案。

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二百四十 三方會談(上)二百八十二 蕭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六百二十五 細作?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六百八十八 抄家進行時(下)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六百四十五 絕對不會背叛投敵的人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二百四十 三方會談(上)八百五十六 朱賡憂心忡忡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一千三百三十八 北虜復來八百三十四 亡國之根一千一百八十三 真是好惡毒的陰謀十五 哱雲勸降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五百五十三 往南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七十九 寶刀未老袁了凡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一百 審判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一千一百零三 孫時泰的覺悟(上)一千零二十 大變革與肅清朝堂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八百四十七 投名狀八百二十二 陽謀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四百五十 詔書到一千一百七十 無法迴避的陽謀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八百七十 交手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別行動正式開始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五百五十五 王世揚求活(上)五百二十八 讓士兵重燃戰鬥的信念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九 訓練鳥銃隊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九百六十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五百五十九 抽你者蕭如薰也!(上)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十九 著力兔來援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樑八百四十 風生水起二百七十二 我兒,多吃些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十八 激戰平虜城(下)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紡織機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四百一十 合作(上)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一千三百七十八 從此以後,你便是大秦的皇帝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十二 煩躁的哱雲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三百二十五 利瑪竇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三百七十一 大勝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一百七十 大炮開兮轟他娘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一百三十三 血戰碧蹄館(二)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三十五 例外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一千二百五十四 閱兵式五百七十九 仇敵(上)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五百三十六 他們可以向南來,我們亦能往北去四 進入角色一千二百五十六 馬球大賽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五百 後悔的李成樑(下)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決定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三百九十六 陳龍正西行記(二)一千二百四十 李如鬆現在很得瑟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