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

想通了這一點,羣臣紛紛感到背後颼颼的直竄冷風——從此以後,世界上又多出了一種高效率的攻城戰術了。

要求嚴格管控火藥生產和運送的奏摺從這一刻起堆滿了整個通政司,讓朱翊鈞也小小的得意了一下,讓這些文臣感到驚恐不安是他最高興的事情,當然,他也不會忘掉他最該做的事情——封鎖火藥製造之所的一切訊息,以錦衣衛入駐各地製造火藥之所嚴格管控,不使一兩火藥有失。

除此之外,最讓他們感到不安和震動的,就是他們的萬曆陛下交付內閣的聖旨。

要封蕭如薰的爵位,更直接一點來說,就是要封伯。

有明一代不封子男,只封公侯伯,所以明代爵位難取,但是一旦取得,基本上都能得到世襲罔替的爵位,而且都是軍功封爵,文臣要封爵也只能靠軍功,如王陽明此人,所以,這才更讓文臣們感到驚訝。

蕭如薰的功勞的確大,比如斬了著力兔所部套虜三千,斬了哱拜本人和其養子哱雲,是平定寧夏之亂的首功等等,但是他才二十二歲,一個二十二歲的世襲罔替的伯爵,難道不是太早了一點嗎?

封爵不是小事,武將憑軍功封爵更是近百年來罕見的事情,就算要封那也是文官以軍功封爵,而不是武將封爵,於是禮部職官們聚在了一起,開始商量這件事情。

“蕭如薰是何許人也?”

“查過了,延安蕭氏,將門,祖父蕭漢爲涼州副總兵,父蕭文奎在京營……和各家勳貴有密切來往,蕭文奎四個兒子,蕭如薰排行第四。”

“蕭如薰,不就是前薊遼總督、兵部尚書楊兆的女婿嗎?”

“就是那個迎娶了書香之女的莽漢武夫?”

文官們的面色變得不太好了——武將本來就不討喜,而一個文將的女婿則更加不討喜。

有明一代,文將的下場一般都不是太好,致仕回家善終者不多,因爲這些本來是進士的傢伙在當了統兵之人以後,身上也多出了文官所不喜歡“唯結果論”,即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作風。

自漢以來,文官和武將最大的爭論和分歧,其實就在儒家一統思想界之後出現的到底是“仁”好還是殺光以絕後患比較好,文人當然選擇仁,要以聖人教化教導蠻夷,使之歸順華夏,而武將則認爲別那麼麻煩,還費時費力,直接一刀殺了乾乾淨淨,絕了後患,多好。

總而言之,武將領兵作戰,和文官的施政原則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大多數文官以中庸之道爲處世原則,而武將則注重取得實效而不避極端,長年的戎馬生涯已使這些文將養成與文官截然不同的氣質,因此文將集團與文官集團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文將集團身上也有文人特有的清高孤傲的氣質,看不起文化素養普遍不高的武將,因此在武將集團抱團以求生存的時候也得不到武將集團的幫助,從而成爲了裡外不是人的典範。

再加上文將往往功高,使得很多人嫉妒,也不注意處理關係,所以就造成了往往孤立無援的境地,急流勇退已經是好結局之一了。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蕭如薰自己都很清楚的問題——楊兆的人際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在京城文官集團裡的關係並不好,所以把女兒嫁給同爲延安老鄉的延安蕭氏做個土財主土皇帝的媳婦兒反而更好。

總體來說,楊兆並不是多看重蕭如薰的才華,期待蕭如薰光耀門楣之類的,武將在這個時代無法光耀門楣是社會的共識,楊兆自然也明白。

然而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下,唯有靠攏武將集團,把女兒嫁給武將,得到武將集團的友誼,從而得以安然在南京養老致仕,還抽空助學,養養名望,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幫助自己的女婿和女兒。

事實上他也是那麼做的,原本的歷史裡,楊兆真的幫到了蕭如薰。

然而就目前看來,蕭如薰的處境不好,雖然老爹蕭文奎在京營爲將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按照京營的那個程度,老爹估計也就是和僅存的武將勳貴集團一起同流合污罷了,否則老爹也幹不了多久。

現如今,京營的腐敗程度大概已經不下於宋代的禁軍了,但是他們的勢力還在,以成國公爲首的武將勳貴集團的最後力量就盤踞在這裡,在文官的威懾之下苟延殘喘,但是文官也奈何不了他們就是。

打個比方,武將勳貴集團就是京師的極品地頭蛇,文官們則是強龍。

所以蕭如薰不是孤立無援,而是有着這一些人的幫助,取得爵位的蕭如薰,已經是武將勳貴集團裡的一員了——而且比老爹更正統!

更何況武將勳貴集團也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來穩定自己的地位和實力,不至於連這一畝三分地都要丟掉,只要蕭如薰表現出善意,他們一定會接納,並且結成利益共同體,一起當極品地頭蛇。

所以此次入京,不在於如何和文官集團處關係,而在於和京營的這幫子吃空餉的傢伙們打好關係,雖然的確有些沒節操,但是一個有節操的人想在官場混是不可能的,大家比的就是節操的下限和智商的上限,有節操的人註定要去地方避難或者乾脆致仕,眼不見心不煩。

末世風雨十三年,蕭如薰和很多滅絕人性的傢伙打過交道,也和很多心狠手黑的人打過交道,乃至於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對於這種手段,蕭如薰不陌生,但是對於政治鬥爭,蕭如薰尚且還嫩了一點兒。

是以,他當然決定避開和文官正面交鋒,避開和文官們玩政治,而要和武將勳貴集團靠攏,文人雖然看不起武將,但是也不會輕易地撩撥武將,尤其是京師的這羣世襲罔替的傢伙,真要動手,怕是隻能步張居正的後塵,惹得一身腥。

再強的龍也壓不住這羣世襲罔替的極品地頭蛇,首輔張居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你都把人家逼到了這個地步,還好意思繼續欺負人家嗎?

而且很快朝鮮之役就要展開了,如果自己的上書請戰不被接受,那麼等到祖承訓第一次兵敗平壤,明廷瞭解了日軍鐵炮的威力之後,也必然會想起自己這個十分擅長使用火器和訓練火器部隊的名將。

總而言之,這一次,蕭如薰參加朝鮮之役的決定絕對不會更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

而朝臣們並不清楚,出於對文將的惡感以及對武將的蔑視,雖然皇帝強力要求,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辦法,噁心人是他們最擅長的手段之一,不管怎樣,就算整不到你,也要噁心你一下,叫你別忘了大明朝到底是誰當家作主,年輕人容易氣盛,所以我們幫你泄泄火。

這就是這個時候文官們的基本心理——一個小武將,就算能打能封伯,但是還遠遠沒到可以和他們分庭抗禮的地步,遠遠得不到重視。

更別說他已經是武將勳貴集團的一員,還和京城裡的那羣極品地頭蛇有聯繫,不能過度打壓以免引起地頭蛇們的不滿,到時候鬧騰起來,大家容易丟掉一部分利益,而且面子上不好看。

“那,究竟擬定一個什麼樣的爵位比較好呢?”

禮部的官員們開始傷腦筋了,把目光一齊投向了禮部尚書羅萬化,其實對羅萬化來說,他並不想參合這種事情,可是坐到他的這個位置上,只差一步就能登堂入閣拜相,無論如何,開罪現在的閣老們,都不是好事。

頓了頓,羅萬化下定了決心,提筆寫下三個字——平虜伯。

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四百七十四 命三百三十三 熱火朝天的大晨練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六十四 戰與和(上)一千二百零八 對日作戰正式展開二百二十八 明軍集結五百零七 平型關失守三百三十五 戰象八百二十九 柴國柱的心情很糟糕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軍近代化(上)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一千一百零四 孫時泰的覺悟(下)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一千一百九十四 海洋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十四 武官的困境八百二十四 一如秦漢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一百九十七 議和的開端(下)九百六十四 爲你們準備的賞賜九百八十五 火器製造總局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二百五十一 三王並封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八百四十 風生水起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八百七十五 心臟(上)一百二十六 利益驅動的猛獸九百四十二 不過是交易罷了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九百六十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八十九 蕭如薰的戰策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一千一百一十八 全軍覆沒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一百八十二 蕭如薰的大禮三百四十六 焦土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一百零五 吃掉加藤清正(下)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四百九十 大帆船貿易三十五 例外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九百七十六 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十一 何樂而不爲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四百六十 菲律賓海戰(四)四百三十三 喪心病狂(上)十八 激戰平虜城(下)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二百九十一 坦白二百四十六 我們是撕扯敵國血肉以肥自身的兇獸一百三十三 血戰碧蹄館(二)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七百八十 都是奸賊!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零二十六 炫耀一百五十六 武裝朝鮮水師(二更)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一千二百一十三 喊殺聲驟起九百五十四 重新開始吧!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九百五十三 修天下二十九 破城計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三百三十 上國還是那個上國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二十三 主動出擊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