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

袁黃對大明朝如今的制度的弊端看得非常透徹,所以,他不止一次的建議蕭如薰創辦軍校,但是蕭如薰看了看自己手底下的人口數量和軍隊數量,笑了一下,就那麼看着袁黃,袁黃看了看緬甸的人口數量統計策,也忍不住笑了一下。

一百萬人,地廣人稀的情況下,開發都費勁,還搞什麼軍校?緩緩吧!

但是不是說不好,相反,這是非常有必要的舉措,已經列入了蕭如薰的計劃之中,但是目前的緬甸最重要的主流依然是建設,而不是大躍進。

三萬軍隊和現有的軍官已經差不多足夠現在的所用,等真正需要更多軍隊的時候,再說這些。

至於軍隊的訓練和戰鬥力的提高維持也是很重要的,再精銳的部隊如果不戰鬥也是難以維持戰鬥力的,不過蕭如薰有辦法。

他花了不少時間擴建水師,然後以大明水師的名義承接東南亞很多小國商人的任務請求,出動水師討伐海盜,或者給那些商船護航,從萬曆二十四年年初開始,一直到現在,護航任務已經執行了快兩年。

兩年內,明軍在東南亞的海面上和海盜交鋒不下一百次,累計出動兵員人次超過三萬次,基本上每一個士兵都參與過一次與海盜的海上戰鬥,在南海海域打下了赫赫聲威。

三次大的海上剿匪戰役打完之後,南海海域三支比較兇悍有名的海盜船隊就被明軍水師團滅了,團滅在明軍鋪天蓋地的炮火之下,整個海域爲之一清,海商爲之歡欣鼓舞。

到現在,海盜還是有,但是已經沒有成建制的大規模海盜集團了,基本上海盜見到了船上懸掛着“明”或者“蕭”字樣的大旗的船隻就會退避三舍,不敢接近。

大明的聲威繼續在南洋維持着,影響力與日俱增。

不過陸戰方面蕭如薰就沒有什麼好的練兵對象了,只能用訓練來填補實戰的缺乏,主要是之前的一戰打的太過於兇猛,以至於明軍在這片土地上找不到敢於抵抗的對手,全部都投降了,根本就不敢反抗,沒有反抗自然也沒有戰爭,蕭如薰只能把部隊拉出去輪流海戰以保持戰鬥力和戰鬥直覺。

袁黃一手抓起了整個緬甸全部的政務,在蕭如薰設立的鎮南侯府政務所裡面擔任所長的職務,將政務所下轄的八座城市的政務囊括其中,總攬全局。

爲了更好的發展緬甸,蕭如薰兩年前設立了政務所,把目前有漢民定居的八座城市囊括其中,讓袁黃負責統一管理,因爲沒有朝廷的任命,也沒有正式的州縣劃分,更重要的是沒有設立州縣的必要,漢民定居處只在八座城市周邊的地區,其餘廣大地區還是無人區,根本建立不了政權。

所以乾脆就把八座城市作爲基礎行政單位,每座城市設市長一名,副市長兩名,一應配置如同大明的縣府,但是叫法不同,算是規避雷區,不至於落人口實,袁黃總管這八名市長,一應行政命令都由袁黃下令,八名市長負責實施,而且袁黃還被分配了直接指揮警察部隊的職權,算是把五千警察和陳燮的指揮權交到了袁黃的手上。

我掌兵權?

這是袁黃最開始的想法。

然後他就推辭了——我不掌兵權,我是文官。

蕭如薰就解釋了——您老人家是我最信任的人,把警察部隊交給你來管理指揮,我也非常的放心,而且最關鍵的是,警察部隊不同屬於軍隊,相當於衙役,只是更加規範化和統一化,戰鬥力方面也和正規軍隊相差不遠,如果在緊急狀況之下,用作軍隊也是不錯的。

關鍵的是警察負責維護城市治安,在目前這個城市發展的雛形期,正是需要警察來維護治安的時候,警察不負責戰鬥,嚴格來說不屬於軍隊,所以也不算是掌握兵權,您老人家不用避嫌,掌握就好。

袁黃感激不已,接下了警察的指揮權。

八名市長和十六名副市長都是來自各個小國的歸化官員,有實際經驗,通過了蕭如薰的考覈,從而出任職位,他們對於這個名爲市長實爲縣長的職位相當的重視,認爲這是迴歸大明的第一步。

很多從東南亞小國來到緬甸鎮的官員都是這樣看待的,他們都沒有功名,如果不在緬甸鎮的話,在大明的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成爲正式官員,現在雖然他們表面的身份是鎮南侯府下轄的吏員,但是實際權力和正式的官員無二,就是官員。

如果抱緊鎮南侯府的大腿,以後一定也會有好的發展——這是他們的共同心願。

而作爲一百多萬子民和三萬五千軍隊的主宰,蕭如薰每日的任務也是比較繁忙的,除了一些必要的和袁黃商量辦理的發展大計之外,他主要就是帶着衛隊到處轉悠,到八個城市周邊和裡面轉悠,監督軍隊的訓練,觀察警察部隊的執法,考察市長和副市長的施政,深入瞭解底層百姓的生活現狀。

得知了百姓們在緬甸鎮生活的非常滿意,過上了夢寐以求的不會餓肚子的生活,蕭如薰還是很高興的。

百姓所求真的很少,最基本的,只要有土地吃得飽,他們就會老老實實的生產工作,十分的勤勞肯幹,在緬甸土著的掌握之下產不出多少糧食的土地,在他們的手底下,就能數倍甚至十數倍的產出糧食,多到讓他們都不敢相信的地步,玉米和水稻積壓在每一個農戶的家裡面,都快要堆不下了。

爲此,蕭如薰還建議這些農戶在平時養殖一些雞鴨鵝豬之類的家禽,並且從大明內地引進了一批家禽發放給農戶們養殖,讓他們用多餘出來的糧食養殖這些家禽,以豐富他們的餐桌,豐富緬甸的物產。

在蕭如薰的全力呵護之下,緬甸的農業迅猛的發展起來,在只有幾十萬勞動人口的狀況之下,這份糧食產量幾乎達到了大明某些人口較少的省份的級別,完全可以滿足所有人口的需求,多出來的一部分還能拿來養殖牲畜,這是在家鄉做夢都夢不到的夢幻場景。

在這裡生活着的人們絲毫不會懷疑緬甸鎮會在這位侯爺的帶領下走向更加富強的道路。

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六百四十二 報應一百九十 德川家康討厭驚喜一千一百二十五 鬼門關一千零四十九 毛文龍請戰一千零一十八 軍事大比拼四 進入角色二百六十四 夢醒時分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一千三百四十二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下)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勞一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議和條款九十六 踏血而行四十九 封爵一千一百三十 決心七百二十二 千里之堤的空洞六百五十一 讓漢人退讓,讓漢人服軟二百六十八 王錫爵並未就此認命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四十七 戰後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馬碑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一千一百零四 孫時泰的覺悟(下)一千一百五十六 齊大勇的忠誠三百五十一 影帝一千零四十二 你不覺得你太過分了嗎?一千零六十五 權慄很崩潰四百四十七 小鬼開會一千二百七十一 你這朝廷,盡是些魑魅魍魎!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一千二百二十八 難以接受的破衣服八十 君王帳中猶歌舞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一千三百一十 趙士禎不想深究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七百八十一 殺賊!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一千三百六十 一戰功成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八百八十八 細小的危機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一千二百零三 豐臣秀次決定玩一把大的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七百三十四 太祖皇帝啊,您開開眼吧!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繼續打六百一十一 一將難求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二百六十八 王錫爵並未就此認命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七十五 恩重如山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七十一 一片公心八百六十六 封妻廕子二百三十五 朝鮮之役的最後時刻就要到來了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千二百零八 對日作戰正式展開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二百八十一 雙生子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四百零七 理想社會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一千一百三十九 木托實心彈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勸說信一千二百三十六 後陽成落網六百五十四 就是現在!一千二百二十八 難以接受的破衣服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