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二 該死的政治啊

王錫爵大喜之下,召集了兵部戶部尚書還有內閣的其他成員一起來開會,公佈了這個消息,把蕭如薰的捷報給他們看,看完之後,楊俊民長舒一口氣,石星長嘆一口氣,趙志皋微微搖頭不言不語,張位則感嘆道:“蕭季馨不愧良將,深明朝廷之意也,此計,不失爲以退爲進之策。”

大家的意思,蕭如薰早就知道了,他不是傻子,他也有自己的交際圈,對朝廷的一些風向標,他清楚得很,所以朝廷讓他打緬甸他就打緬甸去了,打完緬甸之後也就不回來了,他知道自己立下大功,朝廷官員不歡迎他回來,所以乾脆就自己提出不回來,擔心緬甸賊人死灰復燃,請求永鎮緬甸,不回來了。

聰明人啊!

張位就是這個意思。

楊俊民則是着重看到了蕭如薰請求流民填充緬甸的建議,幫大明解決流民的問題,還能填充緬甸的人口,讓緬甸加速發展起來,成爲大明新的領土,不失爲一石二鳥之策。

石星則是感嘆,則是嘆息,好好的一個將軍,居然被朝廷的政策逼得不敢回來,打遍四方無敵手的大將,終於也要急流勇退,不再參合中原之事,而是老老實實的待在邊疆戍邊,以期平安一生了。

就這一點,就足以證明蕭如薰比狄青和李成樑要聰明些。

他知道中央政府裡容不下一個純粹的武人,所以乾脆就不回來了,直接待在打仗的地方,藉着戍守邊疆的理由,讓自己安全的度過餘生,反正邊疆之地,蠻荒之地,朝廷不感興趣,更別說是緬甸那種化外之地,根本就不在官員的眼裡,遼東尚且需要考慮,緬甸根本不用考慮,本來沒人願意守的話直接放棄都可以,現在有人願意守,還有好處,那就守唄!

“本朝立國以來,除雲南沐氏用鎮雲南之外,還沒有永鎮的例子,蕭如薰善戰,善守,難得良將,不用在征討四方爲國立功,而永守緬甸蠻荒之地,是否太過於屈才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石星是真的欣賞蕭如薰,當初棄用李如鬆選擇蕭如薰的就是他,是他一手提拔了蕭如薰,現在蕭如薰立下大功,他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漸漸有了問鼎內閣閣臣的資格,此時此刻讓蕭如薰永鎮緬甸偃旗息鼓,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好處,他當然希望蕭如薰繼續打仗,繼續給他造勢。

趙志皋也支持石星的看法:“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要有用到蕭如薰的地方,讓他永鎮緬甸不是不可以,但是難得良將,也太屈才了。”

張位不爽了,他是堅定的大臣派系。

“此言老夫不敢苟同,蕭如薰有大將之才,永鎮緬甸只是一個名目,真正的目的是永鎮大明南疆,將戰火阻隔在大明國土之外,是我大明南方的一道長城,自正德以來,南方海疆不穩,佛朗機人犯邊,洞武人犯邊,下一回還不知道要有什麼人犯邊,天下越來越不穩,北方風起雲涌,正是我等需要投入大精力之時。

我等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南邊,此時有蕭如薰這等良將主掌南疆兵務,爲大明擋住兵災,我等就能全力以赴北方邊患,解決蒙古,解決女真,解決流民和糧荒的問題,豈不妙哉?”

張位的發言得到了楊俊民的全力支持,他只在意流民問題,拿不出銀子賑災的是他,要是流民造反事情鬧大,他估計有性命之憂,如今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他也不敢放過。

“張閣老所言即是,下官也十分贊同,如今北方各地流民洶涌,各地官府告急,國庫卻空虛不已,無能爲力,一旦地方糧庫告罄,沒有存糧救濟災民,那可如何是好?流民沒飯吃,什麼事情都敢做!諸位,我們要眼睜睜看着流民造反嗎?如今給他們一條活路是最重要的,重建緬甸宣慰司,就是這條活路!”

兩人贊成,兩人反對,主導權就落在了王錫爵的身上。

王錫爵的選擇是十分明確的,或者說,他沒有別的選擇,他已經決定,此事解決之後,他就退出朝廷告老還鄉,從此在皇室的監督下了此餘生,他已經沒有別的想法和政治抱負了,唯一的期望,就是臨走前再辦成一件事情。

讓蕭如薰留在緬甸當地,是開戰之前,他和皇太后商量好的事情,他是必須要走的,如果他走了,蕭如薰回來了,誰還能阻止皇帝和蕭如薰之間的秘密聯繫呢?別看皇帝現在偃旗息鼓一副乖孩子的樣子,誰知道心裡是不是藏這一團火?皇帝才三十歲,還沒到偃旗息鼓的時候,嘉靖爺這個時候正在火力全開的折騰羣臣呢!

必須要防患於未然,不能把有大名望的大將放在皇帝身邊,以免皇帝重掌軍權,對文臣不利。

所以,蕭如薰主動提出最好,他要是不主動提出,朝廷還要他永鎮當地,那就有些吃相太難看的意思了……

這個事情本身就是朝廷和皇家不地道,蕭如薰自始至終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說,如果沒有這塊遮羞布,他們還真不好意思叫蕭如薰待在那兒就別回來了。

現在可好,蕭如薰自己提出來了,那就最好不過了。

王錫爵心中的一塊大石落地。

“如薰良將難求,放置邊關,未免大材小用,老夫深感不妥……”

此言一出,張位和楊俊民大驚失色,而趙志皋和石星則喜不自勝。

“然國朝南疆邊患慎重,更有佛朗機人自海邊來,不得不防,近年來北方邊患日重,朝廷精力不足,無法同時兼顧南北,因此,安排一員得力大將鎮守南疆縱覽兵務,未必不是可行之策,老夫以爲,蕭如薰永鎮緬甸之事,可上奏天聽,請陛下給予批覆,我等只需要聽從陛下的意見就好。”

王錫爵的話說的冠冕堂皇,但是無論是石星還是趙志皋都清楚,王錫爵站在了張位那邊兒,希望把蕭如薰留在當地,別讓他回來了,爲此,把永鎮緬甸的資格給他也未嘗不可,哪怕是封個國公也可以,只要他別回來,別打破了京城現有的利益均衡。

該死的政治啊!

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遠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二百 秀才遇到兵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節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九百零四 早做準備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四百九十七 選將一千二百五十四 閱兵式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一千一百五十五 多麼美好的劇本六 備敵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七百六十七 沈一貫!你想造反是不是?六百七十七 主持公道一千一百二十四 這是妖術吧?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六百八十二 抄家七百零三 北伐的決心(上)二百九十 父子兄弟終團聚四百六十五 呂宋國王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三百五十六 夜襲(一)二百五十八 留守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八百五十一 葉公,李化龍完了一千二百零四 改進中華朝貢體系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節一百七十七 攻佔對馬島六百七十二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三百八十六 凱旋(下)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二百九十七 李如鬆開始思考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二百零五 斬!!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一千一百二十七 怎一個天險了得一千二百五十二 蕭如薰的生日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一百一十二 紅線六百四十二 報應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一百一十一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下)一百零一 新的軍令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一千零五十七 建州兵崩潰八十四 談判專家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四百四十三 混帳東西!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十三 魏學曾的擔憂一千一百三十九 木托實心彈五百八十四 摒棄前嫌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六百八十六 廢人(下)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一千一百零五 心裡沒底的楊應龍三百七十三 心情複雜的納瑞宣七十二 癡兒啊!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八百二十八 吳下阿蒙八百七十五 心臟(上)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一千二百零九 情報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一千二百五十六 馬球大賽七百一十二 驚恐的蕭大亨九百五十四 重新開始吧!二百三十五 朝鮮之役的最後時刻就要到來了一千零一十八 軍事大比拼一千二百九十五 科爾沁的臣服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