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九 圖窮匕見

部落頭人們都十分在意蕭如薰所說的『要求他們要做的事情』,猜得不錯的話,大概就是類似於投名狀,要他們通過做某件事情來表達對大明朝的忠誠,當初莽應龍也讓他們這樣做過,他們覺得不奇怪,但是就是不知道大明朝需要他們做什麼來表達自己的忠誠——現在這年頭,稱臣納貢口頭服從已經不能滿足大佬們的需要了。

“不知道大明提督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呢?只要我們能做到,我們一定會做。”

這些頭人通過兩個洋人表達了這樣的意思。

蕭如薰笑笑,說道:“很簡單,不難,只是大明朝攻打下了這片土地之後,爲了防止莽應裡勢力的復甦,所以決定一勞永逸地佔領這裡,恢復大明永樂皇帝時代的疆土,把這裡重新納入大明的統治,設立官府管轄,並且建設當地,給各位更好的生活和更多的安全保障,所以爲了建設這裡,需要諸位的部落駐地換個地方。”

頭人們瞬間明白了兩件事情——第一,大明要正式統治這裡,而不是打完了就走,第二,大明並不信任他們,擔心他們會成爲第二個莽應裡,所以,要通過這種方式加強監管和控制。

雖然是蠻人,但是能當上部落頭領部落領袖的,幾個是傻子?涉及到利益問題,甭管有沒有文化,都是一樣的兇狠狡詐,不存在傻子,蕭如薰的算盤他們很快就明白了,然後,就是不爽,然後,就是恐懼。

莽應龍當初爲了制服他們,可是動兵打了好幾場仗殺的人頭滾滾,這才把他們都給打服了,乖乖的給緬族人提供糧草軍資,現在大明朝遠遠強過緬族人,如果自己這些人違背了大明朝的意願,大明朝會不會借這樣的理由來攻打他們呢?

他們沒有人敢確定大明朝不會這樣做,事實上,蕭如薰也的確有這樣的打算,但是考慮到日後統治的問題,蕭如薰還是打算採用以夷制夷的方式,不讓大明落人口實,而是通過利益交換和離間計讓這些人自己打起來。

他猜得沒錯,這些頭人一個個的都是眉頭緊鎖,看得出來並不願意做這件事情,但是同時又非常擔心大明朝強悍的武力,所以相當的糾結。

蕭如薰不打算給他們更多的思考時間。

“當然了,你們這樣做的話,大明朝也不會虧待功臣,此番征伐莽應裡,本督俘虜了數萬莽應裡的遺民,這些都是罪人,大明是不會輕易放過罪人的,但凡是願意按照大明的意思搬遷到新的駐地的部落,都可以到本督這裡領到一千青壯男子和一千青壯女子作爲補償,同時,大明也會給你們一筆安家銀兩,讓你們好好的建立新的駐地,你們以爲如何?”

利瑪竇驚訝地看着蕭如薰,他沒想到蕭如薰留下那些男人和女人居然是爲了這個目的。

蕭如薰看了看利瑪竇,皺了皺眉頭,問道:“怎麼不翻譯?”

利瑪竇忙點頭,開口道:“我知道了!”

利瑪竇連忙翻譯給了布朗,布朗詫異了一下,又翻譯給了這些頭人聽,這些頭人一聽,每個人一掃之前的頹唐,忽然變得很有精神。

人口在任何時候都是很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些部落正是因爲人口不多所以無法和緬族抗衡,現在緬族政權完蛋了,他們卻依舊是弱勢羣體,還要接着被統治,統治就統治吧,還要換地方,住了幾十年的地方換一個有那麼容易嗎?會開心嗎?

顯然不會。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只要利益夠多,就沒什麼是不能商量的。

一千壯男一千壯女,對這些人口不是很多的大大小小的部落來說,還是很有誘惑力的,幾十萬人的大部落或許並不貪圖這一點人口,但是這對那些十幾萬幾萬人口的小部落就有致命的吸引力,男的可以拿來幹活,女的還能幹更多別的事情,更關鍵的是,他們是緬族人。

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幾十年的緬族人,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這些人的徹骨仇恨,幾十年來日日夜夜做夢都想着要給這些緬族人一點好看,現在終於有機會了,怎麼可以眼睜睜的放過呢?

不說兩千人口的增加給小部落帶來的誘惑力,仇恨的宣泄也是很有必要的,被欺負了幾十年,一朝翻身做主人,這樣的誘惑力幾人可以迴避?這些受到更大壓迫和精神壓力的頭人就更是如此了,是以,這些頭人們的呼吸都開始急促了一些。

蕭如薰掛出了一副地圖。

“從這一塊到這一塊地區,是大明給你們選擇的比較好的居住地,溫暖溼潤,人少地多,往東可以接觸到大明,往西可以接觸到其餘更多的國家,處於一個交通要道之上,將來的發展會非常不錯,這是作爲交換你們原先居住地的一塊區域,這裡將劃作你們的自治區,只需要你們向大明繳納賦稅和貢品,大明就會給你們提供保護,爲你們主持公道。”

蕭如薰這樣解釋了一下:“願意的,現在就可以來我這裡報名,然後等你們回去部落的時候,就能領走兩千的遺民,還可以得到一筆安家費。”

蕭如薰此舉的目的主要是針對居住在南方靠近海域的一批人,比如居住在仰光附近的那大大小小十來個部落,這些是必須要遷移走的,到時候漢人移民來了就會主要居住在陽光勃固和內比都三個城市周邊,打造一條從雲南到海邊的商業貿易路線,讓大明正式和西方世界開始接觸。

這是一個文明和文明的交流,蕭如薰並不打算讓那些土著人也參與進來,讓他們保持愚昧就好,不需要也不允許他們接觸到更先進的文明從而開始文明的進化,而對於如今就有進化想法的可以拒絕掉誘惑的部族來說,蕭如薰就會着手鏟除掉他們!

看了看這些部落頭人的樣子,似乎已經有一些產生了意動,個別幾個正在和身邊的人竊竊私語,大概正在商量這樣做的利弊,還有些人閉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蕭如薰也不着急,喝着茶,慢悠悠的等着他們做出選擇。

其實對於這些頭人來說,選擇也並不難做,當利益已經達到了要求之後,選擇其實非常容易就做出來了,而且這還關係着和大明朝的第一步關係能不能處好,要是能處好的話就能爲以後的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一上來就和大明朝對着幹,大明朝以後會給他們好臉色嗎?

七八個小部落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一個接一個的站起來來到蕭如薰的面前,向蕭如薰低頭表示臣服,並且表示自己非常願意改換駐地,居住到新的地方去,蕭如薰大喜,當即宣佈賞賜給他們足夠的奴隸和財物,並且私人賞賜一批白銀作爲鼓勵,歡迎他們積極向大明朝靠攏,成爲大明朝第一批狗腿子。

然後這時候就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了,一名部落頭人站起來,嘰裡咕嚕的說了一通,利瑪竇說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們的部落人口更多,遷移起來很麻煩,而這些人幾萬人的小部落遷移起來當然容易,我們也願意遷徙,但是如果給我們的東西和給他們的東西一樣,那這些頭人回去怎麼和自己人交代呢?

這就說明這些頭人不願意和大明作對,但是實在是利益不夠,不能讓他們回去說服部落裡的話事者,難以達成統一認識,不能更好的欺騙底下的窮鬼們,所以他們不樂意了,要求區別對待,蕭如薰問了一下,這個部落頭人的部落有大概二十多萬人的人口,其餘三四個大部落也有三十幾萬的,十幾萬的和二十多萬的,總而言之人口數都比剛纔那堆七八萬五六萬的小部落要多得多,的確不能一致對待。

蕭如薰就說了,那行,你們這些人口十萬以下的部落,一千男一千女,十萬以上二十萬以下的,兩千男兩千女,二十萬以上三十萬以下的,兩千五百男兩千五百女,三十萬以上的,三千男三千女,願意遷徙的,還有重賞!

這些部落裡面唯一一個人口在三十萬以上的部落頭人就是重賞的目標,這個年紀大概四十多歲的頭人眨巴眨巴眼睛,說這件事情太大了,他一個人不能做主,要回去問問他的族人們,並且說現在就回去問,蕭如薰沒有爲難他,允許他立刻離開去問。

開玩笑,六千奴隸,蕭如薰把自己的老本都給搬出來了,連帶着之前交給暹羅人代爲看管的那批戰俘都給算上了,要是還拿不下這個大部落,那可就真要動兵了。

這是個居住在仰光西邊的大部落,人口僅次於緬族,是莽應龍莽應裡時代的重點打壓對象,被打壓的很慘,也非常憎恨緬族政權,但是畢竟人口三十萬,蕭如薰也不是很願意動兵剿滅他們。

能談攏最好,把他們丟到和印度交界的地方去,從南邊遷移到西邊,大明主要往南往東往北建設,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之間建造一個緩衝地帶,他暫時不打算和印度那裡有什麼聯繫,把這些土著安插在那裡做個緩衝也是很不錯的。

這些算是態度比較誠懇而且願意服從大明的指令,積極向大明靠攏的,以後可以適當給些好處,然後徵兵,適當的時候還能往大明這邊拉攏拉攏,搞搞通婚什麼的,同化同化,給大明的光棍士兵們一點福利,願意聽話的都是乖孩子,大明爸爸不會打。

但是有些不聽話的刺頭就要好好的對付對付了。

比如有個部落頭人有點年輕,看起來二三十歲的樣子,站起來說他們的族人在那裡生活了幾十年了,雖然人數不多,就七八萬,但是也把那裡當成家,大明一來就要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園,這和以前的莽應裡有什麼區別?這不就和莽應裡那羣人一樣嗎?

周邊有七八個部落的頭人很贊同的樣子,應該是一夥人。

蕭如薰就很冷靜的解釋了一下。

“大明和莽應裡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你現在還能在這裡站着和我說話,如果是莽應裡,你現在已經死了。”

喝了一口茶,蕭如薰微微笑了一下,這般的笑容讓這個年輕的頭人有點不寒而慄的感覺,但是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沒有答應遷移,與他一樣堅持不遷移的有五個部落,兩個十幾萬人的部落和三個幾萬人的部落,加在一起六個不願意的,還有四個說要回去和族人商議,直接答應的也就十二個部落。

當天晚上,答應遷移族人的十二個部落的頭人被蕭如薰留下來,得到了盛情的款待,蕭如薰鼓勵他們向大明積極靠攏,這樣的話還能得到大明更多的賞賜和更加優惠的政策待遇,頭人們也很歡欣鼓舞的表示自己願意團結在以大明皇帝爲核心的大明帝國周圍,爲大明帝國服務。

酒過三巡,看着大家都有些醉意,蕭如薰長嘆一聲,開始了自己的套路。

“你們都是本督看好的人,你們都願意向大明投誠,本督看在眼裡,記住了你們的忠誠,但是本督很不滿意的就是,有些人爲了一己私慾而阻攔大明皇帝定下的規矩,這樣的消息傳回大明國內,大明皇帝一旦震怒,你們這一羣人都討不到好處,大明皇帝一旦震怒,本督是攔也攔不住的。”

頭人們面面相覷,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剛剛打下的領土上有人犯刺,不願意和大明合作,甩了大明皇帝和提督的面子,大明提督不高興,皇帝陛下也不高興,到時候皇帝陛下一怒之下下旨懲罰這些人,難免不會牽連到他們這些順民。

他們老老實實的想跟着大明過好日子,但是那些刺頭不願意。

蕭如薰還說,他聽說各個部落之間似乎都有聯姻存在,萬一皇帝陛下下旨連坐,你們每個人都逃不過去,本督也是有心無力啊!

看着蕭如薰微醺的臉,頭人們都不認爲他說的是假話,於是忙問對策。

“對策就是,滅了他們的部落,把他們的財產和人口分掉!”

冰冷的月光下,蕭如薰的眼神宛如寒冰入體一般錐心刺骨。

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三百 翁婿夜話(上)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七百二十四 迎刃而解一千一百九十五 另類的堅壁清野五百二十四 萬曆二十六年伊始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五百五十二 平行的世界七百零七 孫承宗還沒有體會到那種無奈和委屈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三百零六 暹羅(下)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一千一百八十 武九百二十七 季馨,老夫真的爲你感到高興四百三十六 天誅(下)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七百三十三 進化的嘴炮們六百六十三 戰前日常(上)三百三十八 新的敵人九百三十一 水德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九百零五 黑鳩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一百三十四 血戰碧蹄館(三)三百一十 重新開始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別行動正式開始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九百四十八 蕭季馨,我就先走一步了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七十二 癡兒啊!六百九十五 請沈閣老務必要小心一個人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八百 絕不反悔!一千一百二十四 這是妖術吧?三百八十六 凱旋(下)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九百三十八 玄武門之下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一千一百四十二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百九十二 “平叛”七百五十八 那一日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九百九十四 吳惟忠歸來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關於結尾一千一百五十二 釣魚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三百零六 暹羅(下)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一千二百三十五 真的出事了一千三百七十五 對不起(八千大章)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五百二十 拜見提督三百零九 龍鳳胎(下)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四百一十 合作(上)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三十三 葉公夢熊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五百八十一 事發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四百五十九 菲律賓海戰(三)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七百零二 是那個孫承宗嗎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八百八十一 我現在信了一千二百八十二 陸海之爭(上)一千二百六十一 切記你我吃的都是誰家的俸祿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二百六十八 王錫爵並未就此認命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零七十九 無路可走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四百九十七 選將四百七十 部落的聯合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