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九十三 布延進獻傳國璽(下)

自此,傳國玉璽就失去了蹤跡,再往後,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再往後,就到北宋哲宗年間,有個農夫宣稱自己在地裡刨出了傳國玉璽,獻給了哲宗皇帝,哲宗皇帝下令十三個大學問家一起診斷,最後由蔡京做出了論斷,說這是真的。

至於這個玉璽是不是真的,以及古代王朝對祥瑞的迷信,還有哲宗時代北宋朝廷面臨的種種問題,弄個傳國玉璽的祥瑞來證明宋朝的統治合法性以渡過危機估計是不錯的手段。

這方傳國璽後來被金人擄走,再後來就是元代,出現在了元大都,也就是北京,被權相伯顏所得,這是最後一次算是比較靠譜的記載。

元末大亂,朱元璋脫穎而出,但是朱元璋立國之後沒得到傳國玉璽。

他覺得心裡空蕩蕩的,就派兵十五萬八次北伐,意圖打擊北元殘餘勢力的同時,也要搶回傳國玉璽,但是終究沒有成功,無奈之下只好自己刻了十七方玉璽聊以**。

此之後嘉靖年間也有出現傳國玉璽的傳聞,但是已經沒有太大的反響了。

人們已經不太在意傳國玉璽了,就算出現又能如何?拿到傳國玉璽的王朝不也是滅了嗎?

蕭如薰對此更不在意,否則立國之初就該自己刻一方傳國玉璽騙騙天下了。

主要還是傳統的『天下人』——讀書人被他掀翻了,該殺的都殺了,話語權被他搶過來了,沒人敢說他的不是了,所以有沒有傳國玉璽也不重要了,他要做皇帝,誰敢反對?

以前人都是爲了得到士族豪強們的支持才需要傳國玉璽做幌子,蕭如薰並不需要,所以也不擔心這一點。

不過這個布延忽然說要贈送傳國玉璽給他,他還真的很感興趣。

布延手裡的傳國玉璽,應該就是北宋哲宗時代的那一塊,那一塊估摸着應該是假的,但是要是能看看,蕭如薰也很願意看看。

其實如果他想要,只要說一聲,估計全國各地會瞬間出現無數的老農民、老兵、老牧民之類的從地裡河裡井裡弄出無數的傳國玉璽給他,全看他想不想要。

但是這些都沒什麼意義,可是蒙古人親手送上的,就算沒有實際意義,政治上的意義卻有不少。

明朝太祖朱元璋八次北伐蒙古都無法得到的傳國玉璽,卻在今朝建國不到兩年的時候由蒙古大汗親手送上,這難道不是最明確不過的政治寓意嗎?

大秦遠勝大明。

蕭如薰手下的御用文人們可以造出無數華美文章對他一頓歌功頌德。

而且就算是假的,他們也能吹成是真的,然後說『這是先秦祖龍所有之物,如今傳到陛下手中,豈非天意?天意要大秦取代前明一統江山啊!』

這種話還相當的有市場。

所以不管真的假的,在意還是不在意,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蕭如薰都要見一見這枚“傳國玉璽”。

第二天,蕭如薰宣佈接見布延汗,由葉向高把布延汗引入皇宮之內見他。

拜見蕭如薰的時候,布延汗自己躬身行禮,隨從則全部下跪行禮。

蕭如薰接受他們的朝拜之後,親自離開座位扶起布延汗,親切與之交談,表現大秦帝國的善意。

隨後就是賜坐,布延汗坐下,隨便扒拉幾句,布延汗就說到了正題。

“大蒙古沒有大秦那麼富庶繁華,本汗也拿不出太好的東西給大秦天子賀壽,想來想去,就把先人所傳下來的一枚傳國玉璽贈送給大秦天子,爲大秦天子賀壽。”

布延汗讓身邊人出列,奉上了傳國玉璽。

大秦臣子們那邊頓時騷動起來,一羣人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傳國玉璽的面容,也是因爲知道他們的想法,所以蕭如薰今天帶着三名輔臣和朝中有學問的老學究們,一起觀看這枚“傳國玉璽”。

今人對傳國玉璽的誤解有很多,最普遍的就是認爲傳國玉璽的體積很大,需要兩隻手拿,或者最起碼也要一隻手抓起來的那種,反正體積要很大,符合四四方方的概念。

但是,傳國玉璽還就不是那個樣子的,據記載,劉邦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是把傳國玉璽佩戴在身上的,類似於佩戴一枚玉佩,因此,傳國玉璽的實際大小可以參考今天的火柴盒。

布延汗的手下將這枚玉璽裝在一個小盒子裡面獻給了蕭如薰,蕭如薰讓李勝上前接下,並且打開盒子,然後進獻給蕭如薰。

一枚小小的玉印躺在盒子裡。

蕭如薰伸手拿出這枚小小的玉印打量了起來。

據傳,秦始皇命令李斯在傳國玉璽上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篆字,後來王莽篡漢,玉璽缺損了一角,被用金子補缺,他得到玉璽之後又在上頭雕刻“漢傳新王莽”的字樣。

等曹丕稱帝后,得到傳國玉璽時加刻“大魏受漢傳國之璽”,佐證自己天子之位的名正言順,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後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表示自己的正統。

所以傳國玉璽除了李斯的八個字外,還應該有王莽、曹丕和石勒留下的印記。

蕭如薰看了看底部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又看了看玉璽的側面,見到側面刻有『漢傳新王莽』『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和『天命石氏』只剩下一側是乾淨的。

蕭如薰面露喜色,把這枚玉璽遞給了王錫爵,讓文臣們互相傳看,而自己則端起酒杯和布延汗喝起了酒,喝的及其愉快,布延汗都給喝醉了,然後才被蕭如薰送走。

他離開的時候,布延汗將傳國玉璽獻給大秦天子的消息已經不脛而走。

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很快,京師民間都開始議論這件事情了。

大家都知道前明立國之初朱元璋派兵北伐搶奪玉璽而不得的事情,但是現在,玉璽卻被蒙古大汗主動送還,前明和大秦的高下,立刻就分辨出來了。

於是朝野和民間都開始了新一輪針對傳國玉璽的熱議。

而當天晚上,蕭如薰將三名輔臣秘密召集到了自己的書房內。

他手裡把玩着這枚玉印,饒有興趣的問道:“你們說,這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李廷機和葉向高不說話,王錫爵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回陛下的話,眼下時日尚短,我們還無法斷定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蕭如薰點了點頭,然後隨手一拋,把這枚玉印丟到了桌案上。

“依我看,它既是真的,也是假的。”

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五 視察軍營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一百六十九 挑釁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一千零一十六 中央軍事學院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八百四十三 特殊的來信六百一十八 試探(下)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一千二百八十六 救火閣老李廷機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八百五十五 多事之秋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九百九十 給褚英的禮物二百二十七 本多忠勝眼前最後的光景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一千零七十九 無路可走一千二百四十 李如鬆現在很得瑟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八百九十九 滿分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四百零五 利瑪竇忽然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了起來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八百 絕不反悔!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九百九十 給褚英的禮物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十 夜襲五百九十三 不聽命令的軍隊一千一百四十三 開發大西南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嚴寒八百零八 沈一貫是極其詫異的八百二十三 無路可退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三百七十一 大勝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八百八十五 沈一貫的請帖一千二百一十五 並沒有什麼卵用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四百七十九 拜訪徐光啓(上)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四百五十三 江大海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五百零七 平型關失守一百五十四 李舜臣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一千零六十七 只有一個柳成龍一百二十四 暗流涌動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五百零三 我雖文弱,卻不怕死八百七十三 所以只能請他們去死了二百四十二 三方會談(下)一千二百四十八 那一千兩銀子的事情你不打算和朕說說一千三百七十一 兒孫滿堂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一千一百二十四 這是妖術吧?九百三十二 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七百二十三 多事之秋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一百二十 物是人非罷了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紡織機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婁山關一百 審判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一千一百三十一 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啊!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九百九十四 吳惟忠歸來九十 最後的準備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軍近代化(上)三十九 你們不仁,我便不義!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