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五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不管怎麼說,騎兵從古代到現代都是具備絕對戰場統治力的強悍兵種。

從古典奴隸時代開始,一直到一戰,貫穿人類幾乎整個戰爭史,騎兵的作用不言而喻。

以爲有了火器就可以拋棄騎兵,以爲軍隊全面火器化就能成功打敗騎兵,那宋軍和明軍真的是笑而不語。

即使是歐洲戰場在一戰以後才拋棄騎兵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而部分國家如日本和中國到二戰時期還在使用騎兵,那更不是沒有道理的,騎兵自然有其重要性和難以替代的屬性。

裝甲兵其實就是裝甲化的騎兵,從本質意義上來說,騎兵也可以說是從未被淘汰掉,只是騎手的坐騎改變了,從血肉之軀的動物變成了冷冰冰的合金裝甲。

蕭如薰很清楚,大秦眼下最大的敵人不是已經被打殘的女真和西南土司,也不是被打成兩半苟延殘喘的日本,不是眼下還看不到起衝突的苗頭的莫臥兒帝國,更不是遠隔萬里已經被大秦追上科技腳步的歐洲人。

而是北虜。

шωш•tt kan•℃O

北虜的存在,讓蕭如薰始終感覺有一柄劍選在自己的頭上。

現在和之前所做的一切,無論是在南洋驅逐西班牙人收服葡萄牙人,還是在遼東收拾女真人,亦或是在西南收拾土司以及即將展開的對日本的最後一戰,其目的,都是爲了給未來大規模北伐北虜打下一個堅實安穩的後院。

兵家最忌諱兩線作戰,那是因爲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之下,兩線作戰不具備可行性,可是生產力發展到現在,蕭如薰認爲無論是秦還是明都具備同時應付兩場並不算太大規模的局部戰役。

而大秦應對戰爭的能力更強一點,皇權下鄉官員下基層所動員起來的戰爭動員力足夠支持大秦兩線開戰,前提是,局部戰役。

而北伐北虜,說真的,沒有一次不是國戰。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一直到現在,每一次中原王朝對北虜發起的戰爭都是傾國之戰,動用整個國家的實力對北虜發起戰爭,而無暇分兵對抗其他。

其中北伐北虜是出國境作戰,難以就地補給,且國內補給線過長、消耗過大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以漢武帝當時的傾國之力,漠北決戰也只能出動十萬鐵騎作戰。

而爲了這十萬騎兵的後勤保障,出動數十萬步兵和數萬馬匹運送糧草,仗是打贏了,但是也造成了海內戶口減半的巨大損耗,對漢朝積攢數十年的國力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

可以說沒有文景二帝數十年的積攢以及漢武帝前期打下的基礎,就沒有後來的戰略反擊決戰,而這一次的漠北決戰以後,下一次漢家軍隊再度深入大漠,就要到唐朝了,再下一次,就是明朝。

可見漢家軍隊北伐作戰的困難和要求之高。

而其中深層次的因素也不是沒有,甚至可以說這些深層次的因素是決定漢家軍隊難以深入大漠徹底解決北虜問題的要素。

以儒學爲政府指導思想的漢家政府不僅漠視科技,還非常提防邊境民衆自動組織起來保衛自己。

移民實邊戰略是漢朝提出來的,爲了漢武帝北伐匈奴打基礎,縮短運輸補給的距離,減少財政消耗,這是很有遠見的方式。

但是被漢武帝推上前臺的儒門反對民衆自組織,導致北方村莊民衆遇到漠北騎兵不能和當地守軍協防。

儒家的華夷、防民立場反對民衆學習漠北的自組織與騎射,使得民衆沒有自保能力,成爲待宰的羔羊,一旦軍隊戰敗,民衆和他們的財產就會肥了匈奴,還使得漢軍失去了優秀的兵源。

後來中國政府終於意識到了發動民衆和人民羣衆的汪洋大海的威力,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古代中國政府完全沒有這個意識,甚至是極爲防備這種意識。

倒不是說沒有道理,而是在某些地區,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先秦諸子百家裡其實有一家是立足在平民的基礎上,提出統治者要善於組織民衆不要漠視民衆的說法。

墨家。

其實蕭如薰一直都覺得墨家出現的太早,消亡的也太早,生不逢時,遇到了死對頭儒家的興盛,漢武帝選擇了儒家而不是墨家是歷史的遺憾,卻也是歷史的必然,不可扭轉。

蕭如薰認爲墨家的部分說法是很對的,專門切中了儒門霸術的要害之處,儒家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只是負面影響更大。

墨家的部分學說正好是可以用來進攻儒家學說打壓儒家學說最好的方式。

而最爲直接的運用,就是在未來打算作爲軍隊出發地和後勤補給基地的北方數個地區進行軍民一體化的試點。

政府重點投入到這些區域內,下放一些軍隊裡善於練兵的基層軍官,對當地百姓進行農時務農閒時練兵的軍民一體化方略,讓這些靠近北虜進犯區域,處在北虜進犯的威脅之下的民衆擁有自保的力量,讓他們訓練騎射,成爲後備兵員。

蕭如薰要在北伐大漠之前,在北方大地建成數個軍民一體化的地區,農時務農,閒時練兵,儲備雄厚的基礎兵員,並且形成以政府養馬爲主、民間養馬爲輔的馬政策略。

騎兵是多個兵種裡面最難訓練的,政府組織的練兵可以訓練正規軍,而民間的練兵則以自保爲主,練出可以熟練駕馭馬匹的民兵,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立刻參軍成爲騎兵。

目前大秦並未擺脫北虜的威脅,利用民衆的力量,發動民衆來打基礎是很重要的,蕭如薰給大秦定下了五年的準備期,五年以後,秦軍改組的大業徹底完成之後,騎兵大成之時,就是傾國之戰的北伐之時。

那一戰,蕭如薰要徹底解決掉壓在中原王朝頭上數千年不曾解決、讓中原百姓數千年不得安生的北方邊患。

到那時,蕭如薰要將北方最肥美的草原納入大秦的統治之中,佔領草原,組織邊民去草原建造城池,在草原定居。

他要組織百姓畜牧,發展大秦的畜牧業,爲大秦提供穩定而又高質量的肉食和奶食的來源,降低肉類和奶類食品的價格,改善大秦百姓的飲食結構。

如果能徹底解決北方邊患,使得北方邊患不復爲亂,那麼,大秦和他本人必然能創下彪炳史冊的千古功業。

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無法拒絕的巨大誘惑。

蕭如薰當然也不能。

爲此,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一千一百二十 物是人非罷了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一千一百五十二 釣魚一千二百六十五 袁儼被捕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八百四十七 投名狀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五百二十五 李成樑的呼喚九百八十九 大有可期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一百四十三 釜山的倭城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四百一十二 朝廷的官船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一百五十五 對馬攻略計劃(一更)八百四十六 由衷的笑容七百六十一 老夫親自爲你牽馬九百六十二 爲難的老臣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一百零三 伏擊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八百二十七 退而求其次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六百九十七 新任大同巡撫一千三百零三 閱兵式(上)一百四十 碧蹄館終焉六百六十四 戰前日常(下)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一千三百三十七 西南土改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八百九十九 滿分一千一百二十 物是人非罷了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三百九十九 失望的陳龍正與熱切的歐洲一千一百零三 孫時泰的覺悟(上)一千零九十六 西南用兵在即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六百三十一 煽動一百三十一 黑田長政的最後一搏二百七十二 我兒,多吃些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議案八十九 蕭如薰的戰策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一千二百一十六 他就是這樣一個果決的人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六百零五 不怕死的扯力克(上)七百一十三 先斬後奏二百五十 王錫爵請見朱翊鈞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三十二 炸城牆?!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一千一百八十三 真是好惡毒的陰謀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六百七十一 可怕的風暴正在醞釀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四百五十七 菲律賓海戰(一)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語九百三十 身體冰冷的駱思恭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一千二百零二 豐臣軍全線出擊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九百一十二 家書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六百六十六 拉攏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七百零七 孫承宗還沒有體會到那種無奈和委屈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