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北方音訊

古語有云:攘外必先安內。想要對異族下手,首先第一大事就是需要國內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姬凌雲確實有意攻略異域,但是北地及中原尚在趙、魏、韓三晉手中,時刻威脅吳國安寧,不得不除。因此,無法對外開戰。?

但是既以匈奴結下樑子,對此也不可放鬆警惕。以匈奴的豺狼習性,對此失利十有八九會懷恨在心,等候時機報仇雪恥。?

姬凌雲、任清璇此次逼迫羌族,使得羌族與匈奴交惡,並且給與羌族物質,兵器上的幫助,使之成爲吳國疆界的保護傘,爲吳國對抗匈奴的大軍。?

這一手不可謂不妙。?

羌族實力在匈奴之下,羌族爲了對抗匈奴,必然百般討好吳國,交好吳國,依照吳國的要求行事,間接的爲吳國效命。並且促成雙方友好,日後吳國一統天下,那麼這羌族便會成爲吳國對外不可或缺的軍事踏板。?

姬凌雲望了任清璇一眼,心中感慨。此番若無她心思細膩,事先想明白自己的意圖,兩人配合無間也達不到如此的效果。?

回到秦都雍城,展如與符央的兩路大軍已經成功的拿下了漢中南征,並且趕到了雍城。兩人上前交令參拜。?

姬凌雲高聲對所有兵將道:“三路大軍分別取得大捷,諸位均有建樹,寡人心中寬慰。回姑蘇後必然全力嘉獎。今日。寡人擺下慶功酒宴,全軍上下不醉不歸。”?

諸將官相繼大喜。?

酒宴之前,姬凌雲先行探望了受傷地施猛。在前次遇敵的關鍵時刻,施猛第一個衝了上去,爲自己爭取道了寶貴的時間。但是因爲實力懸殊,在拼死抵抗的時候遭受到了敵人的重創,暈倒在了戰場之上。?

後來被打掃戰場了士兵發現運回了雍城,這些已經是姬凌雲追擊匈奴餘部以後的事情了。?

開始,姬凌雲未見到施猛的身影還以爲他已經戰死就義。心中傷感,卻不願意多言,身爲吳國大王,身負的是吳國的重擔,不能爲任何一人而耽誤了國家大事。?

“大舅,可好?”姬凌雲見施猛躺在牀榻上,身上盡是白布好似那傳說中地木乃伊一般,心中有說不盡的感動。?

施猛咧嘴笑了起來:“能吃能睡,死不了,在沒有幫助大王一統天下。我怎麼敢死?”?

姬凌雲安心的拍了拍施猛的肩膀,相互聊起了家常。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聽聞有伍子胥的急件傳來。?

他心中一怔,面色變得有些嚴肅。知道必有大事發生。?

行軍打戰最忌諱的便是大軍與大後方的配合,使得首尾不得相顧,爲了減少類似的摩擦。姬凌雲出征在外通常都儘可能的給予朝中大臣因有的權力。好讓自己專心戰事,不爲後方地事情分心。?

如今朝中有伍子胥坐鎮更使得姬凌雲無後顧之憂,全力對外一戰。若是連伍子胥都無法解決的事情,那麼一定非同一般。?

“快快將信呈上。”姬凌雲忙叫了一聲。?

果然不出所料,看過信後的姬凌雲眉頭立刻皺了起來,沉默了片刻,告離了施猛回到行宮後。即可召來了公孫聖、韓慶、公尚過三人商議要事。?

三人得到召喚沖沖趕來。?

公孫聖見姬凌雲面容嚴肅。試問道:“大王,可是北方有了異常?”?

姬凌雲奇怪問道:“先生如何得知?寡人自己也不過剛剛得到消息。說是在我軍征討秦國其間,趙、魏、韓三晉已經開始徵集糧草、軍備,各處城縣均受波及,聲勢異常浩大。”在姬凌雲與秦國決戰的時候,伍子胥已經從三晉中發覺了異常,但秦地一日三變,匈奴突然插入,令秦國局勢難以明曉,爲了讓姬凌雲安心戰鬥,故而一直將消息壓下,自己暗中籌備。不久前,伍子胥得到了明確地消息,說破秦指日可待,這才放心修書相告。在此之前,公孫聖決計不會聽到任何風聲,因而由此一問。?

公孫聖笑道:“大王英明神武,天下以半數屬於大王,且剛得秦地,驅逐匈奴,是爲大勝。勝者,卻不歡喜,可見大王心中必有顧慮,當世除北地趙、魏、韓三晉外,還有何事能值得大王傷神?故而由此一猜。”?

姬凌雲點頭確認了這個消息,“伍相國在信上說此番三晉聯合非同一般,他們打算孤注一擲與我軍一決生死,看來這又將是一番苦戰。”?

韓慶笑道:“他們真會挑選時候。”他彷彿知道了什麼,但並沒有說明。?

公尚過點頭贊同,道:“只怕對方此舉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從敵方角度上看敵衆我寡,吳國日漸強大,無法正面,與之對抗。可越是如此,對方越要打上此戰。因爲,大王麾下有土地上百萬頃,人口數以百萬計,朝中且人才輩出,朝綱亦公證清廉。發展一日,可比三晉三日,發展一載,可當三晉兩至三載。同時,大王正直壯年,無病無傷,至少還有三四十年可以全心處理朝政。吳國在大王手中如此發展下去,只怕雙方差距會越來越大,對方更加拿我吳國毫無辦法。因此,打算在我軍新戰疲憊兼之財力、物力均有消耗之時,急於一戰。”?

公孫聖沉吟片刻後道:“公尚先生說的在理,屬下認爲趙、魏、韓三晉急於一戰還有一個目的,便是先下手爲強,讓我軍處於被動防守,通過由不斷襲擾我國,使我國疲於奔命,經濟嚴重受損,拖延我軍發展。換言之,對方是想通過主動出擊,禦敵國門之外,拖慢對方地發展,在避免坐以待斃地同時,苦苦尋覓歷史契機,以求實現擊敗我軍的戰略意圖。阻止我軍發展,伺機擊敗我軍,這兩個戰略意圖相輔相成,盡在這一戰中。”?

姬凌雲聽了一掃陰霾之色“哈哈”大笑了起來,“公孫先生真神了,此言與相國的分析竟然絲毫不差。”?

其實,姬凌雲對於三晉此舉,除了有些慎重以外,並無任何的反應,多年的征戰早已使得他心如磐石,再苦再難的戰他也打過,又怎麼會懼怕三晉來襲。?

之所以如此,無非是爲了考教公孫聖以及公尚過的才能底線,好令自己在關鍵地時候,用準人,用對人。?

結果令姬凌雲非常地滿意,公孫聖眼光獨到、智謀超羣,可比漢之張良、蜀之諸葛。公尚過雖略遜色於公孫聖,但也是非常難得的人才,均可大用。?

這時,公孫聖提醒道:“大王,這關鍵一戰務必需大王親自統軍,只是大王這一走,秦地怎麼辦?秦人蠻橫,並未習得中原地禮儀之道,行爲處事也別於中原。大王對秦國百姓有恩,有大王在他們或許能夠安分一點。大王若走,恐怕他們會受不了約束管制恐怕會生異變。”?

公孫聖說的無不道理,吳國之所以強大乃是因爲自己吸取了千年的教訓,以融合爲主要發展手段,吸取衆家之長。只是,如此需要有一定的時機磨合,因而自己每次攻下一國都不急着撤退,而是在對方的王城中安撫百姓,令他們接受自己。?

但是此刻時間已經不允許姬凌雲這麼幹了。魏文侯姬斯以及趙毋恤都非簡單的等閒人物,他們一個有謀,一個有勇,相輔相成,真乃大吳勁敵。自己若不主持大局,除非伍子胥或孫武子統兵,他人恐怕難以在他們手上取得好處。?

因此,秦國必須要交給一個值得信任,又有才幹能夠治理好秦地,解決民生,教化百姓的能人治理。?

誰最合適??

姬凌雲想了片刻,將朝中所有大臣的能耐一一在腦中拂過,突然選定一人,笑了起來,“寡人以有好的人選,諸位大可安心。”?

顏回正是姬凌雲中意的人物。?

顏回乃孔子最得意的大弟子,才智絕倫,信守禮儀,深的孔子“仁愛”的真傳。忠君愛國是仁道之本,所以顏回的忠誠不用質疑。同時,孔子“仁愛”學說講究“有教無類”,秦人正好不習文化,顏回乃當世少有的大儒恰好可以教化教化秦人,讓他們學習文化,同時也可以發揚文化。?

說到底姬凌雲還是特別的看重文化,因爲他知道一個國家軍事在強大,在發達終究如過眼雲煙,會有衰敗的一天,但文化卻可以永存於世,造福後人,萬代千秋。?

第19章 大膽示愛第19章 立寨而守第7章 柔情似水的鄭旦第40章 鴟夷子皮第42章 世道如此,爲之奈何第39章 暗設妙計第28章 計中有計第19章 項鷹的成長第15章 毒計陷害第19章 吳雖三戶,亡越必吳第29章 聲東擊西第37章 下馬之威第9章 姬氏同宗——上任衛君第10章 蓋世英豪第6章 我討厭失敗第40章 再見小寶兒第1章 入主齊國第13章 人小鬼大第35章 繪製海第6章 不知覺中的刺殺第2章 良材歸附第9章 逼戰第40章 百越衆族第29章 生死一線第3章 故弄玄虛第31章 兵臨城下第1章 王子凌雲第46章 險棋一招第18章 演戲佈局第16章 既往不咎第40章 再見小寶兒第20章 天下將因你而顫抖第55章 破陣第5章 先聲奪人第5章 反奇襲中的奇襲第36章 甕城血戰第26章 失利?第1章 贈君兵法第5章 奇兵和弱點第11章 擇日伐越第26章 血戰第14章 心細如髮第33章 再見佳人第40章 校場立威第23章 蠶食小國,擴充實力第17章 任清璇妥協第4章 水賊卻躍第9章 “政”、“ 武”第2章 端木子貢第21章 周天子歸天第10章 戰場,女人走開第28章 千斤神力王第5章 先聲奪人第10章 小丫頭,你思春哦!第2章 決戰定策第2章 矩子墨翟第20章 晉國隱患第2章 結交四鄰第9章 暗夜殺機 勇挫五敵第7章 忽悠阿青第20章 暗夜奇襲第2章 端木子貢第36章 甕城血戰第3章 物質齊備第29章 嘴利如槍第32章 圍魏救吳第30章 父子談心第36章 手刃霸主第46章 險棋一招第20章 範郎妙計安天下,送了美人又贈將第18章 演戲佈局第11章 互惠互利第46章 險棋一招第21章 出人意料的變化第28章 民心盡失第34章 血屠山寨第22章 擒拿晉定公第36章 龍爭虎鬥第2章 矩子墨翟第12章 誅殺蔡城第9章 賭上一局第3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9章 刺殺齊王第17章 記仇第4章 落魄的猗頓第30章 風水論流轉第25章 渡河激戰第5章 先聲奪人第5章 馴服寶馬第16章 既往不咎第18章 今生誓取天下第2章 良材歸附第10章 摸錯人了第31章 兵臨城下第30章 阿青第13章 神力王倒拔大樟樹第36章 鄭旦發威第5章 綠衫少女第6章 伯樂之後第44章 輝煌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