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項鷹的成長

“千戰萬戰,攻城最難!尤其是這方城。”面對着聳立在自己眼前的方城,姬凌雲發出了一陣感慨。攻城戰役,本是所有戰鬥中最難打的。因此,孫武子纔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說。

即便是小城若是遭到殊死抵抗,破城也是極費勁的事,更別說類似方城這種防備近乎完美的巨型山城。

在過去的幾天裡,吳楚展開了激烈的競賽。

在戰術上葉公、任清璇確實失算了,但亡羊補牢,爲時未晚。葉公、任清璇無論是哪一個都不是可以輕易打倒的人物。

他們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出了最爲正確的決定,留下一萬人死守直轅隘道,餘下士兵拋下一切重物,只帶兵器,食物都拋在一旁,全部由路上各城鎮供應。

在與吳國開戰之前,葉公已經準備好了近萬竹筏,他們沿漢水而上,行軍異常迅速。依照路程,不難趕在吳兵的前頭。

但姬凌雲早已做了準備,項鷹的兩萬騎兵養精蓄銳以後與負責襲擾方城的熊宜僚合兵一處,共計兩萬五千南下南陽盆地,在南陽盆地上阻擊楚國援兵。

經過十日對戰,項鷹、熊宜僚使出渾身解數,五戰兩勝三負,破敵七千,損失人馬將近一萬二,此刻正在南陽盆地邊緣遊戈。

項鷹、熊宜僚並沒有在葉公、任清璇手上佔得便宜。但卻成功地拖延了楚軍十天十夜,讓他們無法衝出南陽盆地,給姬凌雲的大軍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經過連續行軍,姬凌雲以及五萬吳國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方城,餘下十萬將在後幾日陸續到達。

在抵達方城以後,姬凌雲一連數日都在方城四周徘徊。希望能夠尋得一處破綻,好增加攻城效率。但這方城在建造初,就是爲了抵禦秦、晉、齊等強國所建築,每一塊城牆都是以上等磚士鑄造而成,當中還以杉木作爲支架。城樓上的哨塔。箭樓每閣兩丈就有一個,構造的無懈可擊。

“大王,項鷹、熊宜僚兩位將軍回來了。”正在姬凌雲思考破城辦法地時候,侍衛傳來了項鷹抵達的消息。

人影漸近,兩人一前一後地走了進來。

兩人近前後拜倒道:“項鷹、熊宜僚拜見大王。”項鷹的手臂上、前胸處都纏着紗布隱隱有鮮紅的血跡,而熊宜僚更爲嚴重。身上被包裹的象個種子,走路也一瘸一拐。不用問,但看兩人這副模樣就知道十日來,他們所經歷地戰況是何等的激烈。

看到他們進來,姬凌雲嚴峻的臉上露出了溫和的笑意,看着二將,大笑起來,笑聲中滿是歡暢之意:“項將軍千里行軍。又戰秦楚聯軍,爲我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寡人已記爲一等軍功。熊宜僚,你奮勇衝鋒,功勞簿上也有你的一筆,待回師之後亦重重有賞!”

項鷹不敢置信地擡頭道:“大王……”五戰三敗,這戰績並不光彩。他並沒有奢望得到獎賞。

姬凌雲搖手道:“項將軍不必多說。五戰三敗。雖不光好看,但卻充滿了意義。先不說敵縱我寡。對方爲救方城一定對你們發動了極其猛烈地攻勢,你們死戰不退。不爲劣勢所動,從弱勢中取得兩勝,爲我軍爭取了時間,雖敗尤榮,寡人緊記在心。此乃大功,當賞!”

兩將感激涕淋。

姬凌雲賜坐,並問起了其中詳情。跟他意料中的一樣,自從葉公、任清璇發覺項鷹、熊宜僚的軍隊後,爲了行軍順利立刻就對其發動了猛烈的攻勢。秦楚聯軍齊出,一戰下來熊宜僚的五千步卒幾乎全軍覆沒,項鷹的騎兵遇上了秦國的騎兵。雙方交戰,並沒有取得想象中的優勢,反而被他們佔着些須上風,最後熊宜僚地步卒潰敗,楚軍意圖包圍,項鷹果斷的撤退。

此後兩戰,秦楚兵都是使用着同一種戰術贏得了勝利。他們以秦國地騎兵爲先鋒,然後在以楚國步卒施行包抄。吳國騎兵既要以實力不相上下的秦騎戰鬥又要擔心楚國的包抄,一心兩用,完全失去了主動。

此後兩戰項鷹發覺對秦楚兵薄弱之處,改變了戰術不在跟秦騎糾纏,以迂迴的方式專門朝楚國步卒下手,不斷的逼迫他們。秦騎一來就走,繞至另一頭攻擊,取得了兩次勝利,成功地阻擋了楚軍前進地步伐。

項鷹懊惱的說道:“若是我早一些不意氣用事,也許能夠早一點發現秦騎地弱點,也不用打的如此被動。”

姬凌雲笑問道:“這話怎麼說?”

項鷹臉色微紅後悔道:“末將太看中這第一了,在戰場上完全失去大王所教的平常心。末將自詡冠軍騎天下第一,見秦騎與我冠軍騎戰了不相上下,心中起了一較長短的念頭,一心想以實力勝過對方,完全無視了敵我雙方的優勢、劣勢。末將麾下的騎兵坐下的馬匹善於耐力,奔襲,而秦騎的馬匹的長處卻在爆發力上。與之硬拼,我吳騎完全處在下風。因此,末將三戰都佔不到任何便宜。直到第四戰,在戰場上末將再次聽到了秦公主的挑釁才明白過來,對方是意圖讓我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這纔想起了大王往日的教誨,改變了戰術,繞過秦騎,利用耐力拖垮秦騎,攻打楚卒薄弱之處。”

姬凌雲讚許道:“項將軍吸取了戰敗的教訓,足見將軍成長了一步,日後引以爲戒,定能更加熟練的運用騎兵。騎兵真正厲害之處,不在於他的爆發力,而是迂迴的機動能力。”歷史上真正的策騎高手無不是以騎兵的機動能力爲主,而不是追求片刻的強大。其中最厲害的當屬於霸王項羽,彭城一戰,項羽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見縫插針以三萬破劉邦五十六萬創造了騎兵史上的神話。

項鷹點了點頭道:“末將此刻方纔明白大王的真正用意。以後,末將再也不用騎兵狂衝猛殺,那是施將軍的任務。而末將的任務是充分的發揮騎兵因有的移動能力,不與敵正面交鋒,只攻敵薄弱之處。”

姬凌雲聞言大喜:吳國的騎兵分爲兩種,一部分由項鷹率領,所乘之坐騎善於耐力,長途奔襲,用於迂迴作戰。另一部分是由施猛率領,所乘之坐騎善於瞬間爆發力,不利於久戰,但破壞力卻是當世無雙。

只是這個時候騎兵纔剛剛運用到戰場,許多戰術都沒有形成,完全不明白移動能力纔是騎兵最恐怖的地方。項鷹也一直都不太理解姬凌雲爲什麼這麼分配。姬凌雲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解釋,他長於佈局戰術,但這衝鋒陷陣卻比不上展如、項鷹。他只是懂得這個意思,若讓他自己指揮,更是不如。因此,項鷹也一直對姬凌雲的這種決定有着潛在的抗拒,只是出於對他的敬重,沒有說出來,每每作戰都喜歡橫衝直撞。

而在南陽的這三敗卻打通了項鷹的靈智,讓他意識到了騎兵機動能力的妙處,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姬凌雲暗自想道:“葉公、任清璇無愧是最好的磨刀石,項鷹的成長全賴他們的那三場勝戰。”

他問道:“葉公、任清璇他們怎麼樣了?”

項鷹奇怪說道:“他們退回了南陽宛城,好象已經放棄了支援方城,屬下不知他們的具體意圖。”

姬凌雲大笑道:“意圖很明顯,他們已經放棄了方城。”

項鷹驚訝的看着姬凌雲:“這方城對楚國如此重要,他們爲什麼要放棄?”

姬凌雲看着項鷹道:“這要看你都做了一些什麼?你以同一種戰術擊敗了葉公、秦公主兩次,雖說傷亡不大,但足以引起他們的重視。類似你這般的騎兵戰術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之上。他們一時間找不出破綻,只能先思索應對之法,否則只會被動的捱打。可時間不等人,在他們思索應對之法的時候,我吳國大軍已經抵達了方城。他們只有兩條路可走,其一、繼續北上與我吳國二十萬大軍正面交鋒;其二、退守一地,養精蓄銳,作好一切戰前準備,待我們以極大的代價拿下方城後,在同我軍決戰。若是你,你會選擇哪個?”

項鷹搖了搖頭:“末將不知道怎麼選擇。前者,非明智之舉;但選擇後者就意味這背棄同僚。”

“不錯!”姬凌雲道:“可葉公、秦公主不是你,在這方面比你更加果斷,他們不會意氣用事。所以,他們理智的選擇了後者。”

第8章 良將公孫縱第7章 離間之計第31章 開懷暢談第14章 暗地挑唆 坐收漁利(上)第34章 步入陷阱第31章 舊疾第16章 誣陷對誣陷第3章 你的胸軟軟的第33章 藤甲兵即將誕生第8章 姬子吳歸來第1章 一門雙王第22章 趙鞅的打算第1章 回到姑蘇第12章 西施、鄭旦的好感第26章 韓慶隻身入晉第45章 激辯智宣子(下)第22章 雲夢山第21章 端科與韓慶(下)第37章 下馬之威第13章 意在方城第24章 下山歷練第12章 姑蘇城的弱點第9章 暗夜殺機 勇挫五敵第34章 驅民攻城第30章 生擒葉公第13章 敵友難分第8章 西進,南下第1章 黃河逸事第6章 越女阿青第10章 小丫頭,你思春哦!第7章 擔心、牽掛第6章 決勝大海第38章 戎狄的優勢第14章 心細如髮第34章 天賜良機第41章 關門打狗第12章 首戰初捷第11章 小將求戰第13章 意在方城第7章 白髮伍子胥第39章 暗設妙計第26章 力排衆議第29章 欺負“弱女子”第35章 陣前佈局第2章 端木子貢第5章 綠衫少女第3章 你的胸軟軟的第33章 形勢緊迫第28章 民心盡失第25章 疑點,棋子第40章 再見小寶兒第13章 玲瓏公主第34章 驅民攻城第19章 視死如歸第18章 連取四城第11章 飛馬牧場第38章 妙言智辯第5章 馴服寶馬第6章 婦人愚昧第8章 接着忽悠第7章 楚宮晚宴第22章 攻山第21章 致命弱點第22章 象兵大破連環九寨第41章 僞沁芳亭第13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2章 動亂爆發第7章 姬凌雲吐血墮馬第30章 父子談心第28章 千斤神力王第1章 定計第19章 視死如歸第24章 旗開得勝第17章 風、林、火、山、烏雲、驚雷第30章 阿青第11章 決定結盟 范蠡使計第27章 你追我趕第33章 藤甲兵即將誕生第10章 摸錯人了第16章 用劍之道第27章 豪氣雲天第8章 接着忽悠第9章 六日破敵第21章 天意第11章 決定結盟 范蠡使計第11章 造勢之策第6章 一個條件第17章 以身試法第13章 佈局第27章 你追我趕第52章 最後一戰第25章 我有一計,可破南鄭第8章 阿青到來第16章 相互對峙第22章 攻破方城第25章 渡河激戰第10章 天賜良機第17章 街頭遇刺第5章 奇兵和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