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談判

凌雲請孫武子入大帳商議要事。孫武說明了自己的“當前吳越兩國的局勢猶如被枯樹掛在懸崖上的一對人。越國不能前進一步,而吳國亦不能前進,否則就有一起掉下去的危險。越國君王賢明,甚得越地百姓民心。在這種局勢下,越國聚城死守,以我們的實力尚不能拿下越國。同時吳地也需要發展,春耕的秧苗、耕牛沒有着落,這戰在僵持下去。不要半年,我吳國必因缺糧而陷入困境。同時,越國也是一樣。會稽他們的中心,會稽毀滅,越國也將遭到難以言語的災害。如果在遭受我吳國的猛攻,只會落得雙方懼亡的局面。我們的敵人不僅僅只是越國,跟越國拼個死活只會得利於其他諸侯。如此,等待兩國的命運也只有被他國吞併這一結局。”

姬凌雲點頭贊同道:“我本來就沒有想打這場戰,報仇不急於一時,一切以吳國爲重。只是伍相國攻下會稽,才逼得我們不得不打這一戰。聽上將軍如此一說,想必,伍相國攻打越國也不是爲了繼續戰爭,真正是目的是要減少兩國之間的差距,爲我吳國爭取時間把?”

孫武子含笑點頭,這正是他當初跟伍子胥的主要目的。

越國雖然被姬凌雲打敗,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但始終佔有着三大優勢:

第一、越國有一個近百位官員組成的龐大官僚網,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完成任何決策,並且有效的實施。而吳國新立能用之人屈指可數。關鍵職位必須花時間心力重新招募。如此在時間上便遜色越國。

第二、越國有着出色地後勤。越地百姓十餘年沒有受到戰亂地破壞。田地、人口充足,他們都可以成爲越國的支柱。相反,吳國三年前。剛經大戰,人口稀少,田地荒蕪,重新來過又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三、越國國庫錢糧充沛,招募新兵,輕而易舉。然吳國卻是依靠姜良地家財、展如的積蓄來支持運作。用去一分。便少上一分,縱是有兵也無錢招募,無糧供養。

在這三大優勢之下,吳國想要超越越國,縱然有伍子胥、孫武子這樣的奇才相助也決非易事。畢竟,他們也是人不可能翻手生錢,覆手出糧。

但如今伍子胥拿下了會稽,將越國大小官員屠殺個盡。國庫中的錢糧都落到了他的手上。越國已經落得同吳國一般,兩國現在處在了同一水平線上。接下來如何誰強誰弱,誰發展的迅速就各看本事了。

姬凌雲看穿了這點,不由暗自心驚:伍子胥和孫武子這兩個地人這一步棋。下得狠辣之極,將一個“南霸”直接打到一個二流小國。

姬凌雲並不急着同越國談判。他急,但越國那邊比他更急,他的國家一片安好。反之,越國的國都卻在他們手上。等着他們來求,是姬凌雲佔據談判主動的策略。

孫武子無愧是治軍奇才,那天他講述了練兵之道後,姬凌雲就將自己手上的無前衛交給了他,自己則在一旁學習。

短短十六日,無前衛的實力就有了顯著的提高,尤其是在配合默契上,更有改頭換面的效果。

姬凌雲個人也彷彿進入了一個新地世界,生出了脫胎換骨的感覺。

第十七日,越國終於按耐不住,派出了使者同姬凌雲商議。

姬凌雲當即一揮手道:“你還沒有資格跟我說話,許多事情你作不了主。回去,叫上你的大王如果有誠意後日午時,餘杭附近的一片原野相會。那裡沒有任何藏兵之處,可看清楚周遍三裡地動向,記着每人只可帶五十名護衛。”

越國使者一句話也沒說,被姬凌雲一陣搶白灰溜溜的離去。

翌日,越國使者再次前來呈上書信,姬凌雲取來一看,信上只寫了八字:“明日午時,便來赴會。”

信使辭回。

姬凌雲笑道:“這動嘴皮子可一點也不比打仗輕鬆。”

休息一夜!距午時尚有半個時辰,姬凌雲帶上孫武子、韓慶以及森熊領地五十護衛來到了約定地點。

同一時間,王鼫也帶着范蠡、田昌來到了他們的對面。

雙方緩緩向前直到相隔三丈間距時,方纔停下相互打量。

姬凌雲看着自

的對手,見他大約二十六七歲年紀,一張瘦長臉,眼開,嘴脣上留着兩撇小鬍子。眼神和舉止裡多了一種難以捉摸的氣質,低聲道:“這就是越國將來的大王?自己的對手?不簡單啊!”

孫武子微微笑道:“是個不錯的君王,可是錯生於亂世。守成有餘,攻取不足,野心不夠。”

王鼫同時也在打量着姬凌雲見年紀不大,也就二十出頭。眉毛、眼睛、鼻子、嘴,還有健康而富有光澤的膚色,分明的輪廓,搭配起來更是恰到好處。看起來剛強而不失柔和,柔和裡卻藏着鋒利,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搖,不由低聲讚道:“這姬凌雲果然與衆不同。”

范蠡默然點頭見姬凌雲身上以有了領袖之氣,眉頭深鎖暗道:“才短短數月,他竟成長至此。難道真是天亡我大越?”

王鼫昂首道:“前面的可是吳國的凌雲王子?”

姬凌雲突然笑了起來,這微笑彷彿令冰雪融化的陽光,“你我不必客套,在怎麼樣。吳國、越國都不能成爲盟友,還是進入正題爲好。”

王鼫眼中閃過絲溫怒道:“凌雲王子快人快語,你們雖得了會稽,但卻困死在了城中。你我都清楚,在戰下去對吳國,越國都無好處。不如我們順應民意,暫且退兵,休養生息。會稽在我越國腹地,被你們佔據毫無意義,不如我交出所有兩年前侵佔的吳國土地換會稽一地如何?”

姬凌雲昂首長笑:“王子鼫,你太小瞧我姬凌雲了。你們兩年前侵佔的吳國土地大部分以被我軍攻下,剩餘者,不值一提。而會稽卻是你們越國國都,相差甚遠。傻瓜都知道不划算,還虧你是越國太子,竟說出如此天真之語,難道不怕貽笑大方嗎?”

言外之意,不正是說王子鼫還不如傻瓜嗎?

王鼫自幼在宮廷長大,所學頗豐,但誰敢教他耍嘴皮子的本事。在這方面,他如何是姬凌雲的對手,三言兩語就被姬凌雲佔了上風。

王鼫氣急卻又無可奈何。

姬凌雲此時道:“要想我軍撤出會稽其實不難,只要應承我三個條件,我立刻令伍相國退出會稽。第一、我要三萬斤秧苗,五千頭耕牛。第二、我要你們還回我原吳國的所有土地。第三、還回當年從我吳國搶走的所有文獻書札。”

王鼫見姬凌雲如此獅子大開口氣得大叫:“姬凌雲,你欺人太甚。”

范蠡笑道:“凌雲王子在說出如此苛刻的條件之前是否想過吳國的現狀?你吳國如今既無秧苗又無耕牛。只要春耕一過,你們吳國的田地將一片荒蕪。到時候民心大減,不戰而亡。如此情形還敢如此張狂?凌雲王子,在下奉勸一句,莫要強人所難。否則,春耕一過,你吳國陷入死地,可要後悔今日之言了。第二條,第三條我們可以答應,這第一條必須改,五千斤秧苗,五百頭耕牛。”

姬凌雲冷冷一笑道:“我可談。告辭,戰場上見。”

姬凌雲回過身來,面上嚴肅無比。

范蠡見姬凌雲飛馳而去的身影也是一片嚴肅。

王鼫問道:“範上將軍,

范蠡眼中閃過絲利芒道:“去楚國,面見楚王。吳、越兩國之間誰勝誰負需要看楚王的立場。楚王支持誰?誰就獲得最終的勝利。”

姬凌雲回到了軍營對衆人沉聲道:“范蠡緊咬着我國的致命弱點不放。在這樣下去與我國不利,必須另謀出路。”

韓慶道:“爲今之計,屬下認爲這決定勝負的權利在楚王之手,只要說服楚王與楚王結盟。越國將無力威脅我吳國,必將服輸,向我軍妥協。”

吳國佔據一切上風,惟獨只有缺少秧苗、耕牛這一弱點,只要彌補這一弱點,吳國將完全處於上風。

姬凌雲沉思片刻,下令道:“傳令給姬子吳,讓他出使楚國,務必說服楚王與我國結盟。”

第25章 身世疑雲第25章 夫差之難(下)第21章 天意第26章 暗結匈奴第34章 貴人相助第3章 先下手爲強第31章 戰意滔天第34章 步入陷阱第17章 風、林、火、山、烏雲、驚雷第12章 秦國音訓第7章 冶煉生鐵第43章 向臨淄進軍第3章 平民聖人第24章 石破天驚的消息第25章 兵聖出山第41章 戰機咋現第6章 巧遇范蠡第28章 計中有計第2章 決戰定策第1章 魚腸短匕第34章 天賜良機第1章 北方音訊第4章 齊樂融融第5章 大破餘皚山第35章 因仇恨而狂的少主第19章 項鷹的成長第9章 姬氏同宗——上任衛君第14章 無硝煙發戰爭第12章 姑蘇城的弱點第1章 大軍出征第23章 效仿先人第28章 一個空殼第16章 挑戰第16章 用劍之道第15章 范蠡之死第14章 暗地挑唆 坐收漁利(上)第20章 遭擒第19章 征服第10章 摸錯人了第8章 再見伍子胥第10章 蓋世英豪第四十八章第14章 共同對晉第40章 百越衆族第44章 談判第16章 水土不服第16章 挑戰第14章 小兵神吳起第44章 談判第37章 嘲諷第16章 相互對峙第5章 大破餘皚山第19章 吳雖三戶,亡越必吳第2章 結交四鄰第30章 項鷹第29章 生死一線第39章 加封大元帥第9章 包辦婚姻第38章 戎狄的優勢第3章 敲詐放血第21章 最強的敵人趙毋恤、姬斯第9章 阿青,有資格娶她嗎?第2章 反奇襲第48章 大戰淄川口(上)第49章 任清璇的坦白第6章 小人讒言第30章 舊愛難忘第28章 極端奢侈——義渠王第15章 設伏第36章 苦戰得勝第16章 既往不咎第8章 暗潮涌動第9章 姬氏同宗——上任衛君第1章 定計第19章 我餓了……第21章 樹上開花第14章 暗地挑唆 坐收漁利(上)第42章 西施的心聲第29章 天子之劍第3章 水上情報網第7章 離間之計第20章 強攻方城第21章 致命弱點第26章 失利?第34章 血屠山寨第40章 “拖”字決,成英雄之妙法第47章 送上門的大禮第24章 晉國的命運第16章 既往不咎第31章 意志崩潰第37章 百兵之王第30章 父子談心第47章 前後夾擊第24章 旗開得勝第14章 小寶兒第20章 強攻方城第33章 匈奴退兵第22章 擒拿晉定公第2章 繞樑第1章 姬凌雲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