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被允“參政”

“不用避諱女子,我對裴公十分欽服,然則只有一點,如今尚且惜嘆!裴公當初何等重視子侄門風,雖也不曾忽視女兒,許是愛護太過,當家族遭遇生死攸關,尚還隱瞞孫女實情堅持讓女子規避涉政……倘若裴公當時聽我建議,一早將諸多險要告之裴後,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可惜……”韋太夫人此時說來,仍不免扼腕嘆息:“當初能與太后一較高低,竭力挽回聖意者,唯有裴後,倘若裴後一早知悉太后野心,又哪會毫無防範,怎會面臨大禍臨頭無力迴天。”

說到這裡,韋太夫人看向十一娘。

小丫頭自然立即收斂震驚複雜神色,只垂眸端坐。

韋太夫人再說:“十一娘心智非比普通,就說這回,若非她機警提醒在先,我也不會預料眼下諸多而預早籌謀,四娘這回得保平安如此順遂,十一娘該當首功。”

見兒子們頗多驚訝,就連十一娘生父均宜也不免意外,韋太夫人卻也不在這時分說仔細,只道:“雖這回保得四娘平安及姻緣,然則也只限此一樁半件,今後不定還有多少叵測風浪,除你兄弟三人以外,只有三郎年及十五,其餘子侄仍處幼年,女兒當中,我仔細品度,也就只有四娘、十一娘眼下能擔當一二。”

柳家這三兄弟,歷來體會柳正這父親當年諸多荒謬行爲,並深受其害,想到若非韋太夫人精明睿智,眼光見識非同尋常,柳家哪還有今日這番盛景,不說其他,單說他們兄弟三人,大約也都會成爲紈絝子弟,這時勢必會被太后掌控,說不定還自以爲是妄自尊大。他們哪會小瞧女子,尤其柳少卿,更是“與有榮焉”,這時竟然忍不住說道:“伊伊,大母既如此信重,你更不能輕疏,仔細聽議,若有不明之處,底下再問阿耶。”那眉開眼笑模樣,坦坦蕩蕩毫無遮掩。

十一娘低頭,她實在對柳少卿這樣款型的阿耶適應無能。

柳少卿尚不自覺,伸出手掌毫不避諱摸了幾摸十一孃的發頂,更加心花怒放:“這孩子,得贊而不驕,果然不同普通稚齡。”擡頭便見自家愛妻“眉目傳警”,柳少卿這才收斂自得,咳了一聲,正襟危坐。

不過柳姑丈被這麼一打斷,一時忘記自己該說的話,反而是與十一娘僅有數面之緣甚爲生疏的柳拾遺毫不猶豫接腔:“累阿母與阿兄受牽,信甚慚愧。”

柳姑丈這才醒悟過來,連忙說道:“信弟不需自責,阿母早前所言,實讓兒子自愧,四娘是我女兒,平安喜樂本應由我保全,反累阿母操心……莫說眼下兒子聲名並未受損,即便受損,只要能爲……能爲岳丈一族討回公道,又算什麼,阿母及兩位弟弟鼎力相助,不惜搭上榮辱存亡,已經讓譽……感懷十分。”

柳少卿一揮手:“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再者,我與二兄也不願對奸侫屈膝,長兄不需介懷。”

柳拾遺也說:“但說正題,眼下情形,正如阿母之前預料,恐怕太后是真有垂簾聽政野心,纔會在這時加以試探,並企圖恩絡京兆王氏,就算這回咱們饒幸過關,得保四娘平安,也是因太后以大局爲重心態,既然太后做出這樣決定,說明不會放棄垂簾之慾。”

太夫人頷首:“我當時告之你們太后有此野心,你們尚且不敢置信,不過結果……雖然四娘平安是一幸事,可接下來,纔會更加艱難。”

柳譽宜感慨:“兒子是真沒料到太后竟有如此野心。”

“也難怪你們,若非我與太后是一家姐妹,原本知己知彼,也實不料一介婦人,貪慾竟然驚世劾俗!”韋太夫人說道:“你們也都知曉,韋氏曾出了一個端慧文皇后,勝過多少子侄,無疑成爲韋氏殊榮,然則,文皇后當年並非心懷慾望,文宗賀崩,幼帝稚齡繼位,文皇后又有善斷寬明之能,是以文宗遺旨由文皇后垂簾聽政,輔佐幼帝至成年親政。”

關於韋氏所出這位端慧文皇后,十一娘自然有所瞭解,文皇后原爲韋氏庶支女兒,卻早有明斷之才,當年文皇后之父外放爲官,三任以來輾轉南北,是以文皇后幼年時便隨父母輾轉州府,因本身天資聰穎,更兼後天見識過不少閨閣女兒難得見聞之民生疾苦,雖爲女子,十歲幼齡便以一篇《漢東見》震驚天聽,引當時天子明宗盛讚,譽爲“文陣雄獅”,後知爲十歲女子所作,更加讚歎。

文皇后十二歲,其父遷任宋州長史,授管刑事,遇一案,當地有一富甲,商鋪多至數十,日常十分豪侈,卻突生“意外”——富甲之父因暗入子宅,竟被兒子家僕當作盜匪重傷至死!當時此案在宋州甚爲轟動,韋長史依《大周律》爲鑑,認爲家僕傷人至死雖當重罰,然則是因誤以爲盜而並非故意殺傷無辜,論罪當減,富甲更是毫不知情,不當刑罰。

然則,文皇后卻有別見——孝道爲先,富甲豪侈,卻不事父母,無視大人高堂衣食無着,富甲之父因天寒無衣,這才求庇親子,卻被豪僕當爲賊盜毆殺!若非富甲不孝,試問僕役怎能不識主翁?若非富甲父衣着寒酸,試問又怎會被人當作賊盜?富甲雖不犯殺人之罪,卻觸不孝之逆,《大周律》定,不孝忤逆者處斬,是以該當死罪。

韋長史被女兒提醒,纔將富甲判死。

這事後被明宗得知,更大爲讚許,於是下旨賜婚,韋氏女爲太子妃。

後文宗登基,雖也不免妃嬪成羣,然而對韋后一直敬重。

然,韋后子嗣頗艱難,近四十歲時才生下嫡子,嫡子三歲,文宗病重,崩前遺旨嫡子繼位,韋氏爲太后,垂簾聽政,輔佐幼帝直到成年。

韋后之子,便是孝宗,可惜孝宗未至大婚即夭折,韋后商議羣臣,將文宗庶子遼王之長子過繼孝宗,繼位,因年仍幼,故還由韋后聽政。

文皇后執政期間,不僅整飭吏制、改革科舉、完善律法、興修水利,甚至興兵遠征,將眼見大周帝幼而生覷覦之心鄰國及時震懾,爲武宗後來滅突厥、征服高句麗等國擴張大周領域奠定堅實基礎。

文皇后執政近四十年,卻不貪念權柄,及到武宗大婚,交權還政,安於清閒,高壽至九十有三,臨終前謝絕武宗另建陵寢,而隨葬文宗陵。

武宗對這位祖母十分愛重,故破例追封諡號時,加以祖父文宗之“文”。

這也是大周史上唯一一位諡號配享帝諡之後。

史官譽端慧文皇后“女中堯舜”,也是確實應當,因爲正是這麼一位傑出女性,奠定大周盛世基礎。文治武功,國富民安,等等溢美之辭,不當少端慧文皇后這濃墨重彩一筆。

韋氏從三流世族一躍成爲中上階層,不能不說是端慧文皇后功勞,相比這位女子,韋氏多少男兒黯然失色。

十一娘對端慧文皇后也十分景仰,可對於眼下這位韋太后……

太夫人那句話說得很好:“不說其他,僅論才幹賢德,太后甚至不及文皇后趾跟,不過太后自幼便以文皇后爲目標,只論心機城府,倒是不輸多少……然則居心不正,勢必善惡殊途。”

十一娘這時並不知道韋太夫人與當今太后諸多恩怨,然則,因爲她父族母族盡被太后誅滅,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對太后心生諸如對文皇后那樣景仰情懷。

不過,她那位前婆母相貌並不出衆,之於才華,據說不俗,但她也從未見識,所知則是,先帝德宗只對崔後一往情深,但太后卻能“脫穎而出”,爲德宗生下庶長子,從韋氏一庶女至如今尊及太后,甚至企圖聽政!

心機手段自然不容小覷。

她正在心下度量,卻又聽“世父”柳拾遺問了一句:“阿母,兒子並不驚詫太后野心,卻甚狐疑,阿母因何預料王家會護四娘竟不惜與太后敵對。”

十一娘立即聚精會神。

第590章 南陽王府的家事第1228章 拆穿第743章 曝露第506章 壽誕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1161章 團圓第771章 大宴第1160章 天明第650章 婷而的心第144章 六月晦日第807章 真是虧大了第778章 陳氏家訓第1058章 賀燁的抉擇第540章 祖母告囑第145章 朔日朝會第695章 串謀故識第1291章 兩起風波第609章 定情信物第138章 鬧上門前第179章 狐媚第605章 硬碰硬第495章 升官第271章 爭得解送第359章 莒三哥?大蹊蹺!第1195章 名人的誕生第724章 現形第1276章 大醉第1069章 開戰第951章 挑釁你了又如何第440章 入宮哭訴第863章 揭破第590章 南陽王府的家事第467章 喜怒無常的夫君第338章 十一娘要殺人第94章 玉扳指第467章 喜怒無常的夫君第947章 故人舊事第1275章 好曲佳詞第419章 方氏成密友第1043章 王夫人的威脅第679章 衝突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1244章 自作孽第1123章 梟雄末路第485章 “新寵”踏雪第895章 殿下煽風第907章 長公主的家事第806章 馬腳被捉第368章 擋都擋不住的“遺命”第551章 捷報第506章 壽誕第190章 師生第323章 薛郎計第836章 王妃無情,元氏有意第133章 人間蒸發第878章 無以爲報第1085章 致命的疏漏第160章 神秘富賈陳宣熾第199章計成第290章 又罪小人第677章 高僧及清官第208章 陸離的駁辯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714章 巡視第1311章 不情不願的“成全”第339章 原來是殺他第1144章 此生只能無情第1033章 緣滅緣生第645章 下馬威第107章 流照亭中第948章 託付第159章 餘味軒,半東家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1318章 釋姚潛第209章 月容第1281章 陛下“氣”瘋了第1342章 小九再次出走第636章 秦氏三勸第464章 賀湛大婚第923章 熱血少年第1136章 天仙下凡摔傷頭第655章 靖平坊內第87章 又一輪佈局第1062章 絕望邊緣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1107章 幽冥邊緣第889章 我的野心很大第909章 羞辱第871章 承德五年第670章 豪族子第388章 計逞第362章 阮郎“癡”,事態急!第867章 偏是江迂“叫停”第1355章 大膽任知故第793章 “歹人”潛入第14章 嫡母的重要性第1197章 美人之急第1102章 偏向虎山行第409章 七娘獻殷勤第819章 窗戶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