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當然輪到太夫人驚訝了:“你如何得知這等大事?”
早有準備的十一娘當然將蘇州鮮滋齋那回經歷細訴一回:“兒見那店家十分感激裴後,縱然被貴賓問責,卻也有理有據反駁回去,兒當時猜想,那店家所言應當屬實,當初確是被裴後及裴相救助……只兒一直疑惑,想不透裴相既能路見不平救助百姓,應當具高風亮節之德,可後來如何會犯謀逆大罪。”
她這時目的,當然不是要從太夫人口中問得真相,只不過是想觀察太夫人態度而已。
這問題顯然更加不好解答,韋太夫人固然極爲重視這個天資聰穎的孫女,並不將她當作懵懂稚子,以往也樂於耐心釋疑,可畢竟裴鄭一案關係重大,其中種種隱情,這時太夫人自然不會輕易訴諸。
是以她這回沉吟更長,才拍了拍十一孃的手背:“裴鄭謀逆案,爲天家決斷,其中詳細世人不甚了了……只你看法不錯,至少在我眼中,四姐外王父裴公確爲高風亮節之士,不說其餘,但說眼下京兆十望,雖爲名門著姓,看來風光顯赫,但因家僕部曲不少,族人更是繁多,日常衣食住行需要耗廢不少物資,便有職田祖產以及朝廷俸祿賞賜,也不是那麼容易維持,只是咱們家,除了田莊俸祿等固定收益,也不得不行商賈之事,才能維持現下榮華安逸。”
就更不說有那大族權望,收取賄資、以公謀私。
韋太夫人嘆道:“可裴公自任族長,嚴令族人不得以公謀私仗勢謀財,甚至嚴禁家人行商賈事與民爭利,因而才以節儉持家爲裴氏門風,堅決不允鋪張浪費。”說到這裡,太夫人甚至冷笑出來:“裴公是否謀逆我這等內宅婦人不甚了了,卻也聽說天家抄沒裴府,那執行官員卻未蒐羅出多少奇珍異寶,除了裴氏一族世代積累不少珍本字畫,竟然還抄出滿滿兩箱借據,都是些因爲各種天災人禍導致衣食無着平民百姓,走投無路下只好賣身,裴家諸多管事應是得了主家叮囑,當察得並非好吃濫賭造成赤貧,稟明裴公,非但沒有逼人爲僕,還無息借債予人解燃眉之急。”
這事情十一娘當然知道,可眼下聽韋太夫人說來,心情卻十分複雜。
“此等善行,也不知裴公堅持多久,可卻暗下行事,從未張揚以博取贊名……”韋太夫人脣角笑意更冷:“然而,裴公獲斬,家產抄沒,那負責抄罰官員卻嫌沒能因而獲利,以裴氏家產皆歸天家爲藉口,強逼欠債平民連本帶利清償,奪人家宅、奸人妻女、逼迫爲奴!”
十一娘微微垂眸,強自摁捺心頭激憤情緒,握着拳頭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只將思緒岔開,用於分析韋太夫人這番態度。
沒有裝腔作勢必要,倘若韋太夫人真與裴鄭滅門有關,用那句天家之斷不可妄議便能應付,根本不需要再說這麼多話……倒像是,對那所謂天家之斷嗤之以鼻、極爲憤慨。
“十一娘,你雖智慧不比尋常,可到底年歲還小,這世間多少是非對錯,並不是你現在以爲那般黑白分明簡單明瞭,只今日提及裴鄭舊案,於我面前倒還無礙,萬萬不能在旁人跟前重提,我今日這番話,你聽過就罷,也切莫告之旁人,你可謹記?”
十一娘連忙稱喏。
其實韋太夫人今日這番直言,一來是因爲被孫女觸及舊事導致情緒激動,再者也是深知十一娘歷來謹慎,不是多話人,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且留作後話。
只十一娘雖判斷出韋太夫人應與舊案無關,並且對裴氏族滅心存憤慨又飽含同情,那麼便不大可能逼害姑母,十一娘正想再拐彎抹角一番,看看能不能再問出姑母“急病”一二線索,卻被柳蓁領着五娘、七娘幾個生生攪擾。
柳蓁這時已經進入出閣“倒計時”,當然不需再與姐妹們學習琴棋書畫,可因爲這幾位嫡女日日都要過來旭曉堂用晚膳,柳蓁便也等到妹妹們散學,這才相隨一同,只今日……卻比尋常來得更早。
太夫人便問:“這才什麼時辰,怎麼就散學?”
柳蓁笑着答道:“原本還有一節琴課,先生卻因私事而告假,孫女們便想早些來陪大母說話。”
這一“說話”,韋太夫人竟就考較起一衆女孩經史起來,評價不是太高:“誦背還算流利,只釋義尚不能融匯貫通。”卻也沒有太過嚴厲,原本貴族女兒習經史,多數只爲備“不時之需”,並不用參加科舉。再者各人天份有限,別說女子,便連那些十年苦讀郎君們,也不可能個個都能融匯貫通、學富五車。
眼下名門貴女,雖說大多都在家長督促下誦習過諸如《論語》《禮記》《孟子》等等,可有的也只是應付,並不喜歡這類乏味經義,是以仍然優劣各異,並非所有名門閨秀都如十一娘前世一般,水平足能進士及第。
當然,關於閨秀們品性、見識,也與經義才學一般,並非如出一輒,不少望族閨秀表面溫婉賢良,實則心胸狹隘、陰險毒辣。甚至世族女兒當中,也有不少火暴脾性,根本不受機鋒婉轉那類“應酬準則”規束,一旦發生爭執,直嗆嗆的話甩去臉上也不算罕見。
總之許多道理女孩們都懂得,但是否按道理那般行爲,可就大不一定。
不過據十一娘這段時間觀察,許是韋太夫人與蕭氏都爲嚴厲長者,並不過份驕縱晚輩,至少幾位嫡出小娘子,還都算溫婉平和,便連喬氏所出五娘,也是落落大方、友睦寬容,從不與姐妹爭執,與喬氏風格大不相同,這應當也是韋太夫人教管之功。
這麼一想,喬氏那兩位嫡子彷彿早早被柳拾遺送去別家求學,而兩個庶子,喬氏壓根不願理會,倒也免得被“扭曲”……難道說,這是柳拾遺有心爲之,存心不讓喬氏染指子女教導?那柳拾遺與韋太夫人不和,就也有可能是假象。
十一娘當真認爲,憑韋太夫人手段見識,倘若真厭惡庶子,柳拾遺又怎麼會有今日情境?
彷彿柳拾遺生母如今仍然在世,似乎是柳正去世之後,自請去了田莊別苑靜養。
韋太夫人若真排斥庶子,又哪裡能容沒了郎主撐腰之姬妾如此悠閒清靜。
據十一娘看來,這位太夫人雖然不似陰狠毒辣之輩,但也並非心慈手軟,應當不會容許庶子姬妾張狂。
柳家諸多內情似乎漸漸豁朗……
多數是喬氏被這一家上下聯合起來欺哄矇騙了,虧她還癡心妄想掌握中饋,殊不知她這處境一早堪憂。
碧奴曾說喬氏得嫁柳拾遺,是柳正固執己見,太夫人根本不願喬氏進門,如果太夫人與柳拾遺原本和睦……柳拾遺應當也對喬氏十分牴觸反感。
十一娘正在琢磨諸如此類,又忽見曹媼疾步入內,與慣常穩重大異者是,臉上竟然顯露出幾分驚慌失措。
聽她稟報:“太夫人,宮裡忽然來了內侍,說是受太后之令來傳話……娘子已經迎了出去。”
難道是風波將臨?十一娘頓時緊張起來,擔心地看了一眼仍然無知無覺的阿蓁,又立即審度韋太夫人神色,卻見她彷彿早有預料,這時只微微頷首:“四娘,你領着姐妹們暫避隔扇後,記得無論聽見什麼,都不能貿然出聲。”
竟不讓孫女徹底迴避,只是留在隔扇後的小廳。
而柳蓁也似乎不覺詫異,五娘也一臉平靜,反而是七娘與九娘對視一眼,彷彿有些驚奇。
幾個小娘子在隔扇後安靜跽坐在牙席上,不到一刻,便聞一非但不尖細,反而有些低啞的男聲說話:“太夫人萬福。”
“內侍不需多禮。”太夫人語音仍舊不卑不亢平淡無奇:“內侍請坐,太后有何叮囑,煩勞細細說來。”
便聽低低乾乾兩下讓人甚不舒服笑聲。
“今日太后與賢妃閒話,聽賢妃提起從前閨中好友姚姬,說是最近纔來京都……太后體恤賢妃掛念舊友,便讓鄙行這一趟,代賢妃看望姚姬是否安好。”
竟是爲了姚姬!
十一娘固然覺得出乎意料——縱然元賢妃“護短”,可太后應當不會這般荒謬,爲一姬妾干預柳府家務!
而反應更大則是七娘姐妹,一個緊緊拽牢裙佩垂絛,一個瞪大兩隻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