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韋太后其人,徐國公當然知之不深,只不過有回因爲德宗與韋氏發生爭執,心懷鬱煩,詔徐國公相見時便抱怨出來,徐國公這才得知德宗竟然讓後宮嬪妃批閱奏章,忍不住勸諫了兩句,這也造成了韋海池第一回“失寵”,哪裡知道德宗被徐國公這麼一提點,居然再立崔氏女爲後,小崔後不久生下賀燁,導致崔牧父子野心勃勃,一門心思欲將賀燁推上儲位,德宗那時已顯病弱之勢,崔牧父子的企圖,無非是當德宗駕崩新君年幼,他們成爲託孤重臣從此權傾朝野。
徐國公雖爲宗長,奈何不能壓制崔牧野心,爲了保全家族,也是爲了忠於皇室,故提醒德宗帝,子弱母強必然導致外戚權重,爲國之隱患不能不防,徐國公的想法簡直與裴相不謀而合,有這兩人勸諫,德宗終於打消了立賀燁爲儲的想法。
徐國公卻沒有想到相比小崔後,韋氏竟然更加猖狂,更加沒有預料當年那個溫文仁孝的皇長子賀衍竟然懦弱至此,德宗崩時,賀衍已經及冠成年,又有裴相等賢臣輔佐,結果還是被韋氏操控,污忠良爲逆謀,將軍國大權拱手交讓。
事實上當裴鄭遇害,謝、韋等人一躍而居相位,徐國公已然想到大明宮裡是誰在發號施令,奈何一切惡果已經造成,除了繼續韜光養晦,徐國公也是無可奈何。
爲了保全崔氏一族不步裴鄭後塵,徐國公甚至於閉門拒客,堅決不與朝臣官員接觸,即便是姻親,這些年來也不過是保持禮尚往來而已。
可是他想起德宗帝當年信任恩典,心中也實感悔愧煎熬,不過他從未想過惡名遠揚的晉王竟然是心懷抱負忍辱偷生,甚至賀衍崩前早有示意,欲立晉王爲儲!
雖然他早就知道江迂是小崔後苦心保留的最後一枚棋子,甚至於當初倘若沒有他在後提供資助,江迂之弟也不可能隱姓埋名成爲一地富商陳宣熾,然而他做這些並不是爲了相助賀燁奪權,僅僅不過爲了保住賀燁性命而已。
德宗駕崩,小崔後立即“悲痛服毒”,徐國公當然明白中有緣故,賀燁也許危在旦夕,那時韋海池並未奪得大勢,尚沒本事監視外臣,徐國公便私下見了裴相,得知德宗臨終前曾經囑咐太子保全晉王,新君仁孝,將晉王起居飲食之事全權交託裴後照管,又有江迂這麼一個內應,徐國公這才放心。
當年小崔後爲了讓江迂成功贏得韋氏信任,有意“害殺”江迂家人,實際上是交待崔牧父子暗中將其家人轉移,安置別處,徐國公雖然不贊成崔牧涉入儲位之爭,可也沒有死板到完全不管小崔後母子安危的地步,於是默許了小崔後爲留後路這一計劃,又爲了保證江迂的忠心,明知崔牧父子行事不密的徐國公親自出手,幾經周折,終於將江迂家人身份徹底“洗白”,並資助陳宣熾經商。
徐國公這麼做,其實也是爲防萬一,倘若將來賀衍不容賀燁,以至於疏遠打壓,有陳宣熾暗用錢銀資助,賀燁至少還能不受飢寒貧苦。
萬萬沒有想到他這手“爲防萬一”,如今還真能起到莫大作用。
在十一娘及陸離示誠之前,賀燁可以支配的人手居然僅只江迂及其家人。
不過當裴鄭二族遇害,得掌大權的韋海池立即對徐國公府嚴密監視,徐國公再也沒有與陳宣熾聯絡,更別提江迂,所以他竟然對晉王的心態一無所知,只以爲晉王是中了韋氏捧殺之計,直到此時,聽好友陸正明的一番話,才曉得晉王居然早知自保並胸懷志向。
所以他不過略微沉吟,便對陸正明重重頷首:“不瞞正明,如今眼見這樣局面,我早有悔愧之心,卻也實在因爲自身難保而不得不閉目塞聽裝作無知無覺,我相信正明所言確爲事實,但只不過……如今我之作爲只怕十分有限,無能相助晉王一展抱負,甚至我一旦輕舉妄動,可能反而爲晉王帶來禍患。”
“大王並非不知眼下情勢,故並不欲在朝堂與韋氏爭鬥,而是……”說到這裡,陸正明卻是一頓:“大王今日爲了以防萬一,並未候此別苑,而是入宮向太后問安去了,可大王本來打算親自面見崔公,細訴計劃,未知崔公可知國公府究竟有多少太后耳目,倘若崔公有把握避開諸多暗探,大王定能保證神鬼不察夜訪。”
崔政搖頭苦笑:“我那國公府眼下與篩子無異,爲了打消太后疑心,明知諸多暗探耳目,我也不能細察拔除。”卻輕輕敲擊茶案:“不過我每當夏季都會去莊野消暑,那處不過幾間陋舍一方小院而已,尋常除了一對老僕並無閒雜居住,往年我去消暑也並未帶更多僕婢,雖也察覺回回都有耳目盯梢,不過是僞裝成郊野村民關注有無朝官往那與我私見罷了,大王若能避開那些耳目夜訪,未必不能一見。”
“崔公不妨詳告居址,待我轉訴大王。”陸正明眼中一亮。
又說阮嶺,因爲今日好不容易搬動外曾外祖父出面,終於如願得到了陸離接見,這時正在滔滔不絕,當然不講一貫擅長的鬥雞走狗,而是闡述這年餘以來,經過懸樑刺股好不容易惡補的經史釋義,一副誠心請教的姿態,就差沒有把改邪歸正四字直接刻在腦門上表明心志了。
陸離彷彿被阮嶺的態度打動,看法略有改變,居然也頗“好爲人師”,對於阮嶺所言但有謬誤之處,一一指正,這麼一席談話下來,便近午時,阮嶺竟然完全不覺腹飢,倒是一邊的薛昭暗暗揉了許多下肚子。
終於有婢女阿福入內,向陸離悄悄打了一個手勢,陸離便知是徐國公已歸密室,這纔打斷阮嶺的滔滔不絕,示意留膳。
阮嶺當然是心花怒放,奈何徐國公卻不願多留,叫了阮嶺歸去崔宅,陸離送至門外,徐國公方纔撫須而笑:“阮嶺頑劣,從前做過不少惡行,多得絢之杖罰,才教他幡然醒悟,老夫看他還不算無可救藥,今日纔在他苦苦央求之下,煩擾絢之指點這小子爲人處世之道,不過阮嶺可得謹記,絢之如今身爲朝臣,並不似你遊手好閒,請教學識雖好,切忌煩擾糾纏。”
說完逼着阮嶺踏鞍上馬,也不顧這晚輩後生依依不捨地回望,當然更加沒有在意因他前來宣仁坊,緊隨而至的那些耳目探頭探腦的偷窺。
這日下晝,阮嶺剛從徐國公府告辭回家,在門前便見一個內侍,滿臉是笑地上前見禮:“太后邀請長公主與郎君一見,長公主早已入宮,鄙者打聽得郎君身在國公府,已經等候多時了,但不敢打擾郎君課業。”
“太后竟有這等閒睱?”阮嶺暗暗嘀咕一句,當然沒有任性抗命,調轉馬頭便往大明宮。
原來今日上晝徐國公與阮嶺纔到宣仁坊不久,太后便及時得知這事,心中雖然不至警鐘震響,狐疑還是難免——畢竟徐國公這些年來從不與朝臣來往,可這回卻突然去見陸離!
耳目們雖然能監察徐國公的動向,但是卻混不進去陸離居處,更加不知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太后於是乾脆邀了晉安入宮,卻囑令不需打擾阮嶺,直到他從徐國公府出來,纔將人請了入宮。
十一娘卻是在上晝見到晉王殿下前來問安時,就在猜測怕是陸離籌謀之事正在進行——太后爲了顯示與晉王的母慈子孝,年餘以來倒是時常詔見,而晉王當然也有通籍篷萊殿的特權,但是依晉王怕受拘管的性情,除非太后有詔,鮮少主動問安,今日前來,話說是問安,實際上卻是另有所圖。
“聽聞扶南進貢馴象數頭,較尋常所見更爲猛壯,兒子早前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特意來求阿母恩賞一頭。”
太后大詫:“燁兒要馴象何用?”
“兒子馴養幾頭獵豹,倒算兇悍,普通馴象見之驚避,可聽幾個奚奴說道,稱扶南象羣不懼虎豹,纔是真正森林王者,兒子不信,有意試驗一番,不知是馴豹更加勇猛還是扶南象更加威風。”
太后良久無語,到底許了晉王所求,只略微教訓幾句:“如今你也是宗政堂一員,不可一昧玩物喪失,之於國政,還是要用心。”
晉王不以爲意:“兒子才懶得與汝陽王等多廢脣舌,國政之事全由阿母作主,兒子只遵阿母之令,不教汝陽王等居心叵測者得逞便罷。”
興沖沖地便拿了太后的令牌,就要去提那頭馴象走人。
倒是太后留了晉王用膳:“既然入宮,也不需要這般着急,你多久未見同安了?虧得她時常惦記你這叔父,如今後宮你雖不便出入,在我這篷萊殿裡還不需忌諱,我這就喚同安過來,待午膳過後,你再出宮也不遲。”
太后不疑晉王別有居心,十一娘哪裡會信這位是爲頭馴象特意入宮?果然不隔多久,見晉安長公主也獲請入宮,太后非但留了長公主小住幾日,甚至還特意遣人去請阮嶺,十一娘更加篤定心中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