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衆力推牆倒

一日之間,兩起事故,薛謙這時當然也想到一切果如陸離所料,他們正中太后陷井,如今民怨沸騰,簡直將四年前漢州之厄鎖定在他與馮伯璋兩人身上,薛謙哪還有從前自信,更不說事發後,太后黨立即發難,今日韋毛兩個先鋒悍將在紫宸殿慷慨呈辭,力諫嚴察劉渡貪昧案,最終若不是聖人謊稱不適,他與馮伯璋幾乎被逼得當場引咎掛冠!

懊惱是一方面,心虛又更佔上風。

因而面對老父與兄弟,更兼子侄,薛謙一揖拜倒:“謙一念之差,此時只覺無顏以對。”

薛子瞻一聲長嘆:“起身罷,如今說這些也沒用處,我且問你,接下來意欲如何?”

幾乎是被薛陸離扶入廳堂的薛齊光,這時自己忐忑不安,卻依然抑制驚惶與陸離一左一右將薛謙摻扶入坐,齊光藉着燈火映照,瞧見父親那斑白鬢髮,不由得又是一陣辛酸。

父親自幼教導他,爲人應當忠耿修德,凡事力求無愧於心,父親多年來也是以身自則,然而當裴鄭兩族遇禍,數月間動變連連,父親昭雪心切,才至於急於求成……可他正要替父親分辯兩句,手臂卻被一掌握緊,側面即見堂弟陸離衝他搖頭。

就是這一猶豫,齊光已聽父親說道:“事到如今,唯我獨擔過錯,就算豁出性命,也不會讓聖人聲譽受損。”

齊光心裡焦急,就要插嘴,臂上卻受更重一握,陸離已經搶先一步:“世父,倘若你真如此行事,便是將薛氏一族帶入萬劫不復,起初種種努力故布迷癉,皆爲無用功,非但不能替裴鄭兩族昭雪,咱們一族,也只能坐等太后斬草除根!”

薛謙茫然之間側目,看向燭火映照下,陸離那張依然蒼白的面孔。

陸離迎視,語氣沉穩堅定:“世父若這時還不信侄子之見,不妨再等幾日,侄子斷言,馮伯璋必然會將罪責盡推世父承擔,到那時,世父許纔會相信馮伯璋早存歹意!”

薛謙尚想反駁,然而這時因爲大受打擊的心態,他幾乎已經心力交瘁,也只徒勞般地翕動嘴脣而已。

“收買司天丞朱邛一事,世父早已知情罷?”陸離平平靜靜問道。

薛謙閉目。

薛子瞻長嘆一聲:“你竟然……你知不知道,一旦收買作僞,就再也沒有回頭路?本是光明正大,可用這等陰詭手段……”

“世父,如今不妨直言,當初是通過何人收買朱邛?”陸離眼見祖父情緒激動,接過話題冷靜詢問。

“是餘格。”

餘格如今雖在吏部,直接上司是柳譽宜,頂頭上司是靈沼公,然而此人卻是薛謙直接薦舉!不過當時向薛謙舉薦餘格之人,便是馮伯璋。

“世父與馮伯璋這官司可有得打了。”陸離微微一笑:“世父,事到如今,你可願聽侄子一言,萬萬不能認罪,也莫想着一力承擔,否則,多年籌謀隱忍纔是真正毀之一盡,世父如若還不信馮伯璋心懷歹意,暫時保持緘默也不要緊,可到馮伯璋率先出手,世父勢必要與馮伯璋據理力爭,至於聖人,世父大可不必擔心,他是天子,又爲太后所出,太后不可能讓天子背黑鍋,所有罪責,也只會由世父與馮伯璋分擔,差別不過輕重而已。”

“可我與伯璋倘若一齊獲罪,聖人再無助益!”

陸離聽了這話,實在忍不住一嘆:“世父,倘若聖人英明,這四年過去,也不會造成如今局面了。”

倘若四年之前陸離說這句話,勢必會讓包括祖父薛子瞻在內的人都覺得震悚,然而事態發展至此,薛家衆人竟都緘默不言。

因爲所有的人幾乎都已經明白,其實剷除謝饒平與毛維根本不需利用劉渡,關鍵是天子是否決心力阻太后涉政!倘若不是天子瞻前顧後拖泥帶水,薛謙也不會被馮伯璋說服包庇劉渡,從一開始就踏上歧途。

“世父,家族存亡全在世父一念之間,還望世父三思。”陸離最後說道。

這話終於讓薛謙下定決心,只見他仰天長嘆:“罷,倘若伯璋接下來行動真如絢之所料,我便依你之言行計。”

當這個夜晚過去,勵新五年五月十八的朝早,果有大理寺官員奉令直奔朱邛居宅,然而一無所獲,此處已經人去宅空,也不知這消息怎麼泄露,反正鬧得市坊盡知,一時之間民衆大譁,再無人懷疑郭妻之辭是血口噴人,不說與朱邛早有來往的餘格立即被捕,接下來的幾日,韋元平與毛維及其黨羽都收到署名潭州柴取行卷,洋洋灑灑一篇長賦,道盡馮伯璋蒐括逃戶之過。

而柴取行卷,卻由英國公府僕從在前打點之事自然也被有心之人透露。

晉安長公主甚至在某一日入宮去見太后,直接點題:“太后可還記得肖氏?便是從前我那侍讀,詩賦尤佳之閨秀,後來嫁予英國公,如今她那小兒子,最是古道熱腸,又受肖氏悉心教導,自幼也精詩賦,竟然不願依門蔭入仕,立志參加科舉,前不久呀,可巧結識了潭州柴取,見這柴郎君囊中羞澀以致被客棧掌櫃鄙薄,誠心邀請住進了英國公府,兩人一塊溫習,修能又不遺餘力助這柴郎君行卷,要好得如異姓兄弟一般。”

雖然沒說柴取是因徐修能出謀劃策才揭斥馮薛錯失,可太后是什麼腦子,哪能聽不出言下之意。

這位頷首笑道:“英國公呀,我還記得,當初他因精諳音律,頗受先帝看重。”

晉安笑靨如花:“不想太后還記得他,若有機會,莫不詔英國公覲見,這些年,他閒來無事也譜成不少好曲。”

太后這時哪有這等閒心,不過一點沒有表現出不耐煩來:“也好。”

她對英國公固然沒有多少興趣,然而卻對推波助瀾的徐修能有所關注,英國公自從德宗駕崩,就被排擠出勢力圈外,只知花天酒地胡作非爲,便連長子也深肖其父,典型紈絝,沒想到卻有這麼一個小兒子,勳貴子弟立志科考入仕不說,聽來還欲嘗試進士科?並且能鼓吹得一個文士劍指馮薛,可見心智見識不凡。

才士新俊,可最得太后欣賞,在這位眼中,甚至可以不拘門第派別,只要可以爭取爲己所用,不妨一試,更何況,徐修能還是主動示誠?

當然,徐修能與柴取的推波助瀾是在太后意料之外,除這二人之外,太后早就安排下助勢團伙。

天子在韋毛黨的逼迫下,不得不下令收審餘格緝捕朱邛,卻一直沒有接納諫言將馮薛二相停職甚至軟禁,然而隨着餘格的招供,朱邛的落網,大理寺審明天降災異之說果然是馮薛二相主使,這消息毫無意外又張揚得人盡皆知,縱使馮薛未倒,兩人無論上朝抑或返家,都會引得百姓們圍堵哄罵——國相遭遇此等折辱,也算大周建國以來頭一樁了,當年裴鄭即便大逆罪定,京都不少百姓圍觀刑場時,也有不少爲兩族遇害落淚。

當然,哄罵者固然有普通百姓,其中也摻雜着不少太后黨,倘若沒有這些人蠱惑推動,真正的布衣哪有圍斥國相這等膽量。

也一如陸離所料,馮伯璋眼見事態越鬧越大,終於忍不住撕下僞裝,對薛謙顯露獠牙。

可憐的薛大相國直到這時才覺萬念俱灰,好在沒到衆叛親離的地步,一邊悔不當初,一邊徹底清醒,當真暗照陸離的叮囑行計,與馮伯璋在御前據理力爭,鬧得韋元平與毛維反而插不進話,操着手看起笑話來,天子賀衍那叫一個焦頭爛額。

沒過幾日,漸有御史彈劾馮薛二相借薦舉之名,私通內宦顧懷恩,收受重賄買賣/官職。

緊接着,馮伯璋一黨借用蒐括令強佔民田中飽私囊的罪行也引得羣臣彈劾。

這下太后終於“震怒”了!

第179章 狐媚第18章 元家有三郎第1065章 產子第860章 親密卻非無間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376章 晉王之諾第279章 盧夫人上門第333章 衙堂公審第1168章 卿卿可曾苦相思第923章 熱血少年第1325章 揭幕第1124章 賀郎遊長安第591章 竹亭之談第399章 再救邵博容第365章 紫宸殿內第1359章 動手第46章 命定之人第36章 姐妹三人第342章 未嘗不知隱患第665章 好色也能“世襲”第522章 私奔第1271章 舉觴上壽第696章 好色之徒羅六郎第1180章 一套宅邸第1247章 無辜躺槍第913章 倒黴的任氏第893章 質問第153章 應試日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第415章 相逢恨晚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964章 決戰一觸即發第898章 知己的作用第607章 姚氏潑鬧第940章 大功告成?第902章 無關緊要的事第894章 戰機第84章 下手太晚第1176章 第一招第1367章 皇后可以這樣嚇人第505章 相繼鼻青臉腫第227章 扣留宮禁第122章 遇見第358章 你瞑目罷第544章 秦孺人的小心思第1246章 辦砸了第621章 厚望第556章 血訴第1266章 弒君之計第315章 厚顏如此,無恥之極第200章除夕第1370章 一線第360章 姐妹相見第45章 終於“香消玉殞”第1309章 自尋死路第1041章 我想來,你就請第787章 王妃缺錢,四方支援第20章 結盟叩音第601章 搬弄第1290章 驚蛇第196章 魚兒咬餌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354章 欲揭第1101章 生死攸關第1213章 宮女的希望第850章 藥效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343章 母子殊途第492章 錯綜複雜的兒女情事第931章 攻守之爭第889章 我的野心很大第680章 韓氏來訪第534章 使臣之爭第1353章 另一條路第1019章 驛站計商第863章 揭破第169章 惡霸剋星第1203章 皇長子回宮第1322章 生死豈能漠視第1084章 生路?圈套也第475章 搶手第1259章 名利之間第227章 扣留宮禁第1013章 帶綠帽子果然要被嘲笑第672章 奇特反應第861章 這樣懲罰好不好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231章 問審對質第853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723章 滅門第649章 晚輩不好惹第1413章 遣散第497章 長孫秦明第168章 歸家第444章 圍觀者第1035章 驟亂第607章 姚氏潑鬧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