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是立刻就要謀劃的大事,時間不等人,如果久拖,等孫家緩過勁來,他還真沒有信心抵擋住對方的豪華陣容。
僅從透露出來的武將就包括冉閔、孫武、吳起、李牧、廉頗、孫臏、呂布、司馬錯、田忌、伍子胥、田單、魏無忌、莊蟜、匡章、項燕、趙奢、左宗棠、曾國藩等人。
其他的還有施琅、楊遇春、郭寶玉、樂羊、馮亭、魏續、宋憲、郝萌、曹性、成廉、侯成和臧霸。
文臣包括蘇秦、管仲、藺相如、李鴻章、陳宮、張儀、公孫衍、范雎、李悝、李冰等人。
如此陣容一旦加入國戰,絕對會讓蜀漢吃大虧。
他不會對孫文磊抱有幻想,俗話說“囊外必先安內”,只要孫家遇到自己,絕對會不擇手段地打擊,甚至和其他國家聯合起來都說不定。
作爲華夏唯二的現代勢力,孫家可能是最希望自己滅亡的人主。
國戰獎勵太過誘人,誰都想獨佔,自然不希望其他人分一杯羹。
如果不趁機擴充實力,以後再想可就難了。
……
新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劉峰接見荊州使節,於大殿之上親口同意結盟。
得此消息的朱元璋大喜,再次派遣劉伯溫進入金陵,雙方在扯皮四五日之後,最終達成一致。
根據盟書所載,蜀漢與大明以五年爲期,在此期間,不得互相攻伐,沒有得到對方允許,亦不得與其他勢力結盟。
雙方重新劃定國土疆域,並在邊界處設立界碑。
實際朱元璋原本提出的期限爲十年,他清楚自己的處境,在短時間之內很難突破圍堵,自然希望越長越好。
不過劉峰卻不可能同意,大明王朝的戰爭潛力驚人,雖然武將質量不如劉徹和趙匡胤,但數量多,且擁有二十幾個特殊兵種。
朱元璋本人的戰略眼光也極高,此人能從一介貧民成長爲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意志、情商、才能都是上上之選。
這種經歷不是劉徹和趙匡胤能比的。
而五年的時間卻正好,一可保證大明王朝發展起來,二可防止“意外”發生。
比如朱元璋擊敗劉徹統一益州,甚至擊敗趙匡胤統一豫州。
雖然這種概率不大,但也不能不察。
且不論其中有多少暗流,蜀漢與大明結盟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結盟當天,朱元璋便把“東部軍團”撤銷,將所有兵力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相比之下,蜀漢做的更絕,北部因有長江天險,僅僅保留兩百艘戰艦,西面和東面形同虛設,大軍完全集結到南部閩郡,大有和司馬懿拼命的架勢。
如此部署,等於在向對方宣戰。
……
幽州燕京。
孫文磊在得知結盟消息後,便急招蘇秦、管仲、藺相如、李鴻章、冉閔、孫武等人前來議事。
由於是秘密商議,能進入紫禁城的俱是心腹。
他也不避諱,直接將心中憂慮和盤托出。
在這一方面,孫文磊反而不像劉峰遮遮掩掩,讓屬下去猜測,心腹大臣一開始就清楚。
商討的時候也更爲“露骨”一些。
此時龍椅上,孫文磊望着下首低頭不語的衆人,開口說着:“劉峰既已結盟,來年必會開啓國戰,加之曹魏一派衆多文臣武將歸降,實力不同以往,下次國戰定會傾巢而出,到那時,東南亞諸國很難抵擋,孤對此深感憂慮,還望諸位獻計獻策,阻止蜀漢擴張。”
這種話如果出自北華夏其他人主之口,一個不知所謂的印象卻是跑不掉了。
北華夏距離揚州極遠,也沒人在乎蜀漢跟誰結盟,連討論的價值都沒有,更別說憂慮。
但對於在場衆人來說,這件事關乎燕國存亡,已觸碰到核心利益,不可能置身事外。
聽孫文磊說完,冉閔面露難色,起身回道:“北部女真尚未完全平定,百萬大軍駐守在吉郡,若在此時誅殺其他家族,恐怕會引起內亂,況且幷州劉秀早已對燕國垂涎,若趁虛而入……”
冉閔說到這裡便停頓下來,他雖然豪邁,看似”大大咧咧”,但也清楚當前局勢。
北方几大勢力中,嬴政忙着攻伐涼州楊堅,暫時無暇他顧,冀州李世民陷入兗州泥潭裡,同樣對燕國“不感興趣”。
唯有幷州劉秀,屢次入侵邊境,態度極其強硬。
所以燕國是有外患的,而且不可調和。
因爲地理位置靠近北部草原,劉秀若不想被鐵木真衝擊,只有攻伐其他州郡這一條路,增加其戰略空間,不至於被拖住。
雙方在半年之內,接連打了數十場戰爭,雖都是試探性的,規模不大,但全面決戰的可能性很高,這幾乎是共識。
如果不出意外,也就在明年開春的時候。
加上北部女真人的反撲,一旦發生內亂,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