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猶豫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最終他還是不能捨棄佔據已久的陳留郡,而楊銳的動作則可以形容爲馬不停蹄,在攻下冤句縣城之後,楊銳又統帥一干精兵部衆迅速撲向了下一個目標。
而楊銳並沒有以距離最近的濟陽縣城爲目標,而是在渡過濟水支流後經由濟陽縣域北側,從同樣佈防重兵的長垣縣域南側,貼着兩縣的交界位置直奔平丘縣城而去。
濟陽縣城和長垣縣城都是曹操重點防禦的城池,若是正面攻擊,雖然楊銳也能夠有把握最終取得勝利,只不過那樣一來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就說不準了。
在部衆兵力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楊銳意圖通過信息的不對等,以突襲的方式製造出更多的戰果來。
同時,以楊銳所統帥的50萬精兵,並不會存在深入敵後而陷入被動的情況,此時曹操的具體部衆數量雖然不爲楊銳所知,不過根據前面飛行寵物探查的結果,陳留郡內曹操佈置下的兵力總數也不比50萬多多少。
楊銳所帶的50萬部衆當中,絕大多數可都是6階、7階的存在,即使有部分5階士卒,也都是塗銀弩手之類比較有特色的兵種。
可以這麼說,即使楊銳這股力量與曹操整合後的兵力正面決戰,也有着一戰之力。
而曹操所掌握的總兵力數目,眼下最多也不會超過100萬之數,至少其重點佈防的燕縣、長垣、己陽、考城、己吾幾處節點城池,兵力總數也只有40餘萬名而已。
當然這只是曹操明面上調度的部衆數量,每座縣城當中應該還有着一些原本駐守的部衆士卒,這種情況之下平均到五座城池每座也就10萬守卒左右。
楊銳選定平丘縣城作爲第二個攻擊的目標,也是因爲平丘縣城同樣處於濟水的一處支流附近,楊銳能夠利用各類中小戰船護送,利用運輸船保障糧草的供給。
在三國文明聖器——九龍鞭出現之後,楊銳就一直思考着如何解決糧草補給運輸的問題,眼下楊銳所掌握的水上運輸途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水軍的重要性也漸趨凸顯了出來。
有了水運糧草補給的供應,楊銳所統帥50餘萬部衆士卒全部都是輕裝上陣,行軍的速度自然而然大幅度提升,這也是楊銳能夠孤軍深入敵後縱深,發動突襲的一個前提條件。
當然了,楊銳如此大幅度縱深調度也是得益於陳留郡較爲平坦的地形,若是放在較爲崎嶇的地帶,也將是很難實現的。
簡裝輕行之下,楊銳及其部衆推進的速度十分迅速,清晨從冤句縣城出發,到得午後之時已是到達了平丘縣城東側100餘里處,所過之地曹操零散存在的部衆力量也全部被滌盪一清。
此前利用渡河接收水面糧草的時候,楊銳一干部衆已是順便於河岸附近挖坑建竈,吃了一頓飽飯。因此楊銳大軍抵近平丘縣城之後,並沒有絲毫的停歇,便立即對平丘縣城發起了攻擊。
平丘縣城作爲後方城池,曹操並未在其中佈防太多的力量,守軍人數甚至不超過10000人,比之冤句縣城的情況也是相去甚遠,因而整個攻城的過程比在冤句縣城時還要簡單、迅速。
在不足半個時辰時間內,楊銳及其一干部衆就將整座平丘縣城掌握在了手中,萬餘名曹操守軍部衆士卒當中,幾無一人能夠從平丘縣城逃脫的,其中不足半數被聚殲,剩餘的全部都被俘虜。
楊銳暫時並沒有準備讓後方部衆補充過來,佔據平丘縣城,因而也就暫時沒有去做安撫領民等事宜。
清理戰場等事宜又花去了一些時間,主要是蒐集城內各個府庫存貨以及戰場金幣、技能書等,而且參與清理的只是騎兵士卒,剩餘大部分士卒都在楊銳吩咐之下於城內各處原地休息。
楊銳突襲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平丘縣城,而距離平丘最近的封丘縣城只不過大半個時辰的馬程,即使大軍行軍趕過去,最多也就兩三個時辰時間而已。
在平丘縣城事宜處理完畢,楊銳便裹挾大軍再次撲向了封丘縣城,根據楊銳的大體估計,應該在天黑之後不久便能夠感到。
“什麼?烈陽大軍竟然避開濟陽、長垣兩座縣城,向西而去!?”
“呃!烈陽大軍竟有50萬之數?行軍方向直指平丘?”
“……”
就在楊銳攻擊平丘縣城之際,身居陳留郡城的曹操也陸續開始得到關羽楊銳西進以及途中的各類消息,楊銳部衆再厲害,也不可能將曹操所有的探馬眼線都清理乾淨。
不過受限於信息傳遞的方式,在時間節點上,曹操所獲得一系列消息顯然滯後了不少,即使其探馬速度更快,也是無法做到消息的即時性,同時陳留郡城距離也是更遠。
隨着一條條信息傳遞而來,曹操心中更加忐忑起來,他越發覺得從一開始便錯估了楊銳的決心和果斷,甚至還抱着一絲能夠避免戰事的僥倖,爲是否派出使者和談而廢了不少腦筋,最終也一直沒有拿定主意。
然而到了當前這個局面,隨着形勢的急轉直下,已經不是曹操再考慮此事的時候了。
“派出快馬傳令己吾守將滿寵、許褚掛出免戰牌,同時統帥城內部衆援兵濟陽……”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曹操最終整理出了一些思路,向傳訊士卒命令道。
曹操調度靠近豫州的己吾縣城守軍前往濟陽,是有着幾個方面考慮的。
首先楊銳已經從濟陽附近突破,該區域的確是需要更多的兵力來增強防禦。
其次曹操也有集中兵馬,隨時準備應對各種形勢的打算。此時曹操再次萌生放棄陳留郡的想法,已經在具體考慮戰局不利之時退路的問題。
“報!烈陽已經攻破平丘縣城!”
曹操的調度命令這才傳達下去,另一名傳訊士卒再次出現在曹操面前,帶來了平丘失陷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