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徐州的變革

“監察司巡查各個郡縣的時間不定,人數不定,只要各個太守、縣令可以勤勤懇懇,監察司不會爲難各位。另外,對監察司做法有異議,可直接向我上訴,我專門派人審理。”

楚天考慮到監察司可能會成爲一條見誰就咬誰的瘋狗,爲了保護各個郡縣的長官和避免引起文臣們的恐慌,楚天給予部下上訴權。

如果監察司亂咬人,一旦被上訴成功,監察司就會引火燒身。

這算是一種制衡。

聽說自己可以上訴,在座的文臣們臉色稍微緩和。他們都明白監察司是楚天用來監督屬官的雙刃劍,要是不小心被監察司盯上,他們人人自危。

即使是跟着楚天三年有餘的夏天涼都不願意被監察司盯上。不過監察司也不敢找她的麻煩,否則她跑到楚天這裡上訴成功,整個監察司150人都會被撤掉。

楚天也不會放任監察司到處咬人。

“房玄齡負責考覈各郡縣的吏治,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考覈的標準視各郡縣而定,作爲以後升遷、獎賞甚至是上表請求封侯的依據。”

楚天考慮到不同郡縣的發展程度不同,自然資源也千差萬別,對各個縣令的考覈不能一概而論。

具體如何制定考覈方案,就交給房玄齡了。

“候選官吏的來源爲科舉制。今年六月,也就是領主歷四年,進行第二次科舉考試,同樣分爲文舉和武舉兩種形式。”

楚天打算將科舉制從琅琊國推廣到整個徐州,作爲以後選拔人才的一種機制,徹底取代舉孝廉。

舉孝廉的人才選拔體制讓世家掌握了太多的資源,他們舉薦的往往是世家弟子,壟斷上層資源。

楚天估計自己使用科舉制代替舉孝廉,會引起世家的劇烈反對,因爲會損害到他們的利益。

果不其然,不少徐州世家出身的官吏在私底下交頭接耳,對楚天的做法頗有微詞。

“請各位不必竊竊私語。琅琊國已經舉行過一次科舉,選拔良才數百,所以琅琊國纔會如此強盛。可見科舉制有利於發現良才。”

楚天的確在第一次科舉中發現了不少黃金級、白銀級的英雄,科舉制的篩選方式爲楚天減少了尋找良才的成本,同時一定程度上打破固有世家的壟斷。

“各位莫以爲科舉制會對各個世家有太大影響。如果各個世家用心栽培弟子,以世家的資源和家風,後輩成材率很高,不比平民。如果是連科舉都無法脫穎而出的庸才,那麼即使舉孝廉,也只是禍害一方百姓而已。這個道理,想必各位都明白。”

楚天的原則很簡單,既然是世家弟子,那麼就有本事通過科舉制。

在場的徐州世家們總不能承認自己的後人可能比不上平民的後人,只好默認了科舉制在徐州取代舉孝廉這件事。世家弟子的成材率比起普通的平民要高多了,從這點來看,世家仍然佔盡優勢。

楚天也無法做到更好,憑藉科舉制選拔良才,已經是最優解。

監察、考覈、選拔官吏的制度確定下來,基本上解決了吏治的問題。

其次,是刑罰。各個縣有負責處理糾紛的縣衙,以及地牢、捕頭。

“斷定每一宗案件時,應進行備卷,以便將來時翻案。”

“各個縣無法判決,又或許有爭議之案件,則上呈郡國衙門。郡國衙門無法斷定之事,交由李悝、王朗二人。李悝、王朗二人確定新的律條,經過我審批以後頒佈。”

楚天讓李悝、王朗兩個人負責刑罰,以李悝爲首。李悝同時還要擔任琅琊相,所以難以判斷的案件由王朗決定。王朗的特性“治獄”正好可以發揮作用。

“如果連李悝、王朗都無法決斷的案件,那麼上呈給我,我親自裁決。”

楚天逐一宣佈新的統治體系的內容,從吏治到刑罰,建立最基本的框架。

更具體的內容,比如對官員政績如何考覈、適用於民事訴訟的條例,具體要看房玄齡、李悝、王朗他們如何確定下來了。

反正楚天是最後的經手人,需要經過他的同意,一切才生效。

“然後是農桑之事。”

楚天提及所有世家最關心的土地問題。

絕大多數世家都是大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楚天宣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將他們的私有土地變爲領主府所有,他們肯定會揭竿而起,又或者聯繫其他的州牧取代楚天。

爲了暫時安撫徐州的世家們,還不打算對世家動手的楚天說道:“對於各個世家的私人土地,予以保留。領主府安排流民開墾的農田、原來荒廢的農田,所有權歸領主府所有。私人田地,暫時禁止買賣。”

楚天計劃先拉攏徐州世家,以後再設法將農田變爲王田,所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歸領主府。至於領主府組織流民新開墾的農田,以及因爲戰亂而沒有人耕種的農田,則直接屬於領主府所有。

“各個郡縣的農事要因地制宜,進行輪耕、種植多種作物,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李悝、夏姑娘已經在琅琊國試驗爲期一年的新作物輪耕安排,對各個新作物的習性已經瞭如指掌。以後各個郡縣可借鑑琅琊國的經驗,尤其是琅琊國開陽縣的經驗。”

楚天治下治理最好的縣就是開陽縣,嘗試種植紅薯、玉米、花生、土豆等新作物,已經有了詳細的資料,可以知道它們的生長習性,進而安排農事生產。

因爲美洲新作物的流入,琅琊國的糧食增產,可以養活更多的人,以後征戰的糧食無憂。

與現實世界有區別的是,《領主》裡還有各種加成,可以提高糧食的產量。

比如特殊建築觀星臺便可以增加5%的糧食產量。

當一座城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說不定可以多養活2倍到10倍人口。

因此,種田非常有必要。

經過幾十年發展的一個州,比一個經常征戰、國庫空虛的州更加強大。

“安置流民和開墾新農田的事情就交給琅琊相、東海相、下邳相三人。務必要在今年十月播種前完成新農田的開墾、流民的安置。十月播種,明年就可以收穫大量的糧食了。”

楚天再進行補充,又向糜竺問道:“現在徐州的戶籍統計是否詳盡?”

糜竺搖頭:“戰亂不斷,各郡縣人口銳減,十室九空,始終無法統計。”

楚天默然。

徐州在前面三四年非常混亂。

各個領主先是村戰,然後是鎮子級的戰爭,再次是縣級的戰爭,最後是郡國之間的兼併。

按照糜竺所說,因爲各個村鎮都在交戰,每一天人口都是變化的,徐州官吏即使想要對偌大一個徐州進行戶籍統計都不可能。

一個領主建立的村鎮可能今天還存在,明日就被摧毀了。徐州官吏們無能爲力,且意義不大。

“各郡縣對戶口進行嚴格統計。現在的徐州不再是之前混亂的徐州,有必要徹底清查徐州的人數,以確定田賦徭役。”

“對於隱居在山林間的村落,勸他們歸降官府,又或者將他們遷徙到平原地區。徐州的平原還有巨大的農業潛力,他們沒有必要到山林間避開戰亂。”

“清剿徐州各郡縣的山賊,逼迫他們投降,充實各郡縣之人口。”

治理琅琊國的經驗給讓楚天逐漸成熟,他舉一反三,同樣的道理多半也適用於徐州的其他郡國。

“然後修繕道路、繁華街市,促進貿易。”

楚天從農業、人口、戶籍,到道路、經濟,都有詳細部署。

道路,即修建連通徐州境內各座重要城鎮的道路。

尤其是琅琊城-夏城-郯城-下邳城之間的官道要拓寬,便於楚天從容調兵,也便於商隊運輸貨物、糧食。

經濟發展就要看各個郡縣的經濟作物和特產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原上的縣發展農業,位於海邊的縣發展貿易,擁有礦脈的的縣發展礦業……

“在徐州建立統一的錢莊,命名爲‘通寶錢莊’,於夏城設立總行,各個縣城設立分行,吸納存款。總行要預留30%的預備金。”

要致富先修路,融資也必不可少。

楚天已經從錢莊得到不少的好處,多次財政危機都是憑藉向錢莊借款,有驚無險度過。可以說沒有當初夏天涼建立的錢莊,楚天早就多次破產。

擔任領主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得到好處的楚天干脆將琅琊國的錢莊推廣到整個徐州,利用錢莊斂財。必要時楚天便可以向錢莊伸手要錢。

如果一人在錢莊存入100銅錢,一千萬人口便是一百萬兩白銀。預留30%的預備金,在發動戰爭時可以臨時動用70萬兩白銀。

這就是金融的力量。

不過錢莊的信譽需要長時間經營,百姓纔會信任。

“通寶錢莊的賬簿每三個月向我上報一次,並備錄一份給夏姑娘覈查。”

楚天也不敢確保自己不會被管理錢莊的部下糊弄,畢竟賬簿容易弄虛作假,只能委託夏天涼複覈了。她是不希望徐州出事的人之一。

“還有對外貿易之事……”

楚天所指的對外貿易並非是完全對其他文明的貿易,這裡的外是指徐州以外的地區。

“目前有兩個重要之港口,朐縣(連雲港)與西海縣(日照),可鼓勵民間大量建造海船,從事貿易、漁業。統籌對外貿易之事者,爲夏姑娘、糜竺。如有分歧,以夏姑娘的判斷爲準。”

楚天再次將夏天涼放在糜竺之上。

原因沒有多複雜,夏天涼知道大海外面有哪些文明存在,可以聯繫到其他文明的勢力和領主,與他們達成貿易協定。糜竺就做不到這一點了。

糜竺的作用在於整合朐縣乃至東海國的資源,建立沿海甚至是遠洋船隊。

“一年的時間內,建造一百艘海船。三年時間,要有五百到一千艘海船,其中樓船與各種中型戰船不少於50艘。”

楚天考慮提出了目標。

“對外貿易的目標定爲遼東、高麗、揚州、東瀛四地,貿易對象由夏姑娘設法交涉。”

“州牧大人,海上航行的時間比您想象的更長。我們要想辦法縮短航行所需的時間。否則,海運不但無法盈利,反而會損失慘重。”

夏天涼提醒楚天一件事。

其實在楚天知道世界貿易節點的存在時,楚天便已經從夏天涼這裡得知一件比較可怕的事情——《領主》的面積擴大以後,太平洋、黃海的面積相當浩大,不考慮三維空間的影響,直線距離延伸了四倍有餘。

也就是說航行時間比現實至少長四倍。

如何才能縮短漫長的航運時間?

楚天實在無法想象從徐州到遼東的海路來回需要走上一年時間。

《領主》畢竟是遊戲,應該有辦法可以縮短漫長的航行。

陸地上有傳送陣可以解決過於漫長距離的行程,大海上應該也有才是,畢竟大海比大陸還要龐大。

楚天總不能派人花費四年時間才抵達歐洲,那樣後勤完全無法補給……

“叮!第二次國戰活動——‘文明的初次碰撞’,將於領主歷四年八月開啓,活動預告內容請各個領主查收。此次國戰覆蓋全部文明,僅各個文明的大領主可以參與。”

“叮!考慮到海洋麪積過大,第二次國戰結束後,將開啓初步的大航海時代,促進主世界各文明間的交流與碰撞。各個港口將可以修建船隻用傳送陣,傳送陣可將船隻傳送至‘中立海域’,更快抵達目標港口。充分利用傳送陣,可有效縮短航行時間,與其他文明進行貿易,或者攻擊敵對文明。”

楚天突然收到系統通告,整個人都懵了。

第二次國戰在領主歷四年開始,竟然不是史實戰役,而是覆蓋全部文明的角逐?港口的傳送陣也將要開放,大航海時代初見端倪!

“西方文明、北非文明、印第安文明、阿拉伯帝國,這次都有可能遇到啊……”

楚天想了想,自己的天可汗特性終於有用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燒徐州水師第五百九十六章 彼得·天洛維奇·楚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戰鷹俯衝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征,討伐董卓!(萬賞加更)第九百五十二章 破高麗三十萬!第二百一十三章 洛陽大火第九百四十五章 大征服計劃開始(補更19/100)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黃鬚兒曹彰第十二章 購買建築圖紙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方的傳奇君王第六十七章 先登第十六章 返回夏村第二百三十七章 糜家的援助第六百一十六章 決戰伊犁,背叛者第二百七十四章 與羅馬的第一次交鋒第十七章 大興土木第八百三十二章 背叛者,絕望的高仙芝第五章 排行榜第七十一章 東漢戰黃巾第六百零八章 遠征中亞(補更18/20)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子百家第七百四十三章 遼西六部第八百五十八章 河東到手(補中午)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上洛(二)第二百零七章 請求守城的女子第一千五十八章 劉備投降第五百六十六章 陣亡的名將們第九章 二級村莊與特殊建築第二百四十三章 曹操與楚天的不同命運第五百五十三章 岳家軍、忠孝軍!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等待機會第八百一十章 劉備出兵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孫尚香的武力第八百零三章 昆陽之戰結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謀士陳平,離間之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西部戰場,劉備與曹操第三百五十八章 六年春,楚子謀伐我(一)第一千三十八章 針對吳起的斬首戰術第六百二十章 衛青、霍去病,戰略破壞者第一百四十六章 強攻安市城(五百訂閱)第五百零八章 主世界的智鬥第八百八十九章 萬王之王第八百六十章 秦王隕落(補昨晚)第七百八十七章 演員烏孫王第三百六十章 六年春,楚子謀伐我(三)第八百二十一章 宇文部落第六百四十一章 江東猛將第七百九十四章 巨無霸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楊再興死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沛國到手第五百二十一章 幽州到手第一千兩百章 寒冬將至第九百一十四章 古印度文明招募令!(補更8/100)第九百九十三章 射劉備第一千七十六章 波斯帝國來使(補更25/100)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恐慌的大名們第一百八十五章 楚天與多爾袞(加更)第七十七章 重返第一第一千六十六章 楚武與孫尚香第九百七十五章 關羽張飛來援第九百七十九章 長阪坡劍神!第六百二十六章 西亞的大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奇襲焉耆國第六百五十六章 聖女貞德的女兒(補中午)第二百七十九章 船王與名相第九百三十六章 古科學家張衡第一百六十八章 泰山賊、黃巾與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部主城風雲聚第二百一十二章 破虎牢關!第十三章 懸賞任務第一千九十九章 和氏璧與傳國玉璽!(補更31/100)第三百四十章 封狼居胥(四)第八十一章 戰功兌換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上洛(二)第九百零八章 佈陣(補更6/100)第四百八十六章 文人匯聚第四百零五章 排名第一千零九章 南蠻之亂第九百六十六章 蒙古式大迂迴!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劉備苦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幽州大戰序幕第五百七十五章 霍去病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風林火山,赤備騎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張遼的決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輪臺城的反擊(補更8/20)第七百九十八章 猛獸軍(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漠北之戰(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西域危機第二百三十七章 糜家的援助第一千四十三章 圍殲吳漢第二百零七章 請求守城的女子第九百一十七章 兩個羅馬皇帝的決定第三百六十二章 曹操的決心(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主公來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蒙古對羅馬第七百二十四章 即位大單于(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性獎勵(萬賞加更)第五百三十五章 金帳汗國第七百一十一章 羯人部落第九百四十七章 征討高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