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與:酸與是一種鳥,形狀像蛇,四隻翅膀,六隻眼睛,三隻腳,當她鳴叫着酸與酸與從景山上飛下,見到它的地方一定會鬧恐慌,死神的搜獵即將開始。
“肥遺:肥遺是一種怪蛇,有六條腿,四片翅膀,活動在太華山上。這種蛇飛往何方,何方就會發生可怕的旱災。
“長蛇:盤踞在大咸山一帶的長蛇身上長有豬鬃般的剛毛,叫聲猶如木梆子的敲擊,經常吞吃整隻奔鹿。它與生吞大象的巴蛇、以及被神射手羿殺死的食人的修蛇都是同類的巨蟒。
“九尾狐:青丘山上有九尾狐,叫聲像嬰兒啼哭,人若受其蠱惑,難免遭厄運。不過人若吃了它的肉,也能不受妖邪之氣的侵害。九尾狐可幻化爲美男美女,顛倒衆生。據說遠古時期迷得商紂王身死國破的妲己,就是九尾狐所幻化。
“數斯:皋塗山區的數斯鳥形似貓頭鷹,兩隻鳥爪卻像人腳,數斯鳥非常珍稀,是治療甲狀腺瘤和癲癇病的良藥。
“寓鳥:寓鳥有一對寬寬的翅膀,身形卻像老鼠,鳴聲如羊叫。此鳥具有預報兵情的特異功能,豢養在家,可以預防血光之災、兵戈之害。
“兕牛:兕牛是一種巨獸,皮毛青色,長長的獨角朝天挑起,體重達三千多斤,皮極厚,可以用來製作鎧甲,它的角性寒,味苦酸鹹,有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吉量馬:犬封國有一種頸鬣若雄雞之尾、雙目閃爍金光的神馬,叫吉量馬。
它的毛色雪白,長鬣火紅,頭到尾共長一丈,蹄到背高八尺。乘坐此馬,可獲千年之壽。
“耳鼠:丹薰山中的耳鼠大小和老鼠差不多,但叫聲如同犬吠,長着兔子頭,麋鹿身,常把尾巴當作翅膀起飛滑翔。耳鼠的肉是促使產婦順利分娩的催產劑,也是效果靈驗的解毒藥。
“旋龜:此龜黑色,樣子與普通烏龜相似,但頭部像鳥首,尾巴像蛇尾,叫起來像劈柴聲,可治耳聾和肛腸病。
“天馬:黑頭白身、狀貌如犬的天馬活動在馬成山一帶,它有一對強勁的翅膀,一見到人,就嚇得騰空而起,展翅飛逝。
“並封:生活在巫咸國東郊的並封是一種怪獸,長得和黑毛豬相似,不過身前身後各有一個豬頭,可能是連體的畸形動物。
“陵魚:海洋裡有一種魚,除了身軀是魚外,面孔、四肢都與人相似。南海鮫人乃陵魚近親,傳說鮫人在海底紡織,織成後從海底浮出,寓居陸上人家,出售絹帛。臨返向房主索盤而泣,淚珠落盤,化爲珍珠。
“完了。就是這些了。”我對下面聽得正爽的人道。
“啊?沒了?”衆人失望地說道。
“老公肯定還有沒說。”娜娜說道。
“啊?老大,你怎麼可以藏私?快說快說。”衆人又叫道。
“娜娜,你怎麼知道我沒說完?”我奇道。
“猜的,嘻嘻,快說吧。”娜娜笑道。
“好,其實很有很多《山海經》裡記載的怪物。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它們九個分別是:
“?p?粒閡渤乒牾謾p巫聰裎詮輳?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着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樑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闢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椒圖:形似螺蚌,性孤僻,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因而人們常將其銜環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取其緊閉之意。
“囚牛:形狀爲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對於饕餮,其它古書也有記載:《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
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雲:“週期着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爲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爲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爲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爲即《左傳》之饕餮。《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號鳥),是食人。”
郭璞注:“爲物貪,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爲即《左傳》之饕餮。《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號鳥),是食人。“郭璞注:”爲物貪,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