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如何做到身臨其境
身臨其境,在我看來這四個字即是閱讀的“沉浸感”體現,即是環境與人物的交互。身是人物,境即場景。
以歷史小說《官居一品》爲例,作者三戒大師不厭其煩多次描繪了明代房屋建築尤其是各級貢院的典型環境。主角是一名書生,整部作品主角以“文鬥”爲主,所以貢院考場的環境描寫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因其是故事發生的“經典場景”之一。
而單以主角的視角去觀察,則只能“窺豹一斑”,所以作者在寫作時,需要先有“鏡頭感”,通過長短鏡頭的切換來構建整體,然後再用文字的形式敘述出來。
構建了“大環境”後,採用主角視角切入,就容易有“身臨其境”之感。當然,環境描寫過多,則容易讓人生厭。經典小說《巴黎聖母院》開篇的大段環境描寫,不知道勸退了多少慕名而來的新人。
在網文裡,開篇着筆於環境,靠深厚的功力來吸引讀者是個“笨辦法”。更多的作者會選擇“取巧”的方式,甚至是寥寥幾字交代一下即可,這方面最討巧的無疑是現代都市背景,因與讀者生存與認知的環境幾乎一致,不存在環境的“疏離感”問題。
網文小說的節奏很快,儘管現在的編輯和作者已經不屑於再提無線渠道剛興起時“黃金前三章”的誇張說法,但手機屏幕決定了狹窄空間裡吸引讀者的“信息密度”越大,越容易抓住他們的眼球,從而吸引讀者持續閱讀下去。
爲了維持“信息密度”,大段的環境描寫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諸多作者紛紛選擇了人物和事件作爲開篇,環境描寫似乎被“犧牲”了。
但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在第二節提過“經典求新”的問題,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典型環境的典型寫法,典型詞語帶來的典型提醒,會帶來簡短而直接的故事場景。
爲簡化教案,我們僅試從網絡上尋找三部作品的開篇環境描寫作爲案例:
《第九禁區》作者僞戒(2019年10月開始連載)
亞洲北方,第九特區,松江市。
秦禹站在隸屬於市警務廳,黑街區警務司的辦公樓內,笑着衝一位中年問道:“可以了嗎?”
血酬解說:《第九禁區》本質上是科幻背景下的都市文,所以三言兩句就把背景介紹清楚了,由主角直接引入故事情節。
—————————————————————
《官居一品》作者三戒大師(2009年8月開始連載)
涼風習習,夜色迷離,輕紗般的薄霧繚繞着安靜的縣城。
朦朧月光映照着清清的小河,河水從拱橋下緩緩流淌,岸邊是鱗次櫛比的兩三層黑瓦小樓。水漬斑駁的牆面上,盡是青綠色的苔蘚痕跡,還有些爬滿了常青藤蔓,只露出開在臨河一面的一溜窗戶。
此時已是三更半夜,除了河中的蛙聲,巷尾的犬吠,再也聽不到半分聲音,只有東頭一個窄小的窗洞裡,透出昏黃的燈光,還有說話聲隱隱傳來……
從敞開的窗戶往裡看,僅見一桌一凳一牀,桌上點一盞黑乎乎的油燈,勉強照亮着三尺之間。長凳上擱一個缺個口的粗瓷碗,碗裡盛着八九個羅漢豆子。一個身着破舊長袍,鬚髮散亂,望之四十來歲的男人蹲在邊上,一邊照料着身前的小泥爐,一邊與對面牀上躺着的十幾歲少年說話。
他說一口帶着吳儂腔調的官話,聲音嘶啞道:“潮生啊,你且堅持一些,待爲父煎好藥,你服過便可痊癒了也。”
—————————————————————
《小閣老》作者三戒大師(2019年12月開始連載)
這是一個有着銀色鏡面的圓形銅鏡,鏡面上映照出一張稚氣未脫、脣紅齒白的俊俏面龐。
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想象一面銅鏡能將人映照的纖毫畢現。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趙昊發現鏡面映出來的那張臉,已經不是自己原先的模樣了……
定定看着那張不過十四五歲的少年面孔,還有高高束起的頭髮,用嵌着明珠的錦帶紮成的髮髻,趙昊終於意識到自己穿越了。
血酬解說:這裡不做過度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僅通過相隔十年同一位大神作者的兩部作品開篇,相信大家能看出來其間的不同。
結語:網絡小說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常變常新,是以纔有蓬勃的生命力。如何通過儘可能短的篇幅,通過反映環境的經典詞句來構建“戲臺”,也會成爲作家朋友的關注點。
3.4塗鴉作業
1,看看自己的開篇,是否可以用更精短簡練的方式來表達?
2,在你寫作的類型中,最火的十部作品開篇是如何表現環境的?
3,閉目深思,在過往閱讀過的作品中,是否存在極爲動人的場景,讓你可以反覆回味。如果有,請嘗試用文字的方式描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