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九黎鐵騎爲何會突然從雲夢澤一帶穿過,歷經江漢平原,沿途遇人則戰,遇城則破,除卻九黎之君蚩尤外,旁人恐怕都不知道其中真正的緣由。
至於那名一人一劍便敢孤身攔截三千鐵騎的白衣男子,除卻他自己外,旁人想必也是很難理解他的做法。
只是當一個人真的下定決心執意完成一件事時,那麼其他人的看法在他心中所佔據的比重就會降到最低,甚至趨近於無,故而這世上從來都不缺乏一些爲達目的不擇手段之人,他們只在意事情的結果,過程中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以及旁人是否理解等皆不是他們所要考量的。
這一類人所代表的立場一向極端,相應地,他們爲達成目的所動用的手段也會相當偏激,乃至被世俗所不容,可若是拋卻那種種條件枷鎖,單看結果,他們所完成的往往比很多擁有更大優勢的人還要出色。
歷史上的是非對錯,判定的標準從來不曾統一,因爲後人所看到的歷史並非真實,而是由勝利者編篡的故事,既然是故事,便是真真假假,肉眼難辨,正因如此,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來評判古老的歷史,解讀各類傳說,都繞不開“有失偏頗”這四字,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允。
就以人皇公孫軒轅與炎帝姜榆罔這場帝皇之爭爲例,若公孫軒轅是勝利一方,那麼後世提到這段殺伐激盪洶涌澎湃的歷史時,大多數人都會在不知不覺間將人皇一脈視作正統,勝過神農氏,爭得天下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若是姜榆罔變作勝利一方,那麼情況便會恰好顛倒過來,後世即便還記得人皇軒轅,也多半會認爲他是逆天而行,敗給神農氏乃是必然。
不同的勝利方,將會造就截然不同的史實,後世萬代的觀念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所謂成者王敗者寇,大抵便是如此。
對錯之分糾纏不清,成敗之說各人心中卻是清楚無比,有着明確的界定。
對於沙場小卒而言,勝利與成功並不一定是要步步累積戰功,晉升爲將軍,只要能在數次大戰中不死,保全一條性
命,得以安然回鄉,這實則已是一種勝利。
可若是換做生來起點便高過許多人的王侯將相,活着就未必是一種成功。
當初薑石年之所以能在正值盛年時卸下炎帝之位,不理會神農氏的政務,一心修煉道法,是建立在神農氏格局已成,日漸興旺的基礎上,論天賦,姜榆罔遠不如薑石年,可論及毅力與治理才能等方面,姜榆罔比之薑石年以及後幾任炎帝都絲毫不差。
可就是因爲天道無常,神農氏的整體氣運不再呈現蒸蒸日上之勢,反而層層削弱,如若姜榆罔只打算在帝位上苟延殘喘幾年,無中興之心,只待尋得合適時機便將手上的爛攤子交給下一任炎帝的話,那麼即便他是神皇強者,壽元悠久,這一生註定也是失敗無比。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若在其位,自當謀政。
身爲姜姓後人,在享受祖輩榮耀的同時,也有不得不揹負起的責任,作爲一族之長的炎帝,責任自然最爲重大,抗不扛得起是一回事,有沒有那份心又是一回事。
姜榆罔歷來不乏雄主之心,也不缺雄主之才,只因他天生的一些性格缺陷,導致他錯過了神農氏打壓有熊氏等部族的最好時機,讓公孫軒轅得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發展出一批足以與神農氏正面交鋒的勢力。然而先是刑天執意出兵,戰死沙場,後又是人皇軒轅借除卿莫離之名與神農氏全面開戰,姜榆罔心中所存的顧慮盡數被怒火所焚燬,如此一來,他所剩下的自然就只有爭雄之心。
一個年邁的樓書平,尚能憑藉血衣餘威,屢次三番擊潰人皇大軍,姜榆罔雖滿頭白髮,但精氣神在神魔中皆是處於鼎盛狀態,若下定決心與人皇軒轅爭天下,一千乃至一萬個樓書平的威脅力都比不上他。
故而姜榆罔一旦御駕親征,除非人皇軒轅親自攔截,換成軒轅一脈的其他人,無論是個人還是軍隊,皆逃不開元氣大傷這一下場,反之亦然,雙方在決心開戰前,心中必是早有謀劃,這才一拍即合,遣散大軍,以兩人之戰定天下局勢。
至於那雄踞東方
,素來野心極大的九黎蚩尤氏,應當也在公孫軒轅與姜榆罔的考量之內,爲了防備可能趁機發動大規模侵襲的九黎鐵騎,兩人或多或少都會暗中佈下一些後手,以防突變。
而今人皇軒轅針對九黎蚩尤所佈下的有效力量尚不明顯,但神農一方卻是已初見徵兆。
作爲徵兆出現的卻不是什麼神農氏的隱秘之師,而是一人一劍,且於山丘之上自造一城,一劍守一城,抵禦了來自三千九黎鐵騎無數次的衝鋒。
щшш▪Tтkǎ n▪C〇
耐人尋味的是,此人並非沙場猛將出身,也並非神農望族之後,自他與三千鐵騎交戰時所動用的爲數不多的血脈神通來看,倒是有些伏羲神族之風,雖不見蛇尾顯化,但那龍鱗之光卻是耀眼無比,在蚩尤旗的打壓下亦不見絲毫風采減弱,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染血後發生異變,應了那句愈戰愈勇!
所以這場由三千九黎鐵騎攻城,一人一劍守城的懸殊戰爭並未如想象中那般很快結束,持續了三天三夜,都不曾出現最終結果。
但無論是那名執劍的白衣男子還是剩下的九黎鐵騎,都知道勝負乃至生死將會在近期內分出。
果不其然,在第四日太陽初升之時,那一座以劍氣爲大陣的土城終於被破,剩下的八百九黎鐵騎個個如魔化一般,眼眸通紅,殺氣煞氣混合一處,威勢之強,宛若魔靈強者,足以使得任何一位神魔界限之下的煉氣士爲之匍匐。
那執劍男子的境界分明也只有大洞天層次,一身白衣也已破碎不堪,髮絲之中都可見明顯血漬,但面對個個如魔神降臨的八百鐵騎,他的氣勢卻始終是有增無減,顫抖的手臂握着劍身,所出的劍法同樣帶着顫抖之意,卻不是針對他自己,而是面向那策馬狂奔的八百鐵騎。
戰馬嘶鳴城破時。
他以血手擡血劍。
血水濺射成梅花。
梅花開時,天地皆寒!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