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瀘水米擒

這時候,餘耀和蕭影在門外也大致看清了門內的情景。

裡面應該是一個四方形結構,像是一個大殿,大約有一個籃球場大小。居中有一座徑約五米、高約兩米的圓形石臺,從門口看去,有一道石階,不知石臺背面還有沒有。

“進吧。”蕭影感受氣息並無異常,開口之後便走了進去。

進去之後,餘耀這纔看到,大殿四角,各有一個高約一米半的粗大石柱,柱頂做碗形,內有燈芯,此時已經點燃,光亮就是這麼發出的。

這大殿層高得有五米以上,不過頂部參差不齊,並沒有細緻修鑿。

圓形石臺後面,似乎有一處凹陷的區域,下面看不太清楚。

兩人先湊近一角的“石燈”看了看,裡面放着不知是什麼油脂,乳白之中略泛血紅,而燈芯則是半透明的筋狀物,湊近之後,微微能聞到一股異香,入鼻之後有舒泰之感。

“這燈油和燈芯,必不是尋常之物。”蕭影說道,“而且應該經過了特殊處理,開門之後,空氣流通,便能自動點燃。”

餘耀點點頭,指了指圓形石臺,“先上去看看。”

兩人走上石階,到了石臺頂部,先行在內側邊緣向下探看。

石臺背面並沒有階梯,是垂直的。而在石臺後方的凹陷區域,是帶有斜坡的;居中,則是一個圓形水池。確切地說,更像一口水井,因爲直徑只有兩米左右。

井中有水,不過在井壁下數米纔是水面,並無明顯的異味。

“應該是活水。”蕭影開口。

“我看,這口井,有可能連通瀾滄江。”餘耀應道。

“看看那個。”蕭影指了指水井後方的石壁。

這石壁上,有一部分被打磨得很是光滑平整,這個區域內,有一幅壁畫。這幅壁畫他們上了石臺就看到了,不過先行看了水井,沒有詳加觀察。

這幅壁畫的上半部分,是一條蛇形動物。

頭部和蛇有六七分像,最明顯的差別在嘴巴,有兩顆粗大的獠牙從嘴裡斜着向前伸出。同時,嘴巴比蛇要厚,嘴巴兩側,還有兩個類似肉瘤的凸起。

身體中部比較寬大,不過無足。尾部逐漸變細,最後一部分變得細而均勻,很長,而且末端像是銳刺的樣子。

這蛇形動物的頭微微側歪,彷彿在向下顧望。

而壁畫的下半部分,則是一羣人跪在江邊,衝着蛇形動物行禮。人前是一段江面,其中一半狂風巨浪,另一半風平浪靜。

“這想必就是細封氏一族供奉的江神了。”餘耀說道,“這水井如果連通瀾滄江,那這所謂的江神,想是能從江中來到此地!”

“怕是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了。”蕭影站在石臺上打量了一下四周,“這個地方,應該是隋文帝楊堅調用之前細封氏就建好了,也就是說,之前要進來祭祀江神,並不需要陣符;甚至,可能沒有設置陣法,而是採用派人看守之類的辦法。”

“嗯。有可能是被楊堅調遣征討之後,控水之術爲更多人所知,安全起見,才做了陣法。而這塊玉牌,恰好可用作陣符。本來‘免死’靠的就是控水之術,而控水之術,在他們看來,得益於江神的庇護。”餘耀應道。

“分頭看看牆角的那兩塊石碑。”蕭影一邊說,一邊轉身走下了石階。

這大殿石門那一邊的兩處牆角,就在“石燈”之旁,各有一塊石碑,大小並不一樣,衝門左手側的那塊,高約一米半、寬約半米;而右手側的那塊,高約兩米,寬約一米。

餘耀去看了小的,蕭影去看了大的。

小的這塊石碑,並沒有文字,而是淺浮雕了一個彎角羊頭。

當時的党項族,又叫党項羌,羊應該是他們的圖騰,從“羌”和“羊”的字形上也能窺豹一斑。

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別的特殊之處。餘耀隨即便走向蕭影看的那塊大石碑,此時蕭影正好衝餘耀喊道,“這上面有漢字!”

“小石碑上沒字,雕了一個羊頭圖騰。”餘耀一邊走一邊說道。

走到大石碑跟前,餘耀發現,這上面的刻字,歪歪扭扭,有點兒隸書的結構,但是筆畫卻又很平直,有的地方還有缺筆,顯得不倫不類。

不過,這倒不影響餘耀辨識。

這碑文的主要內容,基本上是一道諭旨的內容,只是並無格式。

這口吻就是皇帝的口吻,大致意思是:細封氏數千族衆,在族長粟棉的帶領下,爲大隋立下大功,賞賜粟棉免死玉牌,封爵“開國縣男”,賞賜族人金銀、糧食、布帛、鹽、牛羊、毛皮等等物資,同時,將粟棉的一個兒子調入京城當了一個六品武官。

細封粟棉的“開國縣男”爵位是五品,兒子當的是實職六品武官,高低且不說,但將細封粟棉的兒子調入京城,明顯有點兒人質的意思。其實細封氏不過幾千人,就算有控水之術,想造反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想來楊堅還是不放心。

主要內容是這些,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句話:細封、米擒兩部,同功皆賞,再委重任,分駐浪滄、瀘水,報聖恩而西拒,上稟則兩相助。

“這麼說,因爲控水之術、助力隋文帝征討南國的,除了一個細封氏部落,還有一個米擒氏部落!”餘耀一邊掏出手機,將碑文拍了下來,一邊說道。

“而且米擒氏的大本營,守着的是金沙江!”蕭影立即接口。

浪滄,就是瀾滄江;瀘水,則是金沙江。

不過,金沙江這個稱呼,是宋代纔有,而且宋人也並不認爲金沙江就是長江的上游,而是以《禹貢》的說法“岷山導江”爲準;直到明代徐霞客提出“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爲首”,纔算是終於認定。

金沙江在宋代以前的叫法有很多,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叫得最多的是“瀘水”和“麗水”。比如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比如,千字文中“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從這句話來看,楊堅如何封賞的米擒氏不知道,但除了封賞兩氏族,還又委派了任務,那就是抵擋西邊不安分的勢力。同時,楊堅還讓細封、米擒兩氏族相互幫助。

當然,楊堅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讓他們相互監視,因爲前頭有個“上稟”。

這塊帶有碑文的石碑,顯然是細封氏受到封賞之後立的,基本就是照搬了諭旨的內容,不過他們可能找不到像樣的石匠,刻字雖然是對旨照葫蘆畫瓢,但依然很難看。

餘耀和蕭影此時哪會在意這個?兩人眼中都冒出了興奮的光。這細封氏,在瀾滄江邊有一處祭祀江神的大殿,那麼活動在金沙江邊的米擒氏,會不會也有這麼一處類似的地方?

第369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牀,竹臂擱第737章 監測船第361章 太有技術含量了第562章 黃地青花,賭不賭第342章 撞禮第350章 選擇題第343章 傅青主第305章 雪巴珠,暗暗相助第466章 各自佈局第261章 傳國玉璽,和氏璧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182章 氣死官窯第274章 首富之子第74章 乃字還是這麼正第770章 援手第130章 科普耀第365章 橋頭劫第714章 不太對第250章 適合吃餃子的小盤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45章 暗戰第47章 一水兒汝窯第264章 最後的暗示第141章 無雙譜第484章 法花釉,後門造第702章 狗血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302章 半兩錢,鼻菸壺,地球儀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538章 你變了第726章 兩部落之爭第142章 偷跑出宮的玉雕大師第147章 龍袍第493章 辨物,認人第580章 結界,地窟第645章 討主意第676章 半路殺出第513章 誰是餘耀?第302章 半兩錢,鼻菸壺,地球儀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432章 四大高手會“觀音”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341章 接二連三第685章 兩兩勾連,三足鼎立第181章 天球瓶第496章 赴港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639章 他是誰?第5章 剃頭掛袍將軍罐第183章 復仇者聯盟第729章 雪山老僧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390章 非仇之命,不義之財第77章 斬不斷,理還亂第58章 又見鬼臉花錢第359章 碧璽印章第18章 這不是作死麼?第61章 御製鼻菸壺第495章 陰差陽錯第541章 青花瑞獸盤第5章 剃頭掛袍將軍罐第191章 拿下鎮紙,又遇蹊蹺第397章 秘色瓷,活死扣第119章 國寶金匱直萬第501章 摔杯第64章 脫口垂足郎不流第483章 玻璃花瓶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390章 非仇之命,不義之財第103章 跟我一起見館長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第426章 諸葛碗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484章 法花釉,後門造第699章 重啓格古齋第381章 慧眼獨具第72章 玉壺冰心,三友梅瓶第284章 想多了?第107章 鬥寶第203章 唐人街,迴流貨第332章 唐畫,半印第234章 英雄合巹杯第329章 半塊玉佩,許家後人第153章 蝕花肉紅石髓珠(求首訂)第137章 絕頂高手第37章 一封家書(求收藏)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第277章 到底誰是冤大頭第324章 星雲鏡第676章 半路殺出第237章 吃了花椒的鄰居第25章 白釉執壺第551章 雍正粉彩,還差一步第68章 仿古一條街第641章 象雄九眼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