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黃貓脖掛白玉墜

蕭影給他的名片,是“隱奇”工作室的,本就是對外的聯繫方式。

將兩人送出店門,揮手作別之際,店老闆卻忽然一拍腦門,對餘耀說道,“兄弟你喜歡瓷器啊?我突然想起來,有個朋友好像有件好東西。”

餘耀沉吟道,“我們今天時間不多,要是再跟着你去,怕是要耽誤不少工夫。”

“這樣,你們還要逛多久?”

“晚飯前吧。”

“那我給朋友打個電話,如果他說晚飯之前能帶着過來,那我就再給蕭大師打電話;如果不能,也不打擾你們了,直接走就行了。”

“老闆你辦事挺妥帖,行。”餘耀點點頭,“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折騰他這個來回,要是我們看不上······”

“都是明白人,哪有筆筆都成的生意?不跑腿,不商談,那是不可能的。”

“好,那就麻煩了。”

“不麻煩,不麻煩,慢走。”

兩人離開了店鋪,繼續溜達着往前逛。

有個店鋪前擺了一條小長桌,貼牆,上面擺了一些小玉件。

在古玩之中,蕭影對古玉的興趣,相對是比較大的;玉能通靈,古玉的種種氣息也頗值得研究。

“這個是秦代的吧?”蕭影拿起了一個小玉人。這個小玉人,蕭影並沒有感應氣息,只是從外形上來大致判定。

因爲這個小玉人的臉部和兵馬俑實在太像了,而且髮髻歪向右側,兵馬俑不少髮型也這樣。

“你看,這攤子上好幾個呢!”餘耀笑了笑。因爲有個像是老闆娘的女子就坐在門口,所以餘耀也不能說得太白。

“嗯。走吧。”蕭影瞭然。這麼說,那就都是仿品唄。

又往前走了兩步,蕭影忽而說道,“有件事兒挺奇怪。”

“怎麼?難道這個小玉人你覺得有年份?”餘耀撓了撓頭,心說我看明明就是這兩年新做的東西啊。

“不是。我是說小玉人的髮髻,你看啊,秦代之前的戰國,秦代之後的西漢,中原男子的髮髻不都是居中麼?怎麼兵馬俑,還有這種小玉人,髮髻都歪向右邊?”

“嗯,這是秦國後期到秦朝的一種流行髮髻,只是流行,所以並不是人人如此。”餘耀想了想,“這事兒吧,可能和秦始皇的奶奶有關係?”

“羋月?”蕭影一愣。

“應該說是羋月的原型吧。秦惠文王的老婆,秦昭襄王的老孃,秦始皇嬴政的奶奶。”

“你這一說,我倒有點兒興趣了。”

餘耀低頭點了一支菸,“這都是我的推測啊,不一定準······”

古人秉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原則,基本是一輩子不理髮的,所以清代要漢人剃禿了大部分頭髮改成滿人髮型,纔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對峙。

既然頭髮長,那不弄個髮髻就成披頭散髮了。這男子髮髻的形式,一般都是居中的;秦國人的髮髻,戰國時期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居中的;中原地區的國家,基本也都是居中的。

不過,“漢人結髻於中,土人結髻於右。”

也就是說,這個歪向右側的髮髻造型,是“土人”的造型。

戰國時期的所謂“土人”,大致是指中原以外的民衆。比如西南一帶,也包括當時楚國的一部分。

“對,羋月就是楚國人。”蕭影點頭。

“我是學考古的,所以記得很清楚,曾經有一次發掘羋姓楚人的墓葬,也發現了歪髻的人物陶俑。”餘耀道,“楚國和西南相鄰,不少民衆其實是西南一些民族的後裔。”

羋姓,是楚人的大姓;也可能是西南某個民族的後裔,所以纔會延續了這種髮型。而這種歪髻髮型的推廣,羋氏家族應該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謂的羋月,不僅是秦惠文王的王后,而且在秦惠文王死後,作爲秦宣太后,還掌權了不短的時間。

就在阿房宮的遺蹟發掘中,還發現過“羋”字形的銘文,還有相關的筒瓦。

阿房宮,就是秦惠文王修建的,只不過沒建成他就薨了;後續的修建,很可能就是秦宣太后主持的。

所以,秦國後期到秦朝,出現歪髻的流行髮型,應該和秦宣太后有一定關係。最起碼,應該是她從楚國到秦國,纔打下的基礎。

“你可以!”蕭影聽完,不由微微一笑。

“閒着打發時間,聊作談資。”

兩人一邊說一邊逛,也沒再看上什麼東西,眼看走到了二樓走廊的盡頭,有個很小的門臉,卻掛着“大風堂”的字號,反差挺大。

“進去看看吧。”餘耀笑道。

進了店鋪,只見裡面雜亂得很,一個頂着雞窩頭的小夥兒坐在櫃檯後的椅子上,正拿着手機在玩遊戲,嘴裡還不停嘟囔着。聽他嘟囔的動靜,應該是在玩王者農藥。

“老闆在麼?”餘耀上前問了一句。

“我就是,兩位隨便看!”小夥兒眼皮翻了翻,掃了兩人一眼,便繼續玩起了遊戲。

餘耀一看,便也沒再多說,在雜亂的店裡看了起來。

在一處貨架前,餘耀正看着兩件瓷器,忽然從貨架頂上的一堆舊書中,竄下一隻大黃貓來!

餘耀急忙閃避,倒是沒碰着,大黃貓落地之後,居然爬到餘耀腳邊的一個老竹筐裡躺了下來。

“我說老闆,你這古玩店裡養只貓,也不怕他毀了東西啊?”餘耀不由對小夥兒喊了一句。

“沒事兒,發財懂事兒得很。您看您的,甭搭理它。”

餘耀一聽,不由又看了一眼這隻叫發財的黃貓。此時,發財正四仰八叉躺着,像是準備睡了,餘耀卻就此發現,貓脖子上,居然用紅繩掛着一個白玉墜子,從光感來看,好像是一件西漢時期的玉件。

瞄兩眼就能根據玉器的光感大致能有個斷代,其實也不算神奇。

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光感,是鑑定古玉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戰國玉器和西漢玉器,光感很像,都是高光,但還是有差別。戰國玉器的玻璃高光,有點兒硬,反光更強;西漢時期,玻璃高光有所收斂,有種冰高光的感覺。

餘耀不由蹲下身來,湊近仔細看了看這個玉墜。

第111章 後錯金,洞察入微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44章 成化鬥彩第599章 一個鐵盒第636章 又一幅第6章 連環套第338章 這買賣太圓滿了第107章 鬥寶第513章 誰是餘耀?第558章 農家院裡有大佛第610章 萬字不到頭第612章 順便撮合第164章 入局第783章 還賬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595章 子岡不明,上山先行第679章 通話第394章 小攤上的“美人醉”第375章 從二流作家到瓷器聖手第153章 蝕花肉紅石髓珠(求首訂)第327章 雞血長命鎖第307章 雞油黃第488章 印章猶在第758章 所謂迴流第61章 御製鼻菸壺第427章 重合的鳥篆第634章 七賢殘卷第55章 坑死同行不償命第768章 差一步來晚第489章 互未見貨,對口空談第703章 煞氣第232章 最後的水字口第239章 大哥許太炎第456章 奉驚鯢以定陵第679章 通話第579章 受傷第225章 林豐草的外公第418章 酬金免了第378章 我哪是什麼行家第742章 羅甸,金甸第467章 楊銳給的驚喜第713章 免死玉牌第732章 難窺天機第640章 偏要會一會第30章 真賽假第280章 掛屏上的寶塔第72章 玉壺冰心,三友梅瓶第366章 不會玩了吧?第459章 真鼎現身第521章 對不上第287章 三幅仿畫皆出一人之手第781章 我說真的,它就是真的!第260章 秦陵地宮第297章 瓜形壺,無肉亦歡第126章 謝流齋第542章 搭個香爐也是漏兒第385章 批判地繼承第166章 這種把戲,我不想再玩了第167章 會面中谷神花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40章 盧記瓷行第733章 熊大熊二第716章 運籌帷幄第571章 多米藍珀第523章 心機深沉的老頭兒第501章 摔杯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第618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154章 大滌子石濤(第二更)第424章 額外條件第644章 百寶鑲嵌大師第528章 說畫就來畫第635章 鋪墊第362章 大盤第335章 重要線索第421章 “亂碼”的六器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14章 考校第775章 滕昆吾來電第329章 半塊玉佩,許家後人第475章 三個議題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519章 金合頁,雷打綹第242章 重大歷史發現第135章 無款辨銘第332章 唐畫,半印第346章 劃重點第320章 永曆金錢第47章 一水兒汝窯第185章 沒白忙活第219章 吃着飯就組了團第528章 說畫就來畫第305章 雪巴珠,暗暗相助第12章 被退貨的玉舞人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667章 難道?第222章 線軲轆,無擋尊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770章 援手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