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我真想會會他啊

沈重遠見餘耀表情有些凝重,一時也沒開口問話。

餘耀長長呼出一口氣,“沈老,這畫,是有問題的。”

“怎麼說?”沈重遠心下一沉。

“咱們先說材料,這畫絹是老絹不假,但是宋絹,不是唐絹。”

“啊?我仔細研究過,這是單絲熟絹,不是雙絲熟絹啊!裝裱用的綾子確實是清初的不假。”沈重遠的眼力,客觀來說,自是不及餘耀,但他也絕非庸手。

絹和綾,都屬於絲綢,主要區別在於絹是平紋絲織物,綾是斜紋絲織物。所以,絹用來作畫更合適,綾用來裝裱更合適。

絹有生絹和熟絹之分,和宣紙的生宣和熟宣有點兒類似,生絹未經處理,吸水性強;熟絹經過處理,不易吸水。

唐代之前,作畫多用生絹。唐初熟絹出現,也就成了唐代工筆畫盛行的一個基礎。生絹因爲吸水性強,很難畫工筆。

絹也有單絲雙絲之分,很簡單,單經單緯的是單絲絹,雙經單緯的是雙絲絹。行家用放大鏡能看明白。

唐畫絹本,都是單絲絹,五代時期,才逐漸開始出現用雙絲絹作畫。

所以,如果拿着一幅雙絲絹的絹本說是唐畫,行家只憑這一點就可以否定。

但是反過來,就不能這麼用了。

五代以後出現了雙絲絹,不代表五代以後的絹本再也不用單絲絹了。五代之後一樣還有單絲絹的使用情況,而且出現了起伏。宋代是單絲雙絲都很多見;明代則多是雙絲,到了清代,卻又成了以單絲爲主,少見雙絲。

當然,沈重遠也不是隻憑單絲絹就判斷,也是結合了其他一些畫作特點。

“單絲絹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熟絹的處理手法,我看不是唐代的。”

餘耀接着解釋道,“這一點不太容易辨別,特別是歷經千年之後,但也不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唐代的熟絹,不會刷漿,宋代纔有漂煮加刷漿的綜合手法;所以,從絹的質感和絹色變化上,能找出不是唐絹而是宋絹的端倪。”

“怪不得你拿着放大鏡看了這麼久!”沈重遠倒抽一口冷氣,“我都有點兒不知說什麼好了!上次鑑定仿董其昌的老蘇片,你用的是‘形而上’的法子,現在卻又是對畫絹細緻入微!”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嘛。”餘耀心道,這一點確實是費了勁了!

“那,這是一幅宋人仿的唐畫了?”

餘耀卻又搖了搖頭,“絹是宋絹,但畫卻不是宋畫!”

“什麼?難不成和裝裱材料一樣,是清初的仿品,用了宋絹?”

“這個······”

“直說無妨,又不是真花了一幅唐畫的錢,而且我那明鈞花盆,就是白送給老友又如何?”

“不要說清初,怕是連民國也到不了啊!”

“現代仿品?!如此高明?!”沈重遠的臉遽然變色。

“確實很高明。”

餘耀頓了頓,繼而又詳細解釋了一下,“用宋代的老絹繪畫做舊,有兩個大問題。第一個,如果是老畫,顏料會隨着時間變化,慢慢深入到絹素的內部肌理;新畫則不會,需要特製顏料並加以滲透;第二個,自然是表面的做舊,使畫面和絹本達到某種一致。”

“但這幅畫,顯然都處理得很到位啊!”沈重遠嘆息。

“對,本來是處理得很到位。那枚紀察司的半印,也是毫無破綻。”

“本來?”

“如果他想做成一幅宋人仿唐代的金碧山水,那可能就完美了。但是他或許很貪心,或許有別的原因,要做成‘唐代絹本’!”

沈重遠皺眉,“但還是被你認出了宋絹!”

“這一點不是關鍵。雖然沒有徹底做成唐絹的質感和絹色老化狀態,但已經是極難辨識,不然我也不用這麼費勁。關鍵的是,他進一步處理宋絹的同時,影響了畫面顏料,微微顯露了丁點兒唐宋繪畫顏料不具備的特性。我之所以說連民國也到不了,也是因爲顏料的特殊性。”

“鞭辟入裡,鞭辟入裡啊!”沈重遠不自覺地鼓起了掌。

“我猜,這個人當時手頭沒有唐絹,但非要仿成唐畫,不得已才費此周折。同時,他不做原裱,用後經裝裱的形態,也是爲了掩飾絹本的問題。”

餘耀說着,不由來回踱步,有點兒自言自語的狀態:“這裡面的細節,非常講究。他爲了不露出端倪,不做其他收藏鈐印,只做紀察司半印,既顯得名貴,明初紀察司的藏畫卻又很難稽考;同時,明內府書畫,在明末流出的可能性最大,選擇用清初的老綾子後裱,也更爲真實。此後,再無收藏題款和鈐印,是因爲清中期以後的書畫藏品,相對也更加容易考證。”

“手段之高明,心思之綿密,簡直是書畫作僞的超級高手啊!”沈重遠嘆聲連連,“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還是被你識破了!”

餘耀慢慢眯起眼睛,“這幅畫,極有可能就是八九十年代做的。如果這個人還在世,我真想會會他啊!”

“這怕是無法得償所願了!畢竟,過去了這麼多年,我那老朋友也是從古玩鋪子裡買的。那鋪子如今恐怕都找不到了。況且,店主也是從老農手裡收的。”

“從哪裡收的,只是店主的說辭,不足爲信。不過,隔了這麼多年,確實是沒法兒追查了。”

餘耀嘴上說着,心裡卻不由自主想到了一個人。

何以滌。

何上善的水平他見識過,這幅畫單就模仿性畫工來說,不遑多讓。只不過在絹本做舊上出了點兒問題。就連這點兒問題,他也是難以發覺,好容易才瞅出端倪。

他不知道何以滌是個什麼樣的人、身在何方;而且從年齡上推算,不在人世的可能性也不小。

但這幅畫,卻不由自主讓他產生了聯想,到底會不會和何以滌有關呢?

當然,這只是因爲餘耀本身的出發點和經歷才產生的聯想。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古玩江湖,藏龍臥虎。這個超級高手,和何以滌沒有關係也很正常。

此時,沈重遠看了看思慮重重的餘耀,“你如此感興趣,要不我問問老朋友,看看還能不能回憶起什麼線索?”

第375章 從二流作家到瓷器聖手第634章 七賢殘卷第207章 九月初三第664章 預展之前第676章 半路殺出第91章 南疆石獅子頭第319章 面授機宜第681章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第259章 點苔第685章 兩兩勾連,三足鼎立第115章 淵源第437章 兩個保險箱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506章 不止一個操盤手第723章 龍門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397章 秘色瓷,活死扣第136章 寧做三把壺,不配一個蓋第407章 買瓶帶了一棵樹第65章 彈弓刻痕(求收藏)第326章 佛龕第137章 絕頂高手第362章 大盤第411章 班門弄斧第507章 港胖又要來第573章 錯金不成,再上銀牌第624章 拓片識杯第613章 核桃閒話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762章 他鄉遇故知第136章 寧做三把壺,不配一個蓋第712章 做好你該做的事情第215章 節外生枝第438章 密碼錯誤第428章 滅魂第596章 居龍山邊傍龍河第437章 兩個保險箱第381章 慧眼獨具第709章 扶助第599章 一個鐵盒第345章 圖書館員的工作筆記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362章 大盤第607章 左右羽林衛第298章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第692章 誰拍走了趙無極的畫第575章 瑪瑙杯,糊弄誰?第540章 標字鬥彩杯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57章 受啓發,打個洞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238章 面熟翻出老照片第663章 歐陽主任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447章 不明山谷,傳人將聚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第271章 古玩四公子第467章 楊銳給的驚喜第570章 一塊特殊的蜜蠟原石第799章 會長第390章 非仇之命,不義之財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488章 印章猶在第105章 氣韻第294章 流水席第22章 趙公明第29章 宣德青花第633章 譚心定上門第225章 林豐草的外公第495章 陰差陽錯第178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60章 秦陵地宮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281章 黑色妖姬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29章 宣德青花第276章 騙局第574章 棄金銀,取檀香第256章 書店裡的奶油男第365章 橋頭劫第389章 紅臉兒白臉兒第622章 翻十倍還是漏兒第50章 藍戳第337章 聖旨,和珅第498章 漿胎,鎏金第724章 瀘水米擒第754章 八徵耄念之寶第103章 跟我一起見館長第721章 脈絡和原點第8章 玉壺春,拆着賣第598章 山腰小陣第100章 天青雲破第343章 傅青主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433章 衝突之後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85章 鬼眼門,往事如煙第20章 龍馬相會第472章 鑲口定器,失之交臂第637章 南紅塔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