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想多了?

bookmark

而且,這要是找個活兒好的木工師傅,拆開盒子之後,完全是可以復原的。

雖然身在燕京,但是餘耀也有這方面的熟人啊!確切地說,不是和他熟,是和林豐草熟。

卯爺。

餘耀當下就聯繫了林豐草,對林豐草餘耀也沒瞞着,就說想看看裡面藏沒藏東西。

不過,林豐草這兩天挺忙,便直接給了他卯爺的聯繫方式,“反正你也見過他了,卯爺也挺喜歡你。”

“行,我自個兒聯繫吧。”

林豐草又囑咐道,“這東西肯定不能留他那裡,算是臨時急活兒,工錢方面,到時候他說給多少,你就給多少。”

“我明白,放心吧。”

和林豐草結束通話之後,餘耀便給卯爺打了電話,卯爺一聽,也很感興趣,約了明天上午讓餘耀過去。

第二天上午九點,餘耀來到了卯爺的小院兒,發現還有個木工師傅也在。卯爺交代了那個師傅幾句,把餘耀讓進裡屋一個小間。

“清代的盒子,加工前處理得很好,所以不曾開裂。”卯爺先是上手看了看這個盒子。

“榆木不是本就不容易開裂麼?”餘耀不由問道。

“平常我們說的榆木不易開裂,是指加工前徹底乾燥的榆木,這樣纔不易開裂,而且耐腐朽。但是榆木卻並不容易幹。沒幹透就加工,反而容易開裂。”

餘耀點點頭,“這盒子做得很細,倒像是紅木活兒一般。”

“所以啊,一件柴木的東西,乾燥處理卻這麼到位,活兒又這麼仔細,你說藏着東西,倒真有可能。”

柴木這個概念,是軟木的一個俗稱。

軟木和硬木相對。早些時候,紅木單指紅酸枝;硬木這個概念,就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大紅木範疇,包括紫檀、黃花梨、紅酸枝、雞翅木、烏木,等等,也有現在的紅木大類不包括的品種,比如鐵力木。

而軟木或者柴木,就是其他的常用木料,比如榆木、楠木、櫸木、杉木、柏木,等等。

硬木的硬度確實很高。拿紫檀來說,見過加工場景就會知道,電鋸一上,火星子都能冒出來。但這也不代表軟木的硬度就很低,有的鋸起來一樣很費力。軟硬只是相對而言,箇中差別未必很大。

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硬木類的東西,名字都是非常規的,比如紫檀,樹種並不叫紫檀樹,所謂的“學名”檀香紫檀,也是美化性的翻譯。黃花梨,更不是梨木。

但是軟木類,榆木就是榆樹,楠木就是楠樹(楨楠)。

原因很簡單,以前明清傢俱劃分的硬木和軟木,硬木基本是舶來品,進口來的,本土少有。軟木,則都是本土能量產的樹種。

現在卯爺說出“柴木”,還是帶着鄙薄的口吻的。

“卯爺,雖然木料一般,但這個盒子還真不錯,所以能恢復原樣最好。”餘耀連忙說道。

卯爺笑了笑,“我雖然看不上柴木,但卻沒小瞧這做盒子的工手,不必擔心。我這就當着你的面弄。”

餘耀本以爲卯爺會準備什麼複雜的工具,卻不料,只拿了一個類似擀麪杖的木棒和一柄鋼尺。不過這鋼尺有點兒特殊,有一頭薄銳如鋒刃。

卯爺先是一手拿起榆木盒子,一手拿着木棒在底部周圍敲擊,一邊敲一邊聽。

聽完之後,卯爺微微頷首,用鋼尺銳薄的一頭頂在了外側的縫隙處,似在微微用力,“嗯,沒用膠。”

接着,卯爺便用鋼尺順着縫隙旋轉了一圈。放下鋼尺之後,卯爺一手用木棒頂住盒子內底,一手抓住外底,好似一起發力。

這之前的動作很慢,但隨後,餘耀就看得眼花繚亂了,卯爺的雙手旋轉翻飛,只聽“啪嗒”一聲輕響,木盒的底兒就被放在了桌子上,接着卯爺拿起了鋼尺,又在裡面旋轉撥動,又有一個近似圓形帶八棱的木塊,落到了他的手中。

餘耀定睛看桌上的木盒的底兒,只見上面有三個榫頭,原來就是憑着這三個榫頭,精準地卡在木盒底部的榫眼裡,而其他部分被打磨得光滑如鏡,是以才無比貼合。

而卯爺手裡的這個八棱木塊,直徑十釐米左右,厚約三四釐米,和盒子的內壁是契合的,上面並無榫頭,但是卻有一圈不太規整的螺紋。盒子內壁底部也相應刻了螺紋,是靠這個固定的。

這個八棱木塊很完整,看不出有什麼縫隙和痕跡。

此時,卯爺掂了掂手裡的八棱木塊,“外觀看不出什麼,重量也沒問題,這裡面好像沒藏東西。”

餘耀沉吟,“不藏東西,幹嘛要用裡外雙層底呢?”

卯爺想了想,“如果是裝印石的盒子,印石比較重,做成雙層底也有可能。不過,做這雙層底,裡面的木塊用的是螺紋,外面的底用的是榫卯,而且榫卯和螺紋的工藝都很特殊,有點兒炫技的感覺。”

“古代的工匠,有什麼想法還真不好說。”

······

不管怎麼討論,找不出東西就是找不出。

餘耀苦笑,“看來是我想多了。”

“你買這個木盒花了多少錢?”卯爺不由問道。

“五千。”

“啊?”卯爺應道,“一個清代的榆木盒子,你花了這麼多?”

“別提了,我踢碎了人家攤子上一個青花酒壺,賠了五千,這是人家用來裝酒壺的盒子。”

“原來如此。”卯爺點頭,“不過,要是早知道箇中乾坤,用了這種榫卯和螺紋,五千倒也值了——因爲很有研究價值。”

“如果卯爺喜歡,那就送給你了。”餘耀擡手一揮,“在您手裡才能發揮這種價值,我留着也就是裝東西。”

“這怎麼使得?我留下的話,給你五千。”

“那我再給您五千開盒子的工錢。”

“你倒真不是個貪便宜的人。”卯爺笑道,“我也不是。這樣吧,盒子還是你的,我留下研究兩天,就當抵了工錢了,回頭你再拿走。我研究明白了榫卯和螺紋,完全可以照樣再做一個,留着也沒用。”

“行啊,那就聽您的。”餘耀也不再多說。

卯爺就手翻過盒子,看了看盒底的三個榫眼,忽而出聲,“咦?”

第785章 分析,試船第203章 唐人街,迴流貨第704章 非同凡響第90章 夜明珠第225章 林豐草的外公第111章 後錯金,洞察入微第673章 火字口補遺第239章 大哥許太炎第66章 大壽金胎第539章 有意思的罐子第321章 玉牌本秘傳,月影映河山第372章 北齊佛頭第353章 可憐之人和可恨之處第453章 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第258章 譚木匠第475章 三個議題第709章 扶助第700章 來由第76章 你聽懂了嗎第421章 “亂碼”的六器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497章 八棱梅瓶,看着稀鬆第8章 玉壺春,拆着賣第117章 宣德爐,風磨銅第91章 南疆石獅子頭第405章 牆外開花牆裡香第261章 傳國玉璽,和氏璧第674章 鹿死誰手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568章 小宋何許人也第668章 紛亂擾擾,認定直覺第761章 猛料第380章 唐人寫經第480章 七星拱北第506章 不止一個操盤手第319章 面授機宜第204章 遼白雞腿瓶第13章 老窯第532章 鬼叔第376章 六方瓶,騙局否?第29章 宣德青花第734章 監測站,研究所第147章 龍袍第442章 三合一第112章 混球賀文光第223章 開門紅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534章 無量山第493章 辨物,認人第642章 封侯掛印琵琶尊第13章 老窯第45章 暗戰第503章 未雨綢繆第128章 我不是演員第495章 陰差陽錯第604章 老井第693章 會面圓明園第220章 東洲錄東坡第298章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第629章 我也是靠鼻子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443章 九宮機關第402章 三棵野生黃花梨第801章 拾古會的由來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滌第525章 上官雨的秘技第73章 它就像趙子龍!第139章 技驚餘耀的老者第428章 滅魂第327章 雞血長命鎖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247章 唐八棱第458章 皇陵盜空,疑點重重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299章 白毫光第642章 封侯掛印琵琶尊第674章 鹿死誰手第491章 印章落定,線索不明第490章 一印兩人刻第584章 天雷無妄第770章 援手第654章 星空圖第250章 適合吃餃子的小盤第246章 貨賣與識家第734章 監測站,研究所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480章 七星拱北第203章 唐人街,迴流貨第143章 新鶴天,老提油第655章 臺盞,柴窯第352章 這倒黴孩子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23章 王玉蘭第515章 你是不是在查鬼眼門?第87章 四方葫蘆第597章 神秘來客第369章 沒文化真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