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文帝信璽

餘耀苦笑,心說你還不知道,這小玉印的缺角,原本也在我手上!

才朋璽卻接着問道,“這件小玉人,你到底如何得來?對方居然並不珍視,就這麼出手了?”

“老爺子,你想想,一般人見到這種玉質,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餘耀反問。

“嗯,首先是不識得,那往往就會歸結爲地方玉種。”

“那不就是了?不過,這小玉人並沒有在市面上流傳,這是剛剛在中原省出土不久,就被一個鏟地皮的弄到了,我是從他手裡買下的!”

“怪不得!我曾經長期查訪這種玉質,卻是一無所獲!”

餘耀想了想,“老爺子,還有件事兒,我應該跟您說說。好在現在還沒和特殊文物調查局簽署保密協議,他們只是徵用了我的東西。”

接着,餘耀便把缺角的小玉塊的事兒給說了。

郎先琨的舊藏小玉印,居然能和小玉塊吻合,才朋璽又是土字口傳人,確實是應該說的。

這也算是他們“鬼眼門內部”的事兒,才朋璽定不會外傳。

“什麼?”才朋璽先是一驚,轉而沉吟道,“這倒不算是個壞事兒。特殊文物調查局的力量,肯定比我們要大要廣。”

“對,而且我手裡還握着這件小玉人,託了底,咱們也可以查,並行不悖,所以我才答應。”

才朋璽點點頭,“既然現在發現了兩件,那麼說不定還有第三件······”

“這?能再發現新東西最好。但我感覺。希望很渺茫!否則咱們不會沒有聽說過,他們也不會如此珍視。”

才朋璽卻道,“有些東西,在民間的隱藏是很深的。雖然肯定多不了,但也不一定就沒有了。”

餘耀心想,這也有一定道理。比如鬼眼門秘藏中的“荊軻刺秦王”元青花大罐,又有幾人知道呢?

“這個咱們隨時碰頭,也急不得。”才朋璽喝了口茶,“中午別走了,留下吃飯吧。”

“本來也沒飯轍吶,正好。”餘耀應了句,“對了,才總最近怎麼樣?”

“才總?”

“您孫子啊,不是漢唐的藝術總監麼?”

“你不說我還忘了提了,這我得謝謝你,這小子確實有變化,最起碼對我關心多了。”才朋璽露出了暖心的笑意,“他去緬甸了,不然我就叫他來了。”

“這個時候去,翡翠公盤啊?”

緬甸翡翠公盤今年舉行兩次,夏季已經舉行了一次,冬季的馬上就要開了,也是在緬甸首都內比都。

“公盤,他們公司有專人蔘加,現在基本都是明料,工具又這麼先進,沒多少賭石的成分了。他是休假了,純屬私人行爲,去淘一些囤積的老料。”

“我聽說,私人的料子,可不好出關啊!”

“貨主自有路子,這邊看好貨之後,他們負責過關,然後在華夏境內貨款兩清。”才朋璽說着,擡手晃了晃,“對了,這小子臨走之前送我一件東西,正巧也是玉石印!你一併看看,還真有點兒值得討論。”

“好。”

才朋璽收起玉盒離開客廳,餘耀也收起了小玉人。

回來的時候,才朋璽又拿了一個精緻的錦盒,比那個玉盒可大多了。

餘耀打開一看,質地是黃燦燦的玉石,雕成了一方印。

“黃蠟石?”餘耀看了兩眼,便順口說了一句。

“對,和現在桂省賀州玉的黃蠟石基本一致,比滇省的黃龍玉更細膩一些。”才朋璽應道。

桂省賀州產黃蠟石,連同其他顏色的同類玉石,比如荔枝凍,現在一併被命名爲賀州玉。黃蠟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石英質的底子,和產自滇省的黃龍玉成分類似。

不過賀州玉黃蠟石的歷史可要比黃龍玉早得多,最起碼明代就有了;而黃龍玉是二十一世紀初才被發現的,因爲成分基本就是黃蠟石,又產自龍陵,才被叫黃龍玉。

餘耀點點頭,開始拿起這方印細看。

原來,這不是一方印,而是一方璽!

方形底座,底邊三釐米多點兒,高度也在三釐米左右,雕的是盤龍鈕,龍頭微微昂起,盤曲的身體上,鱗片和龍尾都雕得極爲精細。

而且,這方玉璽,看年頭兒,可比明代要早得多。餘耀細看之下,感覺年份能到西漢!

漢代怎麼可能用黃蠟石製作玉璽?

而且餘耀翻看了印文,小篆,中間還用田字格隔開了。

文帝信璽!

嗯?這更不對了!

秦始皇之前,平頭老百姓的私印也可以叫璽,秦始皇稱帝之後,璽就成了特指,只有皇帝的印纔是。 щшш_тт kān_C○

秦始皇在位時,主要就是一方傳國玉璽;而西漢時期,除了傳國玉璽這一方,還有其他六方: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

號稱“七璽”。

不同的璽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皇帝信璽,是皇帝徵召調遣文臣武將用的。

如果,這方黃蠟石玉璽是西漢的皇帝信璽,那西漢只有一個漢文帝,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劉恆。

但,漢文帝劉恆的皇帝信璽,是不可能帶着“文帝”兩個字的!

因爲漢文帝是劉恆的諡號。其實他的諡號是“孝文皇帝”,不過漢代皇帝諡號的前頭都有個孝字,所以一般就省略了。

華夏曆史上,皇帝有過幾百個。如今,除了名字,稱呼大抵離不開三個範圍:年號、廟號、諡號。

乾隆,是年號;唐太宗,是廟號;漢文帝,是諡號。

其中,諡號是皇帝被後世追封的;廟號,是皇帝被供奉在太廟中的稱呼,就是牌位上的稱呼。這兩種,只會駕崩了纔有。

年號,是登基後所用的紀年名號。皇帝活着的時候,只可能知道自己的年號。

所以,這璽文雖然是“文帝信璽”,年份也能到西漢,卻不可能是漢文帝的玉璽。

餘耀放下玉璽,站起身來,點了一支菸,“老爺子,這可真是值得討論了。”

才朋璽微笑,“這小子,說我名字裡有個璽,送給我最合適了,卻也沒細說怎麼淘來的。不過,依我看,是西漢的總沒錯!”

“確實沒錯,是西漢時期的東西。”餘耀點了點頭。

第783章 還賬第501章 摔杯第101章 盛氣凌人的專家第354章 及時雨沈歌第247章 唐八棱第22章 趙公明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663章 歐陽主任第489章 互未見貨,對口空談第607章 左右羽林衛第738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89章 紅臉兒白臉兒第609章 刷漆的長案第423章 上善若水第100章 天青雲破第74章 乃字還是這麼正第65章 彈弓刻痕(求收藏)第244章 書封裡的牛皮紙第701章 算盤第769章 接盤第610章 萬字不到頭第79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285章 聖旨玉牌第403章 挨千刀第394章 小攤上的“美人醉”第534章 無量山第735章 儀器第204章 遼白雞腿瓶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62章 更狠的方案第519章 金合頁,雷打綹第534章 無量山第225章 林豐草的外公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378章 我哪是什麼行家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139章 技驚餘耀的老者第130章 科普耀第632章 揚州八怪第42章 鬼市鍾馗第362章 大盤第338章 這買賣太圓滿了第419章 扎手的官窯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第567章 呼之欲出的大漏兒第421章 “亂碼”的六器第451章 青銅病第432章 四大高手會“觀音”第522章 京華散人——何上善第263章 玉工王孫壽第291章 祝枝山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滌第642章 封侯掛印琵琶尊第163章 坡壘陰沉木第671章 來歷第199章 兩兩相對,雲裡霧裡第260章 秦陵地宮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591章 四路劫法場,發財遇貴人第762章 他鄉遇故知第28章 又有買賣來了第797章 起飛第243章 譚家第693章 會面圓明園第351章 胭脂紅第605章 隨意的生意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142章 偷跑出宮的玉雕大師第773章 青瓷臺盞,如此流轉第166章 這種把戲,我不想再玩了第5章 剃頭掛袍將軍罐第68章 仿古一條街第603章 三星伴月第115章 淵源第641章 象雄九眼第481章 靳伯聲第588章 小歇息,玉對子第799章 會長第409章 鬱悶中的一線希望第575章 瑪瑙杯,糊弄誰?第74章 乃字還是這麼正第727章 又見玉牌,只是半塊第468章 奪盒,收網第147章 龍袍第533章 身份第397章 秘色瓷,活死扣第504章 事到臨頭第608章 收破爛的和收古玩的第511章 不真也能收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175章 玉鐲本是男人戴第390章 非仇之命,不義之財第779章 兵分兩路第237章 吃了花椒的鄰居第17章 江岸翠峰圖第39章 殺豬第289章 何以濯的唯一仿作第86章 我爲鍾千粟而來第13章 老窯第158章 爬山頭,氣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