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定器有芒

bookmark

“可以了。我說,這是秋拍預展,不是秋季演唱會。這件起拍價不高,除了殘了,還有個原因。”

“嗯?怎麼?到代這一點沒問題吧?”

“只能勉強說是到代。”餘耀指了指這件白瓷劃花碗,“這是北宋晚期的定窯,而且工藝相對粗糙。”

謝治豪一下子來了精神,“晚期,你怎麼看出來的?不是北宋早期我能看出來,早期是正燒,不可能碗口有‘芒’。但中期和晚期,你還能再細分?”

謝治豪所謂的芒,是指露胎處粗糲的部分。

北宋早期,定窯是採用正燒的,比如一隻碗,碗底衝下,碗口衝上,這就是正燒。

如此一來,碗底“着地”,必會有一圈甚至全底會露胎。

燒成之後,碗底露胎的地方比燒之前要粗糲得多,摸上去有不舒服的磨手感,就被稱爲芒。

除了磨手,這樣的瓷器還有個問題,容易損壞傢俱。傢俱一般都是木質的,底部的芒接觸桌面什麼的,也容易造成磨痕。

所以,到了北宋中期之後,定窯又創造了覆燒的手法。當然,小口的東西沒法覆燒,比如梅瓶,覆燒立不穩,主要還是廣口的東西,碗盤罐什麼的。

謝治豪能看出不是早期的,就是因爲這隻定窯劃花碗的碗口有一圈芒,是覆燒的。

其實碗口有芒,也有問題,拿着吃飯喝粥,若是對着嘴,容易拉嘴。芒,還有個稱呼叫“澀口”。

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用鑲口來解決,鑲口在宋代是一種流行款式,比如之前餘耀遇到的金頂香爐。皇家鑲金頂,老百姓可以鑲銀口銅口。

不鑲口也能用,離嘴遠點兒就是了。關鍵是,覆燒技術對窯口有利,能提高產量。

有一點不得不提,定窯的芒,也是導致汝窯產生的原因之一。

因爲“芒”終究是個缺點,最後宋徽宗受不了了。

“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

汝窯,是欽定的特殊官窯,從選料到工藝,極爲精湛,再加上存世時間短,這才導致了它的珍貴。

汝窯用“支釘燒”解決了“芒”的問題,全器滿釉,只有底下有幾個支釘造成的芝麻痕。芝麻痕也成了鑑定汝窯的重要特徵之一。

餘耀搖搖頭,“你看碗的澀口,明顯不規整,而且既沒有打磨,也沒有鑲過口的痕跡,說明根本沒認真處理過。北宋晚期,因爲宋徽宗嫌棄定窯開創汝窯,所以定窯的覆燒又開始轉向正燒了,這時候的覆燒就比較草率,澀口更不規整。”

謝治豪沉吟着點頭,“有道理······”

轉而又問道,“北宋晚期可以說得過去,但我看這工藝還可以啊!”

“一代名窯,工藝當然差不到哪裡去,我說粗糙,是相對的。你看這碗上的劃花,簡單平實,沒什麼特別的美感了。北宋晚期,印花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這碗上還是用劃花,而且不夠精美,那不就是粗糙麼?”

定窯瓷器釉面上的暗花紋飾,也是其比較顯著的特徵。一般有三種技術手段:劃花、刻花、印花。

劃花是最早出現的工藝,使用篦狀工具,紋飾相對簡單,說白了,藝術性差,一般工匠都能幹。主要出現在早期定窯和普通產品上。

刻花,是在劃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具多了,工藝細緻了,立體感也比較強。

而印花,是定窯瓷器最富表現力的技法,北宋中期纔有,北宋晚期已經很成熟了。圖案層次分明,相鄰紋飾之間,往往會有回紋間隔;印花紋飾也是最繁複的,卻繁而不亂。

餘耀說的,都是實情,這件定窯白釉劃花碗,確實不是精品。

謝治豪聽的連連點頭,“唉,這天底下,真是沒有什麼便宜可撿啊!起拍價低,自有低的道理。”

“那當然了,這樣的碗,能和拍出幾千萬的定窯碗相比麼?”餘耀接口,“要是那麼好的碗,恐怕貨主也未必捨得拿出來拍。”

謝治豪突然揉了揉太陽穴,“兄弟,和你交往這一段時間,我怎麼覺得想法有點兒變動?是不是有些好東西我該留一留,自己收藏欣賞一下。做了這麼久古玩生意,我還一件好東西沒有自己留過,光去賺錢了!”

“你?你不是說了麼,賺錢的你都喜歡,你就欣賞錢,還留什麼?”

“你不知道,我剛纔突然想起來,我曾經出手過一件‘紅定’弦紋蓋罐,當時挺喜歡的,真有點兒想自己留下的衝動,但最後利大,還是出手了。”

“我去,你還有過‘紅定’的東西?我都沒見過!”

紅定,紅釉定窯,顏色深紅,也有人叫紫定。蘇東坡曾經寫過:定州花瓷琢紅玉。

定窯不僅有白瓷,還有紅瓷黑瓷。白瓷黑瓷相對多見,紅定是很少見很珍貴的。不光現在珍貴,北宋的時候就很珍貴,和汝窯、成化鬥彩一樣,本朝就是稀罕玩意兒。

關於紅定,有過這麼一個歷史記載。說宋仁宗到了張貴妃那裡,忽然發現擺了一件定窯紅瓷器,問她你從哪裡弄到這樣的好東西?張貴妃說,王拱辰送的。王拱辰是個大臣,也是當時的著名詩人。

雖然宋仁宗非常寵幸張貴妃,但一聽這個,接着就惱了,順手拿起柱斧,當場就把這件定窯紅瓷給敲碎了!

當然,他生氣的主要原因,是后妃和大臣有交往,私收饋贈。但也說明了紅定的珍貴!要是送兩斤土特產,說不定宋仁宗不僅不生氣,還一起嚐嚐了。可是,要拍貴妃的馬屁,普通的玩意兒怎能拿得出手?

這個宋仁宗,就是“狸貓換太子”裡的那個太子,以節儉聞名。當然,“狸貓換太子”和正史差了十萬八千里,不贅述了。

“沒蓋了,是剃頭的,而且也有傷,不過不明顯,看着真是賞心悅目啊!”謝治豪嘆道。

“行了,你都賣了,嘆息個什麼勁兒!走吧,既然來了,都看看吧!”

謝治豪搖搖頭,“瓷器裡沒什麼太出彩的東西了,還有件嘉慶‘包袱皮’不錯,但是起拍價太高了。”

第118章 玄鳥生商第690章 買玉遭劫第638章 又遇譚心定第535章 故宮五線第348章 北方書聖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585章 大論辯第631章 繁花似錦,五彩龍騰第761章 猛料第587章 符與圖第636章 又一幅第696章 三江並流第141章 無雙譜第311章 月影貼片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683章 驚現仿品第362章 大盤第544章 萬幾餘暇第543章 一善堂第324章 星雲鏡第712章 做好你該做的事情第458章 皇陵盜空,疑點重重第132章 以璽爲朋第76章 你聽懂了嗎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155章 一紙乾坤(第三更)第269章 大明隆慶年造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381章 慧眼獨具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274章 首富之子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說嘛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527章 造假集團第519章 金合頁,雷打綹第234章 英雄合巹杯第661章 紫金字體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譚家第307章 雞油黃第760章 瓜葛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596章 居龍山邊傍龍河第572章 錯金,錯金第759章 急了第310章 放漏第657章 畫中玄機第298章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第605章 隨意的生意第670章 攔路,會面第64章 脫口垂足郎不流第372章 北齊佛頭第319章 面授機宜第229章 坐地泡第130章 科普耀第254章 手卷共賞第174章 朱三鬆不夠,再加吳昌碩第567章 呼之欲出的大漏兒第145章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第272章 九鼎堂第727章 又見玉牌,只是半塊第352章 這倒黴孩子第60章 鬼眼穿火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218章 不打不相識第36章 穿制服,賣玉璽第184章 自作主張第499章 兔子當皇帝第504章 事到臨頭第478章 預先定傳人,插曲古月軒第117章 宣德爐,風磨銅第565章 明代雲子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50章 藍戳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276章 騙局第368章 進展第763章 嘉禾壹圓第653章 上門第238章 面熟翻出老照片第371章 康定情歌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525章 上官雨的秘技第562章 黃地青花,賭不賭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368章 進展第163章 坡壘陰沉木第334章 我真想會會他啊第102章 鍾仿第650章 顧二孃第390章 非仇之命,不義之財第731章 仙鼎山下第131章 黃衣大士第769章 接盤第354章 及時雨沈歌第643章 指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