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國寶金匱直萬

錦盒一開,餘耀便也沒有客氣,直接上手從裡面把東西拿了出來。

“國寶金匱直萬?”

滕昆吾點點頭,“是個稀罕玩意兒。不過,我其實沒什麼興趣,也是做得最快的一件。”

國寶金匱直萬,一般來說,是被當成古幣的。不過,滕昆吾說用途有爭議,是嚴謹的說法。因爲當時到底是不是當成貨幣來用,確實還不能完全定論。

或者說,即便是當成貨幣來用的,也肯定有其他的特別用途。

國寶金匱直萬的造型也很特別。

它是王莽新朝時期的產物。本來,從秦始皇統一貨幣,通行“半兩”,圓錢方孔就成爲主流,少有什麼刀幣、貝幣之類的奇形怪狀的貨幣了;西漢的“五銖”,也是圓錢方孔。

但是國寶金匱直萬,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圓形方孔,和普通銅錢差不多;下半部分卻是一個方形,帶着兩條豎棱。而連接圓形和方形的,是一處“小短脖兒”。

在圓形方孔部分,和普通銅錢一樣,環繞四字篆書:國寶金匱。

而在方形上,則是豎着的兩字篆書:直萬。

如果是當成古幣來看,這幾個篆字可以簡單直接地解釋一下。上面的“國寶金匱”那就和某某通寶、某某元寶一樣,是這種貨幣的名稱;而“直萬”,直通值,就是一枚能頂一萬枚。

古幣收藏,一般是不會歸在銅器收藏裡的,因爲它比較特殊。說實話,藝術價值也相對不高。

不過,新朝王莽時期的貨幣,很有特色,鑄造精良,字體優美,而且出現了很多特別的造型。

比如著名的“金錯刀”,也就是“一刀平五千”,整體像一把鑰匙,圓形“鑰匙頭”上,有鑄金的“一刀”兩個字。“金錯刀”也是古幣中的珍品,拍出過百萬以上的高價。

“王莽時期鑄幣花樣翻新,什麼“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層出不窮,錢幣的藝術性的確是增強了,但老百姓倒黴了。”餘耀看着這枚國寶金匱直萬,不由感慨。

“是啊,新朝短短十幾年,居然有過四次幣制改革,每一次都是把小的換成大的,通貨膨脹,民怨紛亂。”滕昆吾點了點這枚國寶金匱直萬,“不過,這一枚還是比較神秘的,據說只造了六十枚。”

“就像您說的,只有六十枚,所以是不是隻做貨幣,還真不好說。”

餘耀回憶了一下曾經看過的史料,“王莽時期幣制改革,有過‘金貨一品’的錢制,一斤黃金價值一萬錢;這‘金貨一品’錢,等同一斤黃金,也值一萬錢。不過,這‘金貨一品’錢,還從來沒被發現過。”

“你懷疑,‘金貨一品’其實就是‘國寶金匱直萬’?不過前者是另一種稱呼,後者是幣面文字?”滕昆吾雖是銅器高手,但是對古錢卻並不是很在意,也沒有具體想過這個問題。

餘耀點頭,“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比如,‘一刀平五千’是幣面文字,如今收藏界不也叫‘金錯刀’麼?國寶金匱,有兩個稱呼也有可能;而且只有六十枚,那還有可能是試鑄的樣錢。可這面值太高了!便可能導致試鑄之後,沒有推廣發行,就此擱淺。‘金貨一品’有名無實,‘國寶金匱直萬’也成謎團;實際上呢,就是一種東西的兩個說法。”

“你倒是愛琢磨!”

“我才琢磨多點兒啊。關於‘國寶金匱直萬’的說法太多了,有說是放在錢庫裡鎮庫用的;有說是當時官府收集黃金,這就是兌換黃金的憑據,等等五花八門。”

“這些我都聽說過,所以才說用途有爭議。”滕昆吾想了想,“不過,你這個掛鉤‘金貨一品’的說法,好像最靠譜。”

“這個其實也沒法真正考究了。不過,確實稀罕玩意兒啊!要不然,也不會收到秘藏裡!”

如果按照當時只鑄造六十枚的說法,就是在兩千年前,那也是稀罕玩意兒,更別說現在了。而如今市面上出現的,哪怕是拍賣會上成交的,其實基本是後世仿品的可能性更大,很難被公認爲是真品。

如今,國內作爲館藏文物確定的,是華夏曆史博物館的一枚;這一枚,肯定是得到公認的。

與之相關聯的,還有一枚。

據說,在清末,長安附近一農民刨地,刨出了兩枚國寶金匱直萬,後來他轉手賣出。這兩枚中的一枚,歷經輾轉,最終在華夏曆史博物館落地開花;而另一枚,下落不明,衆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被一個歐洲人買走了。

餘耀想到這一層,不由脫口而出,“老爺子,鬼眼門秘藏的這一枚,不會就是民國年間下落不明的一枚吧?”

滕昆吾卻搖搖頭,“這個,我師伯沒有交待,當時時間緊張,他是挑重點說的。”

說到這裡,滕昆吾卻也好似突然想起了什麼,“對了,我師伯最後還對我說過兩句話,但是我一直沒琢磨明白什麼意思;當時就追問過,可他說完之後,已經閉眼昏迷,沒法回答了。當天也無甚轉機,就此駕鶴。”

“噢?他老人家說什麼了?”

“咱們出去說吧!這地方太逼仄,你不難受麼?”

兩人隨後回到了第二進院的正房客廳,滕昆吾還吩咐上了茶。

本來,餘耀看完了這四件重器,是想說說賀文光的事兒的。這翁婿之間的疙瘩,確實不太容易解開;可人死不能復生,賀文光的悔恨和孝心也是真的;對滕昆吾來說,若是怨恨一直不解,最後帶着進棺材,其實也不是個好事兒。

但此時,滕昆吾突然又說了這個情況,餘耀一時也不便突兀插話。

餘耀抿了口茶,只見滕昆吾端着茶杯開了口,“他當時抓着我的手,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五行穿金,鬼眼穿金’,兩個‘金’不一樣。”

餘耀心道,這第一句很容易理解,五行穿金的“金”,指的是銅錢;鬼眼穿金的“金”,指的是金性;一實一虛,當然不是一個意思,不一樣。

“第二句呢?”

第195章 突發奇想第112章 混球賀文光第188章 闊叔和二小姐第352章 這倒黴孩子第782章 五十塊的來龍去脈第141章 無雙譜第339章 三尊太顛方鼎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123章 達摩渡江,何朝宗第138章 持蓮童子第446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696章 三江並流第625章 自暖杯第363章 一出好戲第118章 玄鳥生商第426章 諸葛碗第369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241章 文帝信璽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549章 雙龍壽字幣第548章 壺能倒流,盒要單買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449章 退貨,收盒子貼路費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393章 崔白變成唐白虎第706章 天子三劍,有二合一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689章 感情問題第713章 免死玉牌第441章 空缺的傳人,未知的密碼第735章 儀器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44章 成化鬥彩第258章 譚木匠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693章 會面圓明園第730章 洞府第743章 移幻鏡天第126章 謝流齋第184章 自作主張第722章 瀾滄江邊第772章 祖傳之物第78章 筒子錢第163章 坡壘陰沉木第108章 帥賣怪壞掃地僧第631章 繁花似錦,五彩龍騰第725章 江龍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315章 六射星光鴿血紅第572章 錯金,錯金第62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786章 雷厲風行,開啓秘藏第742章 羅甸,金甸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說嘛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614章 吃癟的濮傑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461章 一夜未眠第180章 這個傳人不知情第584章 天雷無妄第400章 永樂甜白第74章 乃字還是這麼正第78章 筒子錢第89章 虯角第18章 這不是作死麼?第751章 失聯第277章 到底誰是冤大頭第207章 九月初三第418章 酬金免了第784章 費盡思量,狡兔三窟第308章 雍正宣德爐第254章 手卷共賞第393章 崔白變成唐白虎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589章 魂瓶,提點第163章 坡壘陰沉木第779章 兵分兩路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374章 半路出家第548章 壺能倒流,盒要單買第751章 失聯第491章 印章落定,線索不明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249章 西遊記,磁州窯第610章 萬字不到頭第417章 真假參半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50章 藍戳第272章 九鼎堂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780章 前路未卜第386章 宋畫謎團第307章 雞油黃第75章 荊軻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