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後生可畏
項院士與何教授等了一個多小時,楊平才姍姍來遲,堵車有時候很耗時間,上下班的高峰期,市區都是這樣,車子只能耐心地慢慢移動。
“楊教授到了!”
當看到楊平走進辦公室的時候,何教授立刻起身迎接。
“楊教授!你好!”
老院士跟上來,立刻握住楊平的手,熱情地打招呼。
楊平一愣,項老院士?
老院士沒見過楊平,但楊平見過老院士很多次,對楊平單方面來說,老院士可是熟人,老院士與骨科界的關係非常好,經常被邀請參加南都省的骨科年會,在年會上做精彩的演講,楊平在臺下聽過不知道多少次,以前還蹭過老院士的合影呢。
開學會術蹭名人的合影,跟演員蹭紅地毯差不多,都是混個鏡頭好吹牛,自擡身價。
所以楊平一眼就認出來這是項老院士,怎麼能讓老院士叫自己“楊教授”呢,楊平趕忙扶老院士坐下:
“項老,您還是叫我小楊吧,你叫我楊教授,我腿有點發抖。”
何教授本來還想介紹介紹,可是導師這麼激動,還沒有等自己介紹,就握上楊平的手,既然大家都已經認識,就省去介紹的環節。
“楊教授就是楊教授,學術上不論資排輩,果然英雄出少年,不錯不錯。”項老第一次見到楊平,與心目中的形象比較符合,穩重、自信和開朗,而且還帶點幽默,很喜歡這樣的年輕人。
楊平站在老教授面前,任老院士打量,就像爺爺打量孫子,老院士越看越滿意。
“別站着,坐,坐下說話腿自然不抖!”
楊平這個名字,老院士在何教授口裡不知道聽過多少遍,然後又在蘇教授口裡不知道聽過多少遍。
自己帶頭力薦破格晉升爲副教授的楊平。
項院士今天終於見到真人。
就像見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親人,那是要多高興就有多高興。
如果不是這些天研究楊平的課題計劃書,項院士應該不會這麼急着見楊平,研究完課題計劃書後,再也抑制不住狂喜的心情,希望立刻見到楊平,所以老院士才叮囑何教授,楊平要是來數字醫學實驗室,立即通知他。
大家坐下來,老院士心情也平息很多。
“剛剛聊到你的課題設計,幹細胞培育肌肉,爲什麼嵌入對神經損傷修復的研究?而且這個子項目分配的資源還很多?神經損傷修復與器官克隆看起來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吧?”項院士毫不掩飾自己對楊平的關注,三句話就聊到課題。
“因爲如果克隆肌肉成功,將肌肉移植到人體,缺少神經支配的肌肉就是一塊死肉,沒有功能,也就沒有任何價值,所以將神經損傷研究一起打包研究,這樣以後才能真正將肌肉應用到人體。”楊平的想法也簡單,反正是個大課題,也不差這一點,全部打包整到一塊。
這個課題要麼不做,要做就把整個環節研究一遍。
“伱這是準備一鍋燉,你這個課題應該是兩條路線並進?3D打印那邊是不是有顯微打印的生物連接研究?”項老要驗證自己的猜測,與何教授的打賭還沒有勝負呢。
數字醫學實驗室只負責肌肉精微解剖的研究,對3D生物打印的研究並不瞭解,但是項院士依照楊平課題設計的思路,推測會存在這方面的研究。
楊平點點頭:“這是神經損傷修復的重點路線,我認爲只有細胞層面的修復,纔有可能真正修復神經損傷,其他路線都是暫時的過度方案。”
真是一針見血,只有項老院士這種一輩子搞臨牀解剖的專家,才能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有時候對技術的發展趨勢,究竟未來那條路是正確的,需要極高的判斷力。
而臨牀技術的進步有賴於基礎理論的進步,一項基本理論的突破,直接帶來多個治療理念和治療方式的革新。
“細胞層面的修復,真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你想過其中對難度嗎?牽涉到多少尖端技術的突破?”老院士深深地看着楊平。
科研工作者,就要有徵服星辰大海的雄心。
“想過,我們這個課題已經準備做好長期打算,難關一個一個去攻克。”楊平從沒畏懼課題的難度,如果自己還只專注於手術,不在科研上下功夫,那是對資源的浪費。
“後生可畏,年輕人有氣魄,做科研就要有靜心,有耐心,有恆心,不要急功近利,九像敲牛皮糖,一塊一塊的敲掉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院士感慨萬分,對楊平的雄心非常欣賞。
“楊教授很真在進行神經損傷的細胞修復研究。”何教授對導師的判斷十分佩服。
“是吧,我就說嘛,應該有細胞層面的修復?這種細胞層面的修復就是我說的生物連接,神經損傷要真正獲得突破,必須從細胞修復着手,其他都是捨本求末,折騰不出結果。”項院士爲自己的勝利得意洋洋。
何教授對導師的獨到眼光十分佩服,同時覺得自己目光而是還狹窄,嚴重受到專業知識的限制。
專業壓制是無法克服的,現代知識體系龐大,專業分工細緻,每個專業的人才對專業內得知識非常熟悉,對專業外的知識瞭解非常少,處於盲的狀態。
這就需要各專業合作,但是合作回存在死角,比如專業與專業交叉的區域就是常見的死角。
一旦有人通曉多個專業,對學科交叉區域非常熟悉,就容易獲得一些突破。
外科的三個層次:切除、修復和重建。
修復的精髓就是復原,恢復原來的結構和功能。
因爲神經是細胞構成的,神經的損傷歸根結底是一個一個細胞損傷或缺失,要修復得一模一樣,依靠人體自身能力是不可能做到這種修復,必須依靠人工技術來完成。
人工技術無非是將受損的細胞一個一個去掉,然後將缺失的細胞一個一個補上,細胞的種類與相互連接方式也跟以前一模一樣。
就像牆壁受損,必須找一模一樣的磚頭修復,而且磚頭與磚頭之間的粘合劑也要用跟以前一樣的。
要是神經損傷真的能夠做到細胞層面的修復,這一項又是諾獎級別的。
年輕人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首先敢想,然後敢做,能夠拿出一套有效的方案,至於以後能不能成功。
只顧攀登不問高!
世界科技史上,失敗的例子多如牛毛,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但是失敗的案例爲後繼者提供了經驗教訓,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沒有後來的成功。
不過項院士覺得楊平的的大方向沒錯,即使不能取得圓滿成功,也會取得部分成果。
這種課題,哪怕一點點突破,絕對可以影響世界,後生可畏!
項院士再次感嘆。
“生物3D打印既然可以打印器官,自然可以做神經組織損傷的修復,將損傷的部分用3D打印復原,這樣達到修復的目的。”楊平對自己的想法很自信。
“走,一起吃飯去,邊吃邊聊,我做東。”
項院士擡腕看看錶,聊天太入勝,忘記還要吃飯,難得這麼高興,也難得在外面吃頓飯。
“項老可是很少在外面吃飯,今天全是爲了你。”何教授笑呵呵地對楊平說。
楊平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九十多歲的老院士在這裡等自己,還特意請自己吃飯,這份對年輕人的愛護多麼寶貴。
項院士要起身,坐久了,膝關節不太靈活。
楊平趕緊去攙扶:“項老,讓學生來請客怎麼樣,我早就想拜見項老,就是怕打擾您的清靜,一直不敢跟何教授說。”
在楊平的攙扶下,項院士站起來,活動幾下,膝關節又變得靈活。
“說好了我請客,年輕人不要囉囉嗦嗦,走!何教授,去你定的地方,檔次還可以吧,不要心疼我的錢,我有退休金和補貼的。”項院士委託何教授幫忙訂酒店,自己只管付錢,公文包都帶在身邊,錢肯定沒少帶。
“怎麼也叫何教授?叫我小何?”
何教授知道,這個導師經常來點輕鬆的說笑。
“都是教授,憑什麼輪到你們就是小楊,小何?是不是?兩位教授,要不要喝點酒?”老院士今天有點飄,居然提出喝點小酒。
“別怕,我們都是點到爲止,到時何教授安排司機送你回去?”老院士安排得清清楚楚。
今天,導師是真的太高興,平時都是碰到喜事才喝點小酒,比如數字人研究成功的時候,喝了點小酒。
今天見到楊平,聊得這麼開心,居然還提出喝點小酒。
“行!喝點小酒。”楊平不敢冷了老院士的興頭。
“夫人有沒有批准的?”何教授擔起起來。
老院士很有男子氣概:“喝點小酒還要她批准?不過我已經報備,放心吧。”
何教授還叫了幾個實驗室的教授、博士一起,大家平時埋頭實驗,也難得出去,今天項老請客,大家都去放鬆放鬆。
飯局設在南都醫大附近的一家比較高檔的酒店,項院士提前打了招呼,檔次不能低,不然年輕人會覺得老頭子吝嗇。
大家能喝酒的都喝點小酒,但是各自量力而行,即使很小的杯子,也沒有勸酒,沒有一杯幹,沒有任何不喝就是不給面子,碰杯也是意思意思,各自隨意。
項院士興致很高,在席間還跟楊平討論課題有關的問題。
何教授心裡非常高興,能夠與這樣一位天才合作,工作會覺得更加愉悅,更加有信心。
其他實驗室的幾位教授、博士業心裡清楚,自己現在參與的宏大的課題,他們也也查閱過相關資料。
建立精微解剖基礎上的數字器官,這種研究目前還沒有人開始,是全新的領域,說明自己的課題在世界上是開創性的。
不管以後能不能出成果,對於科研工作者,研究世界前列的技術,一定會非常有成就感和榮譽感。
喝了幾輪酒之後,老院士拉着楊平的手:“你覺得我們的數字人今後發展應該怎麼走?”
楊平定了定神:“往精微解剖和功能構建方向走,沒有精微解剖,無法實現真正的功能模擬,最好要有超級計算機做基礎,將人體分解成細胞,再細胞構建組織,再組織構建器官,再器官構成人體,只有細胞層面的數字人,纔是真正精微解剖上的數字人,海量的細胞數據必須要有超級計算機做支撐。”
細胞層面的精微解剖數字人?
項院士喃喃自語,這是一項超級工程呀,自己參與已經不可能了,但是有生之年促成此事,也是功德之事。
“你說得太對了,數字人必須朝細胞層面發展,你們在構建肌肉精微解剖過程中要學會如何構建人體精微解剖,以後希望可以啓動細胞層面的數字人研究。”
項院士叮囑何教授。
今天這桌飯吃得真是值,在座教授博士們,聽到以後自己要參與如此龐大的課題,這就像從事航天專業的人聽說自己要參與登月計劃一般,個個都激動萬分。
“我回去向饒校長建議,給實驗室增添超級計算機,以後用來從事精微解剖數字人的研究,如果研究成果,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以後很多醫學研究可以醫托我們的數字人來研究,比如藥物開發、器械設計、醫學教育、汽車安全實驗、甚至太空探索等等。”老院士腦海裡模糊的未來變得十分清晰。
“來,後生可畏,咱們喝一個?”老院士舉起杯子。
楊平於老院士碰杯,各自小喝一口。
“以後有什麼需要就跟我說,我們這些老的,有時候說話還是管點用。”老院士坦誠地跟楊平說。
“多謝,項老對我們年輕人這樣關愛,晚輩一定努力。”楊平感謝。
這種氣氛真是好!
楊平感覺非常舒服,有這麼多人支持自己,這個課題一定會很快出成果。
“等下叫個司機送楊教授回去。”老院士不忘叮囑何教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