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骨科醫生做彩超
楊平一張一張的影像圖片過目後說:“腰5/骶1椎間盤源性疼痛。”
他戴上宋子墨遞來的手套,給病人查體。
戴手套查體,這是楊平的習慣,倒不是裝逼,也不是嫌棄病人,這是更嚴格的手衛生,預防交叉感染。
一圈查體做下來,楊平心裡有數了。
右側腹股溝距離髂前上棘兩釐米處,局部壓痛、Tinels 徵陽性,髖後伸時症狀加重,骨盆擠壓試驗陽性。
當時的系統超級培養計劃,培養的就是解剖、查體、儀器及實驗室檢查,超級培養計劃爲楊平打下雄厚的臨牀基礎。
“股外側皮神經炎!叫超聲科過來,帶牀旁彩超機。”楊平脫下手套。
宋子墨立刻聯繫超聲科,不久,超聲科的一位美女醫生,走急診電梯,推着牀旁彩超機過來。
她將彩超機擺好準備動手,楊平說:“我來吧?”
你來?骨科醫生做彩超?聞所未聞。
楊平也不多說,在超聲科醫生懷疑的目光中,開始動手,塗耦合劑,探頭沿着股外側皮神經行徑探查,那手法,簡直就是一個有幾十年經驗的資深超聲醫生。
“楊博士會做彩超?”美女醫生站在一旁,問宋子墨,她很是好奇,從沒見過骨科醫生做彩超。
骨科醫生會照X片不奇怪,少數醫生鑽研業務很投入,對專科邊緣學科也有涉獵,有的醫生對X片的投照比放射科醫生還精通,但是能夠做彩超的骨科醫生,不是寥寥無幾,而是沒有。
宋子墨在一旁不動聲色,超聲探頭遊走流利,探頭停留在腹股溝距離髂前上棘兩釐米處,楊平指着彩超屏幕的圖像:“你看,這是股外側皮神經,穿過腹股溝筋膜時受到卡壓,神經水腫,以前這裡應該有過挫傷,這是疤痕粘連卡壓。安排手術,局麻下進行微創右側股外側皮神經射頻消融鬆解,同時對腰5/骶1椎間盤進行造影及射頻消融。”
短短十幾分鍾,一臺彩超機,診斷確立,治療方案也明確。
看着那彩色流水般的彩超圖像,誰能看懂彩超?
對於彩超,作爲協和的教授,胡國林教授懂一些基本知識,但是不精通,其他人,宋雲也懂一點,除了宋子墨和徐志良接受過楊平的培訓,沒人精通這玩意。
連超聲科的醫生也是一臉驚詫,這種神經卡壓,說實話,超聲科的資深醫生,也沒幾個能看出來。
楊博士隨手這麼來回遊走幾下,就得出結論。
宋雲臉紅道:“楊博士,這彩超,我還不太會,有空能夠跟我講一講,零基礎講起。”
“宋子墨,你先把那本打印的書拿出來給他們看看。”楊平將探頭放好,從彩超機的推車上,抽出兩張紙巾給病人,一個規培生幫病人擦乾淨耦合劑,
病人拉上褲子,之前的罵罵咧咧全然沒有了:“楊博士,你剛纔說對了,我以前騎摩托車摔過一跤,這裡擦傷過,跟這有關?”
“有關!再做個小手術吧,微創手術,十幾分鍾解決你的問題。”楊平不容商量的語氣。
病人嗯了一聲,再不說話,彷彿自己是透明的,什麼都在楊博士面前藏不住。
至於打印的書,有好幾本,可都是宋子墨的寶貝,這是宋子墨依據平時楊平給他的講解,整理打印,裝訂成冊。
其中有一本就是彩超在骨科的應用,也就是如今流行的肌骨超聲,楊平的講解彙總。
胡主任也是開了眼界,在協和,醫生的臨牀基礎在全國首屈一指。
他們平時處理骨科病人的基礎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一般不需要會診,隨便一個管牀醫生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憑什麼,憑藉良好的臨牀基礎。
要是其它醫院,外科醫生會看心電圖,那是久遠的神話。
在協和,不會看心電圖的外科醫生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
全面堅實的臨牀訓練,不管是常見病,還是罕見病,讓協和醫生處理起來遊刃有餘。
有一些罕見病,其它醫院的醫生腦袋裡根本沒有概念,但是協和連住院醫都清清楚楚。
這就是協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的底氣。
這個病人,在其它醫院,一般會掉進陷阱,但對協和的胡主任來說,無論診斷還是治療,都沒有很大難度,不會輕易掉進陷阱,但是真要診斷清楚,肯定要花費很多時間來分析比較。
絕對不可能像楊平這樣,十幾分鍾,就能一針見血,尤其剛剛的彩超操作,體現的可不是一般的臨牀實力。
楊平如此紮實的臨牀功底,難怪一臺手術,讓樑教授念念不忘。
如果說楊平的知識是一個大海,胡主任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湖。
樑教授看人精準,胡主任不禁感嘆,當時不理解,一臺手術而已,就念念不忘,叮囑自己除了進修,還必須完成另一個任務——挖人!
聽說301已經行動,協和也會當仁不讓,相對301的強勢,協和更加溫和。
說到學術氛圍,胡主任對協和更有信心,而楊平這種人才,會喜歡協和。
回到醫生辦公室,宋子墨又調出影像圖片,楊平藉機給年輕醫生講解腰椎間盤突出症。
“這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而是腰椎間盤源性疼痛和右側股外側皮神經炎,股外側皮神經炎,極容易被當做腰椎間盤突出症,曾經騙過很多醫生,加上腰椎間盤源性疼痛,絕大多數醫生會往陷阱裡跳。”楊平回到辦公室,纔可以說話毫無顧忌。
腰椎間盤突出症,因爲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徵。
可見,沒有脊神經根或馬尾神經的症狀時,不能診斷爲腰椎間盤突出症。
也就是,只是腰痛,不能診斷爲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必須要有脊神經根性或馬尾神經壓迫刺激症狀。
但是常常一大堆只有腰痛的病人被輕易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
脊神經根性疼痛的表現很多是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可是坐骨神經痛也有其它很多原因,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
所以即使有坐骨神經的表現也不一定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這個病人就是例子。
如果將脊髓比作線路總閘,脊神經就是從總閘發出的電線,而坐骨神經是已經出了總閘,布在房間的電線。
腰椎間盤疾病引起的疼痛,有幾種,有盤源性疼痛,就是椎間盤本身的神經——竇椎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表現爲下腰痛。
根性疼痛,就是電線出總閘的總線部位出了問題,受到腰椎間盤的壓迫或刺激,引起這條神經的分配區域出現疼痛。
還有牽涉痛,疼痛的部位與發病的部位不在一個地方,但是因爲他們的感覺神經傳導到脊髓時,在同一個節段。可以理解爲,兩個部位受到同一中樞領導和監管,當一個部位的神經受到刺激,信號傳輸到脊髓,再往上到大腦,大腦會和稀泥,出現誤判,搞不清楚究竟哪裡出問題,將疼痛信號朝兩個部位發佈,另一個沒問題的部位也疼痛。
腰椎間盤引起的疼痛大體可以分爲這三種,其中第一種,我們就叫做腰椎間盤源性疼痛,第二種纔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至於坐骨神經痛,可以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也可以由它本身的問題引起,如果出了總閘,在行走路線上出問題,與突出的腰椎間盤無關,就不能說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比如梨狀肌綜合徵,嚴老師就是這類,爲了這事鬧了兩年,整得醫生和病人都不愉快。
楊平邊說,邊在白板上畫出腰椎的解剖圖,結合圖講起來,大家容易理解。
隨手一畫,比解剖圖譜還漂亮精細。
即使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和刺激神經,也是有規律可以循的,你看,最常見的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影響的是走行根。
什麼是走形根,就是它往下經過椎間盤,要從下一個椎間孔出去。
而極外側椎間盤突出,影響的是出口根,出口根就是正好從對應椎間孔出來的神經根。
而中央型椎間盤壓迫是馬尾,這一型症狀最麻煩。
Wωω. ttКan. c○
“這一型,男人最怕!”胡主任挺幽默。
“腰椎間盤突出症還會影響性功能?”有學生腦子反應快。
沒錯,只是男人對這個問題難以啓齒,即使問到,很多人也不願意承認,閃爍其詞,所以大家不關注這個問題。
“難怪,腰好,她也好。”張林調侃。
徐志良瞪他一眼,張林立刻收斂臉上的笑容,不敢多說,心裡埋怨:調節氣氛嘛,這哥們這麼認真。
腰痛被楊平梳理得條理清晰,就像小學生的思維導圖,簡單明瞭
“這個病人爲什麼術中還要做椎間盤造影?”李國棟挺好學,問道。
“如果是椎間盤源性腰痛,椎間盤造影,造影劑可以誘發腰痛,或者麻醉藥可以消除腰痛,這樣可以確診腰椎間盤源性疼痛,找到腰痛的責任部位,再行射頻消融,破壞竇椎神經,疼痛自然消除。”宋雲幫忙解釋。
宋雲佩服楊平抽絲剝繭般的思維能力,這個病人有腰痛,還有下肢的放射痛,似乎診斷腰椎間盤突出毫無疑問。
這正是診斷錯誤的根源。
“宋醫生跟大家說說腰椎間盤源性下腰痛。”楊平鼓勵大家討論,學術的東西,越辯越明。
宋雲被楊平這麼引導,思路也打開:“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正在成爲一個濫用的診斷,讓病人和醫生都讓在這個診斷上,束手被擒。”
“隨診診斷技術進步,認爲慢性腰痛最常見的是椎間盤源性腰痛,這讓腰痛的診斷更加清晰。”
“剛纔楊博士說了,其實這個病人最精確的診斷應該是:一、椎間盤源性下腰痛,二、右側股外側皮神經炎。”
“利用椎間盤造影,椎間盤源性下腰痛,可以分爲終板源性和纖維環源性,所謂源性,就是疼痛的來源。”
宋雲的專業知識非常好,然後到對照MRI片子的時候,他的經驗不足,求助楊平。
楊平讓大家靠近一點,看電子閱片屏上的圖片:“你看,這個橫斷面上,腰椎間盤高信號區(HIZ)椎間盤HIZ高信號,看這個圖像T1加權像和T2加權像都要看,不能只看一個相,如果T1侷限性低或等信號,T2侷限性高信號,表示這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了,有肉芽組織長入內部,這個肉芽組織信號是標誌性的影像。”
“確實,明白了。”宋雲恍然大悟。
自己看很多書,研究很久沒弄通透的東西,楊博士現在一句話點明。
然後楊平告訴宋雲,從病理學上,肉芽組織的構成,MRI的成像原理,僞影原理,肉芽組織在MRI上呈現的信號,爲什麼呈現這種信號,如何從信號判斷疾病起病的時間,如何鑑別僞影等等。
尤其講到MRI成像原理,估計造磁共振的也不會理解這麼深刻,然後用這麼平易近人的語言講出來。
這趟進修來對了!
宋雲看宋子墨不停地記筆記,也連忙摸出筆記本,趕緊記。
這邊講課,樓上手術室已經準備好,李國棟將病人送去手術室。
宋子墨主刀,楊平指導,大家觀摩。
手術只用了十幾分鍾,立竿見影,病人不痛了,居然可以從手術牀上爬起,自己走回病房。
一場糾紛就這樣被楊平輕鬆化解。
脊柱外科秦主任得到消息,鬆一口氣,連忙打電話感謝楊平,心裡不斷提醒自己,這擦屁股的事,以後還是慎之又慎。
這病人送了一面錦旗給秦主任,據說當時準備要回去,好在楊平幫忙化解了,不然真鬧起來,老臉往哪擱呀。
運動醫學中心高主任趕過來練習關節鏡下微雕。
聽說脊柱外科這個病人的事情,直搖頭。
老秦呀,這種病人,丟過來就不管了?無論如何要親自過來,從頭跟到尾,聽楊博士講解,手術上臺要幫忙,這樣才能學到東西,不然下次還掉陷阱。
聽說楊博士在美國用新術式做兒童交叉韌帶重建,高主任伺機而動,要跟楊平學習兒童交叉韌帶重建的曲線鑽孔技術。
筆記本、U盤在身上隨時帶着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