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星,前線哨站西側三百哩外的小小小蟲羣。
爬來爬去的潘多拉幼蟲裡,出現了一隻奇葩!
潘多拉幼蟲是具備保護色的,藉助已經死去的不知多少麥粒蟲、營養蟲等老哥們,它們具備和環境一致的保護色,眼前這羣以土褐色基底和枯黃葉型做僞裝。
仔細觀察蟲羣,有一隻一隻維持幼蟲形態的居然活了兩個月還無所事事的到處吃,它比一般幼蟲肥的多。
小小小蟲羣裡的正常潘多拉幼蟲長度約兩吋,寬度不足0.4吋,肥蟲居然長到五吋那麼大,從花紋看,它甚至被別的生物咬過兩口,在體表形成疤痕般的僞裝色斷裂,還活的挺好。
似乎滿足了某種條件,某天肥蟲爬到一朵產出潘多拉幼蟲的蘑菇上開始融化。
很詭異的場景,它一邊融化就一邊被蘑菇吸收了。
蘑菇肥了一截。
某種信息素釋放,潘多拉幼蟲全發瘋了,把之前產出幼蟲的蘑菇全吃掉,連假根都被幼蟲所變的老鼠挖出來吃乾淨,唯獨剩下肥蟲融化後成長的那朵。
然後,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米粒蟲和營養蟲們努力的工作,把蘑菇的數量變得更多。
接下來整個蟲羣都產生驚人的變化,各種蟲子和老鼠們的生命力爆炸,即使被別的動物咬下半截,有時候都能傷口自愈活下來。不過蟲羣不要廢物,剩下半截的會被自家蟲吃掉或被注射消化液。
前後花費幾個月,蘑菇和小蟲們擴散到數平方哩範圍裡,然後出現了初巢。
初巢是藍星聯合體給的一個學術名詞,它也是第三模式裡特有的階段,分爲兩個部分,菌類羣落和寄生藤蔓,其中寄生藤蔓會殺死並取代樹木,菌類羣落則依託這些寄生藤蔓蔓延。
初巢階段是蟲羣變異效率最高的階段,通過分離成動物、菌類、植物三個羣落,最大限度榨取本地生態圈裡存在的優質基因,這些優質基因現階段大部分還用不到,用特殊的晶粒細胞將其儲存在初巢裡。
部分蟲羣會在該階段開始向地下蔓延,不過眼前的羣落位於溼地中,往下挖出來的都是水坑。
處巢發育到一定程度,出現了潘多拉幼蟲第二階段。
與之前的潘多拉幼蟲不同,第二階段體型變得很大,幼蟲的平均體長在8吋到11吋之間,它們變態發育生產的生物,看起來和本地生物沒太多區別。
這個時候,蟲羣進入情報蒐集期,如果判斷有能限制蟲羣進一步發育的生物,潘多拉幼蟲第二階段會變成真正的戰士,“狗”。
“狗”是戰士們的口頭稱呼,其學名叫潘多拉蟲羣初級羣落戰犬,作爲潘多拉孢子自帶的基因表中的一員,它的戰鬥力比自然進化的狼、狗強多了。
蟲羣本體自帶的戰鬥型蟲子,同時具備鱗片、脊椎和外骨骼特徵。剛孵化的戰犬體重約兩磅,主要幫助清理初巢地區的各種小型草食動物,長大後纔會對各種肉食動物下狠手。
初巢階段的戰犬,有記錄的最大體型,體長3尺11吋,體重136磅,沙漠地帶奔跑速度最高55哩每小時,咬合力640千克!
僅僅依賴戰犬羣,蟲羣在無人防守的狀態下就有能力破壞混凝土工事。
初巢階段還會產生一種奇怪的東西,叫潘多拉生態球,它是個直徑只有三寸的小球體,裡面有蟲羣發展到現在爲止所有生物類型的卵和一枚潘多拉孢子,只有戰犬纔有資格帶着它旅行。一般會被放在二十到五十哩的距離中,部分會被埋到地下。
蟲羣的危害就在於它們更替和擴張的速度飛快。
初巢出現的三十天內,小小蟲羣就會分佈到上千百平方哩的地區。
當特定的信息素達到一定濃度,蟲羣終於要開始動真格的。
根據研究,這種信息素只代表該階段蟲羣的食物蒐集能力,通過壓制信息素,其實能夠抑制蟲羣進入下一階段,但是想要在行星上檢測每個地點的信息素、生物羣落狀態,投入的人力和設備量太大,以一個師規模的前哨站爲單位,最多能保證一兩百哩內不出現更高階的羣落。
世界門開啓的第兩百天,初巢完成原始積累,一隻幸運的第二階段潘多拉幼蟲抱着一團菌絲進入變態進化,形成蟲羣科技塔——基因融合池。
藍星聯合體對基因融合池有明確的定義,它是蟲羣演化成宇宙生物的根基,蟲羣到該階段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在各種環境下,還原出基因融合池。
基因融合池不是建築,和蟲羣中其他的成員一樣,本質上是動物。
在惡劣環境下,基因融合池需要大量的小蟲子、小老鼠們提供營養質,一般是直接用蟲羣菌落餵養。
而啓動天災模式的蟲羣,基因融合池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充斥着微生物的水陸交界處,這大大加速了蟲羣前進的腳步。
基因融合池也具備保護行爲,形態五花八門,有看起來像石頭的,也有遍佈青苔的,大部分會直接被麥粒蟲用土掩埋一部分,種一堆蘑菇在上面。
基因融合池會對蟲羣的基因羣進行調製,第二階段潘多拉幼蟲變成的融合池比較初級,主要任務是對蟲羣自有基因羣進行“解壓縮”。
“解壓縮”非常的形象,比頭髮粗不了多少的潘多拉孢子需要攜帶初始的菌絲化營養,自帶的信息量支持幾個種類就是極限,有一半的沉睡基因需要融合池解壓縮,並分離成一個個單獨生物的基因。
基因都是一對對出現的,解壓縮過程可以看做自動配對加段落剪切,實際會更復雜,才需要融合池這個單獨特化的生物來做。
融合池出現後,第一階段幼蟲演化的小蟲子們會開始搬運第二階段幼蟲的卵,數量不需要特別多,有幾個能成功運到就足夠。
僅僅幾十個小時過去,基因池裡爬出來的第二階段幼蟲,展開另一種蟲羣“建築”,母巢。
母巢的出現,意味着蟲羣全姿態降臨,從此刻開始,蟲羣就是自然界的唯一霸主——如果沒有人類這個用大規模殺傷武器耍流氓的傢伙搗亂。。
母巢的工作有兩個,一是地下化,通過類似於真菌繁殖的方式擠佔地下空間,以自身來做隔水層。母巢在地面上的部分不大,相當於一個天然蛇穴,跨度一般不超過三碼,有初巢形成的“假森林”掩護,很難被衛星發現
另一個工作是生產第三階段潘多拉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