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劍曾經多次推算過,如何在極限狀態下保持一個有活力的技術開發體系。
得到的結論就如他此時所做,要有一個技術聯盟。
不需要太多,每個門派能有三十個人轉爲技術人員,就能夠趁着別人忙於應付天魔時搶佔先機獲得絕對技術優勢。
甚至他早在定製南來的路線時,就爲幾個門派完成了定位。
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現在所處的地方,琴仙島。
琴仙島與世無爭,她們在煉器、煉丹方面都很強,打架反而沒什麼出名的戰例。所以不論是海龍山還是空寂島不來,琴仙島都能頂替其位置。
現在既然大夥都在,按沈文劍的規劃,最好是海龍山負責機械、空寂島負責煉丹製藥,琴仙島可以做綜合集成。
這裡沈文劍還要給自己的徒弟交個底:“香湘,你記一下,等琴仙島的人完成了工程院的課程,讓她們分兩批,一批去生物研究院進修,一批到設計院進修。”
“師父又看上哪個女人了?”劉香湘拿小平板記着,還白了沈文劍一眼。
沈文劍瞪眼:“什麼叫又看上?我看上誰了?”
“我怎麼知道。”她小聲說話撇了撇嘴。
鬧了兩句,沈文劍還是詳細的解釋一下爲什麼一定要琴仙島來做集成:“設計院的保密要求太高,一兩百年內都不太可能有大的擴展,最多會建立個普通人構成的外圍設計院。人數的限制讓他們不可能兼顧修士裝備、設備的設計製造,所以需要一個盟友,來做降臨日之前設計院的工作。琴仙島的優勢在於她們一直在海外,幾乎不參與中原事務,對我們的設計系統,接受起來阻礙更小一點。”
琴仙島並不是白紙,但相對於中原大陸的門派,她們接觸到的中原知識不多,接受起新東西阻礙更小點。
和徒弟交了底,接下來順理成章,很快三院分開。
劉香湘只管設計院。玉石峰接過兼管設計院、工程院、生物研究院的技術設備協調工作。人員、物資的管理權力下放給兩院,同時兩院有權力直接尋求外援幫助。
對了,工程院、生物研究院的倉庫,制度上是不能囤積物資的,這一點和設計院的區別很大。
不過這種物資管理也有特例,比如工程院可以囤積少量成品材料如鋼材、鋁合金、鎢鋼、鈦合金等,而黃金、精金單質則控制的比原材料更嚴。生物研究院的活肉、木材不算物資,可以任意調配。
3015年的後半年就在各種調整中過去,年底時,生物研究院突然就有了重大突破。
“掌門,我們找到驅逐海洋魔物的辦法,能量產浮空石了!”老牛不是生物研究院的常務負責人,仍然主管生物項目,但還是由他來報喜。
沈文劍也吃驚了:“這麼快?怎麼做到的?”
按他預計,僅僅是驅趕海洋魔物,哪怕水這種媒介比空氣更直接,也要弄個幾年吧,沒想到半年就解決問題了。
“啊,是這樣的。我們當初在豌豆湖水樣本里發現混合能,而豌豆湖水裡沒有魔物,所以實驗室製作了幾塊丟到海里,結果效果並不好,洋流把混合能都衝散了。後來我們發現八爪魚裡真有一種活肉八爪魚,它們是具備活動能力的活肉,在往八爪魚觸手裡植入浮空石和混合能之後,發現它能讓一小塊區域的魔物迴避。”老牛詳細解釋了經過。
“這麼神奇的嗎?那你來我這是申請人員下海實驗?”
老牛點頭:“我們準備了很多改造過的大觸手,幾條就能保證海面一百多米直徑裡沒有魔物,但是海下的情況要人下去測量。”
沈文劍稍作考慮就答應下來,讓老牛回去寫申請,自己找金石峰借調了兩名返虛劍修,又從斬情弟子裡挑了幾人,有劍修也有水系氣修。
在水下,一般法術用處不大,劍修的殺傷力很客觀,而水系氣修則能保證幹不贏時能夠脫離。
後面的實驗過程很順利,用纜繩穿着魔改大觸手從海面到海下三百米,形成一個筒狀安全區,在其中可以安全作業。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大觸手雖然是活的,可是這破東西的營養供應方式和陸地活肉不一樣,沒了腦袋和嘴巴部分,無法生長,只會逐漸萎縮。而有腦袋的活肉八爪魚又太危險了,能輕易撕開幾十毫米的鋼板,所以觸手每隔幾個月就要換一批。只要能造浮空石,有了更大的危險實驗平臺,這些東西以後可以慢慢解決。
接下來沿着島往外找個深度剛好兩百多米的地方,把生物研究院浮空石飛過去,狂養活肉,每塊養到二十噸左右出現天魔胚胎就綁上鐵塊丟海里。隔上十天半個月,搞一羣人到海下撈活肉屍體,用短途飛艇提回飛石做法術處置加速轉變。
魔物研究小組折騰活肉已經有幾年,生產起來居然挺安全,平均每天產三百噸浮空石輕輕鬆鬆,一隻天魔都沒孵化出來。
浮空石要投入使用,大多數還需要調整微觀浮力角度,不然只是一塊質量輕的過分的化石,這些工作也挺麻煩,因此日產量到三百噸想再往上提又需要額外人力。
這回沈文劍沒批,讓他們找其他門派借人,同時安排工程院開始做輕量化全人工浮空平臺的設計與施工準備。
浮空石自身的強度很弱,最初類似於鹽鹼化的土壤,通過法術能夠稍微提高強度,也只能相當於很弱的砂岩,需要外部的骨架提供支撐。
輕量化人工浮空平臺,說白了就是以高強度的結構鋼替代傳統的土石材料,再通過覆蓋混凝土的方式防止海上鹽霧侵蝕。
結構鋼密度是土石的三倍左右,但只需薄薄的一百毫米,通過結構設計就能獲得四、五米厚度花崗岩的支撐強度,是輕量化的根本。
缺點就是太耗鋼鐵了。
到3016年三月,工程院做出的第三版設計方案終於通過設計院認可,送到沈文劍這裡。
這是個小平臺方案,處置九萬噸浮空石,需要耗費一萬五千噸結構鋼、八千噸高密度木材(會沉在水下)、一萬噸混凝土。得到的平臺是邊長120米的正六邊形,同時底部配備有一個12000噸的浮力倉庫。
做成正六邊形的方案材料並非最節省,但利用率也算不錯,重要的是很容易通過拼接獲得更大的平臺。
缺點還是有的,第一代人造浮空石的浮力太垃圾了,一萬兩千噸的負載力能幹什麼?鋪一層能種田的土都會沉,做建築如果是有一定安全級別的實驗室樓,大概六千平米三層樓就差不多了(含設備和一定庫存冗餘)。
工程院前兩個方案沒通過設計院認可,就是因爲擴展性不行。第三版有預留一定擴展空間,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板額外塞進去一萬多噸浮空石,同時增加浮力倉庫的配置後,浮力可以達到兩萬噸。必要的時候底部還能去除掉木頭層再掛載一層結構進一步提高總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