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堅持己見查到底

周瑜雖然解讀了海圖,爲諸人提供了倭寇本部的位置,然則他卻要隨軍而行,似乎對今次海戰非常的熱衷,這也讓李秘感到非常的憂慮。

雖然幾乎所有人都對周瑜的身份不再懷疑,甚至趨之若鶩,但李秘卻仍舊不放心。

種種跡象表明,這位或許真的是千年前的孫吳大都督,無論從學識還是其他方面,他已經不止一次展現出這種神人的特質與能力。

但李秘卻仍舊沒有放棄,雖然還沒有切實的證據,能夠否定這位周瑜的身份,但李秘還是心存不安。

因爲他不喜歡被算計,而周瑜彷彿從一開始就已經謀算好了一切,李秘等人幾乎是被他牽着鼻子走的。

李秘就彷彿自己走進了別人的電影裡,而周瑜則是導演,如同高高在上的神仙一般,俯視和操控着事態的發展。

周瑜或許不是倭寇的人,若是這樣的話,他也不會設計將一百多倭寇先鋒給殺死,但他也不一定安甚麼好心,凡事千萬不要太樂觀。

可李秘此時也只能內心擔憂,卻無法提出反駁,因爲範榮寬乃至於吳惟忠等人,早已摩拳擦掌,彷彿有了這個軍事神人相助,今番打倭寇根本就是撿軍功一般容易!

這樣的時刻,已經沒人能聽得進李秘的忠告了,他又何必多此一舉?

李秘可以勸阻吳惟忠,讓他不要參與進去,但在沒有足夠的證據之前,吳惟忠又怎麼可能放棄這樣的機會?

眼下倭寇已經式微,吳惟忠即將要完成戚繼光的遺願,真正做到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這次是倭寇積攢了好些年,才組織起來的最大一次進攻計劃,若能挫敗這次陰謀,必將能夠把倭寇僅剩的那一點點家底,徹底掃光,往後沿海百姓就真能夠安身立命了!

至於盧武泰等人,李秘是想都不會去想,這些人即便沒有被周瑜洗腦,對李秘也是厭惡非常,與李秘事事不對付,哪裡可能會聽李秘的。

而陳和光這個知府被壓得擡不起頭,今次也是他振奮起來的好機會,這個知府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世外。

宋知微一直是李秘堅定的支持者,即便所有人都迷失在發現周瑜大都督的狂喜之中,他仍舊能夠保持清醒,與李秘將焦點與精力,都放在調查倭寇行蹤的事情上來。

然而這一次,周瑜展現出來的能力,以及他所帶來的誘惑,實在太大,連宋知微也不能免俗地要陷進去。

若李秘是這個時代的人,或許他也一樣,甚至比其他人還要狂熱,試問誰不想再看一看,赤壁周郎如何指揮萬千艨艟,縱橫四海?

李秘默默地退出了房間,沒再去聽他們商議軍事行動。

淺草薰被劫走,簡定雍已經趕回吳縣去處理,李秘是吳縣的公差,按說早該跟着知縣回去的,可陳和光等人將他留了下來,他也沒辦法離開。

李秘對打仗一竅不通,又阻止不了這些狂熱的崇拜者,去了也白搭,本想着回去查一查劫獄之事,順便將逃走的淺草薰給抓回來。

因爲自己與淺草薰的仇怨實在太大,淺草薰一天不落網,他李秘就一天不能安心。

再者,他原本就是要到杭州府去,試探張家,生怕張家會壞了這樁大事,可如今有了周瑜這樣的神人,只怕張家想壞事也壞不成了。

思來想去,李秘還是決定先解決當務之急,那便是確認周瑜身份的真實性!

想要繼續調查周瑜,只能溯本求源,如今的線索也只剩下蔡葛村和姚氏了,他們是最先接觸周瑜的一羣人,無論有沒有用,也是僅剩的選擇,別無他途。

也不知爲何,做出了決定之後,李秘反而寬心了不少,又或許是連日來腳不沾地日夜不休,早已疲倦不堪,李秘今夜竟然睡得格外安穩!

到了翌日,宋知微也曾經過來尋李秘,想讓他隨軍而行,不過李秘已經做出了決定,宋知微暗自搖頭嘆息,也就跟着大部隊出發了。

整座婆龍砦又變得冷冷清清,人馬撤離,彷彿成了荒野之地,戚長空也跟着周瑜走了,李秘身邊就只剩下秋冬一人。

聽說吳白芷仍舊作了男裝打扮,已經混入範榮寬的隊伍裡,終於可以跟她的範家哥哥廝混了。

李秘本想提醒吳惟忠,畢竟他也不想吳白芷死於亂軍之中,雖然有大明的水師,雖然有周瑜,雖然有名將吳惟忠,但面對的可是兇殘而毫無人性的倭寇,若吳白芷出了什麼意外,吳惟忠可就要承受喪女之痛了。

不過他們早早就出發了,李秘想要提醒也沒辦法,也就只能作罷了。

好在宋知微將曹建安三人留了下來,協助李秘調查,仍舊聽從李秘的調度。

李秘本以爲曹建安三人會有怨言,畢竟誰不想跟着孫吳大都督周瑜,見識一下這位文武全才的風光?

李秘還想着寬慰一番,豈知曹建安卻看得很開:“小李捕頭可不消這般說,我等只是公捕,追尋蛛絲馬跡,調查人事兇案,纔是正經,行軍打仗,坐船開炮這種事,不適合我等,雖然有大都督坐鎮,但總得有人衝鋒陷陣,打仗就要死人,不管誰指揮都一樣...”

“雖然倭寇人人得而誅之,我等也是恨不能食其肉,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打仗的事情就該懂打仗的去做,若公差去打仗,軍士來查案,這世道可不就亂了?”

“說句不好聽的,今番多虧小李捕頭留下咱們哥仨,否則咱們上了戰場,只怕也要當炮灰,死了也沒個聲響。”

曹建安確實言之有理,李秘也就不再多言,這三人乃是蘇州府理刑館的老人,常年四處奔走,對轄境內的村落也非常熟悉,有了曹建安三人帶路,又有大部隊留下來的馬車,他們很快就來到了蔡葛村。

此時也是煙雨如幻,青山秀水之中,大片大片的桑田如巨大的綠玉,鑲嵌在大地之上,只是那蔡葛村便如長滿苔蘚的一隻老龜,有氣無力地趴在河岸上。

村中的房屋便如龜背上的苔蘚,又破又舊,看着難免讓人有些心酸。

不過在村子後頭的山腳下,卻有着不少小樓,也有青瓦白牆的大戶人家,周遭也有不少新建的瓦房。

進入村子之後,連曹建安三人都感到有些驚詫,因爲村子前面那些“龜背苔蘚”舊房裡頭,根本就沒再住人,村民都搬到山腳下那些新房裡去了。

此時李秘才真切感受到,周瑜給這個村子帶來了多大的實惠,當他聽姚氏等人說起,周瑜幫村民們改進了織機,使得他們收入大增,日子好過百倍之時,李秘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如今算是徹底見識了。

走在平整的鋪河沙村路上,也不見任何泥濘,李秘等人也不由滿心感慨,若大明朝多幾個這樣的周瑜,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好過太多了。

當今天子早年也是勵精圖治,萬曆前十幾年,國力昌盛,史稱萬曆中興,而大明朝歷史上並不多見的對外戰爭勝利,也出現在萬曆,便是萬曆三大徵。

由此可見,萬曆還是非常睿智的皇帝,只是因爲他有腳疾,與朝廷文武官員又產生了不少矛盾,以致於心灰意冷自暴自棄,才荒廢朝政,使得官場腐敗不堪,百姓度日如年。

李秘已經適應了這個時代的環境,他也早早便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通過這個時代的消息途徑,來了解這個時代的局勢發展,而不是依賴自己那點可憐的歷史知識儲備。

所以當他見到這個煥然一新的蔡葛村之時,對周瑜的那種心態,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無論這個周瑜大都督是真是假,他確確實實給蔡葛村的百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收拾了心情之後,李秘也在曹建安三人的引領下,來到了里正的家中。

太祖朱元璋是窮苦出身,對官員也沒甚麼好感,反倒對百姓很親近,雖然他卸磨殺驢,誅殺功臣,但對百姓確實有着大恩惠。

他不太重視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但對里正和糧長之類的芝麻綠豆,卻非常的尊重,每年都會召見這些地方糧長,因爲他知道,這些基層的人,才能夠做出實事,他們是羣體最大的,也是政策的最終執行者。

也是因爲大明朝喜歡遵循祖制,所以里長在村裡的地位非常高,甚至在縣衙裡頭,也不會受到鄙夷。

蔡葛村的里長名喚蔡續宗,是個四十出頭的精幹男子,正是年富力強的時期,家中上老下小,雖然只是里長,但他竟然也納了一房小妾!

上回姚氏和村裡老六等人被傳喚,就是蔡續宗帶着去的,他自然是認得李秘的,雖然李秘穿着捕快的差服,但知府和推官都要徵詢李秘的意見,蔡續宗等人看在眼裡,自然以爲李秘是微服私訪的巡按之類,否則怎麼可能得到知府和推官如此敬重?

而曹建安三人乃是推官衙門的巡捕,時常下鄉辦案和巡檢,彼時也是需要里長配合,所以大家也都並不陌生。

蔡續宗對曹建安三人自是畢恭畢敬,見得曹建安等人對李秘都俯首帖耳,這位里長對李秘自是不敢託大的。

李秘來此之前,早已想好了調查的方向,畢竟周瑜已經隨軍出征,早日調查清楚,李秘也早點安心,此時也不囉嗦,當即朝蔡續宗道。

“蔡里長,我有些問題,想要問一問姚氏,勞煩帶我們走一趟吧。”

“這...”蔡里長聞言,臉色有些難堪,雖然只是一閃而過,但還是讓李秘敏銳地捕捉到了。

不過他也沒遲疑太久,便帶着李秘等人,往村頭走去,最後來到了一座破舊的土房前面來,然而李秘見得此情此景,卻是大皺眉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二百七十章 冶煉房中瞧仔細第二十六章 癔症暴發且救急第二百八十一章 長生提點也無意第二百六十八章 安東世子道猜忌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六百二十九章 拷問俘虜備戰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遼東總兵驕縱氣第一百六十二章 哭笑不得次甄姬第三百六十八章 黑白分明固心志第十一章 義莊失火慘燒屍第二百九十五章 任務過半心遲疑第二百九十四章 啓程前夜盜書急第三百九十二章 口出狂言惹皇帝第三百九十八章 創建新營共參議第六十九章 傳功贈刀顯闊氣第二百一十四章 威懾羣雄顯霸氣第五百七十章 解惑科道曉原意第四百五十章 謹慎收場無鉅細第五百一十三章 贈禮雖輕有情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鬧激進是好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英雄少年出飛騎第一百七十章 王大宗伯的誠意第四百六十四章 聽取詳情與仔細第二百九十章 紅毛外援終來至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二百七十五章 吳帝六劍各玄奇第三百九十五章 言語拉扯爭端起第七章 涼亭上籤巧解密第二百零五章 拷問之下出真知第三百五十四章 黃天蕩畔造神祗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君入彀做假戲第五百五十三章 周旋纏鬥暗射擊第五百八十九章 無奈大計捨生義第六百三十二章 倉惶奔逃又反擊第二百一十七章 未雨綢繆好商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鬧鬼別院在舊時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見老帥無多禮第三百九十二章 口出狂言惹皇帝第一百五十九章 僅剩的噁心痕跡第三十九章 牙行門裡有狼子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二百七十二章 搜查住處無隱匿第四百二十三章 兩大宗師談新戲第二百零八章 宏大墓葬有驚奇第六百四十五章 人心難測堪爲帝第四十八章 全城搜捕掘三尺第一百七十章 王大宗伯的誠意第二百四十一章 難以接受的妾室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鬧激進是好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豪飲一碗英雄氣第一百四十五章 精通檢驗老教士第四十二章 隱匿牆外聽消息第五百四十三章 通政太常來牽制第二百二十章 可怕奴具血滴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口出狂言惹皇帝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膛破肚得龍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翹首以待放榜時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尋夫感天地第二百八十章 爲求存銀來挖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調查女賊盡全力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五十八章 臨行會面預結義第六百零零七章 交關時刻有右離第五百六十章 且琴且歌血路疾第二百零九章 接二連三遭騙欺第五百四十四章 繁雜瑣事多絆羈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見遲第二百九十章 紅毛外援終來至第四百七十五章 幫會大梟起爭議第六百零零六章 爲求萬全互透底第三百六十章 恰逢鷹揚鬧缺席第六百零零零章 輾轉薩摩談交易第十一章 義莊失火慘燒屍第五百七十六章 蛇蠍美人沉水底第三百二十二章 洛河龍女埋湖底第三百零零一章 感念恩情結盟義第二百九十章 紅毛外援終來至第三十五章 推官蒞臨打板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楚王帶路探王氏第一百六十七章 呂坤哭靈道辛秘第四百九十五章 豪氣干雲險競技第三百零零九章 知府試探指揮使第三百五十四章 黃天蕩畔造神祗第五百三十六章 嚴冬未暖春未至第二百三十六章 草鬼婆子出人意第六十章 私訪海寧指揮司第一百三十八章 驛站五色肉糯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來貴客實無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二百九十八章 火槍圍殺生死時第五百七十章 解惑科道曉原意第一百零九章 田莊老兒姜太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簡在帝心折龍旗第三百八十一章 尋思入宮見皇帝第四百零零八章 詭異房間散孢子第十五章 縣堂對辯坐論字第三百零零四章 高效辦案又接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四百六十五章 追蹤鐵匠到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