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監國功臣徙

這事情也着實讓李秘感到驚詫萬分,以鄭貴妃的身份地位,想要隱瞞懷孕,給朱翊鈞一個驚喜,也並非辦不到,而她受了尚藥奉御的矇騙,吃了這麼多的藥,對胎兒有多大的影響,誰也說不清楚。

若李秘揭穿了鄭貴妃,朱翊鈞就該知道,鄭貴妃私自偷吃藉以裝病的那些藥,比李秘陸濟救她所用的藥物,傷害只怕更大,畢竟那些都是毒藥!

然而這個節骨眼上,李秘若再揭穿鄭貴妃,朱翊鈞又怎會相信,那個尚藥奉御已經死無對證,李秘和鄭貴妃之間,朱翊鈞會比較相信誰,也是禿子頭上長蝨子,明擺着的事情了。

眼見這等情形,李秘只能小心翼翼地辯解道:“臣對此確實一無所知,是夜,臣與陸老御醫給娘娘看病之時,娘娘已經是垂垂之態,氣息和脈搏都極其微弱,根本就無法探出喜脈來……”

“臣的一片忠心,日月可鑑,若真的有心要加害,又何必救娘娘,臣若心懷不軌,也不該救敬妃娘娘和七皇子,更不該救……”

李秘本想說,你們一家子我都救過,又怎會救了鄭貴妃,反倒要害她肚裡的孩子?

但正如李秘不想揭穿鄭貴妃一樣,有些話到底是咽回了肚子裡。

朱翊鈞也平息了一些,想必也是想通了,李秘並沒有加害胎兒的必要,無論是李秘的人品,還是這件事對李秘的利益,都沒這樣的必要。

若說李秘生怕這孩子生出來會威脅到朱常洛的地位,也不可能,因爲孩子剛剛懷上,根本不知道是男是女,即便是皇子,也不會對朱常洛造成任何影響,因爲朱常洛比這個未出生的小皇子,更適合推翻朱常洛,李秘要害也是害朱常洵,何必去害一個腹中胎兒。

李秘見得朱翊鈞平息了一些,便朝他問道:“娘娘她……情況如何了?”

朱翊鈞擡頭看了看李秘,抹掉臉上的淚痕,朝李秘道:“幸得老天眷顧,孩兒算是保住了,但你往後再不能插手後宮之事,你可以做你的武功伯,朕也可以放手讓你出去追捕周瑜和太平道的人,只是你必須卸去少詹事的差事,絕不再插手東宮事務!”

眼下東宮也步入了正軌,李秘這個少詹事本來就是個甩手掌櫃,由王弘誨、呂坤、黃輝和袁可立、姜壁這樣的班底,即便朱常洛真是一灘爛泥也該糊得上牆了。

“是,臣遵旨,只是貴妃娘娘那邊若用得上臣,或者用得上長生,臣必不敢推卸……”

朱翊鈞擺了擺手:“這就不用你費心了。”

“是。”

李秘也不好再說些甚麼,畢竟這樣的處置已經是朱翊鈞的底限了,李秘又如何再強求?

這後宮之地,本就充滿了是非,若非迫不得已,李秘還不想摻和進來呢。

只是朱翊鈞接下來的話,卻是讓李秘感到有些擔憂了。

“還有,太子監國一事,我會讓洵兒出閣,跟着沛兒學些東西,朕知道那些老東西必然要大放厥詞,朕也不指望你能幫朕說服他們,只要你別再插手就成。”

“我不知道你爲何對沛兒情有獨鍾,但他們都是朕的兒子,你給了沛兒機會,我也希望你能給洵兒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努力,能不能爭得過沛兒,看他自己本事,你能做到麼?”

李秘不是沒有給朱常洵機會,當初馴服小蛟之時,朱常洵已經落敗,李秘才選擇了朱常洛。

可朱翊鈞身爲一國之君,能夠如此誠懇,如此推心置腹,如此直白地與李秘說這個事情,李秘想了想,也就朝朱翊鈞道。

“皇太子殿下能夠走到今日,都是他自己的努力,臣只是個辦差的,並非內閣輔臣,也不敢擅自言政議政,聖上讓我追捕賊子,臣便全心全意追捕賊子。”

李秘可不會傻到承認自己扶了朱常洛上來,這份恩情只要朱常洛記住就成,剩下的事情李秘倒想徹底摘清出來。

朱翊鈞聽得李秘如此一說,也就安心了,朝李秘道:“好,既然你如此表態,朕也就放心了,那周瑜是個可惡的賊子,無論天涯海角,你必須親手把他抓回來!”

朱翊鈞這句話的意思再明確不過,這是要把李秘趕出北京城了!

眼下正是李秘組建自己力量的最佳時機,內偵緝廠若辦起來,李秘就擁有了自己的班底,而且足以與錦衣衛和東廠相抗衡,即便朱翊鈞放心,李秘也不願留在北京城。

因爲若是留在北京城,那可是天子腳下,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監控,哪裡還能幹甚麼事。

藉着這件事,李秘若離開北京城,就能夠在各地招募探子,把情報網絡撒出去,而且能夠招募順風社,甚至是張黃庭所在的張家!

把這些武林人士全都利用起來,李秘的情報網絡,相信很快就能夠架設成型,就不必在懼怕錦衣衛和東廠了!

念及此處,李秘也朝朱翊鈞表態道:“是,臣定不辱命,便是天涯海角,臣也親手抓他回來!”

朱翊鈞見得李秘如此,也終於是放心,朝李秘道:“太子監國的事,朕還要跟那些老東西吵一陣,索長生也需要留在宮裡一段時間,你先回去好好將養身子,待得事情都穩定下來,你再出發吧。”

李秘也應承下來,到底是退出了儲秀宮。

鄭貴妃說私下懷子只是爲了給朱翊鈞一個製造驚喜,但李秘卻並不這麼認爲。

在李秘看來,鄭貴妃只怕早就預了這麼一着後手,甚至於她自己都知道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之所以仍舊這麼做,其實是在打苦情牌,不惜用腹中胎兒來冒險,爲的就是給朱常洵換取一個翻身的機會!

說她心機太深也好,說她陰狠毒辣也罷,鄭貴妃爲了自己的兒子,所付出的這一切,也着實讓人感慨萬千,以致於李秘對她也恨不起來。

李秘到底是累乏多日,早已到了極限,回到府邸也是好生修養了三五日。

到了這日,王安領銜諸多宦官,與禮部官員一道,完成了李秘受封武功伯的儀式,給李秘送來了相關的信物,朱翊鈞甚至御筆親書了一塊“武功伯府”的匾額,送到了李秘的宅子來,又讓人在前街修建牌坊,以彰李秘之尊榮。

李秘也等不及索長生出宮,因爲索長生一出宮,估摸着他就必須要帶隊離開北京,四處搜捕周瑜和太平道的人。

所以趁着這個機會,李秘也開始了內廠的組建工作。

核心力量自然是身邊這些人,不過趙廣陵和熊廷弼等人,都是比較適合明面工作,李秘仍舊讓他們留在了神機新營裡頭,畢竟這個火器營也需要牢牢掌控在手中。

周瑜敗露之後,深受打擊的吳營和魏營短時間之內很難再抗衡蜀營,李秘也需要防止化名孫志孺的徐庶,趁機把控神機新營的權柄。

所以將戚楚等一干適合明面官場的人留下來,也是非常正確的決策,衆人也是大局爲重,對此並無異議。

也好在還有猿飛佐助和安倍玄海等人,李秘的班底也不算薄弱,李秘已經有心拉攏順風社,有着劉知北李克夷等人,程北斗被李秘“招安”,也實在沒有拒絕的道理。

至於張黃庭所在的張家就更不用說了,張戩費盡心力,也沒能讓張家徹底洗白,如今有了李秘,這個問題就不需要再擔心,也算是李秘替他張戩完成了畢生的心願。

倭奴既敗,海上的倭寇也偃旗息鼓,張家這種抗倭大族,對外的威脅反倒不如內陸百姓對他們的忌憚。

朝廷必然要清剿張家,不過眼下正是大戰剛剛落幕,朝廷還沒有恢復完全,斷然不可能發兵逼迫張家造反,所以張戩會很樂意接受李秘的幫助,這是毋庸置疑的了。

除了組建班底,李秘也儘量做好善後事宜,朱常洛已經習慣了依賴,若沒有李秘在身邊,只怕他的表現要大打折扣,所以李秘也提前跟他透露了要離開北京的消息。

更主要的是,李秘將朱翊鈞的想法都悄悄告訴了朱常洛。

自打入主東宮之後,朱常洛或多或少有些鬆懈,認爲萬事大吉,也開始有些放縱,這是人的本性,李秘也不會太過苛求。

之所以將這個事情告訴朱常洛,就是要讓他有危機感,如今朱翊鈞讓朱常洵走到臺前,也未嘗不是好事。

朱常洛就像蟬蛹裡的蟬一樣,在地下蟄伏多年,只爲了一朝的綻放,但在張開翅膀自由飛翔之前,必須擁有破土而出的勇氣,必須敢於攀爬到高處,必須承受撕裂蟬蛹的痛苦。

這些都是朱常洛必須要去經歷的,對他而言,或許也是一件好事,若連這些都無法做到,若果真的輸給了朱常洵,只能說他不如朱常洵,這太子還不如不當,免得以後禍國殃民。

無論如何,李秘做了好幾手的準備,除了心理建設,還給他配備了李秘這邊幾乎最能拿得出手的班底,甚至於放眼整個朝廷,再沒有比這些人更適合輔佐朱常洛的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朱翊鈞果真與文武百官拉扯爭鬥了大半個月,終於是將這個事情敲定下來,太子朱常洛監國,而朱翊鈞則從旁協助。

朱翊鈞如今也有十二三歲了,但到底是個孩子,又沒有朱常洛那樣的歷練機會,從小在朱翊鈞和鄭貴妃的萬般寵溺之中成長,那是半點苦都沒吃過的。

或許也因此,文武百官對他都沒抱太大希望,朱常洵的出現,反倒使得那些曾經反對朱常洛的人,悄悄轉換到了朱常洛這邊陣營來。

文武百官們的態度,或許也是他們同意朱翊鈞這般做法的最主要原因吧。

無論如何,事態終究還是穩定了下來,李秘也做足了各種善後工作,索長生也終於從宮裡回來,歇息了兩天之後,王安從宮中帶來了朱翊鈞的口諭,說是讓李秘抓緊追捕周瑜的事情。

李秘知道,這是朱翊鈞在催促,離開北京城的日子終究是要到了。

第十八章 纓絡不甘厭到底第五百四十六章 宮中詛咒亂牽扯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昌邊境黑營地第五百六十二章 金陵故人相逢時第一百五十一章 登門拜訪也堅毅第五百五十章 生死抉擇君臣義第五百二十五章 凱旋且把風頭避第五百七十七章 反殺重犯放奸細第五百七十八章 爲求震懾不姑息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戰啓幕炮聲急第三百六十九章 塵埃落定各歡喜第二百九十五章 任務過半心遲疑第二百六十章 冷宮老宅好耍戲第六百四十五章 人心難測堪爲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御書閣中又生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求助知府聽私密第四百零零七章 翊坤宮裡幾失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驛站五色肉糯米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餅方遂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遼東總兵驕縱氣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後查案無的矢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帝醒來要託遺第四百三十八章 關聯太監又逃逸第二百七十二章 搜查住處無隱匿第二百零六章 僞裝潛藏到墓地第一百一十章 一枚棋子震姜壁第三十九章 牙行門裡有狼子第六百四十章 駕臨詔獄救兄弟第二百六十七章 堅韌孩兒來認屍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第一百四十章 官兵追逃卻反義第六百一十五章 神仙打架小螞蟻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囑立碑留萬世第四百三十八章 關聯太監又逃逸第三百八十四章 冷宮神堂訪妃子第八十九章 卑小捕快大威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六百一十三章 不可告人之詭秘第五百二十四章 信馬由繮也無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丘劍池真狂士第四百四十一章 英雄少年出飛騎第一百八十七章 失散多年是孫侄第八十四章 天地爲棋人作子第二百二十章 可怕奴具血滴子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平聖令獨遺世第三百八十一章 尋思入宮見皇帝第五百三十一章 領議政的大尋思第一百一十章 一枚棋子震姜壁第八十一章 罪魁禍首一官子第二章 淺灘小蛟意崛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風又起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五百二十一章 銀白修羅戰到底第四百零零二章 難得清閒又來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手札偷來實不易第一百二十三章 女倭賊奮力拼死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發癔第二百零八章 宏大墓葬有驚奇第四百五十四章 太監討問錦囊計第四十二章 隱匿牆外聽消息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風夜雨黃綾驛第一百九十九章 對飲閒談曉真意第六十四章 黑臉六九收徒弟第二百零七章 墓室內部空氣稀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尋夫感天地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二百三十四章 歸寧郡主與世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黃鶴樓頂搜賊子第四百零零一章 朝中元老來致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堪回首是羞恥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宅火場無底細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開弓滅傲氣第三百四十六章 古董鍋裡有貓膩第五百七十八章 爲求震懾不姑息第六十五章 與君對飲一碗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沙所衙堂爭鋒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琢磨不透帝王意第四百七十五章 幫會大梟起爭議第二百七十一章 師徒同心迥供詞第六百四十四章 縝密推斷白骨屍第三百七十六章 私訪工部造軍器第四百九十六章 雷火震天驚退敵第八十五章 山重水複又生疑第三百六十四章 爲求驗證來配比第三章 巧扮學徒探女屍第四百七十二章 年幼細作妄行刺第六百二十三章 邊鎮廉頗真老矣第一百七十三章 心病盡去人長辭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風夜雨黃綾驛第三百三十六章 頭場新雪爲新詩第六百二十章 朝中奸佞我先知第五百零零四章 興風作浪撒諜子第四百零零六章 接手宮事查蠱師第五百一十七章 趁亂救人看起義第五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不戰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連結恭妃尋助力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昌邊境黑營地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平聖令獨遺世第三百七十七章 火藥庫中鐵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