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私訪工部造軍器

李秘這期期艾艾地,也終於是等來了蒙胄的消息,然而聽了消息之後,李秘卻是陷入了長久的震駭!

“恩公,大當家之所以不敢查,是因爲那支商隊不是民間商隊,而是工部的採買商隊,涉及官府機密,所以尋常江湖人是不敢擅自碰觸的……”

“工部的採買商隊?”

“正是,照着官面上的規矩,除了鎮守太監爲皇家採買,通關過卡一律要留證留樣,但工部卻是例外,尤其是神機營研發軍器的違禁之物,通常來說雖然留樣,但大多是不相干或者不緊要的東西,只是走個過場,真正的機密,是不留存證的……”

“那東西現在都送到哪裡去了?”

“蒙某打聽到的消息是,這些商隊的東西,都秘密送入王恭廠了……”

“王恭廠!”這纔是真正讓李秘震駭不已的三個字!

因爲大明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震驚古今中外的一次大爆炸,便是“天啓大爆炸”,也稱之爲“王恭廠大爆炸”!

這次大爆炸範圍兩公里,死傷兩萬餘人,而且爆炸受害者無論男女老幼,全數赤身裸體,衣物盡失,除了京城,連通州、密雲和昌平等縣也都受到波及,昌平等地更是出現了成堆的衣物甚至是頭目手腳,殘肢斷足!

這次大爆炸也與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大爆炸,古印度的死丘事件併成爲“世界三大自然之謎”,便是後世,也沒能研究出個所以然來。

有人認爲是天災,是球形閃電之類的,也有人認爲是人禍,因爲王恭廠乃是工部的火藥庫所在地!

無論如何,這次爆炸傷亡慘重,皇宮都受到波及,更有皇子死在爆炸之中,有人說是皇帝耽於嬉戲而誤了國政,上蒼才降下懲罰,於是天啓皇帝便連頒罪己詔以安撫臣民百姓。

這罪己詔說白了就是皇帝的認錯書,向全天下認錯,保證往後要勤勉親政云云。

不過王恭廠大爆炸是出現在天啓年間,是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這朱由校乃是朱常洛的兒子,萬曆皇帝死後,朱常洛當了二十幾天皇帝便暴斃了,纔有朱由校這個木匠皇帝上臺。

眼下不過是萬曆二十幾年,距離朱由校登基還有二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大爆炸最起碼也是二十幾年以後的事情啊,難不成要提前觸發了?

當然了,這天啓大爆炸若是人禍,是由王恭廠的火藥庫引起的,也有些站不住腳,一來王恭廠雖然日產火藥兩噸,常備儲量約爲一千噸,但當時都是黑火藥,威力並不大,不可能造成這麼大的爆炸規模。

再者,即便是火藥庫爆炸,也無法解釋那些傷亡者衣物盡被除去的怪異現象,更何況還有上百成千的人被掀飛到天上,跌落成肉泥,各種怪異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這起爆炸案便是後世研究學界都沒有定論,李秘自然也不好判斷,但既然與王恭廠有關聯,就不能不提防着,若是黑火藥,或許沒有那麼大的威力。

可如果真如李秘所料,有人研發出了黃色火藥,那威力可就不同了!

保不齊這天啓大爆炸就是新型炸藥引發的,只不過爲了掩蓋真相,史書上纔沒有記載罷了。

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無論如何,既然遇到是李秘主動挖出的這樁事,自然要調查清楚,最起碼也要確認那些黃色海藻泥,到底是不是新型的黃色火藥。

畢竟真要發生了爆炸案,可就是數以萬計甚至更多的傷亡了!

若不是自己無意聽到驛館的人說起這事,若不是自己順藤摸瓜追查到這裡,李秘對此也就一無所知了。

可既然已經知道了,李秘就萬萬沒有放下的道理!

無論這黃色海藻泥是工部的原料,還是周瑜的陰謀,李秘都必須要搞清楚。

只是眼下東西全都送進了王恭廠,想要調查,只能往工部走一遭,李秘在蘇州城倒也算是小有名氣,可到了這龍鳳之地,漫說從七品副理問,便是他的名色指揮,也不一定管用,更何況他還不能正大光明拿出這金牌來受用。

項穆和石崇聖往時倒是與工部有着極其深厚的淵源,畢竟是大宗師級別的人,今番皇室修殿,也曾經讓人請過石崇聖,只不過這位大宗師婉拒罷了。

李秘早先去浙江,得益於袁可立的書信,才成了吳惟忠的義子,而後又是因爲書信,才得了王世貞等人的賞識。

今次也是來得倉促,更沒想到會與工部打交道,所以石崇聖和項穆都沒有舉薦信傍身,若有二位的手筆,進入工部也就容易一些了。

不過李秘也不是全無辦法,雖然沒有書信,但還有其他的東西啊!

李秘如此想着,便讓蒙胄帶路,橫豎也是一事不煩二主,蒙胄可比莫橫欒打發派遣的嚮導更好用。

蒙胄是江湖中人,而工部是除了兵部之外,武林人士最忌憚的一個衙門,他本以爲李秘就就此打住,沒想到李秘竟然真要去工部,這也讓蒙胄感到非常的敬佩。

李秘也不好再說些甚麼,甄宓等人也不消帶着,讓蒙胄領到了王恭廠這邊來,便讓蒙胄在外頭等着。

王恭廠位於京城西南隅,過了永定門,也不消走正陽門,直接從宣武門進去便是,不過宣武門太過惹眼,蒙胄是帶着李秘從西便門這樣的小城門進去的。

這地方原來叫做鑄鍋廠,乃是大明朝製造軍火的官辦工廠,裡頭主要生產火藥、槍銃火炮和鉛彈等等,守備多麼森嚴那也自不必說了。

李秘還未靠近,便讓守衛給攔了下來,雖然他穿着綠色的官服,但卻是一點用也沒有,畢竟是軍事重地,又豈是一般人能進去的。

不過李秘也早就有了對策,早先他率先進城來調查,爲了方便行事,總督莫橫欒給了他一道票,此時正好是用上了。

南直隸總督的朱票,到底還是有些用的,李秘順利進了大門,那守衛卻是將他帶到了工部軍器局。

這工部軍器局是工部下屬衙門,主官是軍器局大使,也才九品的官,但倚仗的是工部,誰也不敢小看了這大使。

然而讓李秘感到驚訝的是,到了這軍器局來,裡頭卻坐着一個太監,頤指氣使的,對李秘也是愛理不理。

李秘也不是第一次跟太監打交道,鎮守太監王沐德,甲字庫的太監李進忠等名號擡出來,那軍器局太監也好說話了,這才道出了緣由來。

原來他並非工部軍器局的人,而是內宮八局的太監。

內宮八局也就是兵仗局和銀作局、巾帽局和內織染局等宦官衙署,有掌印太監和僉書等職位,眼前這位不過是監工罷了。

兵仗局原來是朱元璋設立,用來製造皇帝儀仗隊和錦衣衛們所需的盔甲兵器以及一部分火器。

他們是獨立的衙門,也只爲宮禁服務,這些鎧甲兵器也是三年才造一次,不過是由工部具料和協助打造的。

而大明朝的火器早先並未投入軍用,只是用來充當儀仗,諸如禮炮之類的作用,所以也是兵仗局在製造。

不過後來大規模投入到軍中,才由工部軍器局來分造,但盔甲軍器九十多種,火器四十多種,全部用的是兵仗局的標準。

隨着火器的飛速發展,軍器局已經成了大明軍工最重要的一個衙門,然而王恭廠火藥庫卻由兵仗局掌管,而大明朝宦官爲禍,兵仗局漸漸也就把工部軍器局給蠶食了。

這工部軍器局大使才九品的官,可兵仗局卻有掌印太監和提督軍器太監等,哪一個都足夠壓死工部軍器局的人。

工部軍器局的火器大多輸出到神機營,供給各邊關使用,裡頭到底有多少油水可撈,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秘雖然拿着莫橫欒的朱票,但莫橫欒這樣的南直隸督撫,手不可能伸到工部軍器局來,更不可能讓兵仗局的太監俯首帖耳。

朱票騙騙門口的守衛也就罷了,進來這裡之後,李秘可不敢再拿出來,李進忠好歹是甲字庫的太監,據說眼下已經成了典膳,名號還是比較好使的。

不過這也僅限於套近乎罷了,真要說到要進火藥庫裡頭參觀一番,那監工太監便警惕了起來!

這工部軍器局或者兵仗局都不是尋常地方,也沒甚麼可看的,進去便是軍工機密,必定是居心不良,若不是李秘有官身,穿着官服,只怕早就讓這太監給抓起來了!

李秘本以爲是工部的人做主,連石崇聖贈予的那條“天龍八部”腰帶,都戴在外頭,誰知工部軍器局的人已經被兵仗局太監鵲巢鳩佔了,一時半會兒也是沒奈何。

李秘最後還是被趕了出來,沒讓這些人抓起來已經是萬幸,想要進入火藥庫,果然還是需要想別的法子,只好回到了住處。

武舉人入京參加殿試,這是從所未有的盛事,因爲沒有前例,舉行殿試就意味着皇帝要欽點出三甲來,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武狀元就要橫空出世,試問誰不期待?

所以整個京城也是熱鬧之極,這些武舉人們也是大受重視,不少高門大閥也都趁機拉攏,畢竟這次武舉有所不同,武舉人們極有可能直接下放到軍中,擔任基層軍官等等,往後可是前途無量的!

李秘也是武舉人,可惜這一切彷彿與他無關一般,他仍舊在想方設法進入兵仗局的火藥庫。

他也沒有再向莫橫欒尋求幫助,因爲莫橫欒這種級別的封疆大吏,本來就足夠敏感,若還窺視軍工機密,只能是惹火燒身,相信莫橫欒便是有心也無力。

事情也果真如李秘所預想的那般,離了蘇州城,到這京城來,以往的人脈關係都廢了,真真是寸步難行!

然而這些黃色海藻泥極有可能引發死傷兩萬人的絕世大爆炸,李秘又如何能輕言放棄!

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二十三章 二堂挺身獻謀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神仙打架小螞蟻第九十六章 溯本求源問及笄第一百六十章 更夫招供得新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倉惶奔逃又反擊第二百七十章 冶煉房中瞧仔細第六百零零七章 交關時刻有右離第五百七十三章 驅散黑暗光復拾第二百八十章 爲求存銀來挖地第三百七十章 通州驛館聽消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三百七十一章 商隊夾帶黃藻泥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手揭面引驚奇第一百零二章 靈堂前頭亂鬥起第五百七十章 解惑科道曉原意第三百七十九章 長老獻策偷天日第二十五章 倭寇細作短刀遺第三百四十二章 古怪侍郎又扯皮第三百四十七章 噬骨之痛最威利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莫名兇案又來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登門拜訪也堅毅第八十四章 天地爲棋人作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二百五十五章 鐵盔金甲銀鱗衣第三百七十三章 京城大院見鏢師第五百九十八章 懸在船頭有大義第三百七十一章 商隊夾帶黃藻泥第四百九十二章 果決出手敗忍士第四百四十一章 英雄少年出飛騎第五十二章 漏液報信出差池第四百一十七章 貞慎翁主衝動時第四十二章 隱匿牆外聽消息第一百八十六章 全修道人轉局勢第六百四十五章 人心難測堪爲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鷹揚宴前等送禮第五百六十七章 野廟山坡冷月低第二百九十八章 火槍圍殺生死時第九十四章 深謀遠慮贈官子第二十三章 二堂挺身獻謀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生高貴皇族裔第六十二章 無妄招災清白日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恃見識釋病體第一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上好對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左右隨行紅白衣第六百四十七章 縝密籌謀反間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懸在船頭有大義第四十五章 運用地圖巧分析第六百五十一章 亂民尋釁好轉移第一百三十三章 書吏強留四句詩第三百九十五章 言語拉扯爭端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生死決鬥共戮力第四百三十三章 詔獄深處審妖異第一百九十二章 針鋒相對爭大氣第五百九十一章 孤膽英雄急大義第五百零零二章 陰陽神道傳宗嫡第六百二十三章 邊鎮廉頗真老矣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四百九十八章 救人試探兩不遲第一百三十五章 聽君講述妖書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門深談陳年秘第三百六十六章 神鬼手段化印指第五百五十一章 驚天宮變勿慌急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三十七章 遊說推官尋強力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五百三十四章 光海君囚中救弟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士出品神仙器第六百零零九章 守陵小廟救內侍第二百五十六章 陣前斬馬威震敵第四十五章 運用地圖巧分析第三百五十四章 黃天蕩畔造神祗第四百三十一章 合巹之夜乾着急第六百零零七章 交關時刻有右離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久別重逢君可知第五百一十七章 趁亂救人看起義第四百一十一章 半夜無人被救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多方協調辦典禮第三百八十二章 啓祥宮中見萬曆第二十九章 守株待兔女夜襲第三百九十一章 應對後續連環計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十三章 見微知著巧辨屍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密之後仍是謎第五百四十一章 探親又有來謝儀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門深談陳年秘第七十二章 戚家胤營來護庇第五百三十四章 光海君囚中救弟第六百五十二章 三路齊備水下計第六百二十六章 寬甸六堡風雪疾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膛破肚得龍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追蹤鐵匠到礦底第六十三章 苟且男女逢場戲第三百零零八章 年節繁複無新意第二百九十四章 啓程前夜盜書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