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指點天下三分棋

徐庶還在等待李秘的答覆,表面雖然波瀾不驚,但內心卻是忐忑不安,畢竟李秘的最終決定,干係到蜀營往後能不能從李秘身上得到足夠的情報。

李秘其實也遲疑了很久,雖然他如今是名色指揮,手中權柄不算小,又結交了官場上不少人脈,皇帝也看重他,但李秘心裡卻非常清楚。

只要周瑜還在皇帝身邊,他李秘就只能是棋子的命運,周瑜是何等樣的人,皇帝雖然並不昏庸,可週瑜的危害,說不定比那些宦官還要可怕!

李秘一直想尋求力量來擺脫周瑜的操弄,也想爲自己留條後路,更希望有人能制約周瑜,讓他無法肆無忌憚胡作非爲。

雖然魏營也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經歷了李秘清洗蘇州城內魏營細作,活捉程昱之後,魏營的報復必然是接踵而至。

但李秘對魏營的行事作風並不是很欣賞,魏營只是想將李秘當成棋子,李秘也無法認可魏營的所作所爲,所以蜀營纔是制約吳營的最佳選擇!

想通了這個策略,李秘便朝徐庶道:“你在蜀營能做多大的主?拿多大的事?”

徐庶聽聞此言,也有些詫異,但很快就醒悟過來,想必李秘的條件該是不低,這是在討價還價,便朝李秘道。

“那就要看李大人具體想提甚麼要求了。”

李秘得了這話,便朝徐庶道:“其實你們夫婦隱居在虎丘已經沒太大的意義,發揮不了更大的作用,跟着我也同樣如此,與其東躲西藏,不如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如何個做法?”蜀營的人素來低調,這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他們是不會貿然出手的。

眼下週瑜掌控大局,魏營夾縫求生,蜀營正好坐山觀虎鬥,坐收漁人之利,主動攪合進去是非明智之舉。

徐庶乃是蜀營大軍師,權柄自是夠大,可對待這樣的問題,他也不得不謹而慎之。

這房裡雖然都是親信,但自己名色指揮的身份,知道的人越少,自是越好。

所以李秘便將徐庶請到了內室,開門見山地朝他說道。

“周瑜是個有大野心的人,他高舉廟堂之上,恣意妄爲,漫說你蜀營和魏營憂慮,便是我也放心不下。”

“蜀營一直以來韜光養晦的策略也是沒錯,頗有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意思,然而大軍師應該知道,策略沒有好壞,壞的策略用在對的時間,也是好策略,好的策略用在錯的時間,也只能適得其反,正所謂君子相時而動是也。”

“眼下吳營竊據朝堂,魏營自身難保,正是蜀營風雲並起的最佳良機,若蜀營一味保存實力,便要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了。”

“吳營勢大,一時無兩,魏營又有心報復,兩虎相鬥也確實必有一傷,但蜀營若等着坐收漁利,浪費了大好時機,卻不是好的策略,若能夠趁着雙方焦灼之際,主動出擊,將周瑜從廟堂上趕下來,這天下大勢便該是要改寫了。”

“你蜀營隱忍至今,可不就是爲了有朝一日厚積薄發麼?難道大軍師不認爲這個爆發的時機已經到了麼?”

“蜀營若繼續積攢實力,確實能取得一些優勢,但你需想到,周瑜站在皇帝身邊,手裡掌控着多少資源,即便分心去剿滅魏營,成長壯大的速度也絕對比蜀營要快。”

“若任由周瑜鬧騰坐大,魏營被滅之後,再也無人牽制,周瑜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會是蜀營,與其讓他逐個擊破,爲何不出手壓制?”

“我知道你們不願救魏營,但大軍師不妨想一想,你們真的能夠坐收漁利麼?又能夠收到甚麼利益?”

“魏營被剿滅,對吳營的好處絕計是最大的,蜀營若是運氣好,或許還能撿口剩湯來喝,但肉絕對會讓吳營給叼走,吃了肉的吳營再來對付只能喝湯的蜀營,你們的勝算又有多少?”

李秘之所以能夠有驚無險走到現在,就是得益於他超前的大局觀,雖然羣英會三方勢力並沒有出現在歷史記載之中,但李秘的大局觀卻能夠延伸到這上頭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便說不上真知灼見,也比徐庶這種當局者要更加清楚一些。

“請李先生賜教。”徐庶聽得李秘如此分析,也是恍然大悟,真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他們厚積薄發,總想着積攢足夠的力量,可他們到底低估了周瑜的擴張速度,有了皇帝陛下的支持,他們根本就等不到積攢厚實,就要面臨最後一戰!

他對周瑜知根知底,卻看錯了時勢,認爲魏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從沒想過形勢已經惡化到要進行最後決戰的程度。

即便是最終決戰,也是吳營和魏營的決戰,他蜀營還是能夠坐收漁利,但這個漁利對他們而言,價值已經不大了。

聽得徐庶對自己的稱呼從李大人變成了李先生,李秘也就有了底氣,此時朝徐庶道。

“與其讓吳營剿滅魏營,還不如從中作梗,給魏營留下一些種子,讓魏營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就好了。”

“魏營若是半死不活,對蜀營自是沒有致命的威脅,但破船還有三斤釘,魏營的人不斷向吳營尋仇報復,便能夠牽制吳營,蜀營次啊能獲得生機,纔有了與吳營進行最後一戰的實力!”

“你跟着我確實能夠隱藏身份,也能夠從我這裡推敲出不少有價值的情報,但大軍師的目光也太過短淺了些,格局還不夠大,眼前的蠅頭小利,又豈能與大局相提並論。”

“想必大軍師也該知道,我正在扶持袁可立等重歸朝堂,他早先是蘇州府推官,而後做了山西道的監察御史,今次我卻有八成把握能讓他起復爲官,而大軍師曾經做過漳州知府和福州知府,想要起復就更是容易了,大軍師可明白我的意思?”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大軍師迴歸官場,纔是最安全的策略,若大軍師能夠在朝中監控周瑜,你我裡應外合,還愁找不到吳營的致命破綻?”

李秘如此一說,徐庶也陷入了陳思,過得許久才輕嘆一聲,擡起頭來朝李秘道。

“人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是誠不欺我也,李先生對這天下形式格局分析精妙,頗有當年臥龍對策隆中,三分天下的風采,徐某人着實佩服!”

徐庶如此一說,便等於是認同李秘的提議了,李秘也是心頭歡喜,因爲他可不想羣英會蜀營的人整天跟着自己,而且還是大名鼎鼎的徐庶。

“那麼李先生認爲接下來該如何做?”

聽得此話,李秘也放心下來,朝徐庶道:“程昱眼下在你們手裡,用來跟我做交易,實在是大材小用,不若這樣好了,毛秋池是魏營的人,密謀攔截衛隊,解救程昱,卻因私怨,被提控案牘楊振帆虐殺,前任知府孫志孺洞玄識微,破獲兇案,並從兇案上洞察先機,破獲陰謀,而後聯合總督府,順藤摸瓜,一舉驅散兇徒,保住程昱,總督用人不疑,命孫志孺協助押解,你看如何?”

徐庶聽得李秘如此嚴密的計劃,也是心潮澎湃,不過他到底是個冷靜理智之人,此時擺了擺手,李秘道。

“這理由不錯,不過徐某在知府任上耽於商務,對偵查兇案並無建樹,說得太過反而不美,破獲兇案的功勞,李先生實至名歸,帶上總督也無可厚非,只消夠我說得過去便成。”

徐庶有功不搶,也是胸懷坦蕩,不過李秘卻也不想成爲焦點,橫豎皇帝陛下一定會知道他在次過程中的作用,這些個虛名,便是拿過來,也不好受用。

但徐庶卻接着說道:“李先生也不必多慮,不是徐某不居功,而是足夠進入朝堂就成,若是太張揚了,可就要引來周瑜的懷疑,反而適得其反。”

徐庶這等想法也是合情合理,李秘也就不再強求,伸出手掌來,與徐庶三擊掌立下誓言,這樁協議也算是徹底拍板了。

李秘帶着徐庶出來,便趕到總督府,說明了原有,當然了,李秘不可能將羣英會的事情也說出來,說辭固然是他與徐庶準備好的那一套。

總督莫橫欒聽說程昱遭劫,正心急如焚,嘴角都起了一圈燎泡,正打算差人往虎丘把李秘給尋回來。

畢竟押解程昱可干係到他往後的前途,他又豈能不上心?

這燃眉之際,李秘卻是帶回來這麼個好消息,他自然是歡天喜地,再聽李秘和徐庶連他那份功勞也算了上去,更是心裡舒坦,痛快答應了李秘的提議,讓徐庶加入了隊伍。

徐庶化名孫志孺,當過兩任知府,卻只有二十來歲,在官場上的風頭也曾經是一時無兩的,莫橫欒也有印象,橫豎已經提拔了袁可立一把,今次又是徐庶自己的功勞,順水推舟的人情,他沒道理不做,這事兒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這次危機也是有驚無險,莫橫欒對李秘更是倚重,徐庶回到虎丘詩會,又傳說李秘破案之能,文人們本對李秘不屑一顧,此番也是傳出些小名氣來。

加上理問所一下子死了兩個官員,整個理問所便只剩下李秘當家作主,一時間官場上也是有些不小的熱度。

莫橫欒也是緊鑼密鼓操持武舉府試的事情,李秘和趙廣陵仍舊養傷,理問所的差事全都壓在李秘身上,也無暇練功,便是武舉考試的日子來了,李秘的身子骨估計也無法恢復到能夠參加考試,自然也就放寬了心態。

也虧得有索長生,秦涼玉幾個的傷勢也是恢復神速,李秘又叮嚀索長生,一定要遏制厄瑪努耳的陰邪心態,雞毛蒜皮,雖然都是小事,卻也繁複,不得省心。

不過李秘倒也漸漸習慣了這種生活節奏,只覺着是眨眼間的功夫,二月已經到了末尾,湖泊與戰船之類的設施,也終於是順利完工,終於是要開始進入武舉府試的流程了。

第五百八十三章 神將酒女鬥心計第四百七十三章 終是得見老死士第六百三十四章 危難時刻同母弟第五百三十三章 陰陽神道藏王裔第二章 淺灘小蛟意崛起第五百九十二章 港口爆炸驚天地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開弓滅傲氣第五百二十八章 執迷不悟是崔氏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後查案無的矢第一百九十六章 堂上激辨傷風義第五百四十八章 簡在帝心折龍旗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人之前找道士第五百零零五章 陰陽宗子有嫌疑第三百九十七章 御賜飛魚大紅衣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三百六十一章 耿直同年有傻氣第二十八章 留宿別院遇詭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落馬裝傷有藥醫第三百四十八章 蜀營主腦大軍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甫驅邪之辯議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型對比鑑親子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第三十章 逼迫之下得樞機第四百四十八章 皇子之間的拼比第四十八章 全城搜捕掘三尺第一百八十七章 失散多年是孫侄第三百九十三章 舉世歡慶我獨寂第一百三十五章 聽君講述妖書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上好對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生死決鬥共戮力第二百六十章 冷宮老宅好耍戲第十章 深夜抓賊無收拾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軍又宣旨第三百七十五章 酒後失態記不起第三百零零八章 年節繁複無新意第二百七十二章 搜查住處無隱匿第二百八十三章 楚王帶路探王氏第三百九十七章 御賜飛魚大紅衣第三百七十四章 豪飲一碗英雄氣第三百七十九章 長老獻策偷天日第二百三十一章 資深郎中講蠱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陰鷙兄長贈謝禮第五十七章 情報確定大軍機第五十四章 再遇女鬼酣戰激第六百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準備齊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向南藩王邑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御書閣中又生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長生提點也無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圍困急禦敵第三百零零五章 悲傷漢子難放棄第五百六十二章 金陵故人相逢時第六百一十三章 不可告人之詭秘第三百六十六章 神鬼手段化印指第一百五十四章 官途艱難需隱逸第二百八十二章 楚王默而得啓示第三百一十七章 製造意外之暴斃第二百七十五章 吳帝六劍各玄奇第七十九章 與君對坐談辛秘第五百六十四章 吞書割舌有所指第五十七章 情報確定大軍機第三十六章 震懾全場揚心氣第二百九十二章 手札偷來實不易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人之前找道士第一百零八章 衙役道出真秘密第二百四十一章 難以接受的妾室第二百九十章 紅毛外援終來至第二百七十五章 吳帝六劍各玄奇第一百八十一章 怒海狂潮洗碧甲第六百三十二章 倉惶奔逃又反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線索中斷得啓示第四百零零八章 詭異房間散孢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圍困急禦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歸寧郡主與世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無敵艦隊引驚奇第五百零零一章 混亂陰陽有怪疾第七十章 老兒小輩共爭執第三百零零五章 悲傷漢子難放棄第六百二十章 朝中奸佞我先知第六百一十二章 同仇敵愾截逃逸第三百一十六章 心結盡去人樂怡第八十七章 捏造罪名除釘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堪回首是羞恥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迴歸縣衙接攤子第八十六章 同知鎮守請番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四百八十章 效仿故事做探試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堪回首是羞恥第三百零零四章 高效辦案又接起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仇得報終不遲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屬國度有來使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牢圍堵老狐狸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奪第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各司調查蛟龍事第四十四章 暫告段落稍歇息第六百五十一章 亂民尋釁好轉移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問死因不合理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戰過後勤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