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堂上激辨傷風義

衆人沒想到盧武泰竟然在吃魚之前,身體狀況便已經如此糟糕,心中也有些起疑,但照着李秘的意思,盧武泰難道還會被一枚船釘害死不成?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啊!

讓一枚船釘紮了腳底板會死,和吃了鈰魚而死,是人都知道該相信哪一個!

然而李秘面對這些質疑和嘲諷,卻不爲所動,朝衆人解釋道。

“諸位可莫小看了這一枚釘子,這海船上的釘子,風吹水打,容易生鏽,而被生鏽的鐵器所傷,很容易患上一種病,這種病名喚破傷風,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是會要人命的!”

“破傷風?這是什麼病?”

“可沒聽說過這病啊……”

“只怕又是他胡編亂造,在座可用精通歧黃之術的同僚?”

李秘心中其實也沒底,因爲他不是專業醫者,對醫學發展史也並不瞭解,尤其是古代西醫,他更是瞭解不多。

所以他也不敢確定古代是否又破傷風這種病症定義,畢竟破傷風是由病菌引起,李秘所瞭解的都是西醫的定義和治療法子。

果不其然,李秘這一開口,趙炎陽和範榮寬頓時便坐不住了。

“李秘,我知道你關切自家師父,但你好歹也是個巡捕,如何能夠胡亂攀扯這些沒有的東西!”範榮寬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李秘三番四次在這裡攪局,他正愁無處發泄自己的鬱悶與憤怒呢!

然而李秘卻搖了搖頭,朝範榮寬道:“大人有所不知,這破傷風乃是病菌引起,便是再小的傷口也足以要命,彼時傷口流血或許少,稍感疼痛,繼而腫脹,可很快就會頸項牽強,轉側欠利,粘鉤吞嚥都困難……”

“若得了破傷風,肌理牽扯,會呈苦笑面容,神昏目閉,抽搐陣發,時呈角弓反張,高熱、昏迷、抽搐不止,喉痰聲若曳鋸,最終會因爲窒息而身亡!”

李秘將具體病症說道出來,那長隨翟遠堂也是心頭大驚,沒想到李秘竟如親臨一般,彷彿他親眼見過盧武泰的症狀一樣!

“總捕所言竟字字句句與把總的徵兆吻合!”翟遠堂是盧武泰的貼身長隨,對盧武泰的狀況最是清楚,此時他如此驚呼出聲,可見他已經是徹頭徹尾地信了,衆人也難免有些猶疑起來。

這破傷風又叫四六風,之所以得名四六,是因爲感染了破傷風之後,通常會在三到七天的時間內發作,病情急劇惡化,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也是會要人命的!

而這病症爆發的時間也因人而異,有些情況下二十四小時內爆發的也都有,因爲破傷風而暴斃的案例也不是沒有。

這盧武泰已經出現症狀好些天,只是很多人都誤以爲是暈船暈浪,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是破傷風。

若真如李秘所言,有這種病症的話,只怕還真是因病而暴斃的,畢竟鈰魚大家都有吃,可大家都沒事,獨獨死了個盧武泰,若果真有其他原因,衆人還是非常樂意相信的。

只是問題就在於,他們不是專業醫者,古時醫師也是代代相傳,因爲門戶之見等原因,醫學知識普及極其有限,尋常人根本就接觸不到這些。

而士農工商軍匠皁的社會等級,也註定了醫者是社會地位比較低下的人羣,雖然救死扶傷,但其實郎中的社會地位並沒有想象之中那麼高。

尤其在這個科舉考試已經完全成熟,讀書成爲平民乃至於許多大戶人家子弟出頭的唯一出路之時,瞭解醫學知識的人也就不像想象之中那般多了。

李秘將破傷風的各種徵兆與症狀,乃是於大概的發病機理都解釋了一遍,衆人也如同聽了天書一般,有人感到驚訝,不知李秘爲何會知曉這些,但更多人則開始質疑。

問題說到最後,無非只有一個。

若果真有這個病,便是包括趙炎陽和範榮寬,都是樂意接受的,畢竟盧武泰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吳惟忠的手裡,怎麼說出去都是不好聽的,會給今次的行動蒙羞,他們的功勞只怕也要減半。

再者,單憑一個廚娘一個仵作,就想將吳惟忠這樣的人扳倒,也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雖然他們都樂見其成,但無論趙炎陽還是範榮寬,心底終究還是相信吳惟忠沒有殺死盧武泰的動機。

所以現在的狀況又變成了,真有破傷風這個病的話,他們就相信李秘,可如果證明李秘是胡編亂造,那麼他們寧願相信吳惟忠是兇手。

李秘也是仔仔細細地解釋,甚至包括舉例說明。

這古代缺醫少藥,尤其是戰亂年代,冷兵器時期的戰爭,士兵受感染而死佔了絕大部分比例,也就是說,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其實不是很多。

大部分人都是因爲在戰場上受了傷,得不到足夠的治療,感染引發重疾,最終病死的。

三國時期,動不動就發箭瘡而死,便是周瑜,也是長了背瘡纔沒了的,這些便都是感染造成的。

而因爲刀劍鐵器所傷的緣故,破傷風又佔據了感染人羣的很大一部分。

李秘列舉這個例子,衆人就很容易理解了。

若他們是處於盛世時期,倒也不容易想象,可大明朝萬曆年間倭寇橫行,漫說軍士,便是沿海百姓都深受其苦,對戰爭是一點都不陌生的。

可在場並沒有醫者,李秘只能將仵作叫了過來,只是那仵作只管收拾死人,對醫治活人也是沒轍,軍醫倒是有不少,趙炎陽又將軍醫都叫了過來。

只是古時醫師的社會地位本來就不高,而軍醫根本連醫師都算不上。

這些軍醫只是負責包紮接骨之類的活計,對內科醫理根本就一無所知,在古時,外科醫生是不算醫生的,跌打損傷金創之類的,都是江湖遊醫的勾當,那是上不得檯面的。

這些軍醫雖然經常接觸到破傷風的案例,畢竟受傷軍士時常會出現李秘所描述的那些症狀。

可他們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敢冒失地肯定李秘所說的這個病,只能說李秘所言他們是見過的,至於到底有沒有這個病,也沒有哪個軍醫敢站出來力挺李秘。

爭論到了這個節骨眼上,也陷入了僵局,大家其實已經接受了李秘的說辭,但沒有明確的證據來證明這個病的存在,就不能將之當成破案的關鍵。

李秘也是急了,分明就是這麼個情況,卻又拿不出有力的證據支撐,這也使得他更加明白證據爲王的道理,只有拿出切實的證據來,才能讓人心服口服而無話可說!

正當李秘一籌莫展之時,一直沉默着的周瑜卻開口了!

是的,這位一直想要收服李秘的周瑜大都督,在李秘三番四次不按常理出牌,打亂他謀算的情況下,今番也讓李秘驚詫了一回,他竟然站了出來,還給李秘帶來了證據!

“其實李總捕所言之破傷風,是確有其病的,病徵也誠如李秘所言,《太平聖惠方》中有曰,夫刀箭所傷,針瘡灸烙,折筋骨,癰腫瘡痍,或新有損傷,或久患瘡口未合,不能畏慎,筋邪治一切破傷風急,口噤而四肢抽掣,身體強直,口噤不能開,四肢顫掉,骨體疼痛,面目喝斜,此皆損傷之處中於風邪,故名破傷風是耳。”

周瑜如此一說,衆人也是驚歎不已,原來還真有這麼個病,而且醫書上的記載也與李秘適才所言一般無二!

“沒想到都督連岐黃經典也都爛熟於心,實在讓人佩服,只是大都督並非醫者,又是如何知曉這些的?”趙炎陽和範榮寬也不由佩服起來。

雖然他們早就見識過周瑜的無所不知,但李秘道出如此偏僻冷門的暴斃之症,這周瑜竟然還真懂,難道這世間就真沒有難得倒他的問題?

周瑜也是少見地自嘲苦笑,許是他向李秘展現出了友善來,又許是李秘不想照着他的思路走,此時李秘也說了一句。

“因爲你們的周瑜大都督,可不就是因爲背傷發了破傷風才死的麼,衆位若是不信,可以看看大都督的後背,只怕該留有疤痕的。”

李秘如此一說,衆人也是詫異萬分,此時纔想起,是啦,周瑜大都督可不就是因爲這個病才死的麼,也難怪他對此分曉得如此清楚了!

只是李秘所言也太過隨意,在場之中還是相信周瑜大都督身份的人多一些,甚至於絕大部分人都相信周瑜的身份,他們對周瑜敬重崇拜都來不及,誰又敢讓周瑜寬衣解帶,讓他們去看周瑜的後背?

如此一來,倒也無人應答李秘的說話,李秘多少也有些尷尬,便朝史世用投去眸光,眼中意味也是不言而喻,如今李秘的說辭是站得住腳,只消有分量的人提出來,這事情也算是解決了,案子清楚,吳惟忠也就不必在作那階下之囚。

史世用自然知道李秘的用意,而這件事也誠如李秘所言,引出破傷風這個病症之後,盧武泰因破傷風而死的可能性,便比吃鈰魚中毒的可能性要大了。

“周先生所言不差,普濟方中也有記載,言稱新有損傷,或久患瘡口未合,不能畏慎,觸冒風寒。,瓦斯風邪從外所中,始則傷於血脈,久則攻於臟腑,致身體強直,口噤不開,筋脈拘攣四肢顫掉,骨髓疼痛,面目斜,如此之間便致難救,此皆損傷之處中於風邪,故名破傷風也。”

“由此可知,李秘所言有依有據,盧武泰百戶的真正死因,想來便是破傷風了,當然了,若諸位大人還想查證,也不是沒有辦法,便如李秘早時所言,掘墓開棺,知曉查看盧武泰腳底板傷口,據其邪毒紋路來推測,也能看出個究竟的。”

史世用如此一說,衆人就更是相信,只是他們心中也難免震驚,李秘從一開始就提出要掘墓開棺,難道說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懷疑盧武泰是因此而死的?

關注公衆號:清香書城,領免費看書福利

第五百六十章 且琴且歌血路疾第四百七十一章 角樓坍塌魂飛兮第二百九十九章 京城百戶生血氣第五百二十七章 遭遇打臉反脣譏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起火滅追蹤遲第六十七章 薄命奴婢猶傳紙第六百三十七章 抵達京城宣召急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名之輩千秋義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參龍神機第八十六章 同知鎮守請番子第五百八十章 島府親衛頻巡視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屬國度有來使第三百七十三章 京城大院見鏢師第二百八十章 爲求存銀來挖地第五十四章 再遇女鬼酣戰激第三章 巧扮學徒探女屍第二百八十八章 推心置腹交老底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嫗滿身江湖氣第一百七十八章 與君踐行別五里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三百八十四章 冷宮神堂訪妃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墜入深淵幾近死第一百零四章 搜索船舷查標記第六百一十二章 同仇敵愾截逃逸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二百一十四章 威懾羣雄顯霸氣第二百六十一章 鬧鬼別院在舊時第三百七十一章 商隊夾帶黃藻泥第三百六十九章 塵埃落定各歡喜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脯毒士手捧日第二百二十五章 求助知府聽私密第四十二章 隱匿牆外聽消息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商討出使見舊識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二百零二章 賦閒衙門又新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宴會散去且暫避第五百九十五章 邂逅船尾滿天姬第三百六十五章 解惑終究需驗屍第一百八十九章 揭破醜聞引鋒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草鬼婆子出人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開弓滅傲氣第一百零七章 長途跋涉探養濟第六百零零九章 守陵小廟救內侍第三百六十章 恰逢鷹揚鬧缺席第六百零零三章 國本之爭兩皆是第五百六十章 且琴且歌血路疾第三百五十一章 魚龍蔓延幻術師第一百七十五章 故作惆悵實伏擊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來報定大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成長之痛苦意義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複至極之朝儀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撼宗師一圖紙第五百一十九章 遭遇圍殺背龍旗第一百五十四章 官途艱難需隱逸第三百三十四章 梟雄末路遭反噬第八十章 近水樓臺得君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帝醒來要託遺第四十二章 隱匿牆外聽消息第九十五章 堅持己見查到底第一百零三章 辨別毒草復起死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一百七十七章 迴歸蘇州又出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世子張揚又泄氣第六百零零八章 倒成閒人無所事第四十三章 暗夜激鬥女探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出樊籠名右離第三百六十八章 黑白分明固心志第五百二十八章 執迷不悟是崔氏第五百九十七章 翻攪風雲誰獲利第八十章 近水樓臺得君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得脫水道心歡喜第六百四十四章 縝密推斷白骨屍第十七章 卷宗暗藏敵奸細第二百零七章 墓室內部空氣稀第一百三十八章 驛站五色肉糯米第四百七十七章 箇中內情俱已知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二百二十七章 尋找故舊失交臂第四百二十九章 琢磨不透帝王意第二百五十五章 鐵盔金甲銀鱗衣第五百七十八章 爲求震懾不姑息第三十七章 遊說推官尋強力第五百零零一章 混亂陰陽有怪疾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開弓滅傲氣第五百八十章 爲着大局把圖刺第二百零五章 拷問之下出真知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見如故趙氏裔第六百三十二章 緊隨敵軍暗虎視第六百零零六章 爲求萬全互透底第二十五章 倭寇細作短刀遺第四百九十三章 蠱師蟲師或雪姬第三百二十二章 洛河龍女埋湖底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官送來御賜衣第一百九十章 名色指揮稱傳奇第三十七章 遊說推官尋強力第三百一十八章 開春府試又在即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膽求證見轉機第二百九十二章 手札偷來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