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書吏強留四句詩

李秘本以爲自己能夠躲過這次的詩詞大會,誰知道王士肅最後還是沒有放過他,而且爲了讓李秘參與進來,竟然挑選了出海剿倭的主題!

若是傷懷詠歎之屬,李秘也是捉襟見肘,可在軍旅題材方面,李秘卻並非無計可施!

聽得王士肅的嘲諷,李秘也笑了,朝王士肅道:“王公子果是虛懷若谷,待人體貼,小弟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平日裡也不敢胡謅亂吟,但有感於我朝官軍同仇敵愾,熱血上頭,確實作了一首打油詩……”

衆人聽得李秘如此說道,也都有些驚愕,而後卻是滿心的冷笑和嘲諷。

若是李秘順着王士肅的意,就這麼喝下這杯酒,倒也無人看不起他,畢竟他是胥吏,界線劃分開來,衆人也就明瞭了。

可李秘在這件事上要打腫臉充胖子,衆人可就不樂意了!

他們可都是十年寒窗纔有了今時今日的才情和名聲,李秘不過是個捕快,說他是胥吏都擡舉他了。

胥吏起碼還能在縣衙裡頭當書手和貼目,能寫會算,甚至不少胥吏都有着秀才的身份,而李秘根本算不上胥吏,認真計較起來,他與讀書這回事兒,根本就沾不上一絲邊兒!

李秘若是知情識趣,就坡下驢,衆人也就認爲情有可原,可如今他竟然說自己作了一首詩,這就有些大言不慚了!

難道詩是這麼好作的麼?

豈不聞盧延讓有詩云: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至於唐時賈島,因爲“推敲”二字,更是廢寢忘食,苦吟不輟,斟詞酌句方能成就經典,又豈是李秘這樣的庸俗下人可以沾碰的,這簡直是對詩詞的侮辱,也是對他們這些文人雅士的不敬!

“李捕頭,這吟詩作賦的事情,交給吾等便成,來來來,咱們還是喝了這杯酒吧。”

“對對對,李捕頭,來,我也與你喝了這一杯,遙祝我大明將士凱旋而歸!”

“哼!也不看看自家斤兩,是人就能吟詩作詞?那還要我等寒窗十年作甚,真不知天高地厚!”

“賢兄且噤聲,此子並非常人,自有超常之處,只怕肚腹真有三兩墨水,也猶未可知,又何必如此計較……”

“文友兄所言甚是,豈不聞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人看起來也並非庸俗之輩,談吐有度,舉止得體,興許有些個意外之喜呢?”

衆人有勸說的,有議論的,有憤慨的,也有理解的,當然了,也有好奇的。

比如首席之上的張孫繩和羅儒望,尤其是羅儒望,在他看來,李秘連他們的教派都一清二楚,甚至連他在教中是樞機助祭都知道,這年輕人必是博學之人,又豈會不懂吟詩?

然而簡定雍卻是知道李秘底細的,李秘雖然破案有料,偵查是好手,甚至拳腳也不賴,平日裡也是奇思妙想,天馬行空,可吟詩作賦這種事,李秘可是從未展現過的!

簡定雍到底也是文官出身,在這件事的立場上,與在場絕大部分文人雅士是一致的。

所以他也朝李秘道:“李秘,你也不必勉強,我知你有心便好。”

李秘見得此狀,也呵呵一笑道:“既然明府也這般說,那小人也就不必獻醜了,這杯酒我喝了。”

衆人見得李秘如此,才鬆了一口氣,彷彿總算是保住了文壇的清白一般!

王士肅見得此狀,也是哈哈大笑,說了幾句安撫的話,便點了下一個人,彷彿少了李秘來攪和,又成了文壇盛事一般!

羅儒望到底是有些失望的,不過他是個“外來和尚”,素來保持中立,也不好替李秘說話,見得李秘趁着別人出去方便而黯然離席的背影,羅儒望也難免輕嘆。

張孫繩距離羅儒望最近,見得如此,也朝羅儒望問道:“神甫何以如此?”

羅儒望也不瞞這位府尹大人,畢竟他在南京的傳教,全都依賴這些官員來支持,便如實相告道。

“這是一位可敬的年輕人,受到如此鄙夷,實在讓人嘆息……”

張孫繩雖然也是文官,但他在雲南擔任過布政使司,雲南那地方教育程度相對落後,少數民族聚居,科舉成績也不比內地,文風也沒那麼昌盛。

張孫繩也時常受人鄙夷,總覺得他與蠻夷生番走得近了,便失了文人的風流。

此時聽得羅儒望這發自肺腑的言語,對李秘也有些同情起來,不過他到底是身居高位的人物,惋惜歸惋惜,同情歸同情,不知道李秘詩作水準之前,也不可能把李秘給拉回來。

若李秘詩詞不過關,把他拉回來,不過是再次羞辱他罷了。

見得張孫繩不言語,坐在王士肅席邊的鄭姑娘,此時也暗喜起來,今番表哥可算是奪回了風頭了!

李秘此時已經走到門口,卻刻意慢了下來。

他心中已經準備好了詩詞,又豈能不拿出來用一用!

雖然王士肅和那些個文人把他拒之門外,但並不代表就這麼算了!

因爲門口還有一羣人在等着呢!

這些都是衙門裡的書手,專門負責記錄與會情況,將這些個文人墨客在宴席上的詩詞都給記錄下來,傳抄出去,待得宴會結束,也是要將“詩集”發給賓客,人手一份,也算是一種文化交流與分享。

誠如王士肅等人所想,李秘是個捕快,便是胥吏都不算,這些胥吏可是認真讀過書的,所以見得李秘出來,他們必定會藉機奚落!

李秘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才順勢而爲,沒有再強求要吟詩,自己若是強出頭,也就沒那個必要了。

果不其然,李秘放慢腳步,那些個書吏紛紛擡起頭來,眼中滿是奚落鄙夷,幸災樂禍之意也是掩蓋不住。

地上的蛤蟆不會嘲笑天上的仙鶴,只會欺負比自己還要醜的蛤蟆。

這些書吏算不上文人,比不得王士肅等人風流倜儻,可卻非常樂意嘲笑李秘,甚至落井下石!

李秘當上總捕,那是實至名歸,但終究是資歷太淺,統共才當差多少天?

即便他把邢捕頭和錢師爺等人都比了下去,這些書吏們對他也不敢不服,但在這件事上,書吏們可就抓住機會了!

“李總捕,照着大人的意思,宴會上的墨寶都需要留下來,適才總捕腹有詩書,雖然沒能當場揮灑,但若能夠記錄下來,也算是與有榮焉,總捕說是也不是?”

事情也正如李秘所料一般,不過此時李秘也故作爲難,朝衆人道:“如此這般,着實有些不好吧?”

書吏們只覺得李秘心虛,又在一旁勸說,李秘只好故作勉爲其難,伸出指頭來,便沾上了墨汁。

他實在不習慣用毛筆,有些事情也是強求不來,他又沒精力去練字,只能用手指沾墨了。

衆多書吏見得此狀,心頭更是嘲笑得飛起,心說連抓筆都不會,要用指頭來寫字,還妄想在宴會上吟詩?

然而等他們看着李秘寫下這四行詩句之時,他們頓時沉默了!

但見得李秘的手指飽蘸墨汁,在偌大的紙上走了龍蛇,雖然李秘毛筆字不行,但他的硬筆書法卻是剛健蒼勁!

這軍旅題材的豪邁詩作,配上手指寫出來的硬筆書,可比軟趴趴的毛筆,要更顯鐵血!

李秘所借用的,乃是鑑湖女俠秋瑾的一首詩,雖是女俠,但詩作卻鏗鏘有力,豪氣干雲!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衆多書吏一字一句念下來,只覺得渾身熱血沸騰,胸中有股豪氣激盪難平!

在看李秘,此時按住腰間寶刀,灑然而去的背影,真真是讓人心折萬分!

沒有人會懷疑李秘,因爲他腰間有寶刀,因爲今次是出海剿倭,後頭那句灑去猶能化碧濤,前後都有押題,非常的切合,簡直就是李秘量身定作的!

書吏們經過了短暫的寂靜之後,頓時一片譁然,王士肅等人雖然仍舊在繼續,但其實也有暗中看着李秘離開,如此他纔有成就感。

然而此時書吏們的騷動,很快就引起了宴會這邊的注意,簡定雍當即皺了眉頭,朝書吏們呵斥道。

“吵吵鬧鬧,失禮人前,成何體統,本官平日裡是如何教導你們的!”

衆書吏聞言,頓時安靜了下來,簡定雍覺着這樣會讓賓客認爲自己調教無方,便問了一句:“到底出了甚麼事,讓爾等如此失態?”

那爲首的書吏捧着墨跡未乾的那首詩,走到宴會廳當中來,朝簡定雍道。

“適才……適才我等讓李總捕,留下了……留下了一首詩……”

衆人聽得此言,也是一片譁然,本以爲李秘已經死心,本以爲他們保住了文壇的清白,豈知這些書吏卻自作主張,終究還是讓李秘的作品留了下來!

“爾等果是胡鬧,還不退下去!”簡定雍也是怒叱道。

然而首席上的張孫繩卻擡手道:“哎,簡大人,既然都留下來了,讓大家看看也無妨的。”

“這……”簡定雍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是。”

簡定雍惡狠狠地瞪了那書吏一眼,而後接過了那張紙,本只是渾不在意地掃了一眼,豈知他心胸陡然一緊,整個人都說不出話來了!

驚愕了片刻之後,簡定雍也是雙手顫抖,連同那張紙都顫抖起來,嘴角露出笑容來,在場之人誰又看不見?

“簡大人?簡大人!”張孫繩也是急了,催促之下,簡定雍才連連稱是,卻是將那首詩高高舉了起來!

那一刻,他彷彿在炫耀一般!

第五百一十二章 推敲家紋探義士第四百五十三章 勸降不成也和氣第九十三章 糾結海圖做交易第九十四章 深謀遠慮贈官子第五十三章 奔走小廟稍整飭第五百一十七章 趁亂救人看起義第三百九十章 無恥閣臣返聖旨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三百四十一章 御書閣中又生事第二十七章 司吏盡訴心中疑第一百三十八章 驛站五色肉糯米第三百四十三章 同道中人之剖析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七十九章 與君對坐談辛秘第五百一十四章 營中相見謀密計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戰啓幕炮聲急第四百三十九章 偶得甄宓死回生第五十章 對峙奸宦比氣勢第五百八十八章 無敵艦隊引驚奇第四十四章 暫告段落稍歇息第六百三十二章 緊隨敵軍暗虎視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撼宗師一圖紙第一百五十九章 僅剩的噁心痕跡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三百零零零章 楚王馳援也及時第六百二十六章 寬甸六堡風雪疾第三百三十九章 宗伯府尹共調劑第一百三十五章 聽君講述妖書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抵達應天見利奇第四百五十二章 三人對飲攻心計第六百四十一章 新舊閣老提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宅火場無底細第一百三十二章 令官好心或惡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太平界裡香迷迭第三百一十章 嘗聞虎丘夫婦奇第四百九十八章 救人試探兩不遲第六百一十八章 及時抵達兵戈止第五百三十九章 靜修山中無月日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來報定大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靜修山中無月日第三百六十一章 耿直同年有傻氣第二章 淺灘小蛟意崛起第五百四十三章 通政太常來牽制第六百三十九章 值廬之夜聽鉅細第四百四十章 青雀出擊顯兇戾第六百二十九章 拷問俘虜備戰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往日袍澤重來此第四百四十七章 得食龍麝來救急第五百八十九章 無奈大計捨生義第三百四十九章 蜀營徐庶提協議第六百三十九章 值廬之夜聽鉅細第四百一十六章 翁主姬女巧藏匿第二百三十二章 康家老君亂曲直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昌邊境黑營地第三百三十三章 舊友馳援也及時第一百九十八章 知縣都督敘舊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應對後續連環計第七十八章 巖洞庫藏有珍稀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見如故趙氏裔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二百九十七章 營地合圍盡箭矢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一百三十五章 聽君講述妖書事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之間的對峙第六十二章 無妄招災清白日第五百七十三章 驅散黑暗光復拾第五十五章 情報送達緊聚議第五百五十四章 都督逃命局未知第三百七十二章 繁華京城首善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秋高圍獵壯膽氣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英會之大來歷第二百一十三章 窩囊秀才生骨氣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監國功臣徙第四百九十八章 救人試探兩不遲第二十三章 二堂挺身獻謀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與君踐行別五里第五百一十五章 運籌帷幄有珠智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五百一十二章 推敲家紋探義士第四十章 馬王爺廟玄青子第四百四十章 青雀出擊顯兇戾第五百八十七章 沿途破壞登新地第一百一十八章 線索中斷得啓示第六百二十九章 拷問俘虜備戰事第三百五十章 指點天下三分棋第六百五十一章 亂民尋釁好轉移第四百零零二章 難得清閒又來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守太監來勸止第二百九十七章 營地合圍盡箭矢第四百六十章 凡事暫安征程啓第六十三章 苟且男女逢場戲第一百九十章 名色指揮稱傳奇第七十三章 官船逆流多瑣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屬國度有來使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十屍身難確實第一百六十章 更夫招供得新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難民進堡亂象起第五百八十七章 沿途破壞登新地第二十章 紅錦匣中黃金絲第五百零零九章 前田利家亦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