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因緣際會世家子

這公子哥所言也着實不差,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首,古言也誠不欺人,李秘也未曾想到,這無禮闖進來的四個人,竟然還是範重賢的舊識,且看這架勢,竟還想替範重賢出口惡氣的模樣!

不過李秘也不慌不滿,漫說是範重賢的友人,便是早先不知情,李秘不也將他們駁斥得無言以對麼?

人也常說了,這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能跟範重賢這等人如此親近,這公子哥又能好到哪裡去?

官宦人家難見真情,更何況這些個紈絝你來我往不過是酒色財氣,都是坑瀣的狐朋狗友罷了。

秋冬見得此狀,生怕李秘吃了虧,趕忙幫着李秘解釋道:“王公子,李大哥與範公子也是有些誤會的……”

那公子哥也是一臉厭煩,鄙夷地擡手,朝秋冬道:“秋冬,你是個好丫頭,何必伺候這樣的人,我王士肅雖然浪蕩浮誇,但素來恩怨分明,最是見不得兄弟受人欺負,今日且看我如何教訓這惡奴!”

“你說你叫王士肅?”李秘聽得此名,也不由心頭驚詫,沒忍住問了一句。

那王士肅也是得意,朝李秘冷笑道:“怎麼?你聽說過本公子的大名?若是聽說過,便該好好給我範賢弟賠禮道歉,說不得本公子還能饒過你這一回!”

李秘對此卻充耳不聞,繼續問道:“你父親可是太僕寺卿、南京禮部尚書王世貞?”

王士肅聽得李秘問話,不由大怒,朝李秘道:“你個低賤的捕快,也敢口呼家父名諱,範賢弟所言不差,你這賤人果是不通情理的可惡之人!”

那鄭姓姑娘見得秋冬一臉擔憂,此時也從中調和,朝李秘道:“你這人倒也有些見識,不過姑父已經卸任太僕寺,眼下也不是禮部尚書,而是禮部侍郎,只是朝廷已經準備讓他做尚書了,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倒也有些討喜了。”

李秘聽得如此,也是搖頭嘆氣。

早先已經說過,李秘最喜歡看各種罪案,除了那些個西方風格的推理探案小說之外,他自然也不會放過古時的那些個冤案奇案,諸如《施公案》之類的古言小說,也是一本都沒拉下。

在他印象之中,大明朝中後期可是冤案頻發的,畢竟朝廷陰暗,官場腐敗,冤案也就少不了的。

而到了這萬曆年來,他也常常回想關於萬曆年的一些史料記載,想要當大明朝第一神探,自然不能不做功課。

在這萬曆年中期,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江南世家子弟“謀反”的冤案了!

萬曆年中期,日本侵略朝鮮,朝鮮王李吆只能向大明朝求援,國朝之內也是民聲四起,世家子弟也是閒得發慌,如同後世年輕人嚮往軍營,喜歡玩槍一樣,這些世家子弟也開始舞槍弄棒。

援朝軍隊的副總兵祖承訓領兵作戰,在平壤吃了敗仗,消息傳回來之後,東南地區便引發了恐慌,地方官府紛紛組織民團,一些個世家子弟也是磨拳搽掌。

這王世貞是個極負盛名的,兒子王士肅也與父親一般,有着極強的使命感,便首先提出了要練兵講武,尤其是水戰和海戰。

這些個世家子弟們白天沒卵事,晚上卵沒事,閒得發慌,總覺着英雄無用武之地,巴不得天天打仗,好讓他們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

如今見了王士肅帶頭,風光到不行,也都紛紛效仿起來,竟然掀起一陣講武演練的風潮來,他們招募鄉勇,整日裡鮮衣怒馬耀武揚威,真真是英姿颯爽到飛起。

可倭國人到底是沒有打過來,到了第二年,防海御倭總兵李如鬆幫助朝鮮取得了大捷,連倭國人都投降了,自然也就不會有戰爭了。

然而這些世家子卻仍舊樂此不疲,整日裡戎馬刀槍,橫行鄉里,此時也漸漸變了味兒,與其說是愛國,不如說是炫耀。

要打仗之時,你這麼做也沒甚麼大問題,如今仗都打完了,你們還這樣,是不是想要造反?

於是有人便將這個事情捅到了江南十府的巡撫朱鴻謨那裡,這位巡撫便差遣手下去調查。

手下的胥吏平日裡是受慣了這些世家子弟欺負的,對於這些世家子弟張揚跋扈橫行鄉里早就看不慣,便大家一起商量,要給些顏色給這些世家子弟們看看,好讓他們收斂一些。

於是胥吏便報告巡撫,說這些世家子弟看起來是要造反了,巡撫當即就把王士肅等一衆世家子弟給抓了起來,上報了朝廷。

這朝廷判罰下來,雖然這些世家子弟憑藉着父輩有功或者有蔭,多少能躲過去,但還是有不少被問了死罪。

後來發現這只不過是個冤案,想要挽回卻已經來不及,這些個世家子弟也沒經受過甚麼打擊,很多都死在了牢裡,便是王士肅也驚嚇過度,雖然被放了出來,但不久就病死了。

因爲講的是冤案,所以李秘記憶尤其深刻,這王士肅便在自己的眼前,而且竟然還是範重賢的死黨,要來整治他李秘,他又豈能不驚訝!

此時看來,這王士肅果是世家子弟做派,眼高於頂而目中無人,身邊帶着武士,雖與李秘素無仇怨,竟要講義氣地幫範重賢找回面子出惡氣,估摸着這案子也是咎由自取了。

若是別個,李秘難免要提個醒,可這王士肅如此傲慢無禮,李秘也沒這個心思,不過想起此案牽連甚廣,又是王士肅帶的頭,若沒有王士肅,別的世家子弟也不會效仿,所以李秘終究有些心軟了。

其實王士肅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社會家國使命感,與他的家族也有着莫大的關係。

他的父親王世貞是個文才,十七歲中秀才,十八歲考了舉人,二十二歲便考中了進士,又擔任大理寺左丞、刑部員外郎等,後來有事按察使,而後是巡撫,可以說都是官運亨通平步青雲的,後來又獨領文壇數十年。

只是他父親是個正統文人,看不慣主張變法的張居正,因爲得罪張居正被罷黜,到了張居正死後,才起復爲官,擔任應天府尹和南京兵部侍郎等官職。

而王世貞的父親王忬也是名臣,生於正德年,死於嘉靖後期,因爲“庚戌之變”而立下奇功,連升五級,後來又任由俞大猷、湯克寬和盧鏜等名將,在普陀山大破倭寇,不過當時因爲得罪嚴嵩而被捕,第二年就被殺死了。

如此說來,或許有人不太理解,這麼說吧,李時珍寫完《本草綱目》之後兩年,都未曾找到出版商,願意刊印發行這部驚世藥典,而後他帶着這部書,找到了王世貞。

王世貞這樣的文壇巨擘,自然看得出這部鉅作的價值,便給這部書作了一篇序,還贈了李時珍一首詩,鼓勵他,讓他耐心等待。

也正是因爲王世貞這樣的大文豪作了序,《本草綱目》才得以出版,不過這部煌煌鉅作花費了十幾年纔出版成功,李時珍沒見到這一刻就已經老死了。

當時李時珍並沒有那麼大的名氣,而王世貞已經是名滿天下,可他卻仍舊如此平易近人,沒有任何架子,願意幫助李時珍,只是純粹出於對文化與才華的賞識,可見王世貞是有大家風範的。

王士肅在這樣的名門望族之中成長,顯然沒有遺傳和繼承父親的溫文儒雅和平易近人,不過他對倭寇有着先天的仇恨,後來帶頭講武練民團也並不奇怪。

李秘倒是想給他提個醒,只是眼下的狀況實在不允許,自己說甚麼,只怕都會引來王士肅的反感,若是往後有機會,倒不如提醒他老爹王世貞,畢竟這個大文豪肯定比這混賬兒子有見地。

再者說了,大明援朝抗倭戰爭也還沒發生,不過眼下倭寇已經式微,要知道這些倭寇非但騷擾大明,同時也在殘害倭國百姓。

沒了倭寇的侵擾,倭國人也得到了十幾年平定的日子,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估摸着也有了些底氣,即便沒有發生,援朝抗倭的戰爭估摸着也不遠了。

李秘如此一想,倒是沉默了下來,那位鄭姑娘本來是念在秋冬的情分上,想要替李秘說兩句好話,結果李秘卻呆頭鵝一般不領情,她也有些惱火了。

王士肅就更是忍不住,當即朝身邊那武士道:“趙平州,給這不長眼的瞧瞧你的本事!”

那武士早已按捺不住,聽得王士肅如此一說,踏踏踏三五步奔了過來,一拳便打向了李秘的面門!

若這一拳打結實了,李秘非但開個大染缸不成,然則若說是舞槍弄棒,李秘或許還會怯了三分,可說到拳腳,李秘卻是不怕他來!

早先那趙平州出言譏諷,說李秘的刀法是畫虎成貓,其實他也是故作高深,此時出手,李秘便知道此人根本就是外強中乾!

這趙平州只是個市井街霸,善於阿諛奉承,時常討好那些個世家子弟,而世家子弟平日裡爲非作歹,也需要這樣的人物替他們辦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趙平州則傍上這些世家子,以穩固自己的地盤,也算是兩相幫襯,各有所得罷了。

李秘早先還以爲趙平州是個高手,便不敢託大,穩紮穩打之下,那趙平州哪裡有機可乘,拳頭剛打過來,便被李秘反手拿住肘關節,只是一扭一送,低喝一聲,便將他推飛了回去!

王士肅見得此狀,也是大罵趙平州繡花枕頭,外頭好看,內裡卻是草包一個,引得趙平州更是勃然大怒!

第五百五十二章 圍殺逆賊又驚異第三百三十四章 梟雄末路遭反噬第五百三十章 羽林參領不識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趁亂救人看起義第五百九十五章 邂逅船尾滿天姬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一百零六章 女俠救命也及時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道帶路藏身地第二百零三章 烏篷船上有舊識第二十九章 守株待兔女夜襲第一百零八章 衙役道出真秘密第一百九十四章 久別重逢解怨隙第五百二十一章 銀白修羅戰到底第五百六十一章 窮途末路仍理智第四百九十章 名將天使三姓婢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生高貴皇族裔第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圍困急禦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真元觀裡找探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反殺重犯放奸細第三十八章 按院意會幫演戲第七章 涼亭上籤巧解密第三百六十一章 耿直同年有傻氣第三百四十七章 噬骨之痛最威利第四百零零七章 翊坤宮裡幾失禮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監國功臣徙第九十二章 縣獄遭劫斷蛛絲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開弓滅傲氣第二百二十二章 因功升授起步低第四百一十八章 陰鷙兄長贈謝禮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恃見識釋病體第十章 深夜抓賊無收拾第五十五章 情報送達緊聚議第三百四十八章 蜀營主腦大軍師第六十九章 傳功贈刀顯闊氣第六百四十七章 縝密籌謀反間計第五百四十一章 探親又有來謝儀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出樊籠名右離第一百一十五章 蛛絲馬跡不放棄第一百零五章 驚豔好事變壞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館中遇舊識第一百六十六章 辦喪出殯演好戲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嫗滿身江湖氣第一百零一章 倒黴里正猝然死第四百八十八章 雪夜崔氏來突襲第三百二十四章 主僕情深終堅毅第三百八十一章 尋思入宮見皇帝第五百四十八章 簡在帝心折龍旗第三百二十八章 四衙大獄賊嘯集第四百九十三章 蠱師蟲師或雪姬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開弓滅傲氣第四百七十一章 角樓坍塌魂飛兮第八十一章 罪魁禍首一官子第八十章 近水樓臺得君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左右隨行紅白衣第五百一十六章 往日袍澤重來此第五十八章 臨行會面預結義第七十九章 與君對坐談辛秘第二十八章 留宿別院遇詭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酌小坐傳牌藝第四百九十三章 蠱師蟲師或雪姬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鬧激進是好計第五百六十九章 放棄分壇回村裡第二百三十一章 資深郎中講蠱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戰啓幕炮聲急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甫驅邪之辯議第五百零零四章 興風作浪撒諜子第五十八章 臨行會面預結義第三百三十五章 乍得清醒又獻計第十四章 徹查到底不言棄第四百二十七章 獻計皇子摑外使第一百九十八章 知縣都督敘舊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道送了新消息第二百七十二章 搜查住處無隱匿第五百三十二章 無遮無掩曉以利第四百三十三章 詔獄深處審妖異第一百四十九章 抵達應天見利奇第三百四十六章 古董鍋裡有貓膩第四百四十章 青雀出擊顯兇戾第五百四十一章 探親又有來謝儀第四百五十九章 墜入深淵幾近死第四百九十六章 雷火震天驚退敵第二百五十五章 鐵盔金甲銀鱗衣第三十九章 牙行門裡有狼子第七十五章 進入關廟見瘋子第一百零零章 挑撥離間得生機第六百五十章 太監急皇帝也急第六百零零四章 文官魁首鬥鋒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生高貴皇族裔第一百一十八章 線索中斷得啓示第二百二十章 可怕奴具血滴子第六百四十五章 人心難測堪爲帝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同揭面引爭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獻計皇子摑外使第一百五十四章 官途艱難需隱逸第一百七十七章 迴歸蘇州又出事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五百一十二章 推敲家紋探義士第一百六十三章 同仇敵愾又慪氣第三百七十七章 火藥庫中鐵籠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幫會大梟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