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

必須制止,不能讓他繼續再鬧下去了,別看這小子平時少言寡語笑眯眯的模樣,下起手來卻是又陰又狠。

“住手!”秦浩明和李永茂同時大聲怒喝,走上前去問個究竟。

原來事情並不複雜,董長青是個武癡,打理完個人衛生便想看看府軍前衛演武場,剛好碰到楊成發。

這廝一向目中無人慣了,大大咧咧的問董長青此戰水分有多少?

他這樣想也沒有錯,大明軍功一向弄虛作假,百分之幾百都敢往上報,多有誇張之處。

只是驗證一句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而已。

偏偏趙縣大捷是實打實,又碰上董長青這樣心高氣傲之人,那裡會給他好臉色,只是冷冰冰的一個滾字便不做理會。

楊成發惱羞成怒,大手伸向前面行走的董長青想問個究竟,卻被董長青一個漂亮的過肩摔摔倒在地。

他哪裡肯善罷甘休,便想跟董長青打一架,於是就出現秦浩明和李永茂看到的開頭一幕。

“散了,散了,屁大的事?有什麼好吵的?”

李永茂問清原委,雙手一張,把兩方的將士轟走。

“明明就是嘛,連武清候李誠銘都這樣說,他媽的裝什麼蒜?真以爲我怕你不成?”

楊成髮指着董長青依舊不依不饒大聲說道。

旁邊的李永茂臉色陰沉,就待呵斥楊成發,這完全是不把他這個上司放在眼裡啊。

“武清候如何說啊?”

秦浩明急忙上前一步,堵住李永茂的嘴,開口朝楊成發問道。

如果只是楊成發自己的想法這樣問,倒是無關大雅。

只能說是董長青殺氣太重不好打交道,可現在有王公大臣參與進來,秦浩明聞到一股陰謀的味道。

何況這個武清候李誠銘可不是一般人物,可以說富可敵國。

崇禎皇帝要兵部向他借款,用來練兵買馬,制器修邊,到日後加上利息再歸還,便可略知一二。

“哼哼,斬首一萬韃虜?也不怕牛皮吹破天?”

縱使面對秦浩明,楊成發依舊一副不屑一顧的表情。只是口風比較緊,片字不提武清候的事情。

秦浩明暗自可惜,卻也無可奈何。信息太少,分析不出什麼來。

“要不你們兩人籤個生死狀,我和李同知做見證,讓你們好好較量一番如何?

都是軍中漢子,學婦道人家爭吵也沒什麼意思,還不如手底下見真章!

我也很好奇,究竟是砍了幾百個韃虜頭顱的人厲害,還是你大言不慚的人厲害?”

秦浩明笑眯眯和和氣氣說道,只是任誰都聽出他心中的怒氣和絲絲寒意。

曹尼瑪,他們在前面打生打死,傷亡上千天雄軍將士,眼前這貨卻說三道四質疑他們,你讓秦浩明如何不生氣?

二十六衛統稱京師京營,和南京京營曾經都是明王朝的主力軍,立下赫赫戰功。

土木之變後,景泰、弘治、隆慶間和萬曆初張居正當國時,營務整飭,還頗爲振作。

此後,由於朝政**,營帥貪殘無能,京營戰鬥力每況愈下。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領導的大軍進入居庸關,至沙河,京軍出御,未經戰鬥,聞炮聲即潰敗而歸。

京軍積弱至此,以至崇禎吊死煤山,大明遂亡。

楊成發是府軍前衛千總,屬於京營中層,那就驗驗成色也不錯,自己待會叫董長青手下留情便是。

“好!我答應!生死由天,各安天命!孫子,敢與我決一死戰否?”

董長青聞言,立馬彷彿打了雞血一般,上前幾步手指着楊成發腦袋,大聲吼叫,聲震府軍前衛大營。

李永茂惱楊成發囂張跋扈,陰沉着臉並不勸解,卻是存了看笑話的心思。

當然,他也是有一番計較,若是楊成發答應了,再來勸解不遲。否則,崇禎的大板可是打在他的身上。

楊成發被董長青氣勢所奪,情不自禁退後幾步。

有心答應,卻提不起這個勇氣,畢竟是生死相搏,不同於平常打鬥,刀劍無眼吶!

上司又不給臺階下,楊成發漲紅着臉狠狠說道:

“誰和你這個亡命之徒生死相搏,有辱身份。等着,看我如何收拾你?”

說完場面話,扭頭轉身狼狽離去。

“呸!孬種!”

董長青狠狠唾了一口,咬牙罵道。

遠遠圍觀的府軍前衛衆人看見楊成發就這樣離去,一個個目瞪口呆,有些愕然。

原來平時威風稟稟的楊千戶,不意也只是一個欺軟怕硬的貨色。

“秦兄弟先忙,我去看看宴會準備如何,待會再聚?”

李永茂有點意興闌珊,告辭離去。

畢竟是自己隊伍,楊成發的表現實在是讓人無語。

秦浩明搖搖頭,溫室裡的花朵終究難以成長,耍潑鬥狠尚可,真要生死相搏,就沒有勇氣和血性。

由此可見,京師京營不堪一戰,連中層軍官都如此,你讓將士們如何?

“長青,心裡舒服一點沒有?陪我走一走。”

看見董長青還是憤憤不平的樣子,秦浩明微微一笑,搭着他的肩膀說道。

其實他能理解董長青的感受,後世他雖爲特種戰士,但其實也就是所謂的普通大頭兵。

每次慶功祝捷後面,都是對傷亡戰友無言的哀悼。

其他人或者上層只看到一組冷冰冰的傷亡數據,可是對於他們這些普通戰士而言,那是朝夕相處,可以相互幫你擋子彈的兄弟。

董長青是個內斂而重感情之人,看見自己的袍澤死亡,加上又是初次參加戰鬥,戾氣重點也不奇怪,但是要疏導發泄。

後世有心理醫生,現在有軍妓,爲的就是這個道理。

“長青,今後的事情偶爾爲之也無傷大雅,但要學會自我控制。世上的很多事,並非一定要靠武力解決。

所以,沒有必要凡事較真,遇事較勁。將心胸放寬些,該馬虎時就馬虎,得饒人處且饒人!

不要圖一時之快,結難解之怨;不要爲賭一時之氣,添幾多煩惱;不要爲爭一時輸贏,輸全部心情。

其實這個楊成發就是一個二愣子,沒有什麼心眼,犯不着跟這種貨色鬥氣。

有的時候,不爭是一份清醒,隨緣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仇恨會矇蔽你的雙眼,影響判斷,望你能切記!”

秦浩明就這樣摟着董長青的肩膀,彷彿後世和戰友聊天一樣。

董長青眼眶一紅,眼淚差點掉下來。

秦浩明雖然聘請他做護衛,可絲毫沒有掌櫃的覺悟,完全拿自己當朋友兄弟一樣。

說來慚愧,自己什麼忙也沒有幫上。至於說護衛他,誰輸誰贏還不知道。

一路走來,先有臨浦援手之情,安頓好自己母子倆。

後又幫自己掙得朝廷副千戶的職位,雖說他並不在意,但想來母親是歡喜得緊。

現在又如兄弟一樣開導他,這份恩情真如母親所說,何以報答?

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三十二節 客棧偶遇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