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

王公貴戚、三閣六部文武百官目光有點複雜地看着眼前一切,今天的風頭無疑是崇禎皇帝和原本的無名之輩秦浩明。

他們個個都是宦海沉浮的高手,目光如炬,如何不知秦浩明是在討巧,取悅於崇禎皇帝。

只不過,他用得高明啊!這個勢借得好,借得巧妙,符合現場氛圍,讓人不得不歎服!

除了君前拔刀略有瑕疵之外,讓人有所指責,其它的堪稱完美。

便是他們,若是年輕上少許,怕也是會血脈賁張,不管不顧參加軍旅,搏他一個堂堂正正的公候將相?

可惜激情已逝,他們都是玩政治的高手,眼前唯有利益得失。

與盧象升交好或者同一派別的,自然是爲秦浩明的表現叫好,看從中如何獲得更大的利益。

而與之相反的,則在想着如何抓這小子的破綻,除去盧象升一臂。

至於秦浩明本人,不管他願不願意,已經給他們自動劃分到盧象升的陣營中。

不過,經過眼前這件事情,這個無名小子必然名動天下,達到天下無人不識君的威望?

倒是要好生籌謀,不急一時。先不要觸犯這個眉頭,與天下人爲敵,智者所不爲也。

楊嗣昌面色平和,不動聲色的看着秦浩明的表演,心裡卻苦澀異常。

盧建鬥運氣好,有此子相幫,竟然在如此劣勢之下,逆天而爲,活生生的建立如此驚天大功,反而把自己襯托得像小人一樣。

相忍爲國,何其難也!

官場就是這麼骯髒,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容不得半點仁慈。

吶喊聲逐漸減小,天雄軍將士把碗裡的酒喝了一大半,剩下的交給旁邊的宮中侍衛。

之後,禮部官員亦會同起先報功奏摺一樣,拿去拜祭天地、宗廟、社稷、嶽瀆、山川、宮觀及在京十里以內神祠,以英雄的酒行二獻之禮。

加上待會刑部砍下韃虜的腦袋祭奠上述地方,以敵人的頭顱行三獻之禮。

這就意味着整套三獻禮完成,冬至獻俘完美落幕。

其儀式內容分爲祭筵、儀仗、樂舞、執事、儀程五個部分,儀式所需的相關製品,嚴格規範。

遵從古制,符合禮俗要求,大小用具用品近千件,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今日所有將士,每人賞銀二十兩。今晚移駐府軍前衛,賜宴!”

崇禎龍顏大悅,大手一揮,意氣風發的說道。

與傳說中的苛刻傳聞,大有天壤之別的趨勢。

天雄軍將士聞言大喜,叫聲更是高漲,對秦浩明更加敬佩。

要知道這可是額外的賞賜,不包括原來軍功。

並且,這是皇上金口玉言親自封賞,朝廷斷然不敢有半點扣刻,說不定立馬就可以領到錢。

再說了,皇帝親口賞賜,這也是一種榮耀不是?

當兵拼死殺敵,爲的還不就是吃糧吃餉,在這亂世當中存活。

特別是移駐府軍前衛,更是一種無形中的榮耀。

府軍前衛負責皇帝近身侍衛,又稱帶刀侍衛,屬於親軍都指揮使司,不屬五軍都督府管轄。

這說明崇禎對他們的恩寵和信任,殊爲不易!

戚綱看見崇禎皇帝龍顏大悅,敬佩的看了旁邊的秦浩明一眼。

不同於普通的將校,戚綱是知道大明正規軍禮的,當初秦浩明找自己商量這些的時候,自己曾經是反對的。

可秦浩明說得很絕對,出了事情是他的,跟己無關。

話說到這裡,他實在無言。

不說自己官升一級和獲得的軍功皆拜他所賜,就衝着這些日子裡彼此的戰鬥情誼,他也必須支持。

原本自己還有些提心吊膽,不意卻大獲成功。

看來那件事情不能再拖了,秦浩明崛起可期,不然隨着差距越來越大,那可就悔之晚矣。

“秦愛卿,這刀是朕當信王的時候用的,可惜一直沒有機會讓它見血,至蒙塵多年!

寶刀贈英雄,希望能在你手裡發揚光大,痛飲建奴鮮血,也不枉它跟隨朕一場。”

崇禎接下腰間的佩刀,獨自催馬前行幾步,緩緩的對秦浩明說道。

“謝陛下恩典,微臣必定誓死效力,護我漢人江山。”

秦浩明趕緊翻身下馬,跑步前行,單膝下跪,低頭說道。

“秦愛卿請起,不必多禮。看看朕的寶刀可和汝意?”

崇禎笑容滿面,努力讓自己的聲線柔和,極盡籠絡。

一旁侍衛將領從崇禎手裡接過腰刀,遞給秦浩明。

秦浩明雙手朝上接過腰刀,仔細摩挲着刀鞘上的皮質,掂了掂刀的重量。

腰刀目測約通長近四尺、寬三寸左右。

鐵質,長條形,魚腹刃,刀靶兩側有木夾柄,柄首包鑲雲紋金片,並綴有金十字形隔手。

刀鞘爲木質,外包一層鯊魚皮,塗紅漆,脊部鑲長條形金飾,上刻兩組雲龍紋,末端包有云紋金琕。

鞘身有金箍四道,中間兩道較窄,鞘口及下部兩道較寬,刻有云紋,並綴金修飾,上有扁鼻套圓環並繫有絲帶。

帶上有金環一個、金鉤一個,用以懸掛。

做戲自然要做足,秦浩明一副愛不釋手的模樣。

退後幾步,拉開與崇禎的距離,緩緩抽出刀身,嫺熟的挽了幾個刀花,頓時博得喝彩聲一片。

“好刀,微臣一定用韃虜鮮血澆灌它,方不負陛下的贈刀之情。”

秦浩明把刀入鞘,右手高舉,目注崇禎,信誓旦旦朝四周大聲喝道。

實則心裡卻在腹誹不已,中看不中用,刀身修飾太多,只能掛在牆上當做修飾品。

“好!好!好!朕就等你和盧愛卿捷報頻傳,再爲爾等大明將士慶功。”

連叫三聲好字,崇禎皇帝騎在矯健的高頭大馬,豪情大發。

今天的一幕,刺激了他的眼球,對他的觸動很大。或許,要轉變策略?

“請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竭盡全力,定不辱使命!”

秦浩明雙手抱拳,慨然應諾!

心裡微微一嘆,崇禎帝王心術不缺,奈何性格上有缺陷。

這樣的人若是朋友,倒是值得交往,可身爲帝王,卻是誤國了。

“行三獻禮!今用建奴貝勒阿巴泰的頭顱告慰歷代先祖,朕等着有一天用敵酋皇太極的腦袋再次祭奠,望諸位文武大臣齊心協力,共同努力!”

聽到刑部已經執行完畢,崇禎開始做結束陳詞。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現場如潮般的呼聲再次響起,恭送崇禎皇帝回宮。

府軍前衛指揮同知李永茂帶領秦浩明他們離場,大部分文武官員逐漸退場,百姓也議論紛紛不依不捨離開。

只留下主和的朝臣面面相覷,相顧無言。

皇帝朝夕令改,隨心而欲,奈何?

ps:感謝書友abcde4869一次500的打賞,有心了,感謝藍冰封神、羅爸爸、心空無18、阿杰阿軒阿心、明時山居雲漢紙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推薦票支持,同時也感謝幫忙推薦的朋友,今天收藏漲了許多。故土難離感激莫名,唯有努力相報諸君!

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二百零七節 吾心甚慰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四百二十六節 功敗垂成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