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

一衆官員緩緩尾隨在後,豆蔻頭前引路,一邊指點地形,一邊細數歷史。

領着衆人出山海關,過遼西走廊,經廣寧右屯向東,下遼南,走遼右,觀朝鮮,看鐵山,上遼瀋,入建州,最後停在瓦房店。

豆蔻神色肅然道:“適才奴婢介紹了遼東全景,還有各處的山川地理,以及自蒙元以來的遼東變遷,下面便細說遼東會戰!”

經過多日的培訓,又經過數次模擬,出身青樓的才女豆蔻並不怯場,大大方方爲崇禎和百官講起了遼東戰紀。

豆蔻娓娓道來,言詞清楚,語速和緩,既不偏頗,也不篡改。

準確的時間統計,精準的事件節點,詳盡的山川地理,完整的人物言行,絕不增刪改動,絕不先入爲主,絕不因勢利導,絕不點評批判。

唯有真實,只有真實,雖然讓人羞慚,雖然叫人心痛,卻經得住任何人的考證質疑。

萬曆四十六年的薩爾滸會戰,從七大恨到撫順,從四路反攻到一路敵兵,從血流成河的薩爾滸到困守遼瀋的潰兵。

衆人默默盯着堪輿上的瓦房店,彷彿奴酋仍然屹立在數萬魂魄之中,猖狂地發出“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嘲諷。

大多數朝臣都經歷了當年的遼瀋會戰,此時羞愧地聽着自己當初可笑的言辭,不由皆低頭無語。

唯有豆蔻最後一句輕輕飄來:“遼瀋會戰之後,我大明只有關寧防線,再無遼東。”

崇禎皇帝冷哼一聲負手前行,領着無地自容的衆臣走向遼西大地,一時間氣氛沉重,寂靜無聲。

豆蔻偷偷瞥了一眼秦浩明,見他點頭微笑,便繼續細語輕聲,接着講起了遼東會戰。

一個時辰的時間,崇禎和羣臣隨着豆蔻,踏遍千里大地,再歷遼東硝煙,重溫了將近十三年的風風雨雨。

豆蔻以時間爲順序,以堪輿爲畫板,以語言爲墨筆,條理分明、客觀公正、無可爭辯、詳盡真實地再現了遼東幾次會戰。

將滿朝重臣一巴掌打翻在地,再無顏面。

豆蔻結束講解的時候,衆人不由隨之再回山海關,豆蔻指着門庭內側對聯說道:“那是秦督手書的對聯。

上聯是:始於撫順,終於山海,遼東不再,盡失遼東。下聯是:庸臣誤國,草民撐天,定南之後,誰可定邊。

橫批是:定南軍威武!”

朝中百官愕然而視,崇禎微笑不語,而閩粵總督秦浩明傲然而立,冷然看着憤憤不平的諸臣,一副有本事咬我的囂張神情。

秦浩明嘿嘿冷笑腹誹,老子不和你們吵,老子也不和你們爭,老子就拿真實打你們的臉。

今天是當面扇你們的耳光,從明天開始老子就煽動民意,攜萬民之怒,堂而皇之地扇你們耳光。

你們又能把老子怎麼樣?

東林黨人,從內閣以下,都不由臉色灰敗,恨恨地瞪着秦浩明,若不是這個小人強軍在手,說不定就要一哄而上,先咬死這個奸佞再說。

他們發現,從一開始,秦浩明便考慮得足夠充分。

原本,早在豆蔻一開始講解,諸臣就已經明白了秦浩明的手段。

他們一邊悉心聆聽,一邊蒐集秦浩明造謠誣陷或者謊報軍功的把柄。

只要有一部分,哪怕只有一點點,東林都能操縱強大的輿論,將秦浩明的反擊消滅於無形。

可是沒有,沒有污衊,沒有造謠,沒有篡改,沒有不實。

秦浩明居然完完全全,真真實實地將遼東決戰的波瀾壯闊、風起雲涌,一點一滴地展現在衆人面前。

從今天開始,內閣以下,袞袞諸公,東林君子,便皆是罪人。

而明天呢,想必從明天開始,就是他裹挾民意,大舉反攻的開始。

東林大臣皆目視張四知,眼光中流露的意思似乎是,誰讓你是帝師呢?

張四知苦笑一聲,出前對崇禎皇帝拱手說道:“皇上,觀此遼東堪輿,再聽遼東決戰,諸臣皆有自省,終體會得皇上苦心矣。

秦督大才,此堪輿實乃國之重器也,老臣自然極其佩服。

只是微臣擔心,將此堪輿公示於衆,若讓建奴細作得之,豈不有資敵之嫌?”

崇禎皇帝聽見張四知如此說,心裡冷然一笑,回頭答道:“愛卿豈不知,建奴吞併全遼,山川地形皆在其心,又豈在乎一堪輿?”

張四知立即無言,回頭對諸臣苦笑搖頭。

是啊,遼東都在人家手裡,想知道什麼不會自己去看,還需要千辛萬苦,費盡心力偷你一副堪輿嗎?

錢謙益見張四知無功而返,便上前拱手說道:

“皇上,朝廷定策遼東,雖有若干疏漏,可若白於天下,天子中樞,六部九卿自此威信掃地,朝廷體統何在?”

崇禎浩然之氣十足,對羣臣大義凜然道:“君子自省,事無不可對人言!”

彼其娘之!

崇禎若不是顧忌自己身份,早就破口大罵。

你們要臉面,朕就不要臉面?

但有天災**或是天相異端,朝臣總是逼着他下罪己詔。彷彿是他得罪上天,讓國民受此無妄之災。

現在,也該你們嚐嚐此中滋味。

羣臣聞聽,一個個想吐,這麼耳熟的藉口,他們用了無數次,皆無往而不利。

想不到今日竟從皇上口中說出來,還說得如此義正言辭。讓他們無以反駁。

陳新甲眼見同僚束手,不由苦笑一聲。上前勸道:“皇上,臣以爲朝廷機密,不可輕示與衆,百姓惶恐,若再起民變,反而不美。”

崇禎聞聽,立即渾身散發着聖人的光環,對陳新甲高聲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你可是想愚民不成?”

陳新甲面紅耳赤退下,羣臣暈頭轉向地看着崇禎皇上,彷彿不在認識他一般。

過去的崇禎皇帝,非常好臉面,萬事講究朝廷法度。爲此,羣臣沒少在此事做文章,無往而不利。

現在,崇禎皇帝的改變如此大。這讓許多文臣心裡有些酸澀。

崇禎皇帝,似乎不太好糊弄了。

ps:感謝書友得閒嚟睇書、吃清屎的叫獸延蟲年打賞,故土難離敬上!

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說點什麼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六百零六節 來了,就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