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

金州,後世大連熱鬧繁華的金州區,此時只是一個衰敗的小衛所。

可隨着定南軍退守金州,收容遼東半島漢人,以及大量定南軍將士的涌入,掀起了一輪開發熱潮。

四處的建築拔地而起,輜兵、民夫幹得熱火朝天,所有的這一切,都意味着金州要提前崛起。

當洪承疇滿懷激情的找上秦浩明時,他正帶着老丈人戚綱在工地上四處指指點點。

“組建閩人詩社?”

秦浩明聽完洪承疇的來意,歪着腦袋疑惑的問道。

“正是!”洪承疇負手傲然道:“想我八閩大地人傑地靈,數千年來英才俊傑無數。

前朝往事暫且不提,單是在大明近期,前有葉向高、黃道周珠玉在前,現有秦督、鄭芝龍在後,並不遑多讓半分。

然長久以來,八閩大地羣龍無首,或各自苦苦拼搏,或投入其他黨派,以至於任人欺凌而無半分奈何。

現如今,彥演心裡稍微羅列了八閩朝臣,你我二人自不必說。

鄭芝龍、黃道周、顏繼祖等人也或是一方豪強,或是天下大儒,或是地方督撫,何至於讓東林一家獨大?”

洪承疇這番話可謂說得"chiluo"裸,就差沒有直接說我們結黨營私吧!

秦浩明聽完明白了,他的第一反應是想當場拒絕。

開什麼玩笑,自己正在費盡心思想着如何除去洪承疇和吳三桂,跟他們撇清關係還來不及,怎麼還能攪在一起?

可見到他提到東林黨,秦浩明心裡好像觸動什麼。

說實話,別看秦浩明現在對東林黨採取強硬手段,目前來看效果好像不錯,但並沒有傷其根本。

除非造反換皇帝,否則東林就是一個無敵的存在。

其原因很簡單,他們既有財,又有才,還有取之不竭的豪門資助。

東林崛起於文風鼎盛的江南之地,他們可以源源不斷地複製科舉奇蹟,並一步步推動着士子走向廟堂中樞。

而在此循環往復的造神運動中,富貴、權勢、地位、名聲像毒品一樣,牢牢控制住萬千文人士子,並最終操縱了天下輿論。

東林開始於萬曆三十二年,從顧憲成的東林書院,到泰昌元年的衆正盈朝,他們只用了僅僅十六年。

雖然期間歷經萬曆皇帝和諸黨大臣的打壓,可是龐大的實力加上兩次立儲的運氣,他們終於力壓羣雄,成爲了天下無敵的第一大黨兼執政黨。

皇帝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個幌子,而百姓不過是用的時候拿來說說的工具,東林自己又何嘗真把黎庶放在眼裡?

也就是現在,他們碰到了一個怪胎。天子近臣,一品督師,不敗名帥,當代才子秦浩明,這才屢屢吃癟。

有了崇禎皇帝的寵信,司禮監一向都把彈劾秦浩明的奏疏當成垃圾。

有了百戰百勝的戰績,秦浩明一直牢牢控制着對定南軍的指揮權。

而且,秦浩明還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衆多的粉絲,拉攏了復社部分士子,其中就包括他們的家眷和子弟。

可秦浩明一直以來,也能是被動防守,並不能徹底剷除東林黨。

爲什麼?

除了他們的強大,那就是範圍太廣,根本沒有辦法下手。

總不能把天下讀書人都殺光吧!

這是長期困擾秦浩明的問題。

當然,不好下手不代表下不了手。

所以,秦浩明通過分化拉攏復社士子,控制輿論喉舌,逐漸改變天下人對東林黨的觀念。

而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要東林黨人犯下致命錯誤,方能搞臭他們,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勢。

還有,最近天天在眼前晃動的洪承疇和吳三桂,也是短期困擾秦浩明的問題。

憑着現在勢力和位置,想要暗中殺死他們並不難,可秦浩明卻否定了這樣的方案。

這無疑成全了他們的名聲!

總不能因爲自己的穿越,讓這兩個漢奸賣國賊洗白吧!

所以,他們的身份不能變,漢奸賣國賊的罪名必須坐實。

這無疑很考驗人的智慧,增加許多難度!

或許,這是一個讓東林黨人和洪承疇兩敗俱傷的契機。

“洪督可是有什麼具體想法?”

一念及此,秦浩明眼中盡是精神一震的模樣,好像對洪承疇的提議頗有幾分心動。

洪承疇捻鬚微笑,到底是年輕人,爭強好勝,難以阻擋誘惑。

想到這裡,他眼中神采奕奕自得說道:“彥演以爲,由秦督牽頭舉辦閩人詩社,老夫尾隨其後複議。

再讓鄭芝龍、顏繼祖、黃道周等人加入,以壯聲勢。

若此,八閩士子必雲集其中,閩人詩社風聲雲動,不讓東林黨一家獨大,秦督以爲如何?”

“不可!本督畢竟年輕,難服衆望,理應由洪督牽頭纔是!”

聽完洪承疇的建議,秦浩明臉色一整,俯身對他行禮表示敬意。

“不然!秦督謙遜了!”洪承疇對秦浩明的敬意很是受用,微笑着搖搖手,高聲說道:

“且不說天下何人不識君?

就說此次,遼東盡失經年,天子憂懼,羣臣束手,百姓罹難之際,唯有秦督率強軍,揮勁旅,毅然渡海北上,浴血深入遼東!

名帥談笑定策,鐵騎橫掃遼東,光復金州、旅順,形成戰略要地。

以偏師獨撐遼東大局,旬月間鏖戰千里,縱橫遼東半島。一下旅順,二克金州瓦房店,三滅奴騎,四折名將,五屠建奴,六救萬民。

傳不敗之名於關外,逞天子之怒於蠻夷,統萬騎回師以誇功業,鑄建奴京觀以鎮四海。

天子祭天待之以國士,朝臣恭迎視之爲棟樑,百姓夾道頌之以泰山,史書巨筆錄之以千古。

煌煌大明二百載,悠悠秦督一片心,此何等榮耀也?

壯哉!

秦督若不是我八閩大地的頭羊,何人有此殊榮?”

他當然也想領頭,可沒有天子的寵愛,爲之奈何?

所以,他不餘遺力誇讚

受不了,真受不了。

洪承疇這老漢奸的口才和恭維人的水平真不是蓋的,饒是秦浩明對他觀感不佳,但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才學。

這樣夸人,怎地一個了得。

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二百零九節 挖牆腳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四十二節 合則兩利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八十節 不妥協不留情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說點什麼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四百三十二節 大明說和復報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