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節 困局

那個韃子想不到餘佑漢動作如此迅速,手中的弓箭都來不及丟掉,便被他斜劈與馬下,一命嗚呼。

七個韃子斥候,餘佑漢一人就斬殺了三個,剩下的戰鬥相對來講就簡單許多。

戰場上需要的是配合,個人的勇武並沒有什麼作用。

最終,在付出三個天雄軍將士的犧牲後,韃子斥候小隊被斬殺殆盡。

驟然喧囂的戰場旋即安靜下來,包括餘佑漢在內只剩下八個人,三個大明將士失去了性命,剩下的也基本人人帶傷。

無主的戰馬打着響鼻,讓安靜的戰場增添幾分悲涼悽壯。

李三小心翼翼幫餘佑漢包紮左臂的箭傷,眼裡都是崇敬。

戰場上強者總是受人尊敬崇拜,餘佑漢一人就斬殺了三個韃子,可以說,今天如果要不是他,結果可能截然相反。

餘佑漢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仔細擦拭着繡春刀上的斑斑血跡,心中的熱血已經漸漸平復。

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先後已經有五個韃子的生命在他手裡消失。

他的腦海裡不禁想起第一次殺了一個韃子之後,自己興奮得不行。

好友秦秀才對他說:餘百戶,屍山血海裡走一遭,今後你就麻木了。

正午的陽光驅趕了冬日的嚴寒,餘佑漢的心裡卻是沉甸甸的。

戰爭如此殘酷,剛剛還活蹦亂跳的戰友,瞬間便成爲一具冰冷的屍體,躺在馬鞍上。

他們是大明的英雄,可是卻未必能夠得到應有賞賜和待遇。

盧總督目前的狀況,他多少也清楚一些。

秀才說所敢於反抗敢於犧牲的都是大明的熱血男兒,可是朝廷卻……

“經過這幾次的戰鬥,覺得韃子戰鬥力怎麼樣?”

秦浩明一聽到餘佑漢受傷,立馬放下手中的事務,急忙跑過了探望。

不過看見他只是手臂受傷,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刀劍無眼,些許傷都是小事情。

“還行,不過沒有外邊傳得那麼神乎其神,無非弓馬嫺熟,悍不畏死而已。如果能夠有十萬天雄軍將士,哪裡有韃子囂張的餘地?”

餘佑漢傲然說道。

事實勝於雄辯!

餘佑漢三戰斬五個韃子,其中兩次是斥候戰,均是韃子精銳,故有此語。

“唉,佑漢言之有理,只可惜未必能夠如願?”

秦浩明無奈笑笑,大明什麼吊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是啊,大明現在文恬武嬉,再不復太祖、成祖年間赫赫武功,造化弄人啊!”

餘佑漢仰天長嘆,緬懷大明過去輝煌。

秦浩明默然不語,那裡用得着什麼太祖、成祖之類的?

殺雞焉用宰牛刀?

真如餘佑漢所說,是造化弄人,讓滿清韃子撿便宜罷了。

滿清韃子無論從戰鬥力,還是作戰經驗、機動性、軍隊建制、規模、訓練、裝備、兵源素質,以及軍隊領導作戰駕馭全局能力來說,跟開國年間經歷百戰的大明軍隊如何能比?

設想,要讓努爾哈赤親率的滿人全部家底7萬八旗兵,遭遇到不用成祖親征的邊防軍,早被打成篩子了。

歷史上滿清韃子面對的不過是大明的烏合之衆罷了!並且還是依仗了訓練有素的大明舊部,三萬關寧鐵騎做開路先鋒。

因爲明朝主力精銳已經在與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對抗中消耗一空。

滿清八旗兵根本沒有遭到明朝正規軍的正式抵抗,連場遭遇戰都沒有,更不用提什麼陣地戰了。

“好好休息養傷,接下來可是惡戰連連見真章的時候。”

想到即將到來的幾萬韃子大軍,秦浩明的心裡沉甸甸,沒有一點底氣,實在是趙縣防禦能力太差的緣故。

奇襲作戰已經不可能了,嶽託、多爾袞也算是韃子裡面少有的人傑,1500名正白旗韃子莫名其妙失蹤,已經引起他們的警覺。

大量斥候探子到處遊蕩,軍隊人數也逐漸靠攏集中。

如果強行爲之,恐怕偷雞不成蝕把米,被韃子所趁,反而不美。

另外秦浩明也準備趕回趙縣佈防,盡力而爲,力求問心無愧。

趙縣,盧象升設在軍營的帥帳內。

“督師,伯祥慚愧。楊本兵說他的軍中也無糧草,戶部的糧食因爲韃虜肆虐,運不過來。”

贊畫楊廷麟步履匆匆,剛跨進帥帳就急忙稟報。

他原本爲編修,因爲主戰上疏得罪楊嗣昌,被授以兵部職方主事,贊畫盧象升軍事。

盧象升得到楊廷麟大喜過望,讓他往真定負責運送軍糧。

“楊本兵這是要置我於死地啊!”

盧象升慨然而嘆,面露憂色。

先是調走關寧鐵騎,再是調走王樸大同兵,現在連糧食也要斷絕嗎?

不戰而結城下之盟,難道他就不怕將來留下千秋罵名?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楊廷麟幽幽嘆道。

明代的士子們視媚上爲仇寇,無論什麼人,有明一代,沒有一個媚上的獲得好下場。

反而是那些犯顏的大臣成爲天下讀書人景仰的典範。

楊廷麟無疑也是秉承這一原則,把堂堂大學士楊嗣昌意爲權臣。

“大帥,宣府總兵楊國柱和山西總兵虎大威求見。”

賬外親兵進來稟告。

“有請。”

“參見盧總督。”

楊國柱和虎大威全身甲冑,朝盧象升拱手行禮。

盧象升這兩年和他們合作頗爲融洽,彼此間有些交情。

“請坐,大家不必多禮。可有其他事情?”

虎大威性子耿直,有什麼說什麼,“盧總督吩咐的那些物件已經督促匠人抓緊時間製造,只是軍中的糧食怕是堅持不了三日,請總督大人明示。”

他原本是塞外降卒,打仗勇敢有戰略,從軍數載,隨盧象升作戰中多有戰功,累官至山西總兵一職。

“唉,正和伯祥說道此事。怕是一時半會朝廷再無糧草撥付,只有向三府士紳借糧,方可度過此次危機。”

盧象升的心裡充滿苦澀。楊嗣昌和高起潛爲了議和,竟然以糧草相要挾,軍國大事如此兒戲,真乃大明悲哉!

“要麼戰要麼和,如此這般怕是……”

楊國柱蹙着雙眉,心裡憋了一肚子火,見此機會,也是趁機發牢騷。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現在主戰派和主和派鬧成這樣,難做的還不是他們這些統兵將領,難不成叫兄弟們餓着肚子打仗不成?

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一百三十二節 威望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四百六十八節 這是他們唯一的下場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二百七十三節 狗都不如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四百二十一節 囂張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七十三節 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