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

夜色暮暮,瓦房店城頭,鰲拜望着城下繼續勞作的民夫憂心忡忡。

今天一整天,他親眼目睹這支大明軍隊的不同之處,同時,也深深明白瓦房店根本守不住。

多爾袞想要他拖住明軍三天的計劃,恐怕註定要落空。

傍晚的時候,在大明軍隊整齊的銃擊之後,城牆上大量的守兵被迫下城,只留少量弓手在城頭遊擊射箭,效果很差。

大量的人涌下城來,甕城內到處是盤腿坐着的甲兵和牧民,不分老弱青壯都是一副深受打擊的模樣。

事實證明,蒙古人攻城不行,守城也還是不行。

他們被明軍的炮火轟的魂飛魄散,又在整齊的排銃下打的露不了頭,城頭上到處是屍體和斷臂殘肢。

甚至有人的內臟和轟碎的腦袋,地面上流淌着黑色的鮮血和腸子,蒼蠅成團的亂飛,出嗡嗡嗡的令人心煩的聲響。

這樣的場景無異於地獄一般,而他們還不能逃離,這就是一場怎麼也醒不過來的噩夢。

蒙古臺吉們既沒有叫人擔來清水,也沒有給牧民們送來吃食。

天黑時人們飢腸轆轆,餓的要命,嘴巴渴的快張不開,大多數人只能乾嚥唾沫,勉強啃着冰冷的麥餅或是幹奶酪。

瓦房店確實是一個很標準的大明式的城池,三丈高的城牆也是標準配高,以前站在城頭往下看的時候,感覺是高高在上,安全無比。

蒙古人其實很不注意城池的修築,因爲他們平時逐水草而居。

就算是臺吉這樣的部落之主也是跟隨牧民一起遷徙,城池是享樂和貿易的地方,也是禮佛的地方。

臺吉們在瓦房店有府邸居所,但不代表他們希望住在城裡纔能有安全感,這一點來說和大明的貴族士紳們截然不同。

對蒙古人來說,騎在馬上,手握弓箭就是最安全的,城池並不能叫他們感覺更好。

但厚實和高大的城牆,確實能給人一定的安全感。

現在一切都毀滅了。

對面仍然是有大量的步兵列陣等候,鰲拜很奇怪,這些士兵似乎不知道疲憊。

他們身上的甲葉在火把的照映下熠熠生輝,身着沉重的鐵甲,手持盾牌和鋒銳的長刀,仍然筆直的站立着。

那些持槍的長槍手也是穿着鎧甲,手中的長槍往上斜舉着,大片的長槍兵形成了一片長槍的森林,槍尖一片片的閃亮着,給人一種不真實的虛幻感覺。

那些火銃手還在來回的換班,下面有一兩千人的銃手,他們每人相隔三尺不到的距離,手中的火銃上好了子藥,每個都盯着城頭。

對面明軍和記憶中的其他明軍火器完全不同,每輪子彈都如暴雨一般打的人擡不起頭。

城頭上每次都被打翻很多人,城堞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彈孔,那些圓形的子彈帶着巨大的動能,打在城頭上,崩裂的磚石碎片都會給人帶來嚴重的傷害。

鰲拜仔細的觀察了很久,迄今爲止,他還沒有看見一次炸膛,就算是啞火率也低的驚人。

每次幾百支火銃齊射,最多會有三五支打不響,然後那個火銃手會直接退後處理火銃。

清理過後,下一次一般就能打響了。這樣的密集射擊,明顯比箭矢威力大上許多。

城頭上的弓手們早就失去自信,他們射出的箭矢於其說是想殺敵,不如說是安慰自己。

當然,最讓鰲拜感覺威脅的當然是那個土丘。

對面明軍的動員能力,協調組織能力,還有強悍的後勤,充沛的人力,這一切加在一起創造了眼前的這個奇蹟。

堆土高過城牆並不是稀奇的攻城戰術,有的時候攻城方會建築木製的高臺,以居高臨下之勢用弓弩壓制城頭。

或是建造有輪子的木臺,不僅能從上到下射箭,還能推到城牆邊上,自上躍下來攻城。

堆土是一種笨辦法,一般是用在人力足夠,攻城方十幾二十倍於守城方的戰事上。還有地形環境的限制,所以使用起來並不如想象的那樣容易。

蟻附攻城最爲慘烈,這是從古至今運用的最多的攻城方式。

由於沒有阻擋,瓦房店外的高臺堆積的十分順利。

鰲拜看時,二百多步長,一百多步寬的高臺已經有一丈多高,也就是說堆到了城牆一半的高度。

有一些火銃手已經站在高臺上瞄準了,一旦有人露出就是射擊,打的城池正面的人根本不敢露頭。

可想而知,一旦高臺堆成與城牆齊高,或是高過城牆,幾百個銃手站在上輪射,再放上幾門小型火炮,這整個南城的一里多長的城牆下,還能站立幾人?

到那時,城防瞬間告破是必然之事。

鰲拜神色沉痛的從城上慢慢走下來,他簡直想不到任何辦法。

就算現在他帶兵出去衝殺,也根本提振不起任何士氣。

城牆內成羣躺在地上休息的蒙古人,目光茫然,嘴脣乾裂,腹中空空,他們奮戰一天,沒有得到任何鼓勵和獎賞。

他們的同伴還死在城上和城下,連收屍的人也沒有,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策馬衝出,揮動兵器與那些極盡武裝的強敵交戰?

自己帶來的三百部曲倒是有一戰之力,但那是他保命的本錢,今天他沒有讓他們參戰。

心事重重的鰲拜決定立刻去找蒙古臺吉,現在已經不可能守住城池,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趁夜突圍。

而且要儘快,對面明軍看起來是要加班築好高臺,可能明早就會開始攻城。

城外戒備的士兵數量並不多,應該有相當多的部隊在休整,明早或是最遲中午時,大軍由高臺和蟻附兩種方式攻城,守城方毫無機會。

戰馬在遠離城門的街道上行走着,路邊是一幢幢磚石砌成的建築,馬蹄踩在青石板路面上出嗒嗒的清脆響聲,有一隊護兵跟着鰲拜。

馬蹄聲踏碎這裡的寧靜,不少沿着街道休息的牧民們從睡夢中驚醒,十分迷茫的看着鰲拜等人。

鰲拜從他們眼中看不到任何士氣,蒙古人原本就不擅長攻城守城戰役,他們的長處是騎射,是野戰。

想到這裡,鰲拜要跑的心思更甚。

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六百二十四節 秦愛卿壞着呢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六百零六節 來了,就別走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六十節 困局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