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

夜晚星月晦暗,天氣也較爲悶熱,暴雨似乎又將再次而至。

吳鋒從濟州島運軍需物品和糧食抵達金州城,傍晚時分和侍從室軍需處交接完畢,許傑已經特意等待他多時。

二人交情不錯,又是久別重逢,自然熱絡無比。

金州街頭上,黑暗中有人提着燈籠路過,兩個護兵模樣的提着燈,兩個軍官跟在其後。

吳鋒和許傑不是武官,沒有自己的親衛,只有總督府配備的護兵。

他們各自帶着護兵,準備前往同是士子出身的方武新借住之處小酌一二。

金州實行戰時管制,街頭寥寥無人,大小酒樓一律關門歇業。所以,要想喝酒,唯有在總督府軍官中才有可能。

現在總督府士子軍官很多,其中尤以洪迪新最得重用,但他不在遼東,而是和餘佑漢二人留守總督府。

別的士子又各有各的事情,追隨他們的長官不便離開。

畢竟是在敵後,不比在福州,可以毫無顧忌呼朋喚友小聚。

而方武新原本是侍從室二司的一個組長,長官是洪迪新,現在歸入閻應元領導的參謀司,執掌繪圖局,也算是儕身重要的職司人員羣體之中。

故而,他的時間相對來講會自由許多。

吳鋒現在已經是濟州島基地的鎮守副官,作爲顏蟄的副手,一起摸索海外殖民的經驗。

若是沒有什麼意外,他將會獨自鎮守一方。

畢竟南洋太大,小國又多,語言習俗生活方式皆不相同,南洋局的局長徐鴻軒是無法全部兼顧所有的領地。

那麼,分而治之是最好的方式。

現在總督府上下誰都知道南洋局未來炙手可熱,外放出去,就是一方諸侯,就是這些小國的太上皇,想想都讓人激動。

原本是無邊無影的事情,可隨着總督府的兵鋒所至,出兵佔領朝鮮的濟州島,一切都變得現實起來。

這些事情,長久呆在秦浩明身邊的許傑自然熟稔無比,稍微思索便可以得出結論。

剛剛在路上時許傑就提及這些,都是同年過來,現在俱儕身中層,哪怕是爲了自己未來考慮,也必須結好一番。

“當初從國子監加入總督府的士子中,洪司長不說,現在風頭最勁的就是得齡你和顏蟄。”

城中的道路靜悄悄,許傑和吳鋒二人慢慢走着交流談心。

許傑看着前路,拉了拉綢制圓領長袍的胸口,扇了扇風,去些悶熱氣息,又接着道:“我和方武新、李銘等人私下閒聊,大家都說你將來能主持一地……”

吳鋒笑笑,很平和的說道:“還是以功勞見賞!慢慢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纔是最要緊的。

現在總督府如日初升,大家都有機會一逞胸中所學。”

許傑搖頭灑然一笑,敬佩的說道:“你我同年一場,現在從心態上看來,我們比你差遠了,忘了初心。”

吳鋒笑而不語,他當然不會坦然接受這樣的恭維,但也不會很虛僞的謙虛。同學一場,客套話也不必多說。

/>

更何況,吳鋒知道許傑現在並不比他混的差。將來的際遇,誰高誰低真的不好說。

許傑現在是兵仗局的大使,負責整個總督府武器的生產製造,參與的事情無小事,俱是機密要事。

經手的錢財無數,可調用的物資資源如山如海,沒有秦督的認可和信任,想要坐在這個位置上無異於癡人說夢。

“同年之中,方武新也是一個不錯的後起之秀,聽說幾位大人想要重點栽培。”

黑暗中,許傑又在說着聽到的內幕。

吳鋒點點頭贊同,“此事我知道,方武新確實是一個能做事的人。今日始知秦督大人當年爲何要我等參加軍中操練,那是從根本上培養我們。

總督府以武起家,若是沒有赫赫軍功,這腰身真挺不直。此次北上殺奴,必定能夠成功,也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

唯一可慮的就是這一次我們總督府風頭太盛,恐怕會在暗中豎敵不少。”

許傑笑道:“想來此事也是大人故意爲之!秦督坐擁閩粵兩省,雖說軍事盡在掌握,但政務始終不能放手施爲。

到這種地步的話,一味韜光養晦恐怕無濟於事。用大人的話來說,體量不夠可以隱藏好自己,如果體量太大,再隱藏自己就反爲人所疑。

總督府要表明的就是有實力而無異志,坦坦蕩蕩。當然,上頭是信還是疑,那由得他們了。”

吳鋒深吸一口氣,面露深思之色,半響過後,他才道:

“秦督果然是能看的最長遠的人,雖然這事我還是覺得有些輕率,但從大局戰略層面上來說,還是大人對。”

這時二人路過趙府,聽到喧囂吵鬧之聲,許傑叫人帶來一個外圍哨兵,問清楚了原由。

吳鋒聽了躊躇道:“我和夜不收的李想打過交道,這人是一個爽直的漢子。進生,要不要進去勸和一下?”

吳鋒說的是年初發放經營許可證的事情,從李想那裡調用精銳將士,雙方算是有過合作。

許傑搖搖頭,,“要去你去,這事情我可不摻和進去。明顯的吃力不討好,得罪任何一方都不好。”

吳鋒一聽,也是此理。再說和李想沒有深交,林大友也是軍中元老,便道:“既然這樣,我們就繞道走吧。”

許傑微微點頭,兩人果然繞道而行,走了幾條街到了方武新的駐地。

裡面已經準備好幾個小菜,不過是些拍黃瓜,煮羊肉一類的家常菜,大燒鍋裡是最烈的燒酒,三人坐下喝酒。

連飲幾杯,許傑面頰微紅,這才道:“我們這些人,算是秦督的得意門生,只要事涉派系爭鬥的,千萬不要置身其中。

否則,就算持中而論,也會把人得罪的很深,你可千萬要記得。”

吳鋒微微點頭,不過他還是感覺許傑和方武新太過謹小慎微。

趙府庭院中的情形還是十分詭異和尷尬,僵持了近一個多時辰,趙大友既不回話,也不做下一步的舉動,竟是把人晾在庭院之中不管不顧。

終於在聽到起更前的更鼓時,外間傳來一個人的腳步聲。

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一百三十五節 暴戾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九十一節 漢家文化第四百三十二節 大明說和復報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一百四十一節 計將安出第二百一十三節 另類連蒙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說點什麼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